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三十)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5·广东八校联考)据《英国政治制度史》记载:“乔治二世(1683—1760)12次离开英国前往故国期间,总要指定王后卡洛琳摄政。卡洛琳为人好强,谦卑恭顺的沃波尔成了她的理想肱股之臣,许多重要事宜,悉凭他做主处理。”这一现象表明英国( )
A.君主专制出现复辟苗头
B.议会权力中心受到挑战
C.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D.君主喜好影响官员任命
2.(2024·山东青岛三模)曾格案是北美殖民地时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1734年,曾格因为被控诽谤纽约殖民地总督入狱,律师汉密尔顿以“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等理由辩护,陪审团作出无罪裁决,法官迫于法庭气氛和群众压力宣告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反映了( )
A.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
B.英国在殖民地实行民主法治
C.北美人民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D.北美殖民地实现了言论自由
3.(202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模拟)1776年7月12日,英国理查德·赫将军写信要求会见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以商谈和战问题。然而,华盛顿以其信封上“华盛顿先生”的称呼为由对会面加以拒绝,并认为他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华盛顿此举意在( )
A.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
B.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
C.维护美国的权力和尊严
D.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
4.(2024·河南郑州二模)法国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总序言,它概括了大革命以来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还明文规定了国王即位后要向国民作忠于宪法的宣誓,逾期没有宣誓或事后收回誓言者,即为“放弃王位”。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B.实践了启蒙运动的最高成果
C.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D.强调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性
5.(2024·福建厦门模拟)下表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同宪法对“自由与平等”的解释。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法国( )
宪法 内容
1791年宪法 人有自由权、财产权、安全的权利和反抗压迫的权利,把自由置于首位
1793年宪法 人有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的权利,把平等置于首位。人人享有工作权、救济权、受教育权和起义权
1795年宪法 对自由与平等权利作了某些限制,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实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A.政治斗争日益理性化
B.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革命形势具有复杂性
D.君主立宪制发展并完善
6.(2024·安徽蚌埠模拟)美国是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的国家,1787年宪法规定: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随后国会决定由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该“人口统计”可以( )
A.限制南方蓄奴州利益
B.确立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
C.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
D.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7.(2024·山东淄博二模)下图为1807年英国人吉尔雷所作的漫画《科西嘉的园丁》。画中拿破仑率领众人正在砍倒古树,种下一棵棵纤弱的小树苗。作者意在( )
A.表达对军事独裁的不满
B.讽刺拿破仑拥立傀儡政权
C.批判法国发动对英战争
D.赞扬大革命冲击封建秩序
8.(2024·福建福州模拟)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海事条例》,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这反映了( )
A.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
B.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
C.西方的国际法最终成型
D.海洋成为列强间争夺焦点
9.(2024·江苏南通三模)下表为维也纳会议的部分内容。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 )
内容 概况
外交制度 制定《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
会议分级召开制度 如将讨论主权领土问题与功能合作领域的会议分开,此后国际上逐渐采用分委员会制、秘密会议和非正式磋商等形式开会
A.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
B.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C.重建了欧洲的均势与和平
D.开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先例
10.(2024·江西五市九校高三联考)“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权力与财富、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的各世俗政权形成了彼此之间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国际关系“大洗牌”的成果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提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B.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形式
C.建立了近代的外交制度
D.形成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11.(2024·江西南昌三模)如图是1870年英国《笨拙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面中的巴黎女神在一片废墟之上拿起武器,向以威廉一世为首的“强盗们”发起抗争。该漫画( )
A.歌颂了巴黎公社战士的爱国精神
B.揭示了近代主权意识的觉醒
C.讽刺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虚伪
D.折射出英国传统的外交理念
12.(2024·湖南名校联考)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往往为贵族地主所掌控,选民人数直到1831年只有48.8万人。可是,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从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
B.社会稳定促进选举权的扩大
C.议会改革推动工业革命
D.政府扩大了贵族地主的权限
13.(2024·湖南常德二模)16世纪法国小说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勾画了一位国王高康大,其一出生便不断吞占民脂民膏。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这一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如图)。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意在( )
A.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
B.批判资产阶级议会改革
C.支持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
D.表达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
14.(2024·安徽安庆三模)有学者指出,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又牵制了英国的力量,德、俄、意也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此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
A.取决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
B.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
C.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D.受益于日本政府成功的外交政策
15.(2024·湖南雅礼中学高三质检)18世纪,英国议会大力改革文官制度,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这一改革( )
A.保障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导致议会独揽了行政权
C.巩固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D.利于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16.(2024·广东湛江一模)18世纪的英国,郡选区仍延续1429年的议会法令,民众需要具备祖传的自由持有农身份且年收入40先令以上才有选举权。至19世纪初,英格兰以地产、产业来规定选举权的选邑有70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君主仍然掌握权力 B.民主政治亟须完善
C.贵族垄断选举权力 D.议会中心地位确立
二、非选择题
17.(2024·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某历史研究小组为研究英国史上某一
课题所收集的部分史料内容
人物或著作 内容
13世纪英国神学家约翰 国家治理体系犹如一个人,国王是头,而教士则是灵魂。“头由灵魂刺激和支配”“那些在人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低于那些在神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
13世纪60年代政治诗歌《刘易斯之歌》 法律支配着国王的尊严……如果没有法律,他(国王)的统治将偏离正道
《爱德华三世镜鉴》 根据普通法,任何人(也包括国王)都不应当攫取另一个人的财产,如果所有者不愿意和没有正当理由的话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结构图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一历史研究小组的研究课题名称并进行说明。(8分)
(2)写出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三项有关法国的历史信息。(6分)
18.(2024·湖南九校联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
根据材料,结合17世纪以来的世界近代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7 / 7课时分层作业(三十)
1.C [根据材料“沃波尔成了她的理想肱股之臣,许多重要事宜,悉凭他做主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被后人认为是第一任首相,而卡洛琳将国家事务交给沃波尔处理,有助于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即这有助于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故选C项;“君主专制出现复辟苗头”说法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发展,君主专制并未复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王和首相的权力变化,与“议会权力中心受到挑战”无关,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君主喜好影响官员任命”的结论,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曾格案……‘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作出无罪裁决”可知,这一案件反映了北美人民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故选C项;北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开始于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排除A项;英国在殖民地实行的是殖民统治,排除B项;北美殖民地时期,言论自由并未实现,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华盛顿拒绝会见理查德·赫是在抗议英国不承认美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即华盛顿旨在维护美国的权力和尊严,故选C项;“不妥协的战斗意志”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为国而战”不符合题意,应为“国家尊严”,排除B项;“约束英国”不符合题意,应为“抗议英国”,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可知,1791年法国宪法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成果,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概括了反封建的各项法令,而且规定国王必须宣誓,“逾期没有宣誓或事后收回誓言者,即为‘放弃王位’”,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众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故选A项;法国1791年宪法只能反映启蒙运动的部分理论,不能达到其“最高成果”,排除B项;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的是君主立宪制,虽然有不彻底性,但是材料引用的部分是强调对君主权力的限制,排除C项;分权制衡原则指的是将国家的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让这些部分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5.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宪法强调人的自由权、平等权,后期则对自由与平等权利作了某些限制,认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履行义务,认识到自由、平等不是绝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相平衡,体现了这一时期法国对人权和政治的认识更加合理和理性化,故选A项;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理性主义是其主流思想,排除B项;宪法关于权利自由的规定主要体现了革命思想而非革命形势,排除C项;材料提及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且君主立宪制只在法国大革命中短暂存在,“发展并完善”说法错误,排除D项。]
6.C [美国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并规定人口实际统计的时间和执行机构,这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因而可以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故选C项;题干只提到人口统计,且这里的人口统计并未规定南北方的差异,所以无法得出“限制南方蓄奴州利益”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人口统计的时间和执行机构,并未涉及人口统计的结果,所以不能得出“确立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司法部门,不能体现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
7.B [根据题干时间“1807年”可知该漫画创作于拿破仑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当时法国是君主制政体,结合漫画内容可知,作者站在英国的立场批判拿破仑对欧洲大陆传统的封建秩序(“古树”)的破坏,据此可知,该漫画的目的在于讽刺拿破仑对外征伐后所建立的服从法国统治的新政权(“小树苗”),故选B项。]
8.B [根据题干“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等信息可知,自1807年拿破仑将《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之后,其他国家也相继效仿,这反映出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故选B项;题干仅是述及法国路易十四于1681年颁布了《海事条例》,但是并不能据此推断出“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海商法”,它仅是国际法的一部分,排除C项;题干“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说明各国比较重视海商法,但是并不能据此推断为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争夺焦点是“海洋”,排除D项。]
9.B [表格中明确提到了维也纳会议关于外交代表的规定和会议召开方式的改变,这些都是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定和改变无疑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故选B项;近代外交制度在17世纪时已经建立,排除A项;虽然维也纳会议确实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表格内容并没有直接提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排除D项。]
10.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形式,故选B项;根据材料“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可知,该和约冲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排除A项;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符,排除C项;国际联盟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排除D项。]
11.D [该漫画描绘了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巴黎女神在废墟上拿起武器,对抗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首的“强盗们”,这反映了英国的外交理念,尤其是其传统的“大陆均衡”政策,即英国倾向于支持欧洲大陆上的弱国以对抗强国,以防止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故选D项;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年,与材料“1870年”不符,排除A项;主权意识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政府对自身主权地位的认识和维护,是国家认同的核心,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是近代国际法的开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12.A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代议制发展迟缓,受到了限制,1833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的人数,使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参与了政权,故选A项;选民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推动,并非社会稳定,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前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排除C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贵族地主权限减少,排除D项。]
13.A [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法国漫画家杜米埃借助《巨人传》中吞占民脂民膏的国王的形象,画下了名画《高康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法国政局动荡之际,杜米埃创作这一漫画旨在讽刺、批评当时的君主政体,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故选A项;资产阶级议会改革是资产阶级为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与漫画中的国王形象不符,排除B项;工人运动是指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而杜米埃的创作与此无关,排除C项; 漫画《高康大》在讽刺、批评当时的君主政体,表达对君主专制统治不满,以漫画作为批判的手段,但其深层目的在于呼唤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推进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
14.C [由材料“除内部因素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可得出,学者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故选C项;有利的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的成功具有积极作用,但“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由材料“美国正忙于国内战争……因国内事务无暇干涉日本维新运动”可得出,这种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是日本政府外交政策促成的,而是这些国家忙于自身问题无暇顾及和干涉,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5.D [根据材料“把任命文官的权力……转移到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议会改革文官制度,使国王和贵族失去了任命文官的权力,这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从而完善了君主立宪制度,故选D项;英国文官制度不随政党更替而更替,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的原则,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但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C两项;议会主要掌握立法权,并未独揽行政权,B项说法错误,排除。]
16.B [根据材料“18世纪……自由持有农身份且年收入40先令以上才有选举权”可知,18世纪英国地方的选举权制度仍延续中世纪的法令,说明民主政治亟须完善,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20年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且材料中未体现国王权力,排除A项;根据材料“自由持有农身份且年收入40先令以上才有选举权”可知,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持有农有选举权,“贵族垄断选举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议会中心地位确立,排除D项。]
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法律支配着国王的尊严”“根据普通法……没有正当理由的话”可知,《刘易斯之歌》强调法律高于王权,《爱德华三世镜鉴》强调国王不应随意剥夺他人的财产,因此材料强调了英国“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那些在人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低于那些在神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得出神学家约翰反映了宗教神学阶层对于“王在法下”的要求,神学家认为国王所制定的法律低于宗教所制定的法律;根据材料一“法律支配着国王的尊严”等得出《刘易斯之歌》《爱德华三世镜鉴》表达了贵族阶层的立场,贵族在国王滥权之时,提出了“王在法下”的主张,要求限制王权的滥用;综合三则材料信息得出三则史料揭示了贵族和教士对于限制王权的强烈愿望,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王在法下”这一传统的发展。第(2)问,根据材料二“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结构图”得出国王、大臣、教士、贵族都在金字塔的上方,体现了法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根据材料二“金字塔型的统治结构”得出社会等级较为森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国大革命方式较为激进。
答案:(1)课题名称:英国“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2分)
说明:神学家约翰反映了宗教神学阶层对于“王在法下”的要求,神学家认为国王所制定的法律低于宗教所制定的法律。《刘易斯之歌》《爱德华三世镜鉴》表达了贵族阶层的立场,贵族在国王滥权之时,提出了“王在法下”的主张,要求限制王权的滥用。三则史料揭示了贵族和教士对于限制王权的强烈愿望,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王在法下”这一传统的发展。(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信息:法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社会等级较为森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国大革命方式较为激进。(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解析:根据材料“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可以拟定论题为:欧美民主政治制度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然后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知识论述: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欧美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国内政治势力反复斗争后,各方达成妥协,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进行“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发展。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制导致形势严峻。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联邦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建立民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经过激烈斗争,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都达成妥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调节内部各集团的利益。最后进行总结:近代欧美国家民主代议制政治,是资产阶级内部职权分工与利益分割相结合的妥协表现,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专政。妥协在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暂时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示例:
观点:欧美民主政治制度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2分)
论述: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欧美国家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国内政治势力反复斗争后,各方达成妥协,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进行“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发展。(4分)
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制导致形势严峻。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联邦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建立民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经过激烈斗争,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都达成妥协,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调节内部各集团的利益。(4分)
总之,近代欧美国家民主代议制政治,是资产阶级内部职权分工与利益分割相结合的妥协表现,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专政。妥协在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暂时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