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5:3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3页内容。
内容简析
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背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根据购买的文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序不再是对学生硬性的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能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综合算式的步骤。
教法与学法
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给学生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空间,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用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情景图。
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超市或者文具店购买过文具用品?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云逛文具店,店里的文具品种多样,请同学们看一看,都有哪些文具?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提出问题:豆豆逛文具店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豆豆一共花了多少元?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独立解答;完成再互相交流。
完成后汇报:(1)我用加法计算5+5+5+50=65(元),三本笔记本加起来再加上一个书包就是一共花了多少元。
我先用乘法计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5×3=15(元);再用3本笔记本的价钱加上一个书包的价钱15+50=65(元)。
教师讲解:像第二位同学这种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的方法叫作“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就是“分步算式”。
提问:你能把这两个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
学生尝试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后汇报:5×3+50或者50+5×3。
追问:这两个算式是什么含义?
学生明确:第一个是3本笔记本的钱加上一个书包的钱就是一共花了多少钱。
第二个是一个书包的钱加上3本笔记本的钱。
教师引导:只是前后顺序不同,它们都是计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呢?
学生尝试计算,完成后小组交流。
明确: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运算过程,我们一般分步计算,用递等式表示。
教学综合算式的书写方法。
5×3+50 50+5×3
=15+50 =50+15
=65(元) =65(元)
计算这两个算式时我们都要先计算出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个书包的价钱。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叫作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谈话:刚刚我们帮助豆豆算出了一共要付多少元,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小苗买了什么?
出示问题:小苗买了2筒水彩笔,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交流算法。
完成后汇报:(1)我用分步计算:先算出2筒水彩笔的钱30×2=60(元),再用付出的钱减去买水彩笔用去的钱就等于找回的钱;100-60=40(元)。
我列综合算式:
100-30×2
=100-60
=40(元)
小结:不管是分步计算还是列综合算式计算,都要先算出2筒水彩笔的钱,再用付出的钱减去2筒水彩笔的钱就等于找回的钱。
归纳总结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三道综合算式。
5×3+50 50+5×3 100-30×2
=15+50 =50+15 =100-60
=65(元) =65(元) =40(元)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交流后明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例题的教学都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自己先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分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既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又能在小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应用知识,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说一说,给出的综合算式解决的什么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根据题目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计算。
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让学生先观察给出的综合算式计算哪一步出现了错误,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注意自己今后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
先说一说每组综合算式里每一道综合算式的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理解,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的运算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产依次计算。
完成想想做做第五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要求“练武术操的同学比跳绳的同学多多少人?”得先求什么?可以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如果个别学生有困难也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后,及时进行相关的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理解。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全课总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学生互相说一说今天的收获,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总结: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混合运算,除了乘法和加、减法,接下来我们还会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时主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乘法遇到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正确的书写步骤和格式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书写。
有待改进之处:课堂上对综合算式计算过程格式的要求,还需要再多给学生进行加深理解和记忆。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会有部分学生对格式掌握不够。等号跟算式对齐的,等号上下不对齐的,数字顺序抄错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所以不能只关注了运算顺序,忽略了书写格式。
我的反思:
我的板书: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括号)
5×3+50 50+5×3 100-30×2
=15+50 =50+15 =100-60
=65(元) =65(元) =40(元)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延学: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学习: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乘加、乘减和加减的口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