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4张PPT)
第三编 世界史
第九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30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必修课标要求 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
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了解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2.通过了解近代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考情 归纳 知识点 考 题
1.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1月浙江卷·T11
2024·甘肃卷·T14
2024·广东卷·T13
2023·北京卷·T13
2023·全国乙卷·T33
2023·湖南卷·T14
考情 归纳 知识点 考 题
2.国际法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024·北京卷·T6
2024·江苏卷·T12
2023·江苏卷·T14
2023·全国新课标卷·T34
学什么 助学教材 教考衔接 落实基础性
知识点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表现 英国革命 (1640—1688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法国大革命
(1789—1815年)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和_______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英国的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18世纪,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新贵族
表现 英国革命 (1640—1688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法国大革命
(1789—1815年)
任务 结束封建专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表现 英国革命 (1640—1688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过程 ①爆发:1640年 ②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③结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①1775年4月开始
②____年7月4日,发表《________》,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76
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
(1789—1815年)
①1789年7月14日爆发
②1789年8月,议会颁布《________》
③1791年,颁布宪法
④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⑤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人权宣言
表现 英国革命 (1640—1688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法国大革命
(1789—1815年)
影响 1689年通过《________》,“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传播到欧洲各地
法案
权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①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②实质: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2课]
①产生
英国:君主立宪制 17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逐渐形成________;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内阁制度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背景: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内容:实行________。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
法国:议会共和制 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
1870年,法国建立__________
1875年,通过新宪法,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三权分立
第三共和国
②评价
a.积极性: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________的理想。
b.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启蒙运动
知识点二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国际法与文化重构
1.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9课]
(1)英美法系
①形成:“________”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光荣革命
②渊源: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③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2)大陆法系
①形成:《__________》与在此前后颁布的法律一起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②渊源: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③代表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拿破仑法典
(3)评价
积极影响 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③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局限性 主要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2.国际法的形成与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1)国际法的形成
背景 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②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________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法律制度
过程 ①奠定基础: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战争与和
平法
过程 ②确立原则: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________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③国际体系: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国际会议
(2)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向他国派遣常驻________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3)影响: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外交使节
3.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链接·选择性必修3·第12课]
(1)原因
①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传播了________。
②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欧洲各地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不断高涨。
(2)内容: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启蒙思想
(3)代表
①俄国的“__________”,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②波兰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③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④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十二月党人
知识点三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西方文官制度
1.资本主义的扩展
事件 概况
俄国农奴制 改革 ①举措:1861年,废除______
②影响: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农奴制
俄国资本主义
事件 概况
美国 内战 ①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②时间:1861—1865年
③影响:维护了美国的________,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国家统一
事件 概况
意大利统一 ①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__________
②1870年,实现国家统一
德意志统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 ①内容:加强________,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________”三大政策,制定宪法
②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________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君主立宪制
中央集权
文明开化
官僚寡头
2.西方的文官制度
[链接·选择性必修1·第6课]
(1)建立
①英国
时间 目的/原因 内容
18世纪初 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________
下院议员
时间 目的/原因 内容
19世纪初 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____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1855年 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 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__________,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年 完善文官制 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党派
文官委员会
②美国:1883年,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
(2)特点
①公民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②文官严格保持中立,不得以公职身份参与政治活动。
③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
④文官可任职到退休,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3)影响
积极影响 ①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消极影响 滋生________和僵化现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官僚习气
概念阐释
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一场英国资产阶级的非暴力政变,通过控制英国的君主和王位,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和平过渡,从而开启了现代英国的历史。革命为英国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责任内阁制: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内阁由获得下议院多数党领袖(首相或总理)提名,经国王形式任命,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英国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掌行政权,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教考衔接
1.马斯顿荒原战役
在1644年7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摘自《纲要(下)》P52]
这场战役有何历史作用?
提示: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2.《马赛曲》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侵入法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组织义勇军,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
如何认识《马赛曲》在当时法国的作用?
提示:鼓舞法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促进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这反映了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提示: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图解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
英国责任内阁制
概念阐释
《拿破仑法典》:1804年,由拿破仑主持制定的资产阶级民法典。法典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上平等,私有制不受限制,承认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获得的财产所有权。《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对后来欧洲大陆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考衔接
4.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贝卡里亚的法学思想及其意义。
提示:法学思想:无罪推定。意义: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64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这对国际法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示:是国际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分水岭;和约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标志着国际法形成。
6.拿破仑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叶卡捷琳娜时期,宫廷和近卫军确实包括了俄国全部有教养的人士,这多多少少继续到了1812年。从那以后,俄国社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战争唤醒了人们,人们的觉悟引起了12月14日事件。
——摘编自[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材料中两大时间节点的关联是什么?由此你如何理解战争对文化的重构作用?
提示:关联: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理解:在反抗法国政府的过程中,被侵略国家的文化受到冲击,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了文化选择与重构,接受了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启蒙思想。
图解历史
英美法系的形成
概念阐释
铁血政策: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1862年9月,俾斯麦在议会里所发表的“铁血”演说中提出了铁血政策,对内主要是改革封建弊端,镇压工人运动;对外主要实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包括三场战争,即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铁血政策,德国完成了统一,并且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教考衔接
7.《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摘自《纲要(下)》P55]
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影响?
提示:对美国黑人奴隶的解放有极大促进作用;有利于赢得人心,取得内战的胜利。
8.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规定:“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摘自《选必1》P36]
这样规定有什么目的?
提示: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不受党派影响的人才。
9.近代西方文官录用的特点
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摘自《选必1》P36“历史纵横”]
据此指出近代西方文官在录用中的突出特点。
提示: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图解历史
近代西方两官分途中的政务官和事务官
研什么 拓展教材 教考探究 提升综合性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建立资本主义统治的典型途径,对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扫荡较为彻底,革命的原则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建立的政治制度也成为近代其他国家模仿的对象。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世界主要国家通过改革、统一等不同途径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1 获取解读信息——近代西方法律的来源及特点
史料一 古罗马人认为,社会要受法律的支配,法应当是针对所有人的,是公正、正义的,是社会的最高权威,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使皇帝也不例外,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罗马法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都毫不例外地给后世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摘编自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
史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英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解读] 史料一阐述了罗马法的原则及影响。史料一中“依法生活”反映了罗马法公平、正义、平等的原则。史料二阐述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形成及特点。史料二中“《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美国……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说明了“英美法系”的内容及特点。
迁移知识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权利。
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并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的特点。
提示:(1)基本原则:平等、人权、公正、正义、法治、理性。影响: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中的某些法律制度和原则,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欧洲法律体系强调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欧洲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欧洲司法实践中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史论形成 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1)强调依法统治,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主张一切个人或机构都处在法律之下或之内,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规则的统治和约束。
(2)强调法律自治,即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相分离。
(3)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反对特别法:坚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认为无论是维护特权的立法还是给予某些特殊社会群体(如弱势群体)特别关照或救助,都是对法治的破坏。
(5)主张司法独立,注重程序,认为司法过程中的政策导向或脱离规定的平衡,都与民主分权原则相背离,都是对法治的破坏。
(6)维护个人自由,坚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区分,维护私人的空间,以使个人不受政府、团体或他人的非法干预。
(7)维系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
2 分析说明问题——资本主义扩展的时代烙印
史料一 据统计,1826—1854年俄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达70多次,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1853—1856年俄国……在争夺黑海……战争中遭到惨败……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潘黎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史料二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做出表率,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明治时期思想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己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教育家福泽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
——摘编自王广涛《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主要阐释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意义。史料二主要论述了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政策。
迁移知识 19世纪中期后,日本和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并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提示:(1)原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激化社会矛盾;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进作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赎金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改革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加剧了农村的社会分化,推动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2)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皇室学习西方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起到了示范作用;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先进思想,引领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
史论拓展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经济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或殖民统治(如美国)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 原因 英法两国封建专制程度不同。英国王权衰弱,并形成了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的民主传统;法国王权强大,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美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北美人民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呼声强烈
思想 原因 ①宗教背景:英国宗教色彩很浓重;法国启蒙运动后,理性取代蒙昧;美国受宗教影响很小
②启蒙思想影响程度:英国注重传统,启蒙思想影响较小;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受启蒙思想影响大;美国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三权分立”思想
3 探究论证观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制约机制
史料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摘编自马世力等《世界史纲(下册)》
[史料解读] 史料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是使权力分散、相互制约等方面阐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迁移知识 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开启了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为后来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借鉴;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探究:根据史料,阐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并以美国为例对美国民主政治是如何体现从中央到地方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进行解读。
提示:特征: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解读: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美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两院制;两党制;等等。
史论深化 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论依据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①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
②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
③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过程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体现原则 ①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②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③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④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练什么 活用教材 教考互映 强化应用性
[示例] (2024·甘肃卷·T14)意大利统一初期,各地政治认同意识薄弱。1889年,意大利国王携王后访问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后盛赞了一款与意大利国旗同色的红、白、绿三色披萨,曾经是那不勒斯贫民食品的披萨遂风靡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王室试图利用披萨( )
A.消弭贫富分化 B.强化国家认同
C.推广传统美食 D.凸显南部特色
√
逻辑思维:
1.命题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2024·北京卷·T6)《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 )
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
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
√
C [根据材料“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可知,这一言论认为,让中国了解国际法将对列强在中国获取不当利益造成麻烦,不利于列强侵华,C项正确;中国司法主权被破坏的标志是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排除A项;“浑然不觉”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排除D项。]
2.命题点:维也纳会议
(2024·江苏卷·T12)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靡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
B.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
C.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
D.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
√
D [根据材料“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可知,在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让大部分参会代表沉溺于娱乐,使会议主导权掌握在少数强国手中,这说明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体一致原则是一战后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排除C项。]
3.命题点:“美洲人”新观念在拉丁美洲的形成
(2024·广东卷·T13)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
B [根据材料可知,《人权宣言》在拉美地区印刷出版,拉美的一些大城市中出现秘密结社,出现“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等口头语,“美洲人”新观念开始形成,这些现象都说明拉美地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民族意识正在觉醒,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变革问题,排除A项;“摧毁殖民体系”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拉美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并未具体提到革命理念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
4.命题点:美国《独立宣言》初稿内容的变化
(2023·北京卷·T13)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
C [根据材料“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独立宣言》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的批判和抨击,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即存在分歧,C项正确;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时间是1776年,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没有否定天赋人权观念,而是宣扬天赋人权,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命题点:17世纪英国的政治
(2023·全国乙卷·T33)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
C.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
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
√
B [根据材料“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再度开始了君主权威统治,说明当时英国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B项正确;18世纪中后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不断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
6.命题点: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2023·湖南卷·T14)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
B [材料中各国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表明17世纪后期的欧洲国家对本国领土主权的重视,体现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故选B项;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是表象,“反映”问的是本质,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出版地图是争端解决的结果,而不是争端解决的依据,排除D项。]
7.命题点: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
(2023·江苏卷·T14)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835年,美国南北方针对是否废除奴隶制出现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并且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说明此时美国南北矛盾非常尖锐,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党政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才正式开启政府层面的废奴运动。而在此时,美国南北尚存在巨大分歧,废奴时机不可能成熟,排除C项;黑人民权运动兴起于二战后,排除D项。]
8.命题点:明治维新的影响
(2023·全国新课标卷·T34)1854—1868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
D [根据材料时间“1854—1868年”及内容可知,材料主旨是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科技等,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日本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的近代化,D项正确;“摧毁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日本只是学习西方科技,还达不到西方科技本土化的程度,排除B项;军国主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教材情境:《选必1》P70: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1.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格劳秀斯的主张( )
A.成为各国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B.有利于制止当时的战乱与纷争
C.有效保护了个人的私有财产
D.鼓励了当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
√
B [根据材料可知,格劳秀斯希望通过法律约束战争,他的主张有利于制止当时的战乱与纷争,而不是鼓励了当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故选B项,排除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教材情境:《选必1》P37:在长期的实践中,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及退休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
2.文官职务常任,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维持社会有序运转,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
B.确保文官队伍素质优良
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运行
√
D [材料反映了文官即使在政府危机或者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也能正常履行职责,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运行,故选D项;A、B、C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教材情境:《纲要(下)》P54插图“英国议会(绘画作品)”及其文字说明。
3.下表所示为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
时间 法案
1694年 《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年 《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A.确保了议员正常行使权力
B.剥夺了国王的一切权力
C.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D.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
时间 法案
1707年 《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C [根据英国议会颁布的《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内容可知,对议会的权力、国王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议员的条件要求等都有明确规定,这些条款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故选C项;法案未涉及保护议员正常行使权力的条款,且“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可知,国王有依法管理政务的权力,排除B项;18世纪20年代,财政大臣沃波尔出任英国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排除D项。]
教材情境:《纲要(下)》P57问题探究: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4.在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各种评价中,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这反映了该宪法( )
A.体现公正民主原则 B.带有种族歧视烙印
C.符合全体国民意愿 D.尊重黑人奴隶地位
√
B [根据材料“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相同的公民权利,带有种族歧视烙印,故选B项;美国1787年宪法中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违背了公正原则,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该宪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且本质上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符合全体国民意愿”说法错误,排除C项;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种族歧视的烙印,“尊重黑人奴隶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5·广东八校联考)据《英国政治制度史》记载:“乔治二世(1683—1760)12次离开英国前往故国期间,总要指定王后卡洛琳摄政。卡洛琳为人好强,谦卑恭顺的沃波尔成了她的理想肱股之臣,许多重要事宜,悉凭他做主处理。”这一现象表明英国( )
13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5
16
17
18
14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A.君主专制出现复辟苗头
B.议会权力中心受到挑战
C.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D.君主喜好影响官员任命
13
√
15
16
17
18
14
C [根据材料“沃波尔成了她的理想肱股之臣,许多重要事宜,悉凭他做主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被后人认为是第一任首相,而卡洛琳将国家事务交给沃波尔处理,有助于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即这有助于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故选C项;“君主专制出现复辟苗头”说法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发展,君主专制并未复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王和首相的权力变化,与“议会权力中心受到挑战”无关,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君主喜好影响官员任命”的结论,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2.(2024·山东青岛三模)曾格案是北美殖民地时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1734年,曾格因为被控诽谤纽约殖民地总督入狱,律师汉密尔顿以“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等理由辩护,陪审团作出无罪裁决,法官迫于法庭气氛和群众压力宣告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反映了( )
A.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
B.英国在殖民地实行民主法治
C.北美人民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D.北美殖民地实现了言论自由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C [根据材料“曾格案……‘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作出无罪裁决”可知,这一案件反映了北美人民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故选C项;北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开始于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排除A项;英国在殖民地实行的是殖民统治,排除B项;北美殖民地时期,言论自由并未实现,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3.(202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模拟)1776年7月12日,英国理查德·赫将军写信要求会见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以商谈和战问题。然而,华盛顿以其信封上“华盛顿先生”的称呼为由对会面加以拒绝,并认为他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华盛顿此举意在( )
A.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
B.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
C.维护美国的权力和尊严
D.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华盛顿拒绝会见理查德·赫是在抗议英国不承认美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即华盛顿旨在维护美国的权力和尊严,故选C项;“不妥协的战斗意志”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为国而战”不符合题意,应为“国家尊严”,排除B项;“约束英国”不符合题意,应为“抗议英国”,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4.(2024·河南郑州二模)法国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总序言,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还明文规定了国王即位后要向国民作忠于宪法的宣誓,逾期没有宣誓或事后收回誓言者,即为“放弃王位”。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B.实践了启蒙运动的最高成果
C.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D.强调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性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A [根据材料可知,1791年法国宪法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成果,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概括了反封建的各项法令,而且规定国王必须宣誓,“逾期没有宣誓或事后收回誓言者,即为‘放弃王位’”,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众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故选A项;法国1791年宪法只能反映启蒙运动的部分理论,不能达到其“最高成果”,排除B项;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的是君主立宪制,虽然有不彻底性,但是材料引用的部分是强调对君主权力的限制,排除C项;分权制衡原则指的是将国家的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让这些部分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5.(2024·福建厦门模拟)下表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同宪法对“自由与平等”的解释。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法国(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宪法 内容
1791年宪法 人有自由权、财产权、安全的权利和反抗压迫的权利,把自由置于首位
1793年宪法 人有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的权利,把平等置于首位。人人享有工作权、救济权、受教育权和起义权
A.政治斗争日益理性化
B.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革命形势具有复杂性
D.君主立宪制发展并完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
宪法 内容
1795年宪法 对自由与平等权利作了某些限制,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实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宪法强调人的自由权、平等权,后期则对自由与平等权利作了某些限制,认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履行义务,认识到自由、平等不是绝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相平衡,体现了这一时期法国对人权和政治的认识更加合理和理性化,故选A项;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理性主义是其主流思想,排除B项;宪法关于权利自由的规定主要体现了革命思想而非革命形势,排除C项;材料提及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且君主立宪制只在法国大革命中短暂存在,“发展并完善”说法错误,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6.(2024·安徽蚌埠模拟)美国是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的国家,1787年宪法规定: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随后国会决定由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该“人口统计”可以( )
A.限制南方蓄奴州利益
B.确立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
C.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
D.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C [美国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并规定人口实际统计的时间和执行机构,这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因而可以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故选C项;题干只提到人口统计,且这里的人口统计并未规定南北方的差异,所以无法得出“限制南方蓄奴州利益”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人口统计的时间和执行机构,并未涉及人口统计的结果,所以不能得出“确立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司法部门,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7.(2024·山东淄博二模)下图为1807年英国人吉尔雷所作的漫画《科西嘉的园丁》。画中拿破仑率领众人正在砍倒古树,种下一棵棵纤弱的小树苗。作者意在( )
A.表达对军事独裁的不满
B.讽刺拿破仑拥立傀儡政权
C.批判法国发动对英战争
D.赞扬大革命冲击封建秩序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B [根据题干时间“1807年”可知该漫画创作于拿破仑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当时法国是君主制政体,结合漫画内容可知,作者站在英国的立场批判拿破仑对欧洲大陆传统的封建秩序(“古树”)的破坏,据此可知,该漫画的目的在于讽刺拿破仑对外征伐后所建立的服从法国统治的新政权(“小树苗”),故选B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8.(2024·福建福州模拟)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海事条例》,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这反映了( )
A.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
B.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
C.西方的国际法最终成型
D.海洋成为列强间争夺焦点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B [根据题干“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等信息可知,自1807年拿破仑将《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之后,其他国家也相继效仿,这反映出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法国路易十四于1681年颁布了《海事条例》,但是并不能据此推断出“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海商法”,它仅是国际法的一部分,排除C项;题干“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说明各国比较重视海商法,但是并不能据此推断为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争夺焦点是“海洋”,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9.(2024·江苏南通三模)下表为维也纳会议的部分内容。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内容 概况
外交制度 制定《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
会议分级召开制度 如将讨论主权领土问题与功能合作领域的会议分开,此后国际上逐渐采用分委员会制、秘密会议和非正式磋商等形式开会
A.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
B.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C.重建了欧洲的均势与和平
D.开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先例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B [表格中明确提到了维也纳会议关于外交代表的规定和会议召开方式的改变,这些都是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定和改变无疑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故选B项;近代外交制度在17世纪时已经建立,排除A项;虽然维也纳会议确实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表格内容并没有直接提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0.(2024·江西五市九校高三联考)“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权力与财富、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的各世俗政权形成了彼此之间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国际关系“大洗牌”的成果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提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B.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形式
C.建立了近代的外交制度
D.形成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形式,故选B项;根据材料“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可知,该和约冲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排除A项;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符,排除C项;国际联盟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1.(2024·江西南昌三模)如图是1870年英国《笨拙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面中的巴黎女神在一片废墟之上拿起武器,向以威廉一世为首的“强盗们”发起抗争。该漫画( )
A.歌颂了巴黎公社战士的爱国精神
B.揭示了近代主权意识的觉醒
C.讽刺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虚伪
D.折射出英国传统的外交理念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D [该漫画描绘了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巴黎女神在废墟上拿起武器,对抗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首的“强盗们”,这反映了英国的外交理念,尤其是其传统的“大陆均衡”政策,即英国倾向于支持欧洲大陆上的弱国以对抗强国,以防止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故选D项;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年,与材料“1870年”不符,排除A项;主权意识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政府对自身主权地位的认识和维护,是国家认同的核心,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是近代国际法的开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2.(2024·湖南名校联考)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往往为贵族地主所掌控,选民人数直到1831年只有48.8万人。可是,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从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
B.社会稳定促进选举权的扩大
C.议会改革推动工业革命
D.政府扩大了贵族地主的权限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A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代议制发展迟缓,受到了限制,1833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的人数,使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参与了政权,故选A项;选民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并非社会稳定,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前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排除C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贵族地主权限减少,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3.(2024·湖南常德二模)16世纪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勾画了一位国王高康大,其一出生便不断吞占民脂民膏。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如图)。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意在( )
A.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
B.批判资产阶级议会改革
C.支持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
D.表达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A [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巨人传》中吞占民脂民膏的国王的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法国政局动荡之际,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旨在讽刺、批评当时的君主政体,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故选A项;资产阶级议会改革是资产阶级为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与漫画中的国王形象不符,排除B项;工人运动是指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而杜米埃的创作与此无关,排除C项; 漫画《高康大》在讽刺、批评当时的君主政体,表达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以漫画作为批判的手段,但其深层目的在于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推进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4.(2024·安徽安庆三模)有学者指出,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又牵制了英国的力量,德、俄、意也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此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A.取决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
B.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
C.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D.受益于日本政府成功的外交政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
C [由材料“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可得出,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故选C项;有利的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的成功具有积极作用,但“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由材料“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可得出,这种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是日本政府外交政策促成的,而是这些国家忙于自身问题无暇顾及和干涉,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5.(2024·湖南雅礼中学高三质检)18世纪,英国议会大力改革文官制度,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这一改革( )
A.保障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导致议会独揽了行政权
C.巩固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D.利于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
D [根据材料“把任命文官的权力……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议会改革文官制度,使国王和贵族失去了任命文官的权力,这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从而完善了君主立宪制度,故选D项;英国文官制度不随政党更替而更替,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的原则,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但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C两项;议会主要掌握立法权,并未独揽行政权,B项说法错误,排除。]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6.(2024·广东湛江一模)18世纪的英国,郡选区仍延续1429年的议会法令,民众需要具备祖传的自由持有农身份且年收入40先令以上才有选举权。至19世纪初,英格兰以地产、产业来规定选举权的选邑有70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君主仍然掌握权力 B.民主政治亟须完善
C.贵族垄断选举权力 D.议会中心地位确立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
B [根据材料“18世纪……自由持有农身份且年收入40先令以上才有选举权”可知,18世纪英国地方的选举权制度仍延续中世纪的法令,说明民主政治亟须完善,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20年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且材料中未体现国王权力,排除A项;根据材料“自由持有农身份且年收入40先令以上才有选举权”可知,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持有农有选举权,“贵族垄断选举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议会中心地位确立,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二、非选择题
17.(2024·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某历史研究小组为研究英国史上某一
课题所收集的部分史料内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人物或著作 内容
13世纪英国神学家约翰 国家治理体系犹如一个人,国王是头,而教士则是灵魂。“头由灵魂刺激和支配”“那些在人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低于那些在神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人物或著作 内容
13世纪60年代政治诗歌《刘易斯之歌》 法律支配着国王的尊严……如果没有法律,他(国王)的统治将偏离正道
《爱德华三世镜鉴》 根据普通法,任何人(也包括国王)都不应当攫取另一个人的财产,如果所有者不愿意和没有正当理由的话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结构图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一历史研究小组的研究课题名称并进行说明。(8分)
(2)写出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三项有关法国的历史信息。(6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法律支配着国王的尊严”“根据普通法……没有正当理由的话”可知,《刘易斯之歌》强调法律高于王权,《爱德华三世镜鉴》强调国王不应随意剥夺他人的财产,因此材料强调了英国“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那些在人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低于那些在神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得出神学家约翰反映了宗教神学阶层对于“王在法下”的要求,神学家认为国王所制定的法律低于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宗教所制定的法律;根据材料一“法律支配着国王的尊严”等得出《刘易斯之歌》《爱德华三世镜鉴》表达了贵族阶层的立场,贵族在国王滥权之时,提出了“王在法下”的主张,要求限制王权的滥用;综合三则材料信息得出三则史料揭示了贵族和教士对于限制王权的强烈愿望,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王在法下”这一传统的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二“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结构图”得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出国王、大臣、教士、贵族都在金字塔的上方,体现了法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根据材料二“金字塔型的统治结构”得出社会等级较为森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国大革命方式较为激进。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答案] (1)课题名称:英国“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2分)
说明:神学家约翰反映了宗教神学阶层对于“王在法下”的要求,神学家认为国王所制定的法律低于宗教所制定的法律。《刘易斯之歌》《爱德华三世镜鉴》表达了贵族阶层的立场,贵族在国王滥权之时,提出了“王在法下”的主张,要求限制王权的滥用。三则史料揭示了贵族和教士对于限制王权的强烈愿望,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王在法下”这一传统的发展。(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信息:法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社会等级较为森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国大革命方式较为激进。(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18.(2024·湖南九校联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
根据材料,结合17世纪以来的世界近代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解析] 根据材料“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可以拟定论题为:欧美民主政治制度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然后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知识论述: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欧美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国内政治势力反复斗争后,各方达成妥协,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进行“光荣革命”,革命成果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发展。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制导致形势严峻。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联邦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建立民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经过激烈斗争,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都达成妥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调节内部各集团的利益。最后进行总结:近代欧美国家民主代议制政治,是资产阶级内部职权分工与利益分割相结合的妥协表现,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专政。妥协在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暂时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答案] 示例:
观点:欧美民主政治制度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2分)
论述: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欧美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国内政治势力反复斗争后,各方达成妥协,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进行“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发展。(4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制导致形势严峻。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联邦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建立民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经过激烈斗争,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都达成妥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调节内部各集团的利益。(4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总之,近代欧美国家民主代议制政治,是资产阶级内部职权分工与利益分割相结合的妥协表现,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专政。妥协在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暂时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4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