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33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分层作业33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含答案解析)-《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8 15:15:37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
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在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后,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欧洲在非洲主要是贩卖黑奴,掠夺能源矿产,且非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也阻挡着欧洲人向非洲内地进军的步伐,故选B项;美、非抵抗方式区别不大,基本都是通过武力方式争取独立。欧洲殖民美、非时间差不多,都在15世纪,排除A项;美、非政治状况都比较落后,且殖民主体一样都是欧洲殖民者,排除C项;美、非人种属性的不同并非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2.A [根据材料可知,拉丁美洲与英国的贸易额和投资额不断增加,说明拉丁美洲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依附性较强,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联系,与政治独立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依附性较强,而不是其深化与英国的合作,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依附性较强,而不是其积极地融入世界市场,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的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大幅增加,而谷物和大豆产量却大幅下降,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说明墨西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选A项;“注重发展农副产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墨西哥在1878年之前已经被卷入世界市场,排除C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进行改革,如停止废除土邦进程、更改印度军队招募政策以及不让印度人充任某些技术兵种,这些改革显然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利益,加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故选C项;虽然改革内容中涉及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或地域特色,但改革并不是为了顺应印度的本土风俗习惯,排除A项;英国对印度军队的招募政策做出了更改,其目的并非加快民族融合,而是防止统一的民族力量对英国殖民统治构成威胁,排除B项;虽然停止废除土邦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平衡各方力量,但主要是为了使各个土邦各自分散,防止其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而非为了缓和当地社会矛盾,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资助的军人、冒险家对非洲内陆的探险有利于欧洲各国政府掌握非洲内陆的地理和人文资料,加速了非洲殖民化进程,故选C项;从19世纪开始,欧洲各国逐渐废除了黑奴贸易,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涉及亚非拉地区,所以只针对非洲的探险不能直接“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B项;“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开发”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中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的增加以及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的观点可以看出,英国希望埃及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体现了英国对埃及市场的重视,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国党抗英斗争失败,排除A项;华夫脱运动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经济殖民主义进一步削弱”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7.B [根据材料“非洲……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可知,该会议指1884年的柏林会议,此会议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故选B项;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排除A项;开创了以谈判形式解决争端的先例的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可知,拉美独立战争时期,深受启蒙运动思想影响的知识精英设想的理想社会是由本土白人精英主导的威权体制,表现出民族民主革命的局限性,故选B项;拉美知识精英的主张强化了本土白人精英的特殊地位,不利于民主认同,排除A项;这些思想主张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影响,不能表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拉美本土知识精英的观点,并没有列强争夺拉美的相关描述,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关于1896年阿杜瓦战役的政治宣传画凸显了皇帝孟尼利克二世,这体现出埃塞俄比亚民族解放运动是在皇帝的领导下进行的,具有特殊性,故选A项;阿杜瓦战役并不属于反法西斯战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阿杜瓦战役中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作用,并不能由此得出提升埃塞俄比亚军队士气推动战争胜利的结论,排除C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属于殖民侵略,但由题图并不能得出“罪恶性”的结论,排除D项。]
10.C [根据材料“截至二战全面爆发之时……大西洋彼岸的移民”可知,自1848年之后,大量的欧洲人进入美洲,他们在当地传播欧洲文化,且与原先流传的欧洲文化结合,发展了移民文化,扩大了欧洲文化的影响力,这会使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力减弱,故选C项;美洲大陆得到初步开发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移民进入美洲,并未说明当地人口结构的变化,无从得出“混血人口成为当地主流”的结论,排除B项;“和睦相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
11.B [根据材料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大量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翻译成印第安语言并传入当地社会,这反映了西班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即文化入侵,故选B项;材料描述的是书籍和宗教文本的传播,没有明显的殖民模式转变的信息,排除A项;虽然拉美地区确实存在多元文化,但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欧洲文化对当地文化的渗透,而没有明确提到两种或多种文化在当地并存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文化现象,且只涉及西班牙和西印度群岛,并不能说明全球经济联系加强,排除D项。]
1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大陆由于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殖民主义、奴隶贸易、移民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一个多元种族和文化的社会。材料中的观点反映了美洲社会种族和文化融合的现实,该作家认为这种融合将导致一个更加包容、多元和友爱的“宇宙种族”的形成。因此,该观点是基于美洲族群结构的变化,故选C项;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关注生物物种的进化,而不是族群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该观点并没有直接涉及墨西哥革命的内容或曲折性,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该作家只是提出了未来的种族是“宇宙种族”,并没有预示人类社会未来图景,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地名反映了原住民文化、欧洲殖民者的影响以及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美国地名是其历史的一个缩影,承载着美国文明发展变化史,故选B项;材料主旨与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无关,排除A项;美国州名大部分与印第安有关,因此不能反映北美文化以欧洲为主导,排除C项;美国文明底蕴并不深厚,排除D项。]
14.A [根据材料“每一个美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可知该同盟条约诞生于拉丁美洲刚刚独立之后,而且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摆在突出位置,说明该条约意图通过结盟维护独立成果,故选A项;拉美独立后遭到了欧美国家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摆脱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中的条约只涉及少数拉美国家,并不包括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广泛认同”的说法不成立,排除C项;材料中的条约范围和成员国家仅限于拉美地区,材料也并未说明世界其他国家对该条约的态度,无法体现美洲融入国际法体系,排除D项。]
15.C [根据材料“非洲人应抵御这一渗透而不被同化”“要保持和发展非洲个性”“非洲人就是非洲人”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莱登提出“非洲个性”思想,指出非洲人应抵制欧洲文明渗透,保持和发展非洲个性,目的是通过这一思想提升非洲文明的独立性,重塑非洲人的自尊与自信,故选C项;“争取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布莱登并没有明确否定“欧洲中心论”,而是强调非洲是非洲、欧洲是欧洲,要保持非洲文明的个性,排除B项;布莱登通过“揭露殖民文化的威胁”来达到号召非洲人重塑自尊与自信的目的,D项是方式不是目的,排除。]
16.D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末,法国通过移植本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对印度支那进行殖民统治,但是却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即“‘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表明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说明法国的政策并没有“阻碍”印支社会进步,排除A项;题干不仅述及了“冲突加剧”,更为重要的是其强调了“‘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一矛盾现象,排除B项;题干“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被法国的观念……来指导”说明法国的殖民统治方式并没有呈现出“多样性”,排除C项。]
17.解析:第(1)问“白人的责任”,根据材料“1899年”“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来分析得出19世纪末,欧美历经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成熟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欧洲发展居优势地位,西方的种族优越性增强。 “黑人的负担”,根据材料“1992年”“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角度来分析得出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第(2)问,从两种观念的实质、正确的做法等角度来分析得出“白人的责任”的实质——“白人的责任”站在欧洲人的立场,是欧洲文明优越论的体现,意在用所谓责任掩盖其殖民侵略的本质;“黑人的负担”的实质——“黑人的负担”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并认识到非洲文明的独特与价值;正确的做法——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平等交流代替冲突对立。
答案:(1)“白人的责任”:19世纪末,欧美历经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成熟及其在世界上的传播;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欧洲发展居优势地位,西方的种族优越性增强。(每点1分,共5分)
“黑人的负担”: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每点1分,共3分)
(2)“白人的责任”是站在欧洲人的立场,是欧洲文明优越论的体现,意在用所谓责任掩盖其殖民侵略的本质;(2分)“黑人的负担”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并认识到非洲文明的独特与价值;(2分)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平等交流代替冲突对立。(2分)
18.解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泛美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可知,“泛美主义”起源于拉美地区,初衷是团结美洲人民共同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后来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根据材料一“在玻利瓦尔的推动……独立和主权”并结合美洲一体化思想的传播可知,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继续对拉美各国进行干涉。在争取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拉美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玻利瓦尔主义为代表的美洲一体化思想。结合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状况可知,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反殖民、反美特点,符合美洲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促进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也为后来拉美世界的一体化提供理论武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将“泛美团结”和“门罗宣言”相结合演变成“泛美主义”。从维护美洲体系的完整性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利益的角度解读可知,美国的“泛美主义”客观上向拉美国家传递了精神道义上的支持,维护了美洲体系的完整性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利益。从美国插手美洲事务、向拉美扩张的角度解读可知,美国打着“泛美主义”的旗号,把欧洲列强排除在美洲体系外,为美国插手美洲事务、向拉美扩张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奠定了美国美洲政策的基础。
答案:“泛美主义”起源于拉美地区,初衷是团结美洲人民共同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后来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
拉美地区人民有共同的历史文化,长期遭受殖民统治,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拉丁美洲许多殖民地纷纷取得独立。但是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继续对拉美各国进行干涉。在争取独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拉美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玻利瓦尔主义为代表的美洲一体化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反殖民、反美特点,符合美洲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促进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也为后来拉美世界的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武器。
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安全,反对欧洲殖民势力对美洲事务的干涉,提出了“门罗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将“泛美团结”和“门罗宣言”相结合演变成“泛美主义”。美国的“泛美主义”客观上向拉美国家传递了精神道义上的支持,维护了美洲体系的完整性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利益。但美国打着“泛美主义”的旗号,把欧洲列强排除在美洲体系外,为美国插手美洲事务、向拉美扩张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奠定了美国美洲政策的基础。(12分)
6 / 6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三)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长沙二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而同样遭受殖民者侵略的非洲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的不同
B.美、非地理环境与欧洲殖民方式的不同
C.美、非政治状况与欧洲殖民主体的不同
D.美、非人种属性与欧洲殖民条件的不同
2.(2024·河北保定二模)据统计,拉丁美洲每年从英国输入的商品,1807—1814年平均每年的价值为400万英镑,1825—1827年则激增到平均每年6 600万英镑。到1913年,英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占拉美输入总额的24%,输出总额的21.2%;英国对拉美投资额1827年为2 500万英镑,1870年为8 500万英镑,到1913年达10亿英镑。材料表明,拉美国家(  )
A.经济发展的依附性较强
B.政治独立性受到损害
C.不断深化与英国的合作
D.积极地融入世界市场
3.(2024·福建泉州模拟)1878—1910年,墨西哥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分别增加了350%、60%、110%和50%,而谷物和大豆却分别下降了40%和22%。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反映了墨西哥(  )
A.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B.注重发展农副产业
C.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D.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19世纪后期,英国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停止废除土邦进程,继续保留印度境内500个土邦政权存在;印度军队原先从同一地区的高种姓人群中招募,此后则在各地区、各种姓中混合招募;不让印度人充任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包括后来的空军)。这些改革措施意在(  )
A.顺应印度本土风俗习惯
B.加快印度各地族群融合
C.强化殖民高压统治
D.缓和当地社会矛盾
5.(2025·广东惠州高三调研)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队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这些探险队大多由各国政府资助或直接派遣,队员也多半是军人和冒险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探险(  )
A.推动了黑奴贸易的发展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C.加速了非洲殖民化进程
D.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开发
6.(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 000万英镑。正因如此,此时的埃及经济被称为“农业经济专业化”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强调说埃及应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说明(  )
A.祖国党抗英斗争已取得胜利
B.英国重视埃及市场的价值
C.华夫脱运动未实现主权独立
D.经济殖民主义进一步削弱
7.(2024·重庆南开中学模拟)19世纪某次国际会议后签订的条约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该会议(  )
A.揭开了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的序幕
B.大大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C.开创了以谈判形式解决争端的先例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8.(2024·江苏南通三模)拉美独立战争时期,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知识精英们用启蒙思想诠释独立的合法性。他们普遍认为理想型社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威权体制,土生白人精英就是这个理想型社会的“头部”,天然地代表人民与公共意志。拉美知识精英的思想主张(  )
A.强化了拉美人民的民主认同
B.表现出民族民主革命的局限
C.表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
D.反映列强争夺拉美日趋激烈
9.(2024·福建漳州二模)如图是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的关于1896年阿杜瓦战役的政治宣传画。该宣传画(  )
A.体现了埃塞俄比亚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性
B.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残酷性
C.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军队士气推动战争胜利
D.说明了殖民主义侵略的罪恶性
10.(2024·江西吉安六校联考)自1848年之后,全世界的移民数量急剧增长。截至二战全面爆发之时,已有超过5 500万人迁入美洲,其中大部分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移民。这些移民使(  )
A.美洲大陆得到初步开发
B.混血人口成为当地主流
C.印第安文化影响力减弱
D.美洲居民得以和睦相处
11.(2024·福建金科大联考高三检测)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 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   B.殖民者的文化入侵
C.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12.(2024·山东德州三模)1925年,某墨西哥作家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直至形成一种新人类,它的构成将集现存各民族之大成。”他认为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因而也将是一种最崇尚友爱,最具有普遍性的种族。这一观点(  )
A.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B.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曲折
C.基于美洲族群结构的变化
D.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
13.(2024·湖南邵阳一模)美国50个州名中有半数以上是以印第安语命名的,其中犹他等9个州名来自印第安部落名,其他州名源于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等。如今美国地名中有多个麦迪逊、多个华盛顿、多个巴黎、多个波士顿。美国地名来历(  )
A.凸显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B.承载着美国文明发展变化史
C.反映出北美文化以欧洲为主导
D.印证了美国文明的底蕴深厚
14.(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1826年,玻利瓦尔首次邀集墨西哥、秘鲁等在巴拿马召开大会,秘鲁与哥伦比亚订立《长期联盟、同盟和邦联条约》。不同于欧洲国家间缔结的同盟条约,该条约提出要维护“每一个美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该条约(  )
A.意在捍卫拉美独立运动成果
B.使拉美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
C.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D.标志美洲融入了国际法体系
15.(2024·江苏苏州高三调研)1893年“非洲民族主义之父”布莱登提出了“非洲个性”思想:“欧洲文明正在向非洲大陆渗透,非洲人应抵御这一渗透而不被同化,要保持和发展非洲个性。非洲人就是非洲人,欧洲人就是欧洲人。”这一思想旨在(  )
A.争取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B.否定“欧洲中心论”
C.重塑非洲人的自尊与自信
D.揭露殖民文化的威胁
16.(2024·山东烟台二模)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法国对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被谋以这样的政策来征服,就是它几乎仅仅是被法国的观念、模式、文化、政治和经济来指导”。然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种瓜得豆”的效应——在殖民者看来,“犯罪曲线”和欧洲教育的曲线同时上升。这表明(  )
A.印支社会进步受到殖民政策阻碍
B.资本主义制度与殖民地文化冲突加剧
C.法国殖民统治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D.文化殖民客观上推动殖民地民族觉醒
二、非选择题
17.(2024·山东济南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白人的责任”抑或“黑人的负担”?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观念:
●1899年,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
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
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
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92年,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巴西尔·戴维森出版了一本叫做《黑人的负担》的书。他在本书中指出欧洲人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但已经证明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制度和惯例——这是“黑人的负担”。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分析“白人的责任”“黑人的负担”两种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观念的认识。(6分)
18.(2024·湖南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797年,拉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弗朗西斯科·米兰达、圣马丁、奥希金斯等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实现自由与独立。在玻利瓦尔的推动下,1826年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巴拿马举行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联邦,建立美洲统一军队,运用调停仲裁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减少关税壁垒,废除奴隶贸易,号召成立反美联盟,保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丁美洲一体化》
材料二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会咨文中发表了“门罗宣言”,宣言指出:欧洲国家不得在美洲大陆现有殖民地之外的地区从事殖民活动,即非殖民的原则;美国不干涉欧洲的事务,欧洲也不介入美洲的事务,即互不干涉的原则;美国反对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即美洲体系原则。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把“泛美团结”的口号和“门罗宣言”的原则相结合,将“门罗主义”进一步演变成“泛美主义”,并建立泛美组织。
——摘编自陈海琪《从门罗主义到睦邻政策:
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泛美主义”的认识。(12分)
6 /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