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课件 21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课件 21张ppt+教案+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20:43:56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4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上
创设情景
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太阳发出的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太阳光的颜色之谜。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探索活动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探究实践
从光的色散现象中还能获取哪些信息?
白光
红光
紫光
白光
红光
紫光
①白光是复色光;
③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是单色光;
④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探究实践
实践活动
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
太阳光的色散
这是因为光在水中的折射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
光的色散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探究实践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
探究实践
彩色电视机就是用红色、绿色、蓝色来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
彩色电视机利用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的光混合,随着每种色光亮度的变化,电视机便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彩色电视信号测试图
放大后的彩色电视机屏幕图像
探究实践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
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
蓝光
红光
绿光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品红
黄色
青色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原色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而成。
探究实践
科学阅读
植物叶的颜色
植物的叶看上去大多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植物叶中含有的叶绿素对绿光反射能力强,所以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大多呈绿色。但有些植物到了秋天,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由绿色变成黄色或红色。原来,植物叶里除了含有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到了秋天,叶绿素受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
探究实践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用温度计测量由紫光到红光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时,温度仍持续上升,多次反复实验都是这样,因而断定有看不见的光存在。
红橙黄绿蓝靛紫
温度计示数持续上升
红外线
在红光以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
红外线电视遥控器
探究实践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外线
红光以外存在红外线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都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探究实践
你知道红外线还有哪些应用?
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红外夜视仪
响尾蛇
红外制导导弹
导弹上的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自主追踪热的目标。
某些动物(如响尾蛇)是靠红外线来捕食的,响尾蛇在眼和鼻之间有热能的灵敏感受器来测定周围动物的准确位置而捕获猎物。
探究实践
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
紫光以外存在紫外线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①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②紫外线消毒灭菌。
③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紫外线灭菌灯
紫外线验钞机
探究实践
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
防紫外线眼镜
防紫外线伞
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臭氧层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臭氧层吸收防紫外线
防紫外线衣
迁移应用
1.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物体的影子 D.光的色散
D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B
迁移应用
3.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C
4.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红外线可以加热物体
B. 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所以应尽可能多地多晒太阳
C. 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D. 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紫外线
A
板书设计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看不见的光
光现象
光的色散
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
红外线
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
复色光
单色光
分解
合成
各种颜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
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A. B. C. D.
2.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
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物体的影子 D.光的色散
3.关于色光的三原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黄、蓝 B.红、黄、绿
C.色光的三原色叠在一起得到黑色 D.色光的三原色叠在一起得到白色光
4.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
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5.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 B.0℃以下的物体不发出红外线
C.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D.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6.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照射的紫外线越多越好 B.紫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C.人体不能照射紫外线,因为它会伤害人体器官 D.医院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
8.如图所示的是一束太阳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的情形,下列对
光屏“1”至“4”号位置上的光解释不正确的是(  )
A.“1”处的光具有热效应 B.“2”处的光是红光
C.“3”处的光能杀菌 D.“4”处的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9.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右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 光;B处应该是 光。该实验说明:
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
度计放在 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
光,这种光叫 ,其主要特性是 效应。
核心素养提升
10.雨后路面上有积水,水面上有一薄层油膜,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
A.白色的 B.红色的 C.彩色的 D.黑色的
1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12.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一道亮丽的彩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彩虹这一光学现象分析不
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彩虹是一条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C.悬浮在空中的细小水珠为彩虹形成提供了条件
D.太阳光被分解形成彩虹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
13.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 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
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
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
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
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
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
创新素养应用
14.为了寻找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选用不
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
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结果如下表。
(已知: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紫光最慢)
红光光源 黄光光源 紫光光源
实验 序号 入射角i(度) 折射角γ (度) 入射角i (度) 折射角γ (度) 入射角i (度) 折射角γ (度)
1 25 16.4 25 15.7 25 15.1
2 50 30.7 50 29.4 50 28.2
3 75 40.1 75 38.3 75 36.6
(1)为了顺利完成本探究,入射角的角度不能等于 。
(2)比较实验数据,得出规律:
①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折射角 。
②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砖时, 。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A 2.D 3.D 4.A 5.C 6.D 7.D 8.C
9.(1)红光、紫光、多种色光 (2)A、红外线、具有热
核心素养提升
10.C 11.B 12.A
13.(1)荧光物质(2)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创新素养应用
14.(1)0°(2)①增大 ②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角最大,其次是黄光,紫光的折射角最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是复色光;了解色光的混合,三原色。
2.科学思维: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实质是光的折射。
3.探究实践:探索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态度责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对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等知识进一步学习,并启发学生产生用科学知识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太阳发出的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太阳光的颜色之谜。 引入课题
光的色散 探索活动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实验结论: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从光的色散现象中还能获取哪些信息?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①白光是复色光; 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是单色光; ③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④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实践活动 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 解释: 这是因为光在水中的折射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 光的色散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提出问题:复色光可以分解成单色光,单色光可以合成吗?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 思考讨论: 视频观看: 归纳提升: 彩色电视机利用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的光混合,随着每种色光亮度的变化,电视机便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思考与讨论 如果让一束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观察这束光的传播路径。光进入空气中后,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归纳光的折射有哪些规律? 科学阅读 植物叶的颜色 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光的色散。 运用生活中的器材进行实践,增加学习科学的趣味性,科学就在身边。 可以拓展: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红外线和紫外线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用温度计测量由紫光到红光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增加,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时,温度仍持续上升,多次反复实验都是这样,因而断定有看不见的光存在。 在红光以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提出问题:红外线还有什么特点?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提出问题:红外线有哪些应用?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都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某些动物(如响尾蛇)是靠红外线来捕食的,响尾蛇在眼和鼻之间有热能的灵敏感受器来测定周围动物的准确位置而捕获猎物。 导弹上的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自主追踪热的目标。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①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②紫外线消毒灭菌。 ③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 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臭氧层吸收大部分来自太 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确实存在,激发求知欲。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