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答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答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7:27:5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
卷面书写(3分)
一、“山水家园”主题探访活动(17分)
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 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 修饰和péi. 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一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这好像我们的母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 饶一—端木 良《土地的誓言》
1.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éi 植。(1分)
1. (1)培
(2)与“碾着新谷的场院”的“场”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打场 B. 开 场 ) 。 ( 1 分 ) 注:打场指在院中打谷
(2)A(“碾着新谷的场院”的“场”读“cháng”,指农事场地;“打场”同义;“开场”
的“场”读“ch ng”,指活动开始。)
(3)选出与“丰饶”的“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得理不饶人 B. 饶有趣味)。(1分)
(3)B(“丰饶”的“饶”意为“丰富、多”。“饶有趣味”的“饶”同义(十分);“得
理不饶人”的“饶”意为“宽恕”。
2. (1)“行山水,阅家园”活动需要确定队旗图案,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是小篆体的“阅”字, 第二幅图的上半部分是行书体的“行”字,请在这两幅图案中选一个并说明理由。(3分)
2. 示例一:我选第一幅图案(小篆体”阅"字)。理由:①文化传承:小篆为古汉字形态,线
条圆润古朴,呼应“家园“的历史底蕴;②意境契合:结构庄重对称,象征山水与家园的和
谐统一,贴合“阅家园“的静观感悟;③主题深化:“阅“字突出品读内涵,篆体稳重感强化
对家园文化的深思。
示例二:我选第二幅图案(行书体"行"字)。理由:①动态呼应:行书笔势流畅飘逸,如
行走的轨迹,直观体现“行山水“的探索精神;②自然意境:笔画起伏似山峦迭起、水流蜿
蜒,暗合山水意象;③活动激励:自由洒脱的字体激发行动力,呼应“用脚步丈量家园“的
活动宗旨。
3.如果要用同音字替换“阅家园”中的“阅”字,你会用哪个字,说说理由。(2分)
3. 替换字:悦。理由:①"悦"(yuè)与"阅"同音,且"悦家园"意为"热爱家园,心生喜悦
",传递积极情感;②主题升华:比”阅读"更强调情感共鸣,契合"山水家园”的幸福感。
(最佳答案,其他答案如:越、乐、月、跃,可能酌情给分或者不给分)
4.在画横线处续写句子,和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3分)
山水动人。山是祖国的的诗篇,用厚重的笔触,书写家园的壮丽。水是 。
4.示例:祖国的血脉,用灵动的旋律,吟唱生命的永恒。(答案不唯一)
5.根据段落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6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出诗中带有哲理的两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现心胸豁达,开放题,可以写其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不唯一)
二、“心灵家园”文学阅读活动(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橹声悠悠
金曾豪
当渔船慢悠悠地穿过石拱桥时,鲁鲁突然激动地喊叫起来。
鲁鲁是生活在这条渔船上的小狗。它的主人是一个名叫星的青年。
原来,河心有一个毛茸茸的活物在胡乱地挣扎。这个来历不明的小家伙所以没有沉下去, 多半是因为它有一部蓬松的尾巴。
星用“捞海”(一种带竹竿的小网兜)将小家伙打捞到船上。哎呀,这不是一头小狐吗! 从河里打捞到狐,实在是千年难遇的怪事。星又惊又喜,简直怀疑自己在梦里。
小狐已被河水呛得晕头转向,陌生的环境又使它恐慌不安。它一声不吭地蜷成一团,浑 身打战,不时斜眼偷瞥高大得可怕的人。
星找来几条银鱼放在小狐的面前,说:“吃吧,吃吧。”
小狐看看银鱼,又看看星的手。它见过鱼,可从没见过人的手。在它看来,手是非常奇 异的东西。
星用手摸摸小狐的头:“吃啊,你怎么不吃 ”
小狐听出了声音里的温和,可它还是不敢动。它对有一点腥味的手挺害怕。直到确信手 不在附近时,它才试着去舔银鱼。它实在是很饿了。银鱼已经死了,但还没有僵硬。它叼起 银鱼嚼了一会又呛着吐了出来。鱼还是完整的。
星知道它太小,就给它泡了一点麦乳精。这一次很对它的胃口,巴叽巴叽的就喝起来, 喝急了就呛,就咳,还将水盆弄翻了。
星又泡了一点麦乳精,还在里头泡了几片饼干。
小家伙吃饱了,就不顾一切地蜷起尾巴在平基板上睡着了。它累了,很累。
小狐的毛在它睡着时慢慢干了。小家伙原来挺俊俏。傍晚的日光在它每一根褐黄的毛尖 上点上一点莹白。这样,它就有了一个迷离的光环。星忍不住用手去触摸小狐的毛。
小狐悚然醒来,圆睁着眼睛盯着星的手。它现在对“手”已经有了好感。
星知道这个小家伙迷路了,就只能留它吃晚饭了。
解除禁闭的鲁鲁见小狐占了它的阖房,再次愤怒起来,激动地叫嚣着逼近小狐。小狐仓 皇地退到笼子的一角。没处可逃了,怎么办呢
小狐看见给它食物的那只“手”只一下子就控住了小狗,想:这手真厉害啊!
为了鲁鲁,星没再进小镇,就将船泊在镇外过夜,等待小狐的父母来领走小狐。
可是,这个晚上平安无事。
太阳升起来了,是个晴天。
小狐从此有了红彤彤的名字:丹丹。
一天,渔船又泊在了野外。这一带,两岸都是黑黝黝的树林。
风是从树林里流出来的,带着山林的气息。这种风对丹丹来说是一种刺激,激得它浑身 的毛都在骚动。①丹丹觉得很“渴” 就不断的喝水。不断的喝水还是渴,而且越来越渴。 这种渴是无法用水解除的。是的,丹丹就是想到树林里去,非常非常想去。
丹丹终子一跃上了岸,飞快地跑进了树林。 一进树林,丹丹就不“渴了。
鲁鲁要去追赶,被主人阻止了。
星说:“鲁鲁,算了,别追了!丹丹不是狗,它是狐。”
鲁鲁听不懂词汇,却能大致明白这话的意思。
过一会儿,星叹了口气,解缆开船。
丹丹却出现了。它默默地在岸上跟着船跑。
星试着将船靠近些岸。丹丹一跃就上了船。星用手摸摸丹丹的头:“你怎么又回来啦 ” 丹丹伸出粉红色的舌头舔舔星的手。它是因为这手回来的。对星的手,它既感激又钦佩。
除了星,丹丹害怕见怕人。遇到渔船和别的行船靠近,丹丹会悄悄躲进尾舱里去。
中舱和尾舱有一个小口子相通,丹丹认定尾舱里那个装过录音机的硬纸盒是它的私人领 地 。
丹丹是不肯在生人面前露脸的。嘈杂的市声使它在船上心绪不宁。它在尾舱最深最暗的 地方呆一会儿,又忍不住跑到中舱通过舷板上的一个小洞向外张望。它盼着天快黑,盼着星 和鲁鲁快回来,盼着快快地离开这个讨厌的地方。
丹丹不肯上岸。丹丹坐在舱顶的花盆那儿遥望岸上的树林和山丘。这时候,红的或者黄 的夕阳正一点一点地向山林那边落下去。星觉得夕阳中的丹丹有点哀伤。星不明白丹丹为什 么不上岸到山林里去走走。那儿不是它的故乡吗 星不知道丹丹的身世。
山林在丹丹幼小的心灵里是饥饿,是危险,是死亡。那刻骨铭心的饥饿啊!那父母兄弟 惨死的景象啊!它怀恋山林,又害怕山林,所以它老是这样忧伤地遥望着山林。
星想,照这么下去,丹丹慢慢就会变成一匹猫了。星觉得这样不好,猫就是猫,狐就是 狐,让狐像猫那样地活着是很残酷的。
这天,星把船靠在一片荒野的树林旁过夜,事先将中舱通向尾舱的通道堵上了。堵洞时, 丹丹就在旁边。丹丹惊愕地看着星的手, 一声不吭。星离去后,丹丹在洞口嗅了又嗅,恋恋 不舍的样子。它已经明白主人的意思了。
星请丹丹吃了一顿鳗鱼,还上了一点麦乳精。鲁鲁似乎也感觉到了异常,客气地坐着看 丹丹吃喝。
星将鲁鲁留在船上,把丹丹带上岸,领向树林。
月亮弯弯地俯看着人,狐,树林。稠稠的黑暗正在林子深处聚集。有蚱蜢在草丛间答答 地飞窜。 一只孤独的鸟在树林深处断断续续地啼叫:“滴滴水儿,滴滴水儿..风从林中、 从荒草丛中过来,亲切地揉着丹丹的毛。荒野就这样轻轻地呼唤着丹丹心灵深处那被压抑的 本 性 。
丹丹感动了,低声地吠着:“唔唔... ”
星说:“丹丹,你长大了,已经能吃生鱼了,你回去吧,走吧。”
丹丹好像听懂了,脸朝着星退几步,停下,然后又退几步。
星挥着手:“回去吧,回去吧. ”
丹丹最后看了一眼星的手,掉头而去,无声地消失在林子的黑暗之中。
星默默地站着,心里竟生出一丝一丝的惆怅。
十多天后的一个凌晨,星在睡梦中被鲁鲁叫醒,坐起来, 一眼就看见了舱门口的丹丹。 丹丹把身体藏起来,只探出一个头,害羞似的。
星说:“丹丹,你回来啦 ”
丹丹没吭声。它还是老脾气。
星起来,去船头活水舱中抓出几条鱼来放在丹丹面前:“丹丹,来,吃,吃啊。”鱼是 活的,在船头上噼噼啪啪地打挺。
丹丹连吃两条鱼。看得出,它很饿了。
星穿上跳板,示意丹丹跟他上岸。
丹丹想了想,向船尾跑去。星跟去时,见丹丹蜷身在那个叫“捞海”的小网兜里。当初, 星就是用这个网兜把丹丹从水里捞起来的。丹丹以为星不肯留它是因为它没办上船的签证 呢 !
星明白了丹丹的意思,忍不住大笑起来。鲁鲁没弄明白,跟着主人胡乱哼了几声。
② 星点了一支烟抽,有些为难。
丹丹不再跑动,在星的脚边趴下,把下巴搁在叠起的前爪上,静静地倾听歌一般的检声。 到了这天傍晚,丹丹不辞而别了。原来它只是回来看望一下的。
丹丹从此再没有回来过。每当渔船经过那片林子,星就会想起丹丹,在心里祝丹丹好运。
就一个人一条狗,一头狐在一条渔船上生活了几个月。没有离奇的故事发生,没有,星 的船还在水上来来往往。
橹声如悠悠的歌。
(节选自《小狗鲁鲁和小狐丹丹》,有删节)
6.星的“手”是全文线索,梳理其动作和所含情感。(3分)
6.①打捞小狐(动作)→惊喜关切(情感);②喂食抚摸(动作)→温柔怜爱(情感);③引
导放归(动作)→不舍无奈(情感)
7.文章划线句①说“丹丹觉得很渴”,它为什么“渴”,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3分)
7.①丹丹因本能躁动而生理口渴。②“渴”象征它对山林故乡的强烈渴望,但童年遭遇(饥
饿、亲族惨死)又使其恐惧山林,矛盾心理引发焦灼感。
8.文章划线句②说星“有些为难”,请结合上下文探究他“为难”的原因。(4分)
8.①丹丹主动示好(蜷在"捞海”中),不忍拒绝其留下;②深知狐属于山林,强留会剥夺其天性;③既同情丹丹的依恋,又明白分离的必要性。
9.丹丹离开星后在树林里于了什么,根据文中描写的情节进行想象,写个100字左右片段。 ( 5 分 )
9.示例:丹丹跃入月光斑驳的密林,轻嗅潮湿的泥土。它循着幼时的记忆,找到岩穴安身。
白日捕食野鼠,舔舐溪水解渴;夜晚蜷卧落叶堆,凝望渔火的方向。某日遭遇野猪追击,
它敏捷攀上高树,喉间发出低鸣一—这是星从未听过的、属于山野的声音。(答案不唯一)
10.本文题目有象征意义,在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项,分析其题目的象征意义。(4分)
A.《红星照耀中国》 B.《骆驼祥子》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朝花夕拾》
10.示例一:A.《红星照耀中国》。①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代表希望
与光明;②照耀中国:隐喻革命精神如阳光普照,驱散旧中国的黑暗,指引民族解放道路。
示例二:B.《骆驼祥子》。①骆驼:象征祥子吃苦耐劳、坚韧沉默的性格,暗指他如骆驼
般被剥削压迫;②揭露底层劳动者在黑暗时代的无力挣扎,暗示个人奋斗的幻灭。
示例三: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①钢铁:象征保尔·柯察金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历
经战火、疾病锤炼);②炼成过程:隐喻革命者在斗争中脱胎换骨,将个人生命熔铸于集
体事业;③精神内核:诠释“生命意义在于奉献”的共产主义信仰。
示例四:D.《朝花夕拾》。①朝花:象征鲁迅童年与青年的美好记忆(如《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②夕拾:暗喻中年回望时对过往的梳理与反思(批判封建礼教、国民性)。
三、“生态家园”专题学习活动(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 一: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材料二:
自然界有一种被称为“不死之身”的生物——涡虫,它长度不足1厘米,却拥有强大的 再生超能力:哪怕被大卸八块,砍掉尾巴、内脏甚至头部,也能再生成为完整的个体。
前不久,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山东理工大学提供的涡虫作为科研对象也被一 起带上天,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此项研究旨在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 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细胞再殖和组织再生研究实验室负贵人雷凯带着团队也正 努力破译涡虫再生的秘密。前不久,他们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 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线粒体形态动态变化调控涡虫个体再生。
研究团队发现,在涡虫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是维持正常再生功能的关键。这 一平衡不仅影响干细胞的多能性,还决定了细胞命运的选择和再生效率。
科研工作者希望借助研究涡虫,了解其调控的奥秘,为人类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思路。“比 如,在体外培养出类似骨骼、脏腑等‘类器官’,作为医疗或者实验的重要材料。”雷凯说, 他们希望能诱导成既有神经单元又有骨骼肌单元的一个神经肌肉“类器官”,或许对治疗肌 无力的渐冻症患者有极大帮助。
目前,涡虫再生还是一个冷门的基础研究,尤其是产出的成果短时间内无法和转化挂上 钩,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选自《钱江晚报》,与试卷原文有出入)
材料三 :
冬开春花的培育
冬开春花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温度控制、修剪和化学控制法。
温度控制
加温处理:将盆栽花卉移入温室中,逐步加温,同时保持85%以上的湿度,让植物误以 为春天到了,从而促进开花。现代人使用天然气或电来加热,能够实现全过程可控制、可监 测,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植物开花的节奏。
冷库处理:如果想让春花推迟到“十一”期间开放,可以在2月底气温回暖之前将盆栽 花卉移至冷库,继续保持冬季温度,每周上调2—3摄氏度,直至9月初再将花卉移出至树 下接受散光照射,同时每天在花卉的枝条及花苞上喷施水雾,直至花蕾膨大、花卉透色、含 苞 待 放 。
修 剪 :
通过修剪可以调整植株形态,将营养集中于开花的枝条上,促进花芽分化,保证开花整 齐。园艺师会将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药液喷施在枝条及芽点上,促使其开花。
化学控制法
利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打破花卉休眠,加快花卉生长发育。具体方法包括摘心、摘蕾、 剥芽、摘叶、环剥等措施,实现花卉开花的提前或延迟
(注:此文按学生回忆在网上找的类似内容,不是原文)
11.阅读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11.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探索科学修复,实现生态平衡。
1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材料三的“冬开春花”能否论证孟子说的不要向大自然过度索 取的观点。 ( 4 分 )
12.不能论证。①孟子主张限制捕捞(“数罟不入湾池”)以避免资源枯竭,强调对自然的“不
过度干预”;②材料三的“冬开春花”是人工主动调控自然规律(温度、激素),属于“改
造自然”,与孟子理念相反。
四、“文化家园”古诗文阅读活动(21分)
材料一
山水纯全集 ·论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 宋 韩 拙
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愚夷,奔①日揜空,渺渺无拘,升之晴 霁,则显其四时之气;散之阴晦,则逐其四时之象。故春云如白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 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叆逮②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 明;冬云澄墨惨翳,示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此晴云四时之象。春阴则云气淡荡,夏阴 则云气突黑;秋阴则云气轻浮,冬阴则云气惨淡。此阴云四时之气也。
然云之体,聚散不一,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聚而为气。 其有山岚之气烟之 轻者云卷而霞舒。云者,乃气之所聚也。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山水中所用者,霞 不重以丹青,云不施以彩绘,恐失其岚光野色自然之气也。且云有游云,有出谷云,有寒云, 有暮云。云之次为雾,有晓雾,有远雾,有寒雾。雾之次为烟,有晨烟,有暮烟,有轻烟。 烟之次为霭,有江霭,有暮霭,有远霭。云、雾、烟、霭之外,言其霞者,东曙曰明霞,西 照曰暮霞,乃早晚一时之气晖也,不可多用。凡云、霞、烟、雾、霭之气,为岚光、山色、 遥岑、远树之彩也。善绘于此,则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妙理,故不可逆其岚光,当顺其物 理 也 。
【注释】① 奔:遮蔽,后作“揜”。②叆谜(àidài): 阴晦不明的样子。③兜罗:指 兜 罗 锦 。
【课外文言文翻译】
山水的气息贯通,以云为统领。云从深谷升起,弥漫于旷野,遮蔽日光笼罩天空,飘渺无
拘。晴空时显现四季气息(春云如白鹤闲逸,夏云似奇峰变幻,秋云若轻浪飘零,冬云如墨色
昏沉);阴晦时则呈现四季景象(春阴云淡,夏阴云黑,秋阴云浮,冬阴云暗)。
云的形态聚散无常:轻飘为烟,浓重为雾,浮荡为霭,积聚为气。山间雾气属轻烟,云卷
霞舒。凡作画者,以区分气候、辨别云烟为首要。山水画中不重施丹青霞彩,以免失自然岚光
野色。云有游云、谷云、寒云、暮云;雾有晓雾、远雾、寒雾;烟有晨烟、暮烟、轻烟;霭有
江霭、暮霭、远霭。霞属早晚短暂光辉(东曙为明霞,西照为暮霞),不宜多用。这些气象构
成山光水色的远景意境。善画者方能捕捉四时真趣与造化妙理,故不可违背岚光规律,须顺应
自然本理。
材料二
题画山水
[明]刘基
澹澹轻烟嚣②半林,涓涓飞瀑泻遥岑。偶然坐石观流水,不记还山路浅深。
【注释】④嚣:mi, 覆盖。⑤岑:cén, 泛指山峰。
14.根据语境,下面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1 分 ) 散之阴晦 (A. 黑 夜 / B. 昏暗)
14.B(“阴晦”指光线昏暗,非具体时间。)
15.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E 中选出正确的两处(填写字母)。 ( )(2分)
A其有山 B岚之气 C 烟之轻者 D云卷 E 而霞舒。
15. CD(其有山岚之气/烟之轻者/云卷而霞舒)
16.写出材料一划线句中“别云烟”的意思。(2分) 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
16.“别云烟”:区分云、烟、雾、霭等形态特征。
17.材料一中“岚光”“遥岑”分别对应了括号中哪一组词语 (2分) (A. 山色 远树 B.** **)
17. A(山色远树)
18.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推测材料二中的“轻烟”会是哪个季节的云并说明理由。(4分)
18.季节:秋季。理由:①材料一写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形态轻淡;②诗中
“澹澹轻烟”符合秋云“清明”特征;③“暮半林”的萧疏感与秋意契合。
19.结合诗句,分析诗中坐在石上的“我”的心境,想象此时“我”会有什么动作。(5分)
19.①心境:超然物外、沉醉自然。②动作:诗人盘坐石上,手抚青苔,凝视飞瀑;时而闭目
倾听水声,衣袂随风轻扬,浑然忘我。
20.运用材料一、二的内容,论证作者绘画要“顺其物理”的观点。(5分)
20.①材料一主张画云霞需“顺物理”,如四时云烟形态各异,不可强加色彩失真;②材料二
中“澹澹轻烟”“涓涓飞瀑”正是自然本真之景,诗人忘我融入,暗合“顺应物理”;③
两者均强调艺术创作应忠于自然规律,反对人为扭曲。
五、“精神家园”表达交流活动(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刊开辟专栏向全校学生征集文稿。
万物如诗,岁月如歌。我们都是宇宙间跳动的音符。歌德在诗中这样祥写道:我们眺望远 方/我们谛视近景/小鹿与幽林/星光与月光/缤纷万象中/皆见永恒美。为了谱写人生的乐章, 我们眺望远方,我们静听心声,我们在星光的照耀下前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文章投稿,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创作故事,可以 抒发感情,可以发表看法。
专题一:眺望与凝思 专题二:远近起伏都是歌 专题三:宇宙深处的那束光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 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21. 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
卷面书写(3分)
一、“山水家园”主题探访活动(17分)
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 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 修饰和péi. 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一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这好像我们的母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 饶一—端木 良《土地的誓言》
1.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éi 植。(1分)
1. (1)培
(2)与“碾着新谷的场院”的“场”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打场 B. 开 场 ) 。 ( 1 分 ) 注:打场指在院中打谷
(2)A(“碾着新谷的场院”的“场”读“cháng”,指农事场地;“打场”同义;“开场”
的“场”读“ch ng”,指活动开始。)
(3)选出与“丰饶”的“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得理不饶人 B. 饶有趣味)。(1分)
(3)B(“丰饶”的“饶”意为“丰富、多”。“饶有趣味”的“饶”同义(十分);“得
理不饶人”的“饶”意为“宽恕”。
2. (1)“行山水,阅家园”活动需要确定队旗图案,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是小篆体的“阅”字, 第二幅图的上半部分是行书体的“行”字,请在这两幅图案中选一个并说明理由。(3分)
2. 示例一:我选第一幅图案(小篆体”阅"字)。理由:①文化传承:小篆为古汉字形态,线
条圆润古朴,呼应“家园“的历史底蕴;②意境契合:结构庄重对称,象征山水与家园的和
谐统一,贴合“阅家园“的静观感悟;③主题深化:“阅“字突出品读内涵,篆体稳重感强化
对家园文化的深思。
示例二:我选第二幅图案(行书体"行"字)。理由:①动态呼应:行书笔势流畅飘逸,如
行走的轨迹,直观体现“行山水“的探索精神;②自然意境:笔画起伏似山峦迭起、水流蜿
蜒,暗合山水意象;③活动激励:自由洒脱的字体激发行动力,呼应“用脚步丈量家园“的
活动宗旨。
3.如果要用同音字替换“阅家园”中的“阅”字,你会用哪个字,说说理由。(2分)
3. 替换字:悦。理由:①"悦"(yuè)与"阅"同音,且"悦家园"意为"热爱家园,心生喜悦
",传递积极情感;②主题升华:比”阅读"更强调情感共鸣,契合"山水家园”的幸福感。
(最佳答案,其他答案如:越、乐、月、跃,可能酌情给分或者不给分)
4.在画横线处续写句子,和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3分)
山水动人。山是祖国的的诗篇,用厚重的笔触,书写家园的壮丽。水是 。
4.示例:祖国的血脉,用灵动的旋律,吟唱生命的永恒。(答案不唯一)
5.根据段落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6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写出诗中带有哲理的两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现心胸豁达,开放题,可以写其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不唯一)
二、“心灵家园”文学阅读活动(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橹声悠悠
金曾豪
当渔船慢悠悠地穿过石拱桥时,鲁鲁突然激动地喊叫起来。
鲁鲁是生活在这条渔船上的小狗。它的主人是一个名叫星的青年。
原来,河心有一个毛茸茸的活物在胡乱地挣扎。这个来历不明的小家伙所以没有沉下去, 多半是因为它有一部蓬松的尾巴。
星用“捞海”(一种带竹竿的小网兜)将小家伙打捞到船上。哎呀,这不是一头小狐吗! 从河里打捞到狐,实在是千年难遇的怪事。星又惊又喜,简直怀疑自己在梦里。
小狐已被河水呛得晕头转向,陌生的环境又使它恐慌不安。它一声不吭地蜷成一团,浑 身打战,不时斜眼偷瞥高大得可怕的人。
星找来几条银鱼放在小狐的面前,说:“吃吧,吃吧。”
小狐看看银鱼,又看看星的手。它见过鱼,可从没见过人的手。在它看来,手是非常奇 异的东西。
星用手摸摸小狐的头:“吃啊,你怎么不吃 ”
小狐听出了声音里的温和,可它还是不敢动。它对有一点腥味的手挺害怕。直到确信手 不在附近时,它才试着去舔银鱼。它实在是很饿了。银鱼已经死了,但还没有僵硬。它叼起 银鱼嚼了一会又呛着吐了出来。鱼还是完整的。
星知道它太小,就给它泡了一点麦乳精。这一次很对它的胃口,巴叽巴叽的就喝起来, 喝急了就呛,就咳,还将水盆弄翻了。
星又泡了一点麦乳精,还在里头泡了几片饼干。
小家伙吃饱了,就不顾一切地蜷起尾巴在平基板上睡着了。它累了,很累。
小狐的毛在它睡着时慢慢干了。小家伙原来挺俊俏。傍晚的日光在它每一根褐黄的毛尖 上点上一点莹白。这样,它就有了一个迷离的光环。星忍不住用手去触摸小狐的毛。
小狐悚然醒来,圆睁着眼睛盯着星的手。它现在对“手”已经有了好感。
星知道这个小家伙迷路了,就只能留它吃晚饭了。
解除禁闭的鲁鲁见小狐占了它的阖房,再次愤怒起来,激动地叫嚣着逼近小狐。小狐仓 皇地退到笼子的一角。没处可逃了,怎么办呢
小狐看见给它食物的那只“手”只一下子就控住了小狗,想:这手真厉害啊!
为了鲁鲁,星没再进小镇,就将船泊在镇外过夜,等待小狐的父母来领走小狐。
可是,这个晚上平安无事。
太阳升起来了,是个晴天。
小狐从此有了红彤彤的名字:丹丹。
一天,渔船又泊在了野外。这一带,两岸都是黑黝黝的树林。
风是从树林里流出来的,带着山林的气息。这种风对丹丹来说是一种刺激,激得它浑身 的毛都在骚动。①丹丹觉得很“渴” 就不断的喝水。不断的喝水还是渴,而且越来越渴。 这种渴是无法用水解除的。是的,丹丹就是想到树林里去,非常非常想去。
丹丹终子一跃上了岸,飞快地跑进了树林。 一进树林,丹丹就不“渴了。
鲁鲁要去追赶,被主人阻止了。
星说:“鲁鲁,算了,别追了!丹丹不是狗,它是狐。”
鲁鲁听不懂词汇,却能大致明白这话的意思。
过一会儿,星叹了口气,解缆开船。
丹丹却出现了。它默默地在岸上跟着船跑。
星试着将船靠近些岸。丹丹一跃就上了船。星用手摸摸丹丹的头:“你怎么又回来啦 ” 丹丹伸出粉红色的舌头舔舔星的手。它是因为这手回来的。对星的手,它既感激又钦佩。
除了星,丹丹害怕见怕人。遇到渔船和别的行船靠近,丹丹会悄悄躲进尾舱里去。
中舱和尾舱有一个小口子相通,丹丹认定尾舱里那个装过录音机的硬纸盒是它的私人领 地 。
丹丹是不肯在生人面前露脸的。嘈杂的市声使它在船上心绪不宁。它在尾舱最深最暗的 地方呆一会儿,又忍不住跑到中舱通过舷板上的一个小洞向外张望。它盼着天快黑,盼着星 和鲁鲁快回来,盼着快快地离开这个讨厌的地方。
丹丹不肯上岸。丹丹坐在舱顶的花盆那儿遥望岸上的树林和山丘。这时候,红的或者黄 的夕阳正一点一点地向山林那边落下去。星觉得夕阳中的丹丹有点哀伤。星不明白丹丹为什 么不上岸到山林里去走走。那儿不是它的故乡吗 星不知道丹丹的身世。
山林在丹丹幼小的心灵里是饥饿,是危险,是死亡。那刻骨铭心的饥饿啊!那父母兄弟 惨死的景象啊!它怀恋山林,又害怕山林,所以它老是这样忧伤地遥望着山林。
星想,照这么下去,丹丹慢慢就会变成一匹猫了。星觉得这样不好,猫就是猫,狐就是 狐,让狐像猫那样地活着是很残酷的。
这天,星把船靠在一片荒野的树林旁过夜,事先将中舱通向尾舱的通道堵上了。堵洞时, 丹丹就在旁边。丹丹惊愕地看着星的手, 一声不吭。星离去后,丹丹在洞口嗅了又嗅,恋恋 不舍的样子。它已经明白主人的意思了。
星请丹丹吃了一顿鳗鱼,还上了一点麦乳精。鲁鲁似乎也感觉到了异常,客气地坐着看 丹丹吃喝。
星将鲁鲁留在船上,把丹丹带上岸,领向树林。
月亮弯弯地俯看着人,狐,树林。稠稠的黑暗正在林子深处聚集。有蚱蜢在草丛间答答 地飞窜。 一只孤独的鸟在树林深处断断续续地啼叫:“滴滴水儿,滴滴水儿..风从林中、 从荒草丛中过来,亲切地揉着丹丹的毛。荒野就这样轻轻地呼唤着丹丹心灵深处那被压抑的 本 性 。
丹丹感动了,低声地吠着:“唔唔... ”
星说:“丹丹,你长大了,已经能吃生鱼了,你回去吧,走吧。”
丹丹好像听懂了,脸朝着星退几步,停下,然后又退几步。
星挥着手:“回去吧,回去吧. ”
丹丹最后看了一眼星的手,掉头而去,无声地消失在林子的黑暗之中。
星默默地站着,心里竟生出一丝一丝的惆怅。
十多天后的一个凌晨,星在睡梦中被鲁鲁叫醒,坐起来, 一眼就看见了舱门口的丹丹。 丹丹把身体藏起来,只探出一个头,害羞似的。
星说:“丹丹,你回来啦 ”
丹丹没吭声。它还是老脾气。
星起来,去船头活水舱中抓出几条鱼来放在丹丹面前:“丹丹,来,吃,吃啊。”鱼是 活的,在船头上噼噼啪啪地打挺。
丹丹连吃两条鱼。看得出,它很饿了。
星穿上跳板,示意丹丹跟他上岸。
丹丹想了想,向船尾跑去。星跟去时,见丹丹蜷身在那个叫“捞海”的小网兜里。当初, 星就是用这个网兜把丹丹从水里捞起来的。丹丹以为星不肯留它是因为它没办上船的签证 呢 !
星明白了丹丹的意思,忍不住大笑起来。鲁鲁没弄明白,跟着主人胡乱哼了几声。
② 星点了一支烟抽,有些为难。
丹丹不再跑动,在星的脚边趴下,把下巴搁在叠起的前爪上,静静地倾听歌一般的检声。 到了这天傍晚,丹丹不辞而别了。原来它只是回来看望一下的。
丹丹从此再没有回来过。每当渔船经过那片林子,星就会想起丹丹,在心里祝丹丹好运。
就一个人一条狗,一头狐在一条渔船上生活了几个月。没有离奇的故事发生,没有,星 的船还在水上来来往往。
橹声如悠悠的歌。
(节选自《小狗鲁鲁和小狐丹丹》,有删节)
6.星的“手”是全文线索,梳理其动作和所含情感。(3分)
6.①打捞小狐(动作)→惊喜关切(情感);②喂食抚摸(动作)→温柔怜爱(情感);③引
导放归(动作)→不舍无奈(情感)
7.文章划线句①说“丹丹觉得很渴”,它为什么“渴”,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3分)
7.①丹丹因本能躁动而生理口渴。②“渴”象征它对山林故乡的强烈渴望,但童年遭遇(饥
饿、亲族惨死)又使其恐惧山林,矛盾心理引发焦灼感。
8.文章划线句②说星“有些为难”,请结合上下文探究他“为难”的原因。(4分)
8.①丹丹主动示好(蜷在"捞海”中),不忍拒绝其留下;②深知狐属于山林,强留会剥夺其天性;③既同情丹丹的依恋,又明白分离的必要性。
9.丹丹离开星后在树林里于了什么,根据文中描写的情节进行想象,写个100字左右片段。 ( 5 分 )
9.示例:丹丹跃入月光斑驳的密林,轻嗅潮湿的泥土。它循着幼时的记忆,找到岩穴安身。
白日捕食野鼠,舔舐溪水解渴;夜晚蜷卧落叶堆,凝望渔火的方向。某日遭遇野猪追击,
它敏捷攀上高树,喉间发出低鸣一—这是星从未听过的、属于山野的声音。(答案不唯一)
10.本文题目有象征意义,在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项,分析其题目的象征意义。(4分)
A.《红星照耀中国》 B.《骆驼祥子》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朝花夕拾》
10.示例一:A.《红星照耀中国》。①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代表希望
与光明;②照耀中国:隐喻革命精神如阳光普照,驱散旧中国的黑暗,指引民族解放道路。
示例二:B.《骆驼祥子》。①骆驼:象征祥子吃苦耐劳、坚韧沉默的性格,暗指他如骆驼
般被剥削压迫;②揭露底层劳动者在黑暗时代的无力挣扎,暗示个人奋斗的幻灭。
示例三: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①钢铁:象征保尔·柯察金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历
经战火、疾病锤炼);②炼成过程:隐喻革命者在斗争中脱胎换骨,将个人生命熔铸于集
体事业;③精神内核:诠释“生命意义在于奉献”的共产主义信仰。
示例四:D.《朝花夕拾》。①朝花:象征鲁迅童年与青年的美好记忆(如《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②夕拾:暗喻中年回望时对过往的梳理与反思(批判封建礼教、国民性)。
三、“生态家园”专题学习活动(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 一: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材料二:
自然界有一种被称为“不死之身”的生物——涡虫,它长度不足1厘米,却拥有强大的 再生超能力:哪怕被大卸八块,砍掉尾巴、内脏甚至头部,也能再生成为完整的个体。
前不久,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山东理工大学提供的涡虫作为科研对象也被一 起带上天,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此项研究旨在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 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细胞再殖和组织再生研究实验室负贵人雷凯带着团队也正 努力破译涡虫再生的秘密。前不久,他们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 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线粒体形态动态变化调控涡虫个体再生。
研究团队发现,在涡虫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是维持正常再生功能的关键。这 一平衡不仅影响干细胞的多能性,还决定了细胞命运的选择和再生效率。
科研工作者希望借助研究涡虫,了解其调控的奥秘,为人类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思路。“比 如,在体外培养出类似骨骼、脏腑等‘类器官’,作为医疗或者实验的重要材料。”雷凯说, 他们希望能诱导成既有神经单元又有骨骼肌单元的一个神经肌肉“类器官”,或许对治疗肌 无力的渐冻症患者有极大帮助。
目前,涡虫再生还是一个冷门的基础研究,尤其是产出的成果短时间内无法和转化挂上 钩,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选自《钱江晚报》,与试卷原文有出入)
材料三 :
冬开春花的培育
冬开春花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温度控制、修剪和化学控制法。
温度控制
加温处理:将盆栽花卉移入温室中,逐步加温,同时保持85%以上的湿度,让植物误以 为春天到了,从而促进开花。现代人使用天然气或电来加热,能够实现全过程可控制、可监 测,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植物开花的节奏。
冷库处理:如果想让春花推迟到“十一”期间开放,可以在2月底气温回暖之前将盆栽 花卉移至冷库,继续保持冬季温度,每周上调2—3摄氏度,直至9月初再将花卉移出至树 下接受散光照射,同时每天在花卉的枝条及花苞上喷施水雾,直至花蕾膨大、花卉透色、含 苞 待 放 。
修 剪 :
通过修剪可以调整植株形态,将营养集中于开花的枝条上,促进花芽分化,保证开花整 齐。园艺师会将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药液喷施在枝条及芽点上,促使其开花。
化学控制法
利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打破花卉休眠,加快花卉生长发育。具体方法包括摘心、摘蕾、 剥芽、摘叶、环剥等措施,实现花卉开花的提前或延迟
(注:此文按学生回忆在网上找的类似内容,不是原文)
11.阅读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11.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探索科学修复,实现生态平衡。
1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材料三的“冬开春花”能否论证孟子说的不要向大自然过度索 取的观点。 ( 4 分 )
12.不能论证。①孟子主张限制捕捞(“数罟不入湾池”)以避免资源枯竭,强调对自然的“不
过度干预”;②材料三的“冬开春花”是人工主动调控自然规律(温度、激素),属于“改
造自然”,与孟子理念相反。
四、“文化家园”古诗文阅读活动(21分)
材料一
山水纯全集 ·论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 宋 韩 拙
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愚夷,奔①日揜空,渺渺无拘,升之晴 霁,则显其四时之气;散之阴晦,则逐其四时之象。故春云如白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 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叆逮②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 明;冬云澄墨惨翳,示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此晴云四时之象。春阴则云气淡荡,夏阴 则云气突黑;秋阴则云气轻浮,冬阴则云气惨淡。此阴云四时之气也。
然云之体,聚散不一,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聚而为气。 其有山岚之气烟之 轻者云卷而霞舒。云者,乃气之所聚也。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山水中所用者,霞 不重以丹青,云不施以彩绘,恐失其岚光野色自然之气也。且云有游云,有出谷云,有寒云, 有暮云。云之次为雾,有晓雾,有远雾,有寒雾。雾之次为烟,有晨烟,有暮烟,有轻烟。 烟之次为霭,有江霭,有暮霭,有远霭。云、雾、烟、霭之外,言其霞者,东曙曰明霞,西 照曰暮霞,乃早晚一时之气晖也,不可多用。凡云、霞、烟、雾、霭之气,为岚光、山色、 遥岑、远树之彩也。善绘于此,则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妙理,故不可逆其岚光,当顺其物 理 也 。
【注释】① 奔:遮蔽,后作“揜”。②叆谜(àidài): 阴晦不明的样子。③兜罗:指 兜 罗 锦 。
【课外文言文翻译】
山水的气息贯通,以云为统领。云从深谷升起,弥漫于旷野,遮蔽日光笼罩天空,飘渺无
拘。晴空时显现四季气息(春云如白鹤闲逸,夏云似奇峰变幻,秋云若轻浪飘零,冬云如墨色
昏沉);阴晦时则呈现四季景象(春阴云淡,夏阴云黑,秋阴云浮,冬阴云暗)。
云的形态聚散无常:轻飘为烟,浓重为雾,浮荡为霭,积聚为气。山间雾气属轻烟,云卷
霞舒。凡作画者,以区分气候、辨别云烟为首要。山水画中不重施丹青霞彩,以免失自然岚光
野色。云有游云、谷云、寒云、暮云;雾有晓雾、远雾、寒雾;烟有晨烟、暮烟、轻烟;霭有
江霭、暮霭、远霭。霞属早晚短暂光辉(东曙为明霞,西照为暮霞),不宜多用。这些气象构
成山光水色的远景意境。善画者方能捕捉四时真趣与造化妙理,故不可违背岚光规律,须顺应
自然本理。
材料二
题画山水
[明]刘基
澹澹轻烟嚣②半林,涓涓飞瀑泻遥岑。偶然坐石观流水,不记还山路浅深。
【注释】④嚣:mi, 覆盖。⑤岑:cén, 泛指山峰。
14.根据语境,下面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1 分 ) 散之阴晦 (A. 黑 夜 / B. 昏暗)
14.B(“阴晦”指光线昏暗,非具体时间。)
15.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E 中选出正确的两处(填写字母)。 ( )(2分)
A其有山 B岚之气 C 烟之轻者 D云卷 E 而霞舒。
15. CD(其有山岚之气/烟之轻者/云卷而霞舒)
16.写出材料一划线句中“别云烟”的意思。(2分) 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
16.“别云烟”:区分云、烟、雾、霭等形态特征。
17.材料一中“岚光”“遥岑”分别对应了括号中哪一组词语 (2分) (A. 山色 远树 B.** **)
17. A(山色远树)
18.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推测材料二中的“轻烟”会是哪个季节的云并说明理由。(4分)
18.季节:秋季。理由:①材料一写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形态轻淡;②诗中
“澹澹轻烟”符合秋云“清明”特征;③“暮半林”的萧疏感与秋意契合。
19.结合诗句,分析诗中坐在石上的“我”的心境,想象此时“我”会有什么动作。(5分)
19.①心境:超然物外、沉醉自然。②动作:诗人盘坐石上,手抚青苔,凝视飞瀑;时而闭目
倾听水声,衣袂随风轻扬,浑然忘我。
20.运用材料一、二的内容,论证作者绘画要“顺其物理”的观点。(5分)
20.①材料一主张画云霞需“顺物理”,如四时云烟形态各异,不可强加色彩失真;②材料二
中“澹澹轻烟”“涓涓飞瀑”正是自然本真之景,诗人忘我融入,暗合“顺应物理”;③
两者均强调艺术创作应忠于自然规律,反对人为扭曲。
五、“精神家园”表达交流活动(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刊开辟专栏向全校学生征集文稿。
万物如诗,岁月如歌。我们都是宇宙间跳动的音符。歌德在诗中这样祥写道:我们眺望远 方/我们谛视近景/小鹿与幽林/星光与月光/缤纷万象中/皆见永恒美。为了谱写人生的乐章, 我们眺望远方,我们静听心声,我们在星光的照耀下前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文章投稿,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创作故事,可以 抒发感情,可以发表看法。
专题一:眺望与凝思 专题二:远近起伏都是歌 专题三:宇宙深处的那束光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 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21. 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