第一篇第四部分第六章第31讲原电池化学电源(基础课) 讲义--《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篇第四部分第六章第31讲原电池化学电源(基础课) 讲义--《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化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2:25

文档简介

第31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基础课)
 
1.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和能量转化形式。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及应用。 
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 
4.了解常用的新型化学电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原电池的构成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一般构成条件
反应 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电极 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金属或石墨)
闭合 回路 ①电解质溶液; 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 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是Cu-Zn原电池,请填空:
(1)两装置的反应原理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Zn Cu
电极反应 Zn-2e-===Zn2+ Cu2++2e-===Cu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盐桥中 离子移向 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工作时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2)原电池中的三个方向
①电子方向: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
②电流方向: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
③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或盐桥)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3)盐桥的作用
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装置Ⅱ与装置Ⅰ相比较,装置Ⅱ的优点为①防止负极Zn直接与CuSO4反应,产生电流效率高;②保持电流稳定产生。
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增大。例如,在Zn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增大。
(3)用于金属的防护
使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正极而受到保护。例如,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或钢铁桥梁,可用导线将其与一块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示例] 设计Cu+2Ag+===2Ag+Cu2+的原电池装置图,并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单液装置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液装置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放热反应如中和反应均可以发生原电池反应。 (  )
(2)H2+CuOCu+H2O的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  )
(3)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  )
(4)Cu-HNO3(浓)-Fe与Mg-NaOH(aq)-Al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Fe、Mg作负极。 (  )
(5)实验室制H2时用纯Zn比用粗Zn与酸反应快。 (  )
(6)为了防止钢铁闸门被腐蚀,可以连接一锌块。 (  )
[答案] (1)× (2)× (3)× (4)× (5)× (6)√
原电池原理分析
1.下列与甲、乙两套装置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中,锌棒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中锌棒直接与稀硫酸接触,故甲生成气泡的速率更大
C.甲、乙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均向碳棒定向迁移
D.乙中盐桥设计的优点是迅速平衡电荷,提高电池效率
D [A项,甲装置没有形成闭合电路,甲不是原电池,错误;B项,甲中锌棒直接与稀硫酸接触,发生化学腐蚀,乙中构成了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的速率增大,因此乙中生成气泡的速率更大,错误;C项,甲不是原电池,乙中构成了原电池,二者中只有乙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碳棒移动,错误;D项,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盐桥既起连接作用,又能阻止反应物的直接接触,迅速平衡电荷,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提高电池效率,正确。]
2.控制合适的条件,可使反应2Fe3++2I- 2Fe2++I2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改变电极反应。
(1)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作________(填“正”或“负”)极,反应类型为________;甲中发生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则乙中的石墨作________(填“正”或“负”)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负 氧化反应 还原 Fe3++e-===Fe2+ (2)正 I2+2e-===2I-
3.分析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的负极是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正极是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中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 Al+4OH--3e-===[Al(OH)4]-
(2)Fe +2H++e-===NO2↑+H2O
(3)2Al+2OH-+6H2O===2[Al(OH)4]-+3H2↑ Cu+4H++===Cu2++2NO2↑+2H2O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图
注意:①若有盐桥,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区,阳离子移向正极区。
②若有交换膜,离子可选择性通过交换膜,如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可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M、N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N为正极;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P>M>N>E     B.E>N>M>P
C.P>N>M>E D.E>P>M>N
A [由①可知还原性:M>N,由②可知还原性:P>M,由③可知还原性:N>E,故可推知还原性:P>M>N>E,A正确。]
5.根据化学反应设计原电池(选用相同的盐桥)时,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选项 正极(金属/电解质溶液) 负极(金属/电解质溶液)
A Zn/ZnSO4溶液 Fe/H2SO4溶液
B Fe/FeCl2溶液 Zn/ZnSO4溶液
C Zn/H2SO4溶液 Fe/FeCl2溶液
D Fe/ZnSO4溶液 Zn/FeCl2溶液
[答案] B
 常见化学电源
1.化学电源优劣判断标准
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能的多少(比能量)或者输出功率的大小(比功率),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2.一次电池
(1)碱性锌锰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是MnO2,电解质是KOH,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Zn+2OH--2e-===Zn(OH)2;
正极:MnO2+H2O+e-===MnO(OH)+OH-;
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2)锂电池
锂电池是用金属锂作负极,石墨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2)中组成,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Li-e-===Li+;
正极:;
总反应:8Li+3SOCl2===6LiCl+Li2SO3+2S。
3.二次电池
(1)铅酸蓄电池
总反应为+2H2SO42PbSO4+2H2O。
(2)锂离子电池
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材料为嵌锂石墨(LixCy),正极材料为LiCoO2(钴酸锂),电解质溶液为LiPF6(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无水),其总反应为LixCy+Li1-xCoO2LiCoO2+Cy。
放电时电极反应为
负极:LixCy-xe-===xLi++Cy;
正极:Li1-xCoO2+xLi++xe-===LiCoO2。
充电时电极反应为
阴极:Cy+xLi++xe-===LixCy;
阳极:LiCoO2-xe-===Li1-xCoO2+xLi+。
二次电池充电、放电时的电极连接
即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
4.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中的常见燃料有氢气、烃(CH4、C2H6)、烃的衍生物(甲醇、乙醇)、CO、金属(Al、Li等),燃料在电池中的负极发生反应。
(1)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介质 酸性 碱性
负极反应 2H2-4e-===4H+  H2+2OH--2e-===2H2O
正极反应 O2+4H++4e-===2H2O 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 2H2+O2===2H2O
(2)以甲醇为燃料,写出下列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
①酸性溶液(或含质子交换膜)
②碱性溶液

④熔融碳酸盐
电极反应书写方法
(1)电极反应书写的一般方法
(2)已知总反应的复杂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首先写出较简单的电极反应。
②复杂电极反应=总反应-简单电极反应。
③注意电荷守恒。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酸性水系锌锰电池放电时,电极上的MnO2易剥落,会降低电池效率。向体系中加入KI可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Zn+MnO2+4H+===Zn2++Mn2++2H2O
B.加入KI降低了正极反应的活化能
C.由右向左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与消耗的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I-与剥落的MnO2反应生成,能恢复“损失的能量”
C [放电时,每消耗1 mol Zn,转移2 mol电子,则会有2 mol H+由左向右通过质子交换膜,故由左向右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与消耗的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错误。]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某公司生产的某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反应原理为Li1-xCoO2+LixC6LiCoO2+6C,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充电时,阴极质量增加,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电路中每有1 mol电子通过,有1 mol Li+通过聚合物电解质膜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LiCoO2-xe-===Li1-xCoO2+xLi+
D [锂离子电池工作时,为放电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充电时,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6+xLi++xe-===LixC6,阴极质量增加,B正确;充电时,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xLi+,电路中每有1 mol电子通过,则有1 mol Li+由左侧通过聚合物电解质膜移向右侧,C正确;放电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Li1-xCoO2+xLi++xe-===LiCoO2,D错误。]
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可以将沉积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同时加速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去除,用SMFC处理含硫废水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碳棒b到碳棒a
B.碳棒a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
C.碳棒b发生电极反应:S+4H2O-+8H+
D.升高温度可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C [根据电极物质转化可知,碳棒a为正极,碳棒b为负极,电流方向为从碳棒a到碳棒b,A错误;碳棒a发生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酸性减弱,B错误;升高温度可使硫氧化菌、光合菌失活,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降低,D错误。]
4.(2025年1月·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水系S-MnO2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为阳极
B.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Cu2S-4e-===S+2Cu2+
D.放电时,溶液中Cu2+向电极b方向迁移
C [由题图可知,放电时,电极a上MnO2转化为Mn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b上Cu2S转化为S和Cu2+,发生氧化反应,则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充电时,电极a上Mn2+转化为MnO2,发生氧化反应,电极b上S和Cu2+转化为Cu2S,发生还原反应,此时电极a为阳极,电极b为阴极。充电时,电极b上S和Cu2+转化为Cu2S,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b为阴极,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充电时,电极b为阴极,则电极a为阳极,电极a的电极反应为Mn2++2H2O-2e-===MnO2+4H+,阳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B错误;放电时,电极b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u2S-4e-===S+2Cu2+,C正确;放电时,溶液中Cu2+向正极移动,即向电极a方向迁移,D错误。]
1.(2024·安徽卷,T11)我国学者研发出一种新型水系锌电池,其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分别以Zn-TCPP(局部结构如标注框内所示)形成的稳定超分子材料和Zn为电极,以ZnSO4和KI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注框内所示结构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
B.电池总反应为:+Zn Zn2++3I-
C.充电时,阴极被还原的Zn2+主要来自Zn-TCPP
D.放电时,消耗0.65 g Zn,理论上转移0.02 mol 电子
C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新型水系锌电池的负极是锌,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则充电时,该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Zn2++2e-===Zn;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e-===3I-,则充电时,该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3I--。标注框内所示结构属于配合物,配体中存在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氮单键、碳氮双键和碳氢键等多种共价键,还有由N提供孤电子对、Zn2+提供空轨道形成的配位键,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电池总反应为+Zn Zn2++3I-,B正确;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Zn2++2e-===Zn,被还原的Zn2+主要来自电解质溶液,C错误;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因此消耗0.65 g Zn(物质的量为0.01 mol),理论上转移0.02 mol电子,D正确。]
放电时,Zn2+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下同),电子通过外电路向________移动,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右 右 +2e-===3I-
2.(2024·新课标全国卷,T6)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过CuO催化消耗血糖发电,从而控制血糖浓度。当传感器检测到血糖浓度高于标准,电池启动。血糖浓度下降至标准,电池停止工作。(血糖浓度以葡萄糖浓度计)
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总反应为2C6H12O6+O2===2C6H12O7
B.b电极上CuO通过Cu(Ⅱ)和Cu(Ⅰ)相互转变起催化作用
C.消耗18 mg葡萄糖,理论上a电极有0.4 mmol 电子流入
D.两电极间血液中的Na+在电场驱动下的迁移方向为b→a
C [由题图知,O2在a电极上得电子生成OH-,a电极为电池正极,Cu2O在b电极上失电子转化成CuO,b电极为电池负极,在负极区,葡萄糖被CuO氧化为葡萄糖酸,CuO被还原为Cu2O,则电池总反应为葡萄糖被O2氧化为葡萄糖酸,A正确;Cu2O在b电极上失电子转化成CuO,CuO氧化葡萄糖时被还原生成Cu2O,它们的相互转变起催化作用,B正确;根据反应2C6H12O6+O2===2C6H12O7可知,1 mol C6H12O6参加反应时转移2 mol电子,18 mg C6H12O6的物质的量为0.1 mmol,则消耗18 mg葡萄糖时,理论上a电极有0.2 mmol电子流入,C错误;原电池中阳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故Na+迁移方向为b→a,D正确。]
电极a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b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 O2+2H2O+4e-===4OH- 负 Cu2O+2OH--2e-===2CuO+H2O
3.(2024·河北卷,T13)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Mg-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PDA)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该设计克服了MgCO3导电性差和释放CO2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Mg2+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CO2+Mg===MgC2O4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C.充电时,电子由Mg电极流向阳极,Mg2+向阴极迁移
D.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可转化1 mol CO2
C [根据信息梳理,将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可得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Mg+2CO2===MgC2O4,A正确;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则多孔碳纳米管在充电时是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B正确;充电时,Mg电极为阴极,电子从电源负极经外电路流向Mg电极,同时Mg2+向阴极迁移,C错误;根据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可知,每转移2 mol电子,有2 mol CO2参与反应,因此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可转化1 mol CO2,D正确。]
放电时,Mg电极为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负 Mg-2e-===Mg2+ 正 2CO2+Mg2++2e-===MgC2O4
4.(2023·山东卷,T11改编)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CuSO4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CuSO4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室Cu电极为正极
B.隔膜为阳离子膜
C.电池总反应:Cu2++4NH3===[Cu(NH3)4]2+
D.NH3扩散到乙室不会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
C [Cu2+易与NH3结合生成经低温热解生成Cu2+,则甲室电极反应为Cu-2e-+4NH3===[Cu(NH3)4]2+,甲室Cu电极为负极,乙室Cu电极为正极,A错误;乙室中通过隔膜迁移到甲室,隔膜为阴离子膜,B错误;负极电极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总反应为Cu2++4NH3===[Cu(NH3)4]2+,C正确;NH3扩散到乙室会与Cu2+结合,使甲、乙两室中电解液的浓度差减小,电池的电动势降低,D错误。]
5.(2022·广东卷,T16)科学家基于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放电时NaCl溶液的pH减小
C.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
D.每生成1 mol 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 23 g
C [由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可知,充电时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a是阴极,则电极b是阳极,故A错误;放电时电极反应和充电时相反,则放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2Na+,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但pH不变,故B错误,C正确;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Cl--2e-===,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1 mol 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23 g·mol-1×2 mol=46 g,故D错误。]
课时数智作业(三十一) 原电池 化学电源
(建议用时:40分钟 总分: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8分)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如图所示为双液锌铜原电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盐桥的作用是传导电子
B.在该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片流向锌片
C.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Zn-2e-===Zn2+
D.盐桥中的K+移向Zn电极
B [盐桥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形成闭合电路,A错误;Zn片上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K+移向正极(Cu电极),D错误。]
2.(2023·辽宁卷,T11)某低成本储能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质量减小
B.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电时右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
D.充电总反应:Pb++2Fe3+===PbSO4+2Fe2+
B [放电时,负极发生反应:Pb+-2e-===PbSO4,正极发生反应:Fe3++e-===Fe2+;充电时,阴极反应为PbSO4+2e-===Pb+,阳极反应为Fe2+-e-===Fe3+。由上述分析可知,放电时,负极由Pb变为PbSO4,电极质量增加,A错误;储能过程为充电过程,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电池正极移动,故放电时左侧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C错误;充电过程的总反应为PbSO4+2Fe2+===Pb++2Fe3+,D错误。]
3.(2025·河南名校联考)某实验室开发了一种由MPT溶解的DMSO基电极液和TOOS基电极液组成的新型Li-O2电池双相电解液,使高性能Li-O2电池日用化成为可能,该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流向:N电极→灯泡→M电极
B.TOOS基电极液可用Li2SO4溶液代替
C.M电极电势高于N电极电势
D.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e-+2Li+===Li2O2
B [根据题干描述以及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可知该电池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M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e-+2Li+===Li2O2。由分析可知,N为负极,M为正极,电子流向为N电极→灯泡→M电极,故A正确;TOOS基电极液不能用Li2SO4溶液代替,因为Li是活泼金属,与水发生反应,故B错误;M为正极,N为负极,正极的电势要高于负极,故C正确;由分析可知,M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e-+2Li+===Li2O2,故D正确。]
4.(2024·九江二模)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薄如纸片,可剪裁、能折叠的轻型“纸电池”。将特殊工艺加工后的电极材料涂在纸上,形成效率比普通锂电池效率高10倍的“纸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2MnO2+2H++2e-===2MnO(OH)
B.涂在纸上的电极材料是Zn和MnO2
C.每生成1 mol MnO(OH),电池中转移2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个电子
D.电池中MnO(OH)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根据电池总反应Zn+2MnO2+H2O===ZnO+2MnO(OH)可知,反应中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 H2O,MnO2被还原,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A错误,B正确;每生成1 mol MnO(OH)转移1 mol电子,电池中转移NA个电子,C错误;锌元素化合价升高,ZnO是氧化产物,MnO2被还原,MnO(OH)是还原产物,D错误。]
5.(2025·西安模拟)我国科学家在可充、放电式锌-空气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电池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核心组分是驱动氧化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双功能催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放电的总反应式为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正极移动
B.放电时电池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4]2-
C.充电时催化剂降低析氧反应(OER)的活化能
D.充电时阴极生成6.5 g Zn的同时阳极产生2.24 L O2(标准状况下)
D [根据可知,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O2所在电极应为原电池正极,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锌应为原电池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4]2-,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K+向正极移动,故A正确;由总反应式知,放电时负极是活泼金属锌失去电子被氧化为Zn2+,Zn2+与OH-反应结合为:,故B正确;由总反应式和原理图知,放电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ORR)”,充电时发生“析氧反应(OER)”,“双功能催化剂”意味着无论放电还是充电均能降低反应活化能,起到催化作用,故C正确;充电时阴极生成6.5 g Zn转移 0.2 mol e-,而阳极产生2.24 L O2(标准状况下),转移0.4 mol e-,故D错误。]
6.(2024·葫芦岛二模)如图是“海水—河水”浓差电池装置示意图(不考虑溶解氧的影响),其中a、b均为Ag/AgCl复合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
B.内电路中, Na+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
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极NaCl溶液的浓度差减小
D.电路中转移1 mol e-时,理论上a极区模拟海水的质量减少23 g
D [由电子移动方向可知,a极为原电池的负极,海水中的氯离子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极为正极,氯化银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和氯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河水中。电路中转移1 mol 电子时,理论上a极区模拟海水的质量减少58.5 g,故D错误。]
7.(7分)CO与H2反应可制备CH3OH,CH3OH可作为燃料使用,用CH3OH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则电极c是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上述CH3OH燃料电池,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 根据图中的电子流向知电极c是负极,甲醇发生氧化反应:CH3OH+H2O-6e-===CO2↑+6H+,线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消耗0.5 mol氧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答案] 负极 CH3OH+H2O-6e-===CO2↑+6H+ 11.2
8.(8分)研究HCOOH燃料电池性能的装置如图所示,两电极区间用允许K+、H+通过的半透膜隔开。
(1)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电过程中
需补充的物质A为________(填化学式)。(5分)
(2)图中所示的HCOOH燃料电池放电的本质是通过HCOOH与O2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1)HCOO-+2OH--+H2O H2SO4 
(2)2HCOOH+2OH-++2H2O(或2HCOO-+)
9.(7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系统,通过“溶解”水中的二氧化碳,以触发电化学反应,有效减少碳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系统工作时,a极为________极,b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系统工作时,b极区有少量固体析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 系统工作时,a极为Na,失电子,作负极,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2H2O++H2。
[答案] (1)负 2CO2+2H2O++H2 (2)Na+移向正极,遇到有可能形成NaHCO3的过饱和溶液,有NaHCO3固体析出
21/21第31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基础课)
 1.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和能量转化形式。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及应用。 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 4.了解常用的新型化学电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原电池的构成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构成条件
反应 能发生____________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电极 一般是活泼性________的两电极(金属或石墨)
闭合 回路 ①电解质溶液; 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________; ③两电极插入______________中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是Cu-Zn原电池,请填空:
(1)两装置的反应原理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______ ______
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__反应 ________反应
盐桥中离子移向 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工作时K+移向________极,Cl-移向________极
(2)原电池中的三个方向
①电子方向:从____极流出沿导线流入____极。
②电流方向:从______极沿导线流向______极。
③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或盐桥)中,阴离子向______极迁移,阳离子向______极迁移。
(3)盐桥的作用
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装置Ⅱ与装置Ⅰ相比较,装置Ⅱ的优点为①防止负极Zn直接与CuSO4反应,产生电流效率高;②保持电流稳定产生。
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________的金属比作________的金属活泼。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一个________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________。例如,在Zn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增大。
(3)用于金属的防护
使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________而受到保护。例如,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或钢铁桥梁,可用导线将其与一块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________。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示例] 设计Cu+2Ag+===2Ag+Cu2+的原电池装置图,并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单液装置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液装置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放热反应如中和反应均可以发生原电池反应。 (  )
(2)H2+CuOCu+H2O的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  )
(3)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  )
(4)Cu-HNO3(浓)-Fe与Mg-NaOH(aq)-Al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Fe、Mg作负极。 (  )
(5)实验室制H2时用纯Zn比用粗Zn与酸反应快。 (  )
(6)为了防止钢铁闸门被腐蚀,可以连接一锌块。 (  )
原电池原理分析
1.下列与甲、乙两套装置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中,锌棒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甲中锌棒直接与稀硫酸接触,故甲生成气泡的速率更大
C.甲、乙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均向碳棒定向迁移
D.乙中盐桥设计的优点是迅速平衡电荷,提高电池效率
2.控制合适的条件,可使反应2Fe3++2I- 2Fe2++I2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改变电极反应。
(1)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作________(填“正”或“负”)极,反应类型为________;甲中发生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则乙中的石墨作________(填“正”或“负”)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的负极是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正极是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中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图
注意:①若有盐桥,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区,阳离子移向正极区。
②若有交换膜,离子可选择性通过交换膜,如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可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M、N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N为正极;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P>M>N>E     B.E>N>M>P
C.P>N>M>E D.E>P>M>N
5.根据化学反应设计原电池(选用相同的盐桥)时,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选项 正极(金属/电解质溶液) 负极(金属/电解质溶液)
A Zn/ZnSO4溶液 Fe/H2SO4溶液
B Fe/FeCl2溶液 Zn/ZnSO4溶液
C Zn/H2SO4溶液 Fe/FeCl2溶液
D Fe/ZnSO4溶液 Zn/FeCl2溶液
 常见化学电源
1.化学电源优劣判断标准
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电能的多少(比能量)或者输出功率的大小(比功率),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2.一次电池
(1)碱性锌锰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是MnO2,电解质是KOH,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 
(2)锂电池
锂电池是用金属锂作负极,石墨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2)中组成,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8Li+3SOCl2===6LiCl+Li2SO3+2S。
3.二次电池
(1)铅酸蓄电池
总反应为+2H2SO42PbSO4+2H2O。
(2)锂离子电池
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材料为嵌锂石墨(LixCy),正极材料为LiCoO2(钴酸锂),电解质溶液为LiPF6(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无水),其总反应为LixCy+Li1-xCoO2LiCoO2+Cy。
放电时电极反应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时电极反应为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LiCoO2-xe-===Li1-xCoO2+xLi+。
二次电池充电、放电时的电极连接
即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
4.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中的常见燃料有氢气、烃(CH4、C2H6)、烃的衍生物(甲醇、乙醇)、CO、金属(Al、Li等),燃料在电池中的负极发生反应。
(1)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介质 酸性 碱性
负极反应 2H2-4e-===4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 2H2+O2===2H2O
(2)以甲醇为燃料,写出下列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
①酸性溶液(或含质子交换膜)
②碱性溶液
③固体氧化物(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中自由移动)
④熔融碳酸盐(C
电极反应书写方法
(1)电极反应书写的一般方法
(2)已知总反应的复杂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首先写出较简单的电极反应。
②复杂电极反应=总反应-简单电极反应。
③注意电荷守恒。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酸性水系锌锰电池放电时,电极上的MnO2易剥落,会降低电池效率。向体系中加入KI可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Zn+MnO2+4H+===Zn2++Mn2++2H2O
B.加入KI降低了正极反应的活化能
C.由右向左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与消耗的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I-与剥落的MnO2反应生成,能恢复“损失的能量”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某公司生产的某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反应原理为Li1-xCoO2+LixC6LiCoO2+6C,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充电时,阴极质量增加,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电路中每有1 mol电子通过,有1 mol Li+通过聚合物电解质膜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LiCoO2-xe-===Li1-xCoO2+xLi+
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内容改编)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可以将沉积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同时加速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去除,用SMFC处理含硫废水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碳棒b到碳棒a
B.碳棒a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
C.碳棒b发生电极反应:+8H+
D.升高温度可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4.(2025年1月·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水系S-MnO2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为阳极
B.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Cu2S-4e-===S+2Cu2+
D.放电时,溶液中Cu2+向电极b方向迁移
1.(2024·安徽卷,T11)我国学者研发出一种新型水系锌电池,其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分别以Zn-TCPP(局部结构如标注框内所示)形成的稳定超分子材料和Zn为电极,以ZnSO4和KI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注框内所示结构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
B.电池总反应为:+ZnZn2++3I-
C.充电时,阴极被还原的Zn2+主要来自Zn-TCPP
D.放电时,消耗0.65 g Zn,理论上转移0.02 mol 电子
放电时,Zn2+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下同),电子通过外电路向________移动,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新课标全国卷,T6)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过CuO催化消耗血糖发电,从而控制血糖浓度。当传感器检测到血糖浓度高于标准,电池启动。血糖浓度下降至标准,电池停止工作。(血糖浓度以葡萄糖浓度计)
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总反应为2C6H12O6+O2===2C6H12O7
B.b电极上CuO通过Cu(Ⅱ)和Cu(Ⅰ)相互转变起催化作用
C.消耗18 mg葡萄糖,理论上a电极有0.4 mmol 电子流入
D.两电极间血液中的Na+在电场驱动下的迁移方向为b→a
电极a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b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4·河北卷,T13)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Mg-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PDA)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该设计克服了MgCO3导电性差和释放CO2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Mg2+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CO2+Mg===MgC2O4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C.充电时,电子由Mg电极流向阳极,Mg2+向阴极迁移
D.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可转化1 mol CO2
放电时,Mg电极为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3·山东卷,T11改编)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CuSO4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室均预加相同的CuSO4电镀废液,向甲室加入足量氨水后电池开始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室Cu电极为正极
B.隔膜为阳离子膜
C.电池总反应:Cu2++4NH3===[Cu(NH3)4]2+
D.NH3扩散到乙室不会对电池电动势产生影响
5.(2022·广东卷,T16)科学家基于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放电时NaCl溶液的pH减小
C.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
D.每生成1 mol 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 23 g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