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生物真题
1.(2025·平凉)下列组织中,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
A.保护组织 B.上皮组织 C.营养组织 D.分生组织
2.(2025·平凉)宇树机器人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佼佼者,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企业卓越的创新能力。下列哪一项特征是机器人不具有的( )
A.繁殖后代 B.进行判断
C.消耗能量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025·平凉)“以盆盎别贮,浸之三日,漉出,纳草篅(注:盛谷物的圆形容器)中。……浥(注:湿润)以水,日三数。遇阴寒则浥以温汤。候芽白齐透,然后下种。”(摘编于《农桑通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水稻催芽的记载,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漉出,纳草篅中”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B.“浥以水,日三数”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C.“遇阴寒,则浥以温汤”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候芽白齐透,然后下种”过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种皮
4.(2025·平凉)小兰同学最近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医生建议他多吃下列哪些食物( )
A.牛肉、羊肉 B.牛奶、鸡蛋 C.菠菜、柑橘 D.馒头、米饭
5.(2025·平凉)雾化治疗是指通过医学仪器将特定药物变成气雾剂,经患者口鼻吸入到达肺部,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系统炎症的目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药物会经过人体的喉部
B.吸入药物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
C.肺部炎症会减弱肺部的气体交换
D.药物经雾化吸入比口服到达肺部快
6.(2025·平凉)此刻的你正在考场上认真答题,下列与此反射类型一致的是( )
A.被强光照射时会闭上眼睛 B.吃杏子时口腔会分泌唾液
C.摸到刚出锅的热馒头时会缩手 D.看见红灯时会停车等候
7.(2025·平凉)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推广使用节能灯 B.大量使用化肥
C.经常使用塑料袋 D.丢弃混合垃圾
8.(2025·平凉)下列诗词描述的动物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B.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2025·平凉)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之分,现选取两株高茎豌豆(Dd)作为亲代,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
10.(2025·平凉)“巳升升”是蛇年春晚吉祥物,它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兼具艺术美感与大众亲和力。下列哪一项属于蛇具有的特征( )
A.身体柔软无脊柱 B.用鳃进行呼吸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11.(2025·平凉)小华同学参加了体育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考试前他吃了早餐,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2)在足球运球项目中,他一边盯住足球,一边快速运球绕杆,足球在他眼中形成的物像会落在 上。
(3)在参加1000米跑时,当他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调节该反射活动的听觉中枢、运动中枢位于 ;在奔跑过程中,他的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4)在测试过程中,他的组织细胞会产生尿素等废物,这些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暂时贮存在 中。
12.(2025·平凉)天水市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气候资源孕育了品质优异的花牛苹果,其色泽艳丽、肉质细嫩、香气浓郁,深受大众喜爱。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苹果树开花后,需经过传粉和 过程,才能结出香甜的苹果;在一朵苹果花中,将会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请给出一种能提果树结果率的方法: 。
(2)苹果的果肉有黄色与白色之分,口感有酸、甜之别,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3)某地从天水市引种了一批花牛苹果,但收获后的苹果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原产地有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13.(2025·平凉)甘南桑科草原是青藏高原最具原始风貌的草原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生活有牦牛、岩羊、雪豹、雪鸡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盛夏时节的桑科草原是花的海洋,吸引着无数蝴蝶飞舞其间,该类动物一般有两对 ,身体和附肢 。
(2)桑科草原的大夏河中生活有花斑裸鲤等鱼类,其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3)雪鸡等鸟类的生殖方式是 。
(4)牦牛是所有牛科动物中毛发最长、最厚的动物之一,这一特征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14.(2025·平凉)番茄富含维生素C,既可生食也可熟食。下图为一株盆栽番茄,A、B分别代表番茄某一生理活动吸入和放出的气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若A代表二氧化碳,则B表示的气体是 ,该生理活动为 作用。
(2)气体可通过叶片表面的 进入叶片内部。
(3)将盆栽番茄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移至光下照射数小时,摘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该叶片未遮光部分将 ,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差异说明 。
15.(2025·平凉)某生物学社团的同学们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在三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分别装入河水、泥沙、小鱼、水藻等,密封瓶口,置于不同环境,具体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编号 瓶中成分 环境条件
A瓶 河水,泥沙,小鱼 光照
B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光照
C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黑暗
(1)仅从瓶中成分和环境条件分析,这三个生态瓶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若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为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水藻属于 。
(3)在三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瓶。
(4)一段时间后,三个生态瓶都不能维持稳定,说明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一定限度。
16.(2025·平凉)为探究“酒精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Ⅰ.选取18条大小相同、活力相当的金鱼。
Ⅱ.取6个大烧杯,分组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置于相同环境中。
Ⅲ.在1号烧杯中放入1条金鱼,静置1分钟后,记录其1分钟的呼吸次数,取出金鱼放回清水中;依次放入第2条和第3条金鱼,重复以上操作;求3条金鱼呼吸次数的平均值。
Ⅳ.每一组重复上述步骤。
实验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酒精浓度 0 0.5% 1% 1.5% 3% 5%
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56 73 91 74 38 22
(1)你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2)每组求3条金鱼呼吸次数平均值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低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 作用,高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 作用。
(4)酗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作用是保护植物内部柔嫩部分,人体中不存在保护组织,A 错误 。
B、上皮组织是人体的基本组织之一,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分泌消化液 ),B 正确 。
C、营养组织是植物的组织,能储存营养物质(如叶肉细胞 ),人体中没有营养组织,C 错误 。
D、分生组织是植物的组织,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如根尖分生区 ),人体中不存在分生组织,D 错误 。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能通过生殖产生后代。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机械装置,无法进行繁殖,A 符合题意 。
B、机器人可通过预设程序和算法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进行判断(如根据传感器数据做出决策 ),B 不符合题意 。
C、机器人运行需要电力等能量供应,会消耗能量,C 不符合题意 。
D、机器人能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 )并作出反应(如调整动作、发出信号 ),D 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3.【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漉出,纳草篇中” ,把种子从水中捞出放在草编容器,利于种子接触空气,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空气,A 正确 。
B、“浥以水,日三数” ,经常用水湿润,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水分,B 正确 。
C、“遇阴寒,则浥以温汤” ,阴寒时用温水,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C 正确 。
D、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不是胚芽,D 错误 。
故答案为:D。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牙龈出血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C 的表现,维生素 C 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等。
A、牛肉、羊肉主要富含蛋白质、脂肪等,维生素 C 含量低,不能缓解牙龈出血,A 错误 。
B、牛奶、鸡蛋主要提供蛋白质、钙等,维生素 C 含量少,B 错误 。
C、菠菜、柑橘富含维生素 C,多吃可补充维生素 C,缓解牙龈出血,C 正确 。
D、馒头、米饭主要是淀粉(糖类 ),几乎不含维生素 C,D 错误 。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
5.【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道,药物经口鼻吸入,会经过喉部,A 正确 。
B、吸入药物时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而不是舒张,B 错误 。
C、肺部炎症会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减弱气体交换功能,C 正确 。
D、雾化吸入直接经呼吸道到达肺部,口服药物需经消化、吸收再运输到肺部,所以雾化吸入到达肺部更快,D 正确 。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6.【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考场答题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
A、被强光照射闭眼,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等低级部位,A 错误 。
B、吃杏子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 错误 。
C、摸热馒头缩手,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C 错误 。
D、看见红灯停车等候,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与答题反射类型一致,D 正确 。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7.【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节能灯,能节约电能,减少发电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如火力发电的废气排放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 正确 。
B、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破坏生态环境,B 错误 。
C、经常使用塑料袋,易造成白色污染,破坏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C 错误 。
D、丢弃混合垃圾,不利于垃圾分类和处理,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D 错误 。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8.【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梁上有双燕” ,燕子多是成对活动,群体内无明确分工等社会行为特征,A 错误 。
B、蜜蜂群体内有蜂王、工蜂、雄蜂等,分工明确(蜂王产卵、工蜂采蜜等 ),具有社会行为,B 正确 。
C、“寒蝉” ,蝉多是个体活动,没有形成有分工的群体,不具有社会行为,C 错误 。
D、“早有蜻蜓立上头” ,蜻蜓多是个体活动,群体内无明确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D 错误 。
故答案为:B。
【分析】 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组织,成员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
9.【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
由遗传图解可知,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0.【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蛇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身体并不柔软无脊柱(身体柔软无脊柱的是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蜗牛等 ),A 错误 。
B、蛇用肺呼吸,而不是鳃(用鳃呼吸的是鱼类、两栖类幼体等 ),B 错误 。
C、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陆地生活,C 正确 。
D、蛇的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体内受精,卵生,卵有坚韧卵壳 ),生殖发育不需要水,D 错误 。
故答案为: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11.【答案】(1)氨基酸
(2)视网膜
(3)大脑皮层;红细胞
(4)膀胱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食物的消化;泌尿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多肽,最终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蛋白酶彻底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被吸收。
(2)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 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位也于大脑皮层,两者均属于高级中枢。氧气运输依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将其运输至全身组织细胞。
(4)尿液在肾脏中形成后,经输尿管输送至膀胱暂时贮存,待达到一定量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12.【答案】(1)受精;胚珠;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蜜蜂)
(2)相对性状
(3)不可遗传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人工辅助授粉;性状和相对性状;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花粉从花药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要想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夢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若要提高果树结果率,可以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即先从雄蕊上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撒在植物雌蕊的柱头上。
(2)在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故苹果的果肉有黄色与白色之分,口感有酸、甜之别,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把花牛苹果引入其他地方种植,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苹果的外观口感不一样,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3.【答案】(1)翅;分节
(2)鳍
(3)卵生
(4)适应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下的昆虫纲,昆虫的典型特征包括两对翅、三对足,身体和附肢分节。
(2)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前进动力,同时依靠鳍(如背鳍、胸鳍、腹鳍等)协调方向与平衡。
(3)鸟类通过体内受精,产卵繁殖后代。 雪鸡属于鸟类,因此,其生殖方式是卵生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有坚韧卵壳 )。
(4)牦牛属于哺乳动物,生有长而厚毛发能抵御寒冷,是长期适应高寒环境的结果,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分析】(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2)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3)鸟类前肢变为翼,身体覆盖羽毛,胸肌发达,骨骼轻且坚固。
(4)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
14.【答案】(1)氧气;光合作用
(2)气孔
(3)变蓝;光是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要条件(遮光部分无淀粉生成,未遮光部分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气孔;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氧气和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中若A代表二氧化碳,则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此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都可以从气孔进出。
(3)将盆栽番茄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遮光和未遮光形成对照,若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得出结论: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5.【答案】(1)2;光照
(2)生产者
(3)B
(4)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 与 B 对比,变量是水藻 (A 无、B 有 );B 与 C 对比,变量是光照 (B 有、C 无 );A 与 C 变量不唯一(水藻和光照 ),不能构成对照。所以可构成2 组 对照实验(A&B、B&C )。B 瓶和 C 瓶的差异是环境条件(光照有无 ),所以实验变量为光照 。
(2)水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
(3)A 瓶无水藻 ,无法产生氧气、提供食物,小鱼易因缺氧、缺食死亡。
B 瓶有水藻 且有光照,水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制造有机物,能为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C 瓶有水藻 但无光照,水藻不能光合作用,反而呼吸消耗氧气,小鱼易因缺氧死亡。
所以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B 瓶 。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小型生态瓶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一段时间后都不能维持稳定,说明其自我调节 能力有一定限度。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16.【答案】(1)酒精浓度对金鱼呼吸频率有影响
(2)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
(3)促进;抑制
(4)损害神经系统、肝脏,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假设需基于实验目的,本实验是探究酒精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故假设可以为酒精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
(2)本实验各组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在科学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单次实验的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小这种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低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促进作用,高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抑制作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金鱼的呼吸频率先增加后减少,说明低浓度酒精刺激了金鱼的呼吸作用,而高浓度酒精则抑制了金鱼的呼吸。
(4)酗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包括肝脏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诱发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危害都是由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毒性作用所导致的。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1 / 1【中考真题】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生物真题
1.(2025·平凉)下列组织中,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
A.保护组织 B.上皮组织 C.营养组织 D.分生组织
【答案】B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作用是保护植物内部柔嫩部分,人体中不存在保护组织,A 错误 。
B、上皮组织是人体的基本组织之一,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分泌消化液 ),B 正确 。
C、营养组织是植物的组织,能储存营养物质(如叶肉细胞 ),人体中没有营养组织,C 错误 。
D、分生组织是植物的组织,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如根尖分生区 ),人体中不存在分生组织,D 错误 。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2.(2025·平凉)宇树机器人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佼佼者,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企业卓越的创新能力。下列哪一项特征是机器人不具有的( )
A.繁殖后代 B.进行判断
C.消耗能量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能通过生殖产生后代。机器人是人类制造的机械装置,无法进行繁殖,A 符合题意 。
B、机器人可通过预设程序和算法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进行判断(如根据传感器数据做出决策 ),B 不符合题意 。
C、机器人运行需要电力等能量供应,会消耗能量,C 不符合题意 。
D、机器人能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 )并作出反应(如调整动作、发出信号 ),D 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3.(2025·平凉)“以盆盎别贮,浸之三日,漉出,纳草篅(注:盛谷物的圆形容器)中。……浥(注:湿润)以水,日三数。遇阴寒则浥以温汤。候芽白齐透,然后下种。”(摘编于《农桑通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水稻催芽的记载,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漉出,纳草篅中”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B.“浥以水,日三数”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C.“遇阴寒,则浥以温汤”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候芽白齐透,然后下种”过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种皮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漉出,纳草篇中” ,把种子从水中捞出放在草编容器,利于种子接触空气,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空气,A 正确 。
B、“浥以水,日三数” ,经常用水湿润,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水分,B 正确 。
C、“遇阴寒,则浥以温汤” ,阴寒时用温水,说明水稻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C 正确 。
D、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不是胚芽,D 错误 。
故答案为:D。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4.(2025·平凉)小兰同学最近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医生建议他多吃下列哪些食物( )
A.牛肉、羊肉 B.牛奶、鸡蛋 C.菠菜、柑橘 D.馒头、米饭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牙龈出血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C 的表现,维生素 C 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等。
A、牛肉、羊肉主要富含蛋白质、脂肪等,维生素 C 含量低,不能缓解牙龈出血,A 错误 。
B、牛奶、鸡蛋主要提供蛋白质、钙等,维生素 C 含量少,B 错误 。
C、菠菜、柑橘富含维生素 C,多吃可补充维生素 C,缓解牙龈出血,C 正确 。
D、馒头、米饭主要是淀粉(糖类 ),几乎不含维生素 C,D 错误 。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动物肝脏、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谷物的种皮、标准米、标准粉、肾脏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蛋黄、动物肝脏
5.(2025·平凉)雾化治疗是指通过医学仪器将特定药物变成气雾剂,经患者口鼻吸入到达肺部,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系统炎症的目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药物会经过人体的喉部
B.吸入药物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
C.肺部炎症会减弱肺部的气体交换
D.药物经雾化吸入比口服到达肺部快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道,药物经口鼻吸入,会经过喉部,A 正确 。
B、吸入药物时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而不是舒张,B 错误 。
C、肺部炎症会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减弱气体交换功能,C 正确 。
D、雾化吸入直接经呼吸道到达肺部,口服药物需经消化、吸收再运输到肺部,所以雾化吸入到达肺部更快,D 正确 。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6.(2025·平凉)此刻的你正在考场上认真答题,下列与此反射类型一致的是( )
A.被强光照射时会闭上眼睛 B.吃杏子时口腔会分泌唾液
C.摸到刚出锅的热馒头时会缩手 D.看见红灯时会停车等候
【答案】D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考场答题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
A、被强光照射闭眼,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等低级部位,A 错误 。
B、吃杏子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 错误 。
C、摸热馒头缩手,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C 错误 。
D、看见红灯停车等候,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与答题反射类型一致,D 正确 。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7.(2025·平凉)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推广使用节能灯 B.大量使用化肥
C.经常使用塑料袋 D.丢弃混合垃圾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节能灯,能节约电能,减少发电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如火力发电的废气排放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 正确 。
B、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破坏生态环境,B 错误 。
C、经常使用塑料袋,易造成白色污染,破坏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C 错误 。
D、丢弃混合垃圾,不利于垃圾分类和处理,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D 错误 。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8.(2025·平凉)下列诗词描述的动物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B.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梁上有双燕” ,燕子多是成对活动,群体内无明确分工等社会行为特征,A 错误 。
B、蜜蜂群体内有蜂王、工蜂、雄蜂等,分工明确(蜂王产卵、工蜂采蜜等 ),具有社会行为,B 正确 。
C、“寒蝉” ,蝉多是个体活动,没有形成有分工的群体,不具有社会行为,C 错误 。
D、“早有蜻蜓立上头” ,蜻蜓多是个体活动,群体内无明确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D 错误 。
故答案为:B。
【分析】 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组织,成员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
9.(2025·平凉)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之分,现选取两株高茎豌豆(Dd)作为亲代,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 )
A.DD B.Dd C.dd D.d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遗传图解:
由遗传图解可知,其子代不会出现的基因组成是d,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0.(2025·平凉)“巳升升”是蛇年春晚吉祥物,它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兼具艺术美感与大众亲和力。下列哪一项属于蛇具有的特征( )
A.身体柔软无脊柱 B.用鳃进行呼吸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答案】C
【知识点】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蛇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身体并不柔软无脊柱(身体柔软无脊柱的是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蜗牛等 ),A 错误 。
B、蛇用肺呼吸,而不是鳃(用鳃呼吸的是鱼类、两栖类幼体等 ),B 错误 。
C、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陆地生活,C 正确 。
D、蛇的生殖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体内受精,卵生,卵有坚韧卵壳 ),生殖发育不需要水,D 错误 。
故答案为:C。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11.(2025·平凉)小华同学参加了体育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考试前他吃了早餐,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2)在足球运球项目中,他一边盯住足球,一边快速运球绕杆,足球在他眼中形成的物像会落在 上。
(3)在参加1000米跑时,当他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冲出起跑线,调节该反射活动的听觉中枢、运动中枢位于 ;在奔跑过程中,他的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细胞是 。
(4)在测试过程中,他的组织细胞会产生尿素等废物,这些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暂时贮存在 中。
【答案】(1)氨基酸
(2)视网膜
(3)大脑皮层;红细胞
(4)膀胱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食物的消化;泌尿系统的组成;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蛋白质的消化始于胃,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多肽,最终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蛋白酶彻底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被吸收。
(2)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 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位也于大脑皮层,两者均属于高级中枢。氧气运输依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将其运输至全身组织细胞。
(4)尿液在肾脏中形成后,经输尿管输送至膀胱暂时贮存,待达到一定量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12.(2025·平凉)天水市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气候资源孕育了品质优异的花牛苹果,其色泽艳丽、肉质细嫩、香气浓郁,深受大众喜爱。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苹果树开花后,需经过传粉和 过程,才能结出香甜的苹果;在一朵苹果花中,将会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请给出一种能提果树结果率的方法: 。
(2)苹果的果肉有黄色与白色之分,口感有酸、甜之别,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3)某地从天水市引种了一批花牛苹果,但收获后的苹果在外观、口感等方面与原产地有明显差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答案】(1)受精;胚珠;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蜜蜂)
(2)相对性状
(3)不可遗传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人工辅助授粉;性状和相对性状;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花粉从花药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要想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夢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若要提高果树结果率,可以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即先从雄蕊上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撒在植物雌蕊的柱头上。
(2)在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故苹果的果肉有黄色与白色之分,口感有酸、甜之别,这些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把花牛苹果引入其他地方种植,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苹果的外观口感不一样,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13.(2025·平凉)甘南桑科草原是青藏高原最具原始风貌的草原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生活有牦牛、岩羊、雪豹、雪鸡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盛夏时节的桑科草原是花的海洋,吸引着无数蝴蝶飞舞其间,该类动物一般有两对 ,身体和附肢 。
(2)桑科草原的大夏河中生活有花斑裸鲤等鱼类,其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3)雪鸡等鸟类的生殖方式是 。
(4)牦牛是所有牛科动物中毛发最长、最厚的动物之一,这一特征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答案】(1)翅;分节
(2)鳍
(3)卵生
(4)适应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下的昆虫纲,昆虫的典型特征包括两对翅、三对足,身体和附肢分节。
(2)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前进动力,同时依靠鳍(如背鳍、胸鳍、腹鳍等)协调方向与平衡。
(3)鸟类通过体内受精,产卵繁殖后代。 雪鸡属于鸟类,因此,其生殖方式是卵生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有坚韧卵壳 )。
(4)牦牛属于哺乳动物,生有长而厚毛发能抵御寒冷,是长期适应高寒环境的结果,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分析】(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2)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3)鸟类前肢变为翼,身体覆盖羽毛,胸肌发达,骨骼轻且坚固。
(4)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是胎生哺乳。
14.(2025·平凉)番茄富含维生素C,既可生食也可熟食。下图为一株盆栽番茄,A、B分别代表番茄某一生理活动吸入和放出的气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若A代表二氧化碳,则B表示的气体是 ,该生理活动为 作用。
(2)气体可通过叶片表面的 进入叶片内部。
(3)将盆栽番茄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移至光下照射数小时,摘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该叶片未遮光部分将 ,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差异说明 。
【答案】(1)氧气;光合作用
(2)气孔
(3)变蓝;光是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要条件(遮光部分无淀粉生成,未遮光部分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气孔;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氧气和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中若A代表二氧化碳,则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此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都可以从气孔进出。
(3)将盆栽番茄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遮光和未遮光形成对照,若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得出结论: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5.(2025·平凉)某生物学社团的同学们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在三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分别装入河水、泥沙、小鱼、水藻等,密封瓶口,置于不同环境,具体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编号 瓶中成分 环境条件
A瓶 河水,泥沙,小鱼 光照
B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光照
C瓶 河水,泥沙,小鱼,水藻 黑暗
(1)仅从瓶中成分和环境条件分析,这三个生态瓶可以构成 组对照实验;若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为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水藻属于 。
(3)在三个生态瓶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瓶。
(4)一段时间后,三个生态瓶都不能维持稳定,说明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一定限度。
【答案】(1)2;光照
(2)生产者
(3)B
(4)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 与 B 对比,变量是水藻 (A 无、B 有 );B 与 C 对比,变量是光照 (B 有、C 无 );A 与 C 变量不唯一(水藻和光照 ),不能构成对照。所以可构成2 组 对照实验(A&B、B&C )。B 瓶和 C 瓶的差异是环境条件(光照有无 ),所以实验变量为光照 。
(2)水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
(3)A 瓶无水藻 ,无法产生氧气、提供食物,小鱼易因缺氧、缺食死亡。
B 瓶有水藻 且有光照,水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制造有机物,能为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C 瓶有水藻 但无光照,水藻不能光合作用,反而呼吸消耗氧气,小鱼易因缺氧死亡。
所以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B 瓶 。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小型生态瓶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一段时间后都不能维持稳定,说明其自我调节 能力有一定限度。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16.(2025·平凉)为探究“酒精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Ⅰ.选取18条大小相同、活力相当的金鱼。
Ⅱ.取6个大烧杯,分组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置于相同环境中。
Ⅲ.在1号烧杯中放入1条金鱼,静置1分钟后,记录其1分钟的呼吸次数,取出金鱼放回清水中;依次放入第2条和第3条金鱼,重复以上操作;求3条金鱼呼吸次数的平均值。
Ⅳ.每一组重复上述步骤。
实验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酒精浓度 0 0.5% 1% 1.5% 3% 5%
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56 73 91 74 38 22
(1)你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2)每组求3条金鱼呼吸次数平均值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低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 作用,高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 作用。
(4)酗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 。
【答案】(1)酒精浓度对金鱼呼吸频率有影响
(2)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
(3)促进;抑制
(4)损害神经系统、肝脏,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假设需基于实验目的,本实验是探究酒精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故假设可以为酒精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
(2)本实验各组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在科学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单次实验的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小这种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低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促进作用,高浓度酒精对金鱼呼吸起抑制作用。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金鱼的呼吸频率先增加后减少,说明低浓度酒精刺激了金鱼的呼吸作用,而高浓度酒精则抑制了金鱼的呼吸。
(4)酗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包括肝脏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诱发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危害都是由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毒性作用所导致的。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