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五)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广州二模)乌鲁克是苏美尔地区的一个城市,在该城市的神殿废墟中出土了一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大理石花瓶。花瓶瓶身的图案从下到上依次是:象征水的波浪线、大麦麦穗和椰枣、绵羊、端着器物的男子队伍、丰收女神和男祭司。由此可推知,当时的乌鲁克( )
A.受到了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B.民众生活富足
C.具备了早期城市国家特征
D.官僚体系完善
2.(2024·山东淄博二模)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 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物种出现全球交流
B.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古代文明多元发展
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3.(2024·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公元前5000年,迁往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大部分外来人是闪米特人,他们的语言属于闪米特语系,包括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希伯来语和腓尼基语。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 B.世界语系一脉相承
C.西亚文化呈交融特征 D.闪米特人发明了文字
4.(2024·广东揭阳二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两种重要文明,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弥足珍贵,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西亚和埃及,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下列文明成就最能作为上述观点依据的是两者( )
A.发明了60进制 B.强化了法老权力
C.创制了成文法典 D.创造了古老文字
5.(2024·福建厦门模拟)苏美尔文学作品《绵羊与小麦的争论》写道:“谷物更伟大……拥有金银、牛羊的人,都会坐在拥有谷物的人的门口,在那里过日子。”类似的记载在两河文明的文献中屡见不鲜。这主要反映出两河文明( )
A.重视自身的农业传统
B.畜牧业已从农业中分离
C.最早培植出小麦作物
D.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6.(2024·重庆二模)在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
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
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7.(2024·河北三模)约公元前2500年的巴勒莫石碑最早记录了古埃及同外部的贸易,涉及从黎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进口最有价值的雪松木,而且这种贸易已经持续了五百年,考古人员也发掘出埃及商人献给毕布罗斯(位于地中海东岸)神灵的石器、猿俑、游戏板等。这可以印证( )
A.海洋文明冲击农耕文化
B.地中海文明的多元一体
C.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D.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
8.(2024·湖北宜荆荆高三测试)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都不能成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应具备善德,而忙于劳动,无暇学习和从政的工匠、商贩、农民都不适合成为公民。上述观点体现了( )
A.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B.雅典政治具备理性主义精神
C.穷人被排挤出城邦政治事务
D.建立在专政基础上的公民权
9.(2024·陕西商洛高三学情诊断)如图为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邦确立的公民等级制度(图中的“元宝”图样数量代表土地收入的多寡)。这一制度( )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扩大了雅典公民群体范围
C.打破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确立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10.(2024·江苏盐城模拟)古巴比伦文明流传下来的文献有大量关于借贷的记载,借贷一般分为实物和金银两类,官定利息,金银为20%,实物为33%。其中,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民事成文法较好地处理了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平衡,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力度,严格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政权( )
A.重视维护商业活动秩序
B.禁止民间商品交易行为
C.制定法律调整人身关系
D.规范经营拓展商业领域
11.(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同苏美尔人的法律相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契约形式很多,内容详尽,包括租佃契约、债务、抵押、损害赔偿、借贷、合伙经营、保管、继承、雇佣等。这( )
A.源于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
B.体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影响
C.加强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统治
D.说明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成熟
12.(2024·广东佛山一模)考古学家在西亚黎巴嫩比布鲁斯废墟发掘中发现了很多带有古埃及国王名字的物品。黎巴嫩盛产的雪松木经常被古埃及用于建造棺木、神社和船。这反映出( )
A.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特性
B.农耕文明具备扩张性
C.区域性交流推动文明进步
D.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
13.(2024·百师联盟复习联考)古代两河流域先后留下了以下法律文书,如《乌尔纳姆法典》(约公元前2100年)、《里皮特—伊什塔尔法典》(约公元前1930年)、《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50年)、《中亚述法典》(约公元前1076年)、“中亚述王家敕令”(约公元前1076年)。据此可知,当时的两河流域( )
A.以法律为重要治理工具
B.依法治国理念源远流长
C.深受西方罗马法的影响
D.封建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14.(2024·河北唐山二模)如图是出土的5 000年前的古埃及莎草纸,其制作过程是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一片片薄片,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制而成,曾在欧洲和西亚流行,并因发明久远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以下对莎草纸判断合理的是( )
A.撼动了中国造纸技术地位
B.地域文明特色的有利证据
C.实物证据确保其纪录长存
D.原料因素影响其长期流行
15.在建筑和绘画里,古埃及人不考虑有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希腊画家发明前缩法,不理会审美的客观标准:盾牌本来有其完美的圆形,而观看者看东西是平透视,这圆形就可以随观看者的视点调整。这说明( )
A.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缺少互动
B.激进民主导致了个人主义泛滥
C.夸张变形的现代美术逐渐兴起
D.艺术审美上富有人文价值取向
16.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作为建筑材料;古埃及人用椰子叶铺设屋顶;中国远古的人们则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用树木营巢,在地势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这主要反映了( )
A.各地民居建筑材料差异较大
B.早期民居受自然条件限制明显
C.农耕时代民居大多依水而建
D.两河流域人们居住条件最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共26分。
17.(2024·广东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种姓制度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印度历史上,许多富有改革精神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试图消除或改革这一制度,但没有一个人成功。佛教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最早反对种姓制度的宗教领袖,其曾抨击种姓制度和与之相联系的婆罗门教,力倡“四姓平等”。但即便是在佛教最盛时代,种姓制度也没有销声匿迹,它不仅仍在一般民众中起作用,而且深刻影响了印度佛教本身,印度佛教徒也按种姓分成不同的集团。印度历史上统治王朝不断更迭交替,外来文化冲击一次接一次,但种姓制度一直没有灭亡。
——摘编自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 某印度学者指出,印度种姓制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文化)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个体系十分适合早期国家组织治理下的农业生产,因为它严格地区分了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
——摘编自张红《试析印度的原工业化及其中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8分)
18.(2024·江西南昌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
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12分)
5 / 6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五)
1.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征水的波浪线、大麦麦穗等意味着乌鲁克具备了一定的农业生产力;绵羊的出现说明乌鲁克城市存在牲畜养殖,这是乌鲁克城市国家形成的又一经济基础;端着器物的男子队伍可能反映了乌鲁克城市的手工业发展,这是乌鲁克城市国家形成的又一重要经济基础;丰收女神和男祭司的出现,说明乌鲁克城市存在宗教信仰。综上可知,乌鲁克出土的花瓶图案展现了乌鲁克城市的农业生产、牲畜养殖、手工业发展、宗教信仰等早期城市国家特征,故选C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古希腊文明等相关内容,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仅凭材料中花瓶瓶身图案的描绘,不能得出民众生活富足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僚体系,“完善”更没有依据,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秘鲁考古学家、埃及考古学家都发现了古代与棉花相关的内容,这表明古代文明多元发展,故选C项;“物种出现全球交流”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他们的语言属于闪米特语系……腓尼基语”可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属于两河流域,闪米特人进入西亚地区后,接受了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语,且保留了闪米特语系,体现了西亚文化呈交融特征,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西亚文明,不涉及其他文明,无法看出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排除A项;闪米特语系仅是西亚地区语系的一种,仅凭一种语系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世界语系一脉相承”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语系信息,不涉及文字发明,排除D项。]
4.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文字的发明深刻影响着古代西亚和埃及,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故选D项;发明60进制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古代埃及无关,排除A项;强化了法老权力的是古代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无关,排除B项;创制了成文法典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与古代埃及无关,排除C项。]
5.A [材料“谷物更伟大”“拥有金银……会坐在拥有谷物的人的门口,在那里过日子”反映出在两河流域从事农业远比从事工商业和畜牧业更重要,意味着两河文明非常重视自身的农业传统,故选A项;拥有牛羊的人与拥有谷物的人是不同的人,这说明畜牧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但是这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西亚的两河流域最早培植出了小麦作物,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农业的价值,属于经济领域,而社会阶级分化属于政治领域,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D项。]
6.A [由“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等可得,古代印度无论是婆罗门教还是佛教都关注人的作用和能动性,这反映了古代印度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故选A项;题干仅提到了婆罗门教的主张,并未体现其“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排除B项;题干是有关古代印度宗教方面的主张,并未提到政权问题,且政权摆脱神权控制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种姓制度理论,排除D项。]
7.C [材料中提到古埃及与东地中海地区的贸易,以及考古发现埃及商人献给地中海东岸神灵的物品等,这充分表明商贸活动促进了古埃及与其他地区的文明交流,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贸易与文明的交流,而非文明的冲击,排除A项;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化特点,没有呈现一体化特点,排除B项;“主导市场”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说有贸易往来,不能体现埃及商人主导市场,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需要依赖他人,不具备独立判断的条件,因此不能成为公民;而理想的公民应具备善德,所以只有具备独立理性的人才能成为公民,故材料观点体现了雅典政治具备理性主义精神,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应如何判定公民的资格,而非强调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排除A项;根据材料“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都不能成为公民”可知,被排挤的不仅仅是穷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民主政治体制,排除D项。]
9.C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邦确立的公民等级制度是按照土地收入的多寡划分,这使得低收入群体的公民也有了一定的政治权利,可以参与政权,由此可知这一制度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选C项;土地收入的多寡是划分贵族与平民的标准,所以这不会消除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排除A项;题干是对原有公民群体的等级划分,与扩大公民群体范围无关,排除B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政权重视维护商业活动秩序,故选A项;题干是有关借贷的内容,而不是商品交易问题,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借贷的相关记载和法律规定,而不是法律对人身关系的调整,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C项;借贷本身属于商业领域,所以不属于拓展商业领域的范畴,排除D项。]
11.A [契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根本上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题干所述契约形式多样、内容详尽是源于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故选A项;古罗马文明出现的时间远远晚于古巴比伦文明,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的契约形式和内容与其君主专制统治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仅凭《汉谟拉比法典》中契约这一个方面的规定,不能得出古巴比伦法律体系成熟的结论,排除D项。]
12.D [根据材料“西亚黎巴嫩比布鲁斯废墟……被古埃及用于建造棺木、神社和船”可知,西亚地区的遗址发现了古埃及的物品,古埃及拿西亚地区的雪松木建造船等,体现了古代西亚地区与埃及地区有一定联系,故选D项;“多元”是指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一体”是不同文化因某些原因组成一个共同体,材料并未强调西亚和埃及的文化特色,也未说明其共性,无法得出“多元一体”,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古代西亚地区和埃及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并未体现西亚或者埃及的扩张,无法得出“农耕文明具备扩张性”的结论,排除B项;区域性交流可以推动文明进步,但材料仅涉及交流,没有体现西亚地区和埃及地区的文化创造,无法体现“文明进步”,排除C项。]
13.A [材料提到古代两河流域有众多的法律文书,这说明当时两河流域的统治者以法律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故选A项;奴隶社会不存在依法治国理念,排除B项;“深受西方罗马法的影响”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当时是奴隶社会,“封建法律体系”说法错误,排除D项。]
14.B [根据材料“制作过程是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及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是用尼罗河的特产植物莎草制作,它独特的制作过程是研究古埃及地域文明的有利证据,故选B项;莎草纸的发明早于中国造纸技术,排除A项;材料中的莎草纸确实是实物证据,但仅仅依靠莎草纸本身并不能确保其纪录长存,对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和传承还需要依赖人们的研究和传播,排除C项;莎草纸的流行与其地域特色、工艺和文化价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且莎草纸没有长期流行,排除D项。]
15.D [根据材料“古埃及人不考虑有抽象而严格规则的透视法,而古希腊人重视的是一种主观的透视法”可知,在古希腊人的建筑和绘画中,重视个人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倾向,这说明古希腊的艺术审美上富有人文价值取向,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与古希腊文明有过较为密切的联系,排除A项;“个人主义泛滥”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美术在20世纪逐渐兴起,排除C项。]
16.B [从材料可以看出,因生产力水平较低,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古埃及和中国远古的民居建筑材料及形式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明显,各地居民因地制宜建造民居,故B项正确。]
17.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以古印度农业发展模式为根基;结合种姓制度的作用可知种姓制度适应了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结合种姓制度的内容可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对其神圣性的诠释;结合种姓制度的影响范围可知种姓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2)问,根据材料二“印度种姓制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文化)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可知,种姓制度的长期实施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结合种姓制度的内容可知较好地协调了神权和王权(世俗权力)的矛盾;根据材料二“这个体系十分适合早期国家组织治理下的农业生产,因为它严格地区分了主要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和非所有者”可知,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行业劳动力的数量;根据材料一“它不仅仍在一般民众中起作用,而且深刻影响了印度佛教本身,印度佛教徒也按种姓分成不同的集团”可知,推动了印度本土宗教的发展;从种姓制度对等级身份的限制、阶层的固化、思想的束缚等方面分析可知,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固化,阻碍了阶层流动;使印度农业文明难以孕育革命性的变化;导致社会不公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的思想解放。
答案:(1)种姓制度以古印度农业发展模式为根基;种姓制度适应了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对其神圣性的诠释;种姓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6分)
(2)积极方面:种姓制度的长期实施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结构的稳定;较好地协调了神权和王权(世俗权力)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行业劳动力的数量;推动了印度本土宗教的发展。(答出2点即可得4分)
消极方面: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固化,阻碍了阶层流动;使印度农业文明难以孕育革命性的变化;导致社会不公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的思想解放。(答出2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可知,这说明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根据材料内容“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可知,这说明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之上,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基于以上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能够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我们可以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答案:示例一:
观点: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2分)
阐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能够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古埃及的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对古希腊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科学也影响了古埃及。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动力。(4分)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体现在不同文明间的互动与共存。这种交往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这种共存也使得各种文明得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4分)
总之,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能够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我们可以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2分)
示例二:
观点:每一个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2分)
阐述:美洲文明以玛雅文明为代表,他们重视宗教信仰和神明崇拜,强调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传承,这些特色让玛雅文明成了世界上最神秘而有趣的文明之一。同时,玛雅文明的建筑和艺术成就也非常杰出,如宏伟的金字塔、神秘的象形文字、壮观的壁画和雕塑等。这些都展现了美洲文明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4分)
古埃及文明则以金字塔和法老的神权政治为代表,他们重视权力、地位和等级制度,通过严格的宗教仪式和烦琐的礼俗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些特点使得古埃及文明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对后来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分)
综上所述,每一个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它们不仅代表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文明的特色和优点,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分)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