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河北沧衡名校联盟模拟)17世纪40年代开始,印度棉纺织品涌入西欧。1721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从印度进口印花棉布产品。由此,英国商人选择仿制印度产品,“机械装置最终在这个已经准备好迎接自己的新领域建立起来”。这表明( )
A.市场需求催生工业革命
B.技术进步助力机械改进
C.自由主义政策得到推崇
D.资本积累方式亟须改变
2.(2024·广东佛山一模)从17—18世纪中期,英国的专利发明项目增长近8倍,以至于当时有人评论说:“几乎每一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新发明,几乎每天都有在别人发明创造的基础上的新改进。”这说明英国( )
A.生产技术不断革新 B.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3.(2024·辽宁锦州一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特别是德国1870年,把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说明德国( )
A.确立了分科教育的基本方式
B.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
C.高等教育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
D.教育适应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
4.(2025·河南适应性考试)19世纪初的英国,每逢秋收,手织工们就储备起大量的粮食、奶酪和煤等,足够用到来年春季。19世纪30年代,手织工们家中的摆设逐年变坏,大人小孩衣着越来越差,许多人的生活已成问题。该变化表明( )
A.产业转型影响了财富分配
B.纺织行业逐步走向衰落
C.资本大量集中于中间阶层
D.垄断组织加剧贫富分化
5.(2024·山东潍坊二模)1563年,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对劳资关系进行家长式管控。19世纪上半叶,政府鼓励劳资双方以自由契约来确定雇佣条件,以协商、谈判方式自行化解冲突,促进了调解与仲裁制的兴起。这一调整源于( )
A.启蒙思想的影响
B.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
C.劳资关系的改善
D.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6.(2024·安徽皖北五校联考)下图是英日两国在全球棉业市场所占比例的变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英国丧失创新能力
B.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激化
C.日本宪政较为完善
D.新兴国家对新技术运用更积极
7.(2024·湖南永州三模)1870年,英国下院议员福斯特在议会发言中说:“我国的工业繁荣取决于我们迅速发展初等教育。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如果我们听任这种状况继续存在,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自由放任政策遭到了普遍质疑
B.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生活
C.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已经丧失
D.人才培养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
8.(2024·河南新乡三模)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由德国制造的。1910年,德国拥有195家电气公司,资本总额达12亿马克。1913年德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5.7%,仅次于美国。1900—1913年,德国的医药、照相器材、应用化学品也都驰名世界。由此可见,此时德国( )
A.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B.重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C.垄断组织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D.军国主义政策导致生产集中
9.(2024·吉林长春模拟)欧洲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提出:生产受供需法则的限制,但商品的销售不受此限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穷人;公用事业,如铁路、煤气和给水设备是当然的专利事业,应归国有;用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经济平衡的杠杆。这一思想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B.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
C.经济自由主义下政府职能削弱
D.垄断资本家对国计民生的操控
10.(2024·江西九师联盟联考)卡特尔和辛迪加等组织极力削减一切竞争者及站在联合组织之外的一切企业,“自由市场日益成为过去的事情”,而残酷的竞争却广泛化且激烈化,如煤炭大王和石油大王为保证最大限度利润,力图使政府通过能保证其各自垄断地位的法案。这可用于印证( )
A.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C.资本集中严重制约着利润增值
D.自由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11.(2024·河南平许济洛模拟)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公共场合被要求内穿紧身胸衣和裙撑,外搭窄袖上衣和拖地长裙,层层束缚之下宛如“时尚的奴隶”。19世纪后半期起,由于户外运动和做工的需要,女装改革运动兴起,长裤和休闲套装备受欢迎。据此可知,英国当时( )
A.经济发展助推女性解放
B.男女平等趋势有所强化
C.女性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D.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12.(2024·广东韶关一模)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 065.9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有283.2万人,职业妇女占全国劳动者总数的30%。1881年,就业女子达3 885万人。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推动妇女独立
B.家庭压力导致妇女地位低下
C.议会改革保障妇女权益
D.殖民战争导致男性数量减少
13.(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英国曾在1750年至1795年多次颁布法令,禁止与羊毛、钢铁和人造品的相关技术、机器出口。但在1825年,英国政府取消了技术和机器出口禁令,允许技术工人外流。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 )
A.机器大工业已确立
B.国内机器市场长期饱和
C.开始放弃重商主义
D.经济变革推动观念变化
14.(2024·湖北武汉模拟)1663年,英国开通由伦敦通往约克的付费道路。到1750年,英国收费的“高速路段”已基本形成了密集的网络,将伦敦、曼彻斯特、布里斯托尔、伯明翰、约克等主要城市连接起来。英国付费公路的发展( )
A.有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殖民扩张
C.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D.强化了封建王权
15.(2024·江西上饶二模)如图是创作于1860年的绘画《邮局:差一分钟到六点》。作品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在伦敦圣马丁勒格兰邮局6点关门前把邮件寄出的场景。据此推断,该作品反映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
A.贫富分化持续拉大 B.都市工作节奏加快
C.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D.市民追求时尚生活
16.(2024·河北三模)大约在18世纪初,英语中出现“SIDEWALK”一词,指代“在两边的路”。随着市政和交通的发展,车行道占据道路的中间,步行在道路两边成为定式,因此该词逐渐演变为“人行道”,在20世纪初开始大规模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
A.技术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B.交通完善使市民生活边缘化
C.市政建设提升社会的品位格局
D.科技进步扩大了城市的规模
二、非选择题
17.(202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单个资本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投资的最低规模限制,要求将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地用于制造业。(起初)制造商对成立公司还抱着猜疑和冷淡态度,他们建立工厂所需的资金依然依靠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这时资金的筹集成为重要问题,股份有限公司的许多方便渐渐吸引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领袖们。这些领袖意识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筹集充足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让公司获得生命力,永远经营下去。于是,他们动手改造原先的企业或者按照公司的模式建立新企业。这种改造运动在冶金和工程行业中风靡一时,并逐渐扩大到其他行业。在截至1885年10月为止的这5年之间,约有560个私营行号改组成为公司。
——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
经济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西方企业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司制度发展的原因。(8分)
18.(2024·山东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世纪英国议会立法和改革
1813年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独占权,任何英商可自由进入印度市场。 1832年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 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农业进口保护性关税。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针对贫民窟导致的流行性疾病,要求地方卫生委员会必须提供新鲜水并负责处理污水,改善居住环境等。 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开放沿海贸易。 1867年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1884年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 1900年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措施,建造工人住房。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1 / 6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
1.A [根据材料“英国商人选择仿制印度产品”“机械装置最终在这个已经准备好迎接自己的新领域建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产品的优势对欧洲产生刺激,英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庞大的市场需求促使英国棉纺织业开始技术革新,从而提高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催生了工业革命,故选A项;“技术进步助力机械改进”体现的是技术对工业革命的推进,而材料主要说的是市场需求对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B项;“自由主义政策得到推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资本积累方式亟须改变”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2.A [根据材料“英国的专利发明项目增长近8倍”“几乎每天都有在别人发明创造的基础上的新改进”可知,英国发明更新速度很快,反映了生产技术不断革新,故选A项;人文思想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的思想,但材料“专利发明”“新发明”“发明创造”强调技术发明,排除B项;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1870年”“把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说明教育适应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分科教育的基本方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开始,德国并没有成为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排除B项;“高等教育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4.A
5.B [根据材料“1563年……对劳资关系进行家长式管控”“19世纪上半叶……以协商、谈判方式自行化解冲突”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经济发展迅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所以英国政府调整劳资关系,调解与仲裁制兴起,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劳资关系的改善是英国政府调整劳资关系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发表,完善是通过工业革命后一系列议会改革,不是政府调整劳资关系的原因,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等,在诸多领域追赶并超越了老牌工业强国英国,表明新兴国家对新技术运用更积极,故选D项;英国创新能力下降而不是丧失,排除A项;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为一战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排除B项;日本宪政保留了大量封建专制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排除C项。]
7.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斯特议员的发言体现了19世纪英国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匹配。在那个时期,英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厂系统的兴起对工人的技能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时的初等教育体系尚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导致许多工人缺乏必要的教育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故选D项;自由放任政策是一种经济政策,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让市场力量自由地发挥作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垄断组织,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8.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在多个工业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尤其是电气、医药和照相器材等,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关键领域。此外,德国在工业产值上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仅次于美国。由此可见,此时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故选A项。]
9.B [根据材料“保护穷人”“专利事业,应归国有”“用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经济平衡的杠杆”可知,穆勒强调要保护穷人,强化国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控制,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由此可推知这一思想针对的社会问题是工业时代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故选B项;“重商主义下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这一思想针对的是阶层分化,主张增强政府职能,以缩小贫富差距,排除C项;垄断资本家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根据穆勒的生存年代可知,此时垄断资本家尚未出现,排除D项。]
10.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在于少数大企业通过控制市场、政治干预和追求最大化利润等手段,形成垄断地位并加剧社会不公。这种垄断现象与自由市场的竞争原则相悖,导致了市场的不平等和扭曲,故选B项;材料论述的主体是垄断组织,而非政府,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垄断与竞争并存,而非资本集中的负面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发展削弱了自由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19世纪的英国女性……19世纪后半期起,由于户外运动和做工的需要,女装改革运动兴起,长裤和休闲套装备受欢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女性服装束缚着女性活动,到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进一步深入发展,女性工作的越来越多,服装也逐渐实用,便于工作活动。由此得知,英国当时经济发展助推女性解放,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具体的数据对比,无法得知男女平等趋势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女性服装变化,没有女性从政的信息,无法得知女性民主意识增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民众生活水平,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12.A [根据材料“1851年……1881年,就业女子达3 885万人”可知,从1851年到1881年短短的三十年间,工作的女性人数大幅增加,这是工业革命推动妇女独立的结果,故选A项;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而非地位低下,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没有涉及议会改革,排除C项;虽然殖民战争可能使男性数量减少,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13.D [根据材料“禁止……取消了技术和机器出口禁令”可知,从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20年代左右,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由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进步,提高了英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故选D项;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因此,机器大工业确立是在1840年左右,排除A项;“长期饱和”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取消出口禁令是放弃重商主义的表现,但放弃重商主义并非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
14.A [根据材料“英国收费的‘高速路段’……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可知,英国的公路发展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全国各地之间的联系和商业往来,故选A项;材料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C项;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排除D项。]
1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各地间的联系加强,与材料《邮局:差一分钟到六点》描绘的英国人通过邮件与目的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相符,故选C项;“贫富分化持续拉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工作”不符合题意,应为“生活”,排除B项;时尚生活指人们在短时间内所崇尚和追求的一种高品质生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6.A [根据材料“随着市政和交通的发展……演变为‘人行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发展,人们的出行从步行到乘坐汽车等交通工具,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由此说明技术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故选A项;材料主要通过人行道的发展表现交通条件等社会变化,不能得出“市民生活边缘化”的结论,排除B项;交通设施以及人行道的发展不能体现社会品位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城市的规模扩大,排除D项。]
17.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他们动手改造原先的企业或者按照公司的模式建立新企业”可知,工厂制度和公司制度相结合;根据材料“要求将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地用于制造业”可知,公司制在制造业中广泛发展;根据材料“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可知,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第(2)问,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规模扩大;根据材料“这时资金的筹集成为重要问题”可知,资金筹集成为重要问题;根据材料“这些领袖……建立新企业”可知,工业领袖适时调整经营方式;根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筹集充足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可知,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的优点。
答案:(1)工厂制度和公司制度相结合;公司制在制造业中广泛发展;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6分)
(2)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规模扩大;资金筹集成为重要问题;工业领袖适时调整经营方式;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的优点。(8分)
18.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找出题目主旨,即自工业革命开展以来,英国议会立法和改革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选择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如果选择1813年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独占权、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则可以拟定论题为:英国通过议会立法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如果选择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1900年的《工人阶级住房法》,则可以将论题拟定为:英国通过立法方式积极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如果选择“1832年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1867年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1884年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可以拟定的论题是: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等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一般包含表现、原因和影响三个部分,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完整准确。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阐述的正确性,或者升华(深化)自己的观点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英国通过议会立法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2分)
阐述:1813年,废除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独占权、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反映出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2分)
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原料和市场;重商主义阻碍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不断扩大。(4分)
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容易造成盲目竞争,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4分)
示例二:
论题:英国通过立法方式积极改善城市居住环境。(2分)
阐述: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1900年的《工人阶级住房法》都是英国政府提升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措施。(2分)
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人运动高涨,推动英国通过议会立法来解决社会问题。(4分)
这改善了公共卫生状况和城市居民环境;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若从英国议会改革推动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