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试卷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2.千百年来,中华诗词培育着人们的文化自信、涵养着民族精神。以下古诗词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烈火焚烧若等闲
C. 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
3.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不正确的是( )
A. 易燃、易爆的试剂要远离火源
B. 实验过程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
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D. 为了节约,实验后剩余试剂要放回原瓶
5.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加热液体
6.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固体,在生活中,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常在食品包装中放一小袋生石灰作干燥剂,但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后会变质,不能继续使用。上述对生石灰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 用途 B. 物理性质 C. 化学性质 D. 制法
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 B. 点燃酒精灯
C. 倾倒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8.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为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计划探究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她认为可以将两种盐分别配成盐水,然后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于是她配制盐水,并分别品尝。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形成假设
C. 设计并实施实验 D. 形成结论
9.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实验中,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图乙实验可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C. 图丙实验看到干冷烧杯的内壁上有水雾生成,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D. 图丁用火柴点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二、非选择题
10.在下列物质的性质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可燃性 ②溶解性 ③导电性 ④熔点 ⑤沸点 ⑥密度 ⑦硬度
(1) 天然气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____。
(2) 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植物油的____比水小。
(3) 用薄木片即可在蜡烛上刻画出痕迹,说明石蜡的____较小。
(4) 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充分振荡,石蜡固体不减少,说明石蜡在水中的____差。
11.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液态二氧化硫比较稳定,不活泼;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分解,不燃烧。二氧化硫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
(1) 写出一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分解,不燃烧。这属于二氧化硫的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 二氧化硫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4) 某地禁止燃烧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实验操作是实验探究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填序号)。
(3) 按图E操作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4) 如图F,若加热时出现了试管炸裂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__(填序号)。
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②加热时试管底部受热不均;③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④试管底触碰酒精灯灯芯。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四项操作中一定错误的是 (填序号);采用图B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
(2)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
①图2中所表示食盐的质量为 g。若在称量12.5g氯化钠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移动游码 B.增加砝码 C.移走适量药品 D.继续添加药品
②图3中所表示液体的体积是 mL。若要量取44.5mL的液体,在图3的基础上,用 (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若读数时仰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或“<”)44.5mL。
(3)用如图4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 (填“甲”或“乙”或“丙”)。
14.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将一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甲。
②再点一支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乙。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丙。
(1) 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作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木条处于火焰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
(4) 要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需再取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
(5) 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答案】A
3.【答案】B
【分析】烧杯:用作配制溶液、溶解固体和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量筒:量取液体体积,不能加热。集气瓶:适用于收集气体。
【详解】A、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一般不用作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A不正确;
B、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故B正确;
C、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故C不正确;
D、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而一定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D不正确。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生石灰可作干燥剂,属于生石灰的用途;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生石灰的物理性质;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反应而变质,属于生石灰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制法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选。
7.【答案】B
【解析】
选项 图示 分析 结论
取用固体粉末,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至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正确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错误
倾倒液体时,将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正确
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正确
【归纳总结】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实验操作是否正确:(1)是否容易造成人身伤害;(2)是否容易导致试剂污染;(3)是否容易对仪器造成损伤或腐蚀;(4)是否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5)是否容易造成实验失败。
8.【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分别配成盐水,然后尝一下,就可以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属于设计实验,随后小婷付诸行动,属于实施实验。故选。
9.【答案】A
10.【答案】(1) ①
(2) ⑥
(3) ⑦
(4) ②
【解析】
(1) 天然气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①可燃性;
(2) 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植物油的⑥密度比水小;
(3) 硬度小的能被刻画留下痕迹,用薄木片即可在蜡烛上刻画出痕迹,说明石蜡的⑦硬度较小;
(4) 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充分振荡,石蜡固体不减少,说明石蜡难溶于水,在水中②溶解性差。
11.【答案】(1) 有刺激性气味(合理即可)
(2) 化学
(3) 作防腐剂(合理即可)
(4) 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
【解析】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2) 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分解,不燃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二氧化硫的用途有作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
(4) 某地禁止燃烧煤的原因是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
12.【答案】(1) 集气瓶
(2) C
(3) 试管底部破裂
(4) ①②④
13.【答案】(1) ABC 手被烫伤(答案合理即可)
(2) 7.4 C 42 胶头滴管 >
(3)丙
【详解】(1)A、将锌粒向下放到直立的试管中,锌粒会砸破试管底部,操作错误;
B、加热液体时应倾斜向上,且试液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
C、连接试管时,不能将试管直立接触桌面,容易因为受力导致试管破裂,操作错误;
D、清洗试管时,应使用试管刷上下旋转洗净试管壁,操作正确。
故操作错误的是ABC。
若采用图B所示操作,试管加热后,试管壁发烫会导致手被烫伤(答案合理即可)。
(2)①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对应示数为2.4g,所以药品的质量为7.4g;
在称量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食盐加多了,所以应取走适量的食盐,故选C。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量筒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图3中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读取液体的体积是42mL;
若要量取44.5mL的液体,在图3的基础上,用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仰视读数时,读取的数值小于实际体积;所以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 44.5mL。
(3)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试管冷却,气体体积收缩气压减小,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在玻璃管内形成一段小液柱,故选:丙。
14.【答案】(1) 烧杯内还有一定量的空气
(2) 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
(3) 高
(4) 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
(1) 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还有一定量的空气。
(2)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而石蜡具有可燃性,因此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的猜想合理。
(3) 木条处于火焰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4) 要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需再取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拓展】
燃烧事实上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为火焰最外层与氧气接触最充分,酒精燃烧得最剧烈,故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