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九)
1.C [根据“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作‘中’世纪”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处在光辉和光芒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为“中”世纪文化奠定了基础,成为“中”世纪文化的源头之一,故选C项;“中”世纪文化的伦理观主要围绕基督教神学展开,形成了独特的宗教道德理论和封建伦理学说,排除A项;“中”世纪文化是对“光辉”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才得以复兴,排除D项。]
2.A [依据材料可知,亨利八世的学术改革包括推广古典语言学,调整文学科课程和教科书,摒弃经院学者的晦涩注解改用古典哲学上的推理方法,这一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在英国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科学革命兴起的影响,排除B项;文艺复兴未脱离宗教,“摆脱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11世纪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城市教育的兴起,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知识分子来自贵族家庭”“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知名的艺术家、建筑师、哲学家和学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主要局限在上层社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批判教会的腐朽和堕落,排除A项;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排除B项;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排除C项。]
4.D [勃鲁盖尔是16世纪的荷兰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和主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特点有诸多相似之处,如追求真实、自然和人性等。而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荷兰社会现实和乡土气息,也说明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和风格已经传播到了荷兰地区,故选D项;材料只涉及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作品风格,并不能代表荷兰成为欧洲艺术创作的中心,且此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海上殖民扩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排除B项;“成为主流”的说法没有依据,排除C项。]
5.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比昂多提出“中世纪”概念,强调了古典文化的凋零和之后的重新发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历史阶段划分和文化传承的新认知,体现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念,故选B项;“中世纪”这一概念只是对特定时期的界定,并不能展现西欧历史发展的完整历程,排除A项;提出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是对历史阶段的一种划分和认知,强调古典文化的凋零与复兴,不能证明欧洲封建社会的独特性,排除C项;宗教改革主要发生在16世纪,这比“中世纪”的结束时间还要晚,因此不可能为宗教改革提供理论指导,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马萨乔巧妙地利用光线……来塑造空间关系”可知,意大利画家马萨乔创作于1420年代的代表作《纳税银》,突出表现了逼真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观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税银》对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加饱满,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弘扬,故选D项;文艺复兴的核心为人文主义,且材料仅涉及一幅作品,无法体现“转型”,排除A项;科学革命兴起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7.A [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的德意志进行了济贫改革,特别是在莱斯尼希市设立了济贫公共基金,由世俗人士进行管理,接管城市济贫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处于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使得宗教管理逐渐世俗化,有些宗教管理的事务由世俗人士管理,这体现出当时宗教改革初显成效,故选A项;城市自治运动在西欧中世纪后期就已经兴起了,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西欧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始逐渐形成,排除C项;代议制政体的确立与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关,与德意志地区的济贫改革无必然关联,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的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后迅速传播,而德文书籍也随着印刷的进步而大量出版,这有利于增强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即印刷术的发展助推民族意识的发展,故选C项;“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并不意味着改变了人们的宗教意识,排除B项;材料表明经过印刷使得大量德文书籍出版并迅速传播,与教会的统治地位无关,排除D项。]
9.B [根据题干“严格控制公民生活……都被看成恶魔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禁止”可知,加尔文限制人们的娱乐生活,再结合题干时间可知,其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不是“衰落”,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行称义”是天主教会倡导的,加尔文主张“先定论”,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加尔文禁止人们的娱乐生活,以积累原始资本,并没有述及“决定臣民信仰”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10.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在他长期观察、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其强调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等科学方法,蕴含着理性精神,故选D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与当时盛行的“地心说”相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当时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是题干中没有给出具体的信息证明该著作完全颠覆了传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后世对《天体运行论》的考证,排除B项;《天体运行论》是一部天文学著作,其主要目的不是抵制陈规陋习,排除C项。]
11.D [根据材料“没有……比研究自然的美丽……更有价值”可知,17世纪末,随着动植物学的发展,约翰·雷放弃了传统观念,认可了研究自然的价值,这体现出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故选D项;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强调人的价值,约翰·雷主张研究自然体现的是理性主义而非人文主义,排除A项;17世纪的科学革命对基督教、宗教神学造成巨大冲击,“基督教仍主导科学研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英国在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科学研究的成果,因此,不能对比得出“英国成为欧洲学术中心”的结论,排除C项。]
12.A [根据材料“实验设备发出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给每个人以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思想解放准备了条件,即自然科学与思想解放密切相关,故选A项;该油画宣扬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排除B项;启蒙运动就是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教会是一种打击,“教会的精神控制没有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3.A [依据材料整体信息可知,18世纪,德国文学家高特舍特主张文学创作要服从规则,严谨规范,否定幻想等感性认知,以道德教育为宗旨,这反映了文学创作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故选A项;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继续和发展,提倡道德教育注重人的理性判断,恰恰体现了当时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文学创作的影响,排除C项;道德教育的地位被突出强调只是理性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并不能反映当时具体的真实的社会道德发展水平,排除D项。]
14.B [由材料“只有权力未被滥用时,政治宽和的国家里才有政治自由”可得出,孟德斯鸠主张不滥用权力的国家才会有政治自由,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实行分权制衡,防止权力滥用,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坚持人民主权,建立社会契约是卢梭的主张,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5.A [霍布斯认为管理国家的技艺并非来自一般的经验,而是从经验中提取的科学的、理性的法则,这说明霍布斯倡导理性思维价值,故选A项;霍布斯提到如何创立和维持共和国,但他本身主张君主专制,所以并未宣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政治,且这也不是题目的主旨,排除B项;霍布斯确实主张建立契约国家,但是主张人们利用契约建立的国家是“利维坦式”的国家,公然为君主制辩护,他试图用君主制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且这并不是题目要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霍布斯的主张是创立和维持共和国的技艺具有一定的法则,并未提到具体的法则是什么,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他认为政体蕴含权力制衡因素,排除D项。]
16.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50年法国处于波旁王朝专制统治时期,资产阶级受到各种束缚,根据图片可知,在该时期,法国哲学家(如伏尔泰、狄德罗等)纷纷通过理性思考各抒己见,以表达对思想自由的渴望,故选D项。]
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可得,肯定个体价值;由材料一“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可得,鼓励个人全面发展;由材料一“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可得,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由材料一“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可得,积极倡导体育锻炼。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充满世俗精神”“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可得,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由材料一“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可得,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时代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材料一“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可得,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可得,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由材料二“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可得,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由材料二“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可得,尊重儿童天性;由材料二“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得,充满理性精神。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近代西欧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思考作答。
答案:(1)主要内涵:肯定个体价值;鼓励个人全面发展;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积极倡导体育锻炼。(2点4分)
意义:冲击了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顺应了时代潮流;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变革。(2点4分)
(2)新内容:提升体育教育的地位;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尊重儿童天性;充满理性精神。(2点4分)
背景: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构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迫切需求;早期殖民扩张的深入发展,加剧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竞争;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3点6分)
18.解析:首先确定具体的标题,根据材料“启蒙主义思潮和启蒙运动变革是一场破旧立新的历史进程”“实质是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工业文明新体制……已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提炼出标题:启蒙运动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其次进行史论结合的论证,注意在论证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启蒙运动在政治、经济、宗教、科技等方面起到的近代化作用。例如:在宗教观念上,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主张在宗教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打击了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进一步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政治上,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政治矛头直指专制独裁政府。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鼓舞了亚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争。在科学上,启蒙运动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又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随着启蒙运动的进行,科学思想的地位被前所未有地强调,成为各个学科研究努力的方向,推动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在经济上,启蒙运动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最后进行总结,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有助于人类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类主体性的激发,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它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
答案:示例:
标题:启蒙运动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2分)
阐述: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在宗教观念上,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主张在宗教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打击了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进一步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在政治上,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政治矛头直指专制独裁政府。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时,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鼓舞了亚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争。在科学上,启蒙运动进一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又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随着启蒙运动的进行,科学思想的地位被前所未有地强调,成为各个学科研究努力的方向,推动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在经济上,启蒙运动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8分)
总之,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有助于人类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类主体性的激发,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它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2分)
6 / 6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九)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名校联盟模拟)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作“中”世纪。“中”世纪文化与“光辉”古代文化的关联表述正确的是( )
A.“光辉”古代文化成就了“中”世纪文化的伦理观
B.“中”世纪文化是对“光辉”古代文化的强力反动
C.“光辉”古代文化成为“中”世纪文化的源头之一
D.“中”世纪文化促进了“光辉”古代文化的大复兴
2.(2024·广东惠州一模)1535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建立政府巡视大学制度,并推动大学学术改革:每一所学院都要出资维持希腊语和拉丁语两个公共讲座;调整文学科课程和教科书,文学科学生研习辩证法、修辞学、算术、音乐和哲学等,摒弃经院学者的晦涩注解。这一改革( )
A.顺应了人文主义传播的要求
B.受到科学革命兴起影响
C.摆脱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D.促进了城市教育的兴起
3.(2024·河北邯郸二模)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知识分子来自贵族家庭。他们的父辈和祖先都非常注重教育,鼓励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有所建树。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知名的艺术家、建筑师、哲学家和学者。这最有助于说明文艺复兴( )
A.并未影响天主教会统治
B.对欧洲社会影响有限
C.阻碍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2024·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6世纪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作品淳朴、自然,表现了以荷兰为代表的北欧之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是风俗画大师,人们称他“农民勃鲁盖尔”。据此可知( )
A.荷兰成为欧洲艺术创作的中心
B.海上殖民扩张影响艺术创作
C.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思潮成为主流
D.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5.(2024·广东广州毕业冲刺)15世纪,意大利学者比昂多提出“中世纪”这一概念,并把西欧的5—15世纪作为“中世纪”,其理由是,从5世纪开始,欧洲的古典文化随蛮族入侵而凋零,直到15世纪人们才重新发现古典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提出( )
A.展现了西欧历史发展的完整历程
B.反映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念
C.旨在证明欧洲封建社会的独特性
D.为宗教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6.(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意大利画家马萨乔创作于1420年代的代表作《纳税银》。在《纳税银》中,马萨乔巧妙地利用光线下的衣皱和人物脚下的影子表现人物的体量感,并通过处理近远景的虚实、色调冷暖来塑造空间关系。该画体现了( )
A.文艺复兴的转型 B.科学革命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影响 D.人文主义的弘扬
7.(2024·江苏苏州调研)16世纪上半叶,德意志许多地区进行济贫改革。莱斯尼希市设立了济贫公共基金,将已关闭修道院的资产及信徒捐给教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济贫事务。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教改革初显成效 B.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C.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8.(2024·山东济宁三模)1517年,马丁·路德将反对天主教会的论文钉在维登堡教堂的大门上,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并在“15天内传遍全国”。从1520年至1540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这之前20年出版的3倍之多。这表明印刷术的发展( )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意识
C.助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
D.削弱了教会的统治地位
9.(2024·东北三省四市二模)1541年,加尔文把日内瓦的政府和宗教都完全置于他的控制之下,日内瓦变成了一个神权国家,他严格控制公民生活,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跳舞、打牌、上剧场、在安息日工作或游戏,都被看成恶魔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禁止。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导致人文主义衰落
B.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需求
C.加尔文进一步发展因行称义
D.诸侯有决定臣民信仰的权力
10.(2024·河南新乡三模)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哥白尼长期研究天文学理论和观测天象,搞清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后,又开始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回国后,他仍坚持研究天文学,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天体运行论》。由此可见,该著作( )
A.颠覆了传统思想 B.得到了科学考证
C.抵制了陈规陋习 D.蕴含着理性精神
11.(2024·湖南新高考高三联考)17世纪末,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放弃了传统认为“研究自然是浪费时间”的观念,他提出:“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这一观点体现出当时( )
A.人文主义思潮广泛传播
B.基督教仍主导科学研究
C.英国成为欧洲学术中心
D.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12.(2024·山东名校联盟高三模拟)如图为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于1768年所创作的油画《空气泵实验》。画面中是一场实验,实验显然做成功了,因为在那个抽空了空气的密闭玻璃杯中,小鸟已奄奄一息。漆黑笼罩的环境中,实验设备发出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给每个人以精神。这一创作表明( )
A.自然科学与思想解放密切相关
B.艺术创作与现实政治无关
C.理性之光难以驱散现实的黑暗
D.教会的精神控制没有改变
13.(2024·广东惠州调研)18世纪,德国文学家高特舍特对文学中所有抒发感情、发挥想象的成分都持否定态度,主张摈弃巴洛克戏剧中常见的低俗文风,剔除歌剧式的幻想成分,以道德教育为宗旨塑造特定的人物类型。这反映出当时( )
A.理性精神影响文学理论
B.人文主义精神受到质疑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进步
D.社会道德出现严重问题
14.(2024·安徽安庆三模)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国家和贵族国家都不是自由国家。政治自由仅存在于宽和的政治体制下。可是,政治自由并不始终存在于宽和的国家里。只有权力未被滥用时,政治宽和的国家里才有政治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主张( )
A.建立共和政体,维护政治自由
B.实行分权制衡,防止权力滥用
C.坚持人民主权,建立社会契约
D.制定合理法律,保障公民自由
15.(2024·江西八所重点高中联考)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曾谈到创立和维持共和国需要一种技艺,这种技艺存在于某些法则之中,就像算术和几何中的法则一样,而不是像打网球那样只在于实践。这说明霍布斯( )
A.倡导理性思维价值
B.宣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政治
C.主张建立契约国家
D.认为政体蕴含权力制衡因素
16.(2024·江西赣州二模)如图是1750年的法国版画《哲学家的午餐》。举手发言的是主持这个时髦沙龙的伏尔泰,其右侧是狄德罗等思想家。这反映了( )
A.空谈哲学问题不利社会进步
B.沙龙活动成为时髦休闲方式
C.建立共和政体成为主要诉求
D.思想家们对思想自由的渴望
二、非选择题
17.(2024·湖南雅礼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1349—1420)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认为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竞争精神被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维多利诺(1378—1446)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即“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
——摘编自石龙、王桂荣《西方体育
人文价值的演变》等
材料二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说,“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强调“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卢梭(1712—1778)指出: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这一思想在近代体育史上独树一帜,对后来的自然体育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冬等《试论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
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体育教育观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内容出现的背景。(10分)
18.(2024·江西先知高考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帕格顿指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意图恢复古希腊文化艺术观念,而宗教改革则希望恢复罗马帝国早期的使徒教会道德;然而,启蒙运动却不是要复兴这两种文化传统。“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未来的名义攻击过去。”帕格顿的认识提示人们,启蒙主义思潮和启蒙运动变革是一场破旧立新的历史进程,其实质是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工业文明新体制。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变革却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已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
——节选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启蒙运动“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已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为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标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