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4:17:07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诗句填空。
1.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 (王绩《野望》)
2.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5.庭中有奇树,   。 (南朝《古诗十九首》)
6.采菊东篱下,   。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7.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李贺《雁门太守行》)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杜牧《赤壁》)
9.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溪沙》)
10.中原乱,   ,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
11.《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1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1.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
2.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
3.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4.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5.绿叶发华滋
6.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似曾相识燕归来
10.簪缨散;几时收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考查对田园秋景名句的记忆。前两句以 “树树”“山山” 叠词勾勒全景,“唯落晖” 突出夕阳余晖的静谧;后两句通过 “牧人驱犊”“猎马带禽” 的动态场景,展现田园生活气息。 易错点:“唯落晖” 的 “唯” 易误写为 “惟”,“带禽归” 的 “禽” 需注意是 “鸟兽总称”,不要误写。故答案为: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
2.考查对壮阔江景的描写。前两句写船出荆门后,山峦渐失、江水奔入原野的视觉变化,“随”“入” 尽显动态;后两句以 “飞天镜” 喻月影,“结海楼” 状云景,想象瑰丽。 易错点:“江入大荒流” 的 “荒” 易误写为 “慌”,“结海楼” 的 “结” 需理解为 “凝结、构成” 之意。故答案为: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
3.考查对西湖早春生机的捕捉。前两句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的细节,突出 “早”“新”;后两句用 “乱花”“浅草” 描绘花草初萌的状态,呼应 “春行” 主题。 易错点:“啄春泥” 的 “啄” 易误写为 “琢”,“渐欲” 的 “渐” 不要漏写 “氵”。故答案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4.考查对壮志豪情的名句记忆。以 “老骥伏枥” 比喻年老而壮志不减,“烈士暮年” 直抒胸臆,体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易错点:“老骥伏枥” 的 “骥”(良马)和 “枥”(马槽)均为马字旁,易写错字形;“壮心不已” 的 “已” 是 “停止”,不要误写为 “己”。故答案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5.考查对思妇诗起兴句的记忆。以庭院中 “奇树”“绿叶发华滋”(繁花茂盛)起兴,暗含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念。 易错点:“华滋” 指 “繁盛的花朵”,“华” 通 “花”,不要误写为 “花滋”。故答案为:绿叶发华滋
6.考查对隐逸生活与自然之趣的名句记忆。“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 的 “见”(xiàn,不经意看见)体现随性;后两句以 “山气日夕”“飞鸟还巢” 暗合 “返璞归真” 的哲理。 易错点:“悠然见南山” 的 “见” 易误写为 “现”,“相与还” 的 “与” 不要漏写。故答案为: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7.考查对边塞征战中爱国情怀的抒发。前两句写军队夜袭的紧张氛围,“霜重鼓寒” 暗示环境恶劣;后两句化用 “黄金台招贤” 典故,以 “提携玉龙(宝剑)” 表誓死报国之志。 易错点:“黄金台上意” 的 “意” 易误写为 “义”,“提携” 的 “携” 不要少写 “扌”。故答案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考查对历史典故的咏史名句。后两句以假设语气议论赤壁之战,“东风不与周郎便” 颠覆传统史观,“铜雀锁二乔” 以美女命运暗喻家国兴亡,构思巧妙。 易错点:“周郎” 的 “郎” 不要误写为 “朗”,“铜雀” 的 “雀” 易误写为 “鹊”。故答案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考查对时光流逝的哲理句记忆。“花落去” 表无奈,“燕归来” 含欣慰,对仗工整,被誉为 “天然奇偶”。 易错点:“似曾相识” 的 “曾” 易误写为 “增”,“燕归来” 的 “燕” 不要误写为“雁”。故答案为: 似曾相识燕归来
10.考查对国破家亡的悲愤抒发。“簪缨散”(贵族离散)写战乱惨状,“几时收” 直抒收复失地的期盼,情感沉痛。 易错点:“簪缨”(代指贵族)的 “簪”(竹字头)和 “缨”(绞丝旁)易写错,“几时收” 的 “收” 不要误写为 “搜”。故答案为:簪缨散;几时收
11.考查对塞外奇景的千古名句记忆。以 “直” 写孤烟挺拔,“圆” 状落日雄浑,极简笔墨勾勒出壮阔画面,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 易错点:“孤烟直” 的 “直” 易误写为 “值”,“长河” 指黄河,不要误写为 “长江”。故答案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考查对国破之痛的抒情句。“国破” 与 “山河在” 对比,“城春” 与 “草木深” 反差,以不变的山河反衬战乱的残破,传达忧国伤时之情。 易错点:“草木深” 的 “深” 易误写为 “生”,需理解为 “草木丛生” 的荒芜景象。故答案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古诗赏析
13. (一)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下列对《赠从弟》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塑造了这样的松树形象:挺拔端正,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且内心坚劲。
B.“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松树在风中随风摇摆的欢快状态,表现了松树和风声密不可分的关系。
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本性。
D.“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诗人写松柏的坚韧端正,勉励从弟不畏艰难,保持顽强而高洁的品性。
14.(二)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来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选项对《黄鹤楼》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楼名之由来写起,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感受,是吊古怀乡的佳作。
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年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C.“历历”“萋萋”两个叠词描写出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做了铺垫。
D.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蒜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与首联相照应,表达了缠绵的乡愁。
15.(三)
如梦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鸥鷺。
渔家傲(天接云涛)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设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对以上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梦令》是词人前期的词作,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B.《渔家傲》是词人南渡之后的词作,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彷徨忧虑的心情,也充分表现了地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C.《如梦令》中“误入藕花深处”显示出主人公沉醉于美景的忘情之态,《渔家做》中“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D.《如梦令》末句表达了主人公因迷路而急于找寻出路的惊吓恐惧之情,《渔家傲》末句语出豪迈,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强烈渴求。
【答案】13.B
14.C
15.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鹤楼;赠从弟(其二)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3.ACD.正确;
B.有误,“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与坚韧。
故答案为:B
14.ABD.正确;
C.有误,选项中“为喜悦之情做铺垫”表述错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故答案为:C
15.ABC.正确;
D.有误,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惊吓恐惧之情”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阅读名著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请根据书籍内容,完成选择。
16.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向太空港》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烘托背素,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刻画航天人形象。写作以实地采访资料为支撑,没有任何文学修饰成分。
B.《寂静的春天》批评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详细介绍了拯救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是环境治理和修复方面的宝书。
C.因为史料不够清楚,所以《长征》中对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对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完全是作者王树增用文学手法虚构出来的。人
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全书从古到今,由浅入深,既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以下是小榕同学阅读名著时所做摘抄的一部分,与三句名著摘抄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天边那片朦胧的亮色迟渐扩大,苍茫的河山骤然映入红军战士朱家胜流着泪的双眼——雪后初晴的黄土高原晨光满天,积雪覆盖下的万千沟壑从追远的天边绵延起伏蜿蜒而来……
②人们望着星星,望着月亮,望着那人类共同拥有的浩瀚宇宙,一颗颗壮怀激烈、豪气冲天的心,仿佛随着天上的卫星也在同步飞行!
③总之,人类目前已经相当精确地知道自己的摇篮——地球的大小和模样。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赤道本身也不是一个正图形,而是一个椭圆。
A.《长征》《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B.《飞向太空港》《长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C.《飞向太空港》《寂静的春天》《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D.《长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
18.下列对《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B.《昆虫记》中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C.《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能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
D.《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19.为了迎接全国科普日,学校联合昆虫博物馆开展了“小昆虫,大世界”的科普周活动。小榕刚读完法布尔的(昆虫记》,对多彩的昆虫世界深感兴趣,主动要求参与科普周宣传工作,以下是他的通讯报道,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包括世界名蝶展、铁甲雄风展、科普报告“飞天刀螂”、“虫鸣私语”昆虫知识竞答、蝴蝶贺卡 DIY体验活动等。
②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更多昆虫,了解它们并开始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③在主题展览中,我们将见到精美的蝴蝶标本和精美的甲虫标本共200余种,其中不乏金斑喙风蝶、中华虎风蝶、长戟大兜虫等精品。
④从而更加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之家。
⑤本次科普周,昆虫博物馆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活动
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④⑤ C.⑤②④③① D.⑤①③②④
【答案】16.D
17.A
18.C
19.D
【知识点】句子排序;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点评】(1)(2)(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4)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16.A.《飞向太空港》是著名作家魏钢强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它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故事背景,以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发射事件为主线,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作者以实地采访的资料为支撑,但书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和情感,以生动的叙事和人物刻画来展现航天人的形象和精神。因此,选项A中“没有任何文学修饰成分”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B.《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森的著作,它首次提出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书中详细介绍了化学农药对生物链的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潜在危害。因此,选项B中“详细介绍了拯救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C.《长征》是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它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实地采访和史料研究,真实地记录了长征的历程和革命领袖、无名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作者在书中确实运用了文学手法来增强叙事的感染力,但这些描写都是基于历史事实和采访资料的,不是完全虚构出来的。因此,选项C中“完全是作者王树增用文学手法虚构出来的”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D.正确。
故答案为:D
17.“雪后初晴的黄土高原”可以判断出自《长征》;从“仿佛随着天上的卫星也在同步飞行”这一线索可以判断出自《飞向太空港》;从“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赤道本身也不是一个正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可以判断出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故答案为:A
18.ABD.正确;
C.有误,能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是螳螂,而不是蜜蜂。
故答案为:C
19.⑤句 “本次科普周,昆虫博物馆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活动” 开篇点出 “科普周” 及主办方提供的活动,是总括性语句,适合作为首句。 ①句 “包括世界名蝶展、铁甲雄风展…… 体验活动等” 中的 “包括” 是对⑤句 “丰富的主题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活动” 的具体列举,故①句紧跟⑤句。 ③句 “在主题展览中,我们将见到…… 精品” 进一步具体描述①句中 “世界名蝶展、铁甲雄风展” 的内容(蝴蝶标本、甲虫标本),与①句的 “主题展览” 衔接紧密,故③句在①句之后。 ②句 “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更多昆虫,了解它们并开始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是对活动意义的直接呼吁,承接前文对活动内容的介绍; ④句 “从而更加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中 “从而” 表递进,是对②句 “爱护它们” 的升华(从爱护昆虫到爱护自然环境),故④句在②句之后。故答案为:D
20.(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阅读《昆虫记》相关语段,并回答问题。
《绿色蝈蝈》(节选) 阅读批注
①现在是七月中旬,村子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②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③让我们远离喧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内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依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的薄膜隐隐约约的塞塞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提到这微弱的声音。 ④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基夺了你的名声! ①【批注一】别人在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而法国昆虫学家   (作者)却强调“我独自一人”,这表明了    【批注二】作者写蝉被捉住而发出的哀号声从而引出了主人公蝈蝈,真可谓独具匠心。 ②【批注三】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蝈蝈叫声   的特点。 ③【批注四】从说明方法角度来看,此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④【我的发现】通过批注,我发现这篇短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活泼生动,这是因为   
【答案】法布尔;表明了作者不同于他人,对昆虫情有独钟,对昆虫世界的执着与热爱。;拟人;微弱(小、低)、柔和(轻);示例1:画线句将蝈蝈的声音和蝉的声音进行比较,突出说明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示例2:画线句将“绿色蝈蝈”比作“歌手”,而且比蝉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写出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浓厚炽热的爱。;【研究方式】角度:作者研究昆虫独树一帜,观察细致入微,对昆虫饱含爱意,处处洋溢对生命的尊重,给昆虫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这部书“很有趣”。【语言风格】角度:作者常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赋予蝈蝈以人的心性和精神,语言诙谐,行文活泼,生动有趣。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
【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文段理解。由题干语句可知,选段出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别人在欢度国庆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人,这表明了“我”对昆虫的痴迷、热爱。②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窃窃私语”是拟人;“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蝈蝈叫声不引人注意的特点。③本题考查重点句子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是拿蝈蝈的叫声和蝉作对比,通过引入蝉的叫声,进一步来说明蝈蛔的叫声具有悄无声息,不引人注意的特点,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④本题考查选文语言特点。由“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可知,选文语言生动形象,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法布尔;表明了作者不同于他人,对昆虫情有独钟,对昆虫世界的执着与热爱;拟人;微弱(小、低)、柔和(轻);示例1:画线句将蝈蝈的声音和蝉的声音进行比较,突出说明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示例2:画线句将“绿色蝈蝈”比作“歌手”,而且比蝉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写出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浓厚炽热的爱;
【研究方式】角度:作者研究昆虫独树一帜,观察细致入微,对昆虫饱含爱意,处处洋溢对生命的尊重,给昆虫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这部书“很有趣”。【语言风格】角度:作者常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赋予蝈蝈以人的心性和精神,语言诙谐,行文活泼,生动有趣。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 / 1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诗句填空。
1.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   。 (王绩《野望》)
2.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曹操《龟虽寿》)
5.庭中有奇树,   。 (南朝《古诗十九首》)
6.采菊东篱下,   。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7.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李贺《雁门太守行》)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杜牧《赤壁》)
9.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溪沙》)
10.中原乱,   ,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
11.《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1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古诗赏析
13. (一)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下列对《赠从弟》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塑造了这样的松树形象:挺拔端正,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且内心坚劲。
B.“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写松树在风中随风摇摆的欢快状态,表现了松树和风声密不可分的关系。
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本性。
D.“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诗人写松柏的坚韧端正,勉励从弟不畏艰难,保持顽强而高洁的品性。
14.(二)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来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选项对《黄鹤楼》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楼名之由来写起,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感受,是吊古怀乡的佳作。
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年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C.“历历”“萋萋”两个叠词描写出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做了铺垫。
D.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蒜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与首联相照应,表达了缠绵的乡愁。
15.(三)
如梦令(其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鸥鷺。
渔家傲(天接云涛)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设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对以上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梦令》是词人前期的词作,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B.《渔家傲》是词人南渡之后的词作,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彷徨忧虑的心情,也充分表现了地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C.《如梦令》中“误入藕花深处”显示出主人公沉醉于美景的忘情之态,《渔家做》中“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D.《如梦令》末句表达了主人公因迷路而急于找寻出路的惊吓恐惧之情,《渔家傲》末句语出豪迈,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强烈渴求。
(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阅读名著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请根据书籍内容,完成选择。
16.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向太空港》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烘托背素,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刻画航天人形象。写作以实地采访资料为支撑,没有任何文学修饰成分。
B.《寂静的春天》批评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详细介绍了拯救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是环境治理和修复方面的宝书。
C.因为史料不够清楚,所以《长征》中对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浓墨重彩的描绘,对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完全是作者王树增用文学手法虚构出来的。人
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全书从古到今,由浅入深,既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以下是小榕同学阅读名著时所做摘抄的一部分,与三句名著摘抄相对应的一组是(  )
①天边那片朦胧的亮色迟渐扩大,苍茫的河山骤然映入红军战士朱家胜流着泪的双眼——雪后初晴的黄土高原晨光满天,积雪覆盖下的万千沟壑从追远的天边绵延起伏蜿蜒而来……
②人们望着星星,望着月亮,望着那人类共同拥有的浩瀚宇宙,一颗颗壮怀激烈、豪气冲天的心,仿佛随着天上的卫星也在同步飞行!
③总之,人类目前已经相当精确地知道自己的摇篮——地球的大小和模样。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赤道本身也不是一个正图形,而是一个椭圆。
A.《长征》《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B.《飞向太空港》《长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C.《飞向太空港》《寂静的春天》《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D.《长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飞向太空港》
18.下列对《昆虫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B.《昆虫记》中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C.《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能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
D.《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19.为了迎接全国科普日,学校联合昆虫博物馆开展了“小昆虫,大世界”的科普周活动。小榕刚读完法布尔的(昆虫记》,对多彩的昆虫世界深感兴趣,主动要求参与科普周宣传工作,以下是他的通讯报道,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包括世界名蝶展、铁甲雄风展、科普报告“飞天刀螂”、“虫鸣私语”昆虫知识竞答、蝴蝶贺卡 DIY体验活动等。
②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更多昆虫,了解它们并开始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③在主题展览中,我们将见到精美的蝴蝶标本和精美的甲虫标本共200余种,其中不乏金斑喙风蝶、中华虎风蝶、长戟大兜虫等精品。
④从而更加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之家。
⑤本次科普周,昆虫博物馆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活动
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④⑤ C.⑤②④③① D.⑤①③②④
20.(2024八上·温州开学考)阅读《昆虫记》相关语段,并回答问题。
《绿色蝈蝈》(节选) 阅读批注
①现在是七月中旬,村子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②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③让我们远离喧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内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依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的薄膜隐隐约约的塞塞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提到这微弱的声音。 ④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基夺了你的名声! ①【批注一】别人在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而法国昆虫学家   (作者)却强调“我独自一人”,这表明了    【批注二】作者写蝉被捉住而发出的哀号声从而引出了主人公蝈蝈,真可谓独具匠心。 ②【批注三】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蝈蝈叫声   的特点。 ③【批注四】从说明方法角度来看,此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④【我的发现】通过批注,我发现这篇短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活泼生动,这是因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
2.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
3.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4.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5.绿叶发华滋
6.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似曾相识燕归来
10.簪缨散;几时收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考查对田园秋景名句的记忆。前两句以 “树树”“山山” 叠词勾勒全景,“唯落晖” 突出夕阳余晖的静谧;后两句通过 “牧人驱犊”“猎马带禽” 的动态场景,展现田园生活气息。 易错点:“唯落晖” 的 “唯” 易误写为 “惟”,“带禽归” 的 “禽” 需注意是 “鸟兽总称”,不要误写。故答案为:山山唯落晖;猎马带禽归
2.考查对壮阔江景的描写。前两句写船出荆门后,山峦渐失、江水奔入原野的视觉变化,“随”“入” 尽显动态;后两句以 “飞天镜” 喻月影,“结海楼” 状云景,想象瑰丽。 易错点:“江入大荒流” 的 “荒” 易误写为 “慌”,“结海楼” 的 “结” 需理解为 “凝结、构成” 之意。故答案为: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
3.考查对西湖早春生机的捕捉。前两句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的细节,突出 “早”“新”;后两句用 “乱花”“浅草” 描绘花草初萌的状态,呼应 “春行” 主题。 易错点:“啄春泥” 的 “啄” 易误写为 “琢”,“渐欲” 的 “渐” 不要漏写 “氵”。故答案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4.考查对壮志豪情的名句记忆。以 “老骥伏枥” 比喻年老而壮志不减,“烈士暮年” 直抒胸臆,体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易错点:“老骥伏枥” 的 “骥”(良马)和 “枥”(马槽)均为马字旁,易写错字形;“壮心不已” 的 “已” 是 “停止”,不要误写为 “己”。故答案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5.考查对思妇诗起兴句的记忆。以庭院中 “奇树”“绿叶发华滋”(繁花茂盛)起兴,暗含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念。 易错点:“华滋” 指 “繁盛的花朵”,“华” 通 “花”,不要误写为 “花滋”。故答案为:绿叶发华滋
6.考查对隐逸生活与自然之趣的名句记忆。“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 的 “见”(xiàn,不经意看见)体现随性;后两句以 “山气日夕”“飞鸟还巢” 暗合 “返璞归真” 的哲理。 易错点:“悠然见南山” 的 “见” 易误写为 “现”,“相与还” 的 “与” 不要漏写。故答案为: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7.考查对边塞征战中爱国情怀的抒发。前两句写军队夜袭的紧张氛围,“霜重鼓寒” 暗示环境恶劣;后两句化用 “黄金台招贤” 典故,以 “提携玉龙(宝剑)” 表誓死报国之志。 易错点:“黄金台上意” 的 “意” 易误写为 “义”,“提携” 的 “携” 不要少写 “扌”。故答案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考查对历史典故的咏史名句。后两句以假设语气议论赤壁之战,“东风不与周郎便” 颠覆传统史观,“铜雀锁二乔” 以美女命运暗喻家国兴亡,构思巧妙。 易错点:“周郎” 的 “郎” 不要误写为 “朗”,“铜雀” 的 “雀” 易误写为 “鹊”。故答案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考查对时光流逝的哲理句记忆。“花落去” 表无奈,“燕归来” 含欣慰,对仗工整,被誉为 “天然奇偶”。 易错点:“似曾相识” 的 “曾” 易误写为 “增”,“燕归来” 的 “燕” 不要误写为“雁”。故答案为: 似曾相识燕归来
10.考查对国破家亡的悲愤抒发。“簪缨散”(贵族离散)写战乱惨状,“几时收” 直抒收复失地的期盼,情感沉痛。 易错点:“簪缨”(代指贵族)的 “簪”(竹字头)和 “缨”(绞丝旁)易写错,“几时收” 的 “收” 不要误写为 “搜”。故答案为:簪缨散;几时收
11.考查对塞外奇景的千古名句记忆。以 “直” 写孤烟挺拔,“圆” 状落日雄浑,极简笔墨勾勒出壮阔画面,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 易错点:“孤烟直” 的 “直” 易误写为 “值”,“长河” 指黄河,不要误写为 “长江”。故答案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考查对国破之痛的抒情句。“国破” 与 “山河在” 对比,“城春” 与 “草木深” 反差,以不变的山河反衬战乱的残破,传达忧国伤时之情。 易错点:“草木深” 的 “深” 易误写为 “生”,需理解为 “草木丛生” 的荒芜景象。故答案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13.B
14.C
15.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鹤楼;赠从弟(其二)
【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3.ACD.正确;
B.有误,“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与坚韧。
故答案为:B
14.ABD.正确;
C.有误,选项中“为喜悦之情做铺垫”表述错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故答案为:C
15.ABC.正确;
D.有误,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惊吓恐惧之情”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6.D
17.A
18.C
19.D
【知识点】句子排序;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点评】(1)(2)(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4)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16.A.《飞向太空港》是著名作家魏钢强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它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故事背景,以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发射事件为主线,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作者以实地采访的资料为支撑,但书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和情感,以生动的叙事和人物刻画来展现航天人的形象和精神。因此,选项A中“没有任何文学修饰成分”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B.《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森的著作,它首次提出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发了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书中详细介绍了化学农药对生物链的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潜在危害。因此,选项B中“详细介绍了拯救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C.《长征》是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它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实地采访和史料研究,真实地记录了长征的历程和革命领袖、无名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作者在书中确实运用了文学手法来增强叙事的感染力,但这些描写都是基于历史事实和采访资料的,不是完全虚构出来的。因此,选项C中“完全是作者王树增用文学手法虚构出来的”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D.正确。
故答案为:D
17.“雪后初晴的黄土高原”可以判断出自《长征》;从“仿佛随着天上的卫星也在同步飞行”这一线索可以判断出自《飞向太空港》;从“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赤道本身也不是一个正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可以判断出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故答案为:A
18.ABD.正确;
C.有误,能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是螳螂,而不是蜜蜂。
故答案为:C
19.⑤句 “本次科普周,昆虫博物馆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活动” 开篇点出 “科普周” 及主办方提供的活动,是总括性语句,适合作为首句。 ①句 “包括世界名蝶展、铁甲雄风展…… 体验活动等” 中的 “包括” 是对⑤句 “丰富的主题展览和科普讲座等活动” 的具体列举,故①句紧跟⑤句。 ③句 “在主题展览中,我们将见到…… 精品” 进一步具体描述①句中 “世界名蝶展、铁甲雄风展” 的内容(蝴蝶标本、甲虫标本),与①句的 “主题展览” 衔接紧密,故③句在①句之后。 ②句 “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更多昆虫,了解它们并开始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是对活动意义的直接呼吁,承接前文对活动内容的介绍; ④句 “从而更加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中 “从而” 表递进,是对②句 “爱护它们” 的升华(从爱护昆虫到爱护自然环境),故④句在②句之后。故答案为:D
20.【答案】法布尔;表明了作者不同于他人,对昆虫情有独钟,对昆虫世界的执着与热爱。;拟人;微弱(小、低)、柔和(轻);示例1:画线句将蝈蝈的声音和蝉的声音进行比较,突出说明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示例2:画线句将“绿色蝈蝈”比作“歌手”,而且比蝉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写出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浓厚炽热的爱。;【研究方式】角度:作者研究昆虫独树一帜,观察细致入微,对昆虫饱含爱意,处处洋溢对生命的尊重,给昆虫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这部书“很有趣”。【语言风格】角度:作者常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赋予蝈蝈以人的心性和精神,语言诙谐,行文活泼,生动有趣。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
【解析】【分析】①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文段理解。由题干语句可知,选段出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别人在欢度国庆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人,这表明了“我”对昆虫的痴迷、热爱。②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窃窃私语”是拟人;“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是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蝈蝈叫声不引人注意的特点。③本题考查重点句子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是拿蝈蝈的叫声和蝉作对比,通过引入蝉的叫声,进一步来说明蝈蛔的叫声具有悄无声息,不引人注意的特点,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④本题考查选文语言特点。由“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可知,选文语言生动形象,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法布尔;表明了作者不同于他人,对昆虫情有独钟,对昆虫世界的执着与热爱;拟人;微弱(小、低)、柔和(轻);示例1:画线句将蝈蝈的声音和蝉的声音进行比较,突出说明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示例2:画线句将“绿色蝈蝈”比作“歌手”,而且比蝉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写出蝈蝈声音的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浓厚炽热的爱;
【研究方式】角度:作者研究昆虫独树一帜,观察细致入微,对昆虫饱含爱意,处处洋溢对生命的尊重,给昆虫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这部书“很有趣”。【语言风格】角度:作者常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赋予蝈蝈以人的心性和精神,语言诙谐,行文活泼,生动有趣。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