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美版 高中美术 第3课 书画寄情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美版 高中美术 第3课 书画寄情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7-08 16:21:42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书画寄情
山东美术出版社
假如你的母语不是汉语,你会如何理解这些书法作品?
书法是描述性的符号形式,是一种借助线条、形体结构表现人的某种气质、品格、情操的艺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造型艺术鉴赏》p409
人物画 花鸟画 山水画
中国画
《文姬归汉图》(局部)金 张瑀
《梅竹双雀图》绢本 南宋
《匡庐图》五代 荆浩
《人物龙凤图》帛画 战国
西汉马王堆帛画
《洛神赋图》中国画 绢本 东晋 顾恺之
随着运笔的提按顿挫、徐急轻重、用墨的浓淡干湿、点染泼洒······
可以产生无穷的笔墨变化。
墨分五色
人物画 花鸟画 山水画
《泼墨仙人图》梁楷 南宋
《墨竹》郑燮
水墨山水 黄宾虹
中国画的笔墨与纸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浓淡相宜、
笔歌墨舞的艺术世界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50岁时书 计25行 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gao)卿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作品鉴赏与评析
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
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宣泄。
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或细笔直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
《祭侄文稿》行文在字形书写上,最大程度地顺应了情感的起伏,笔势的流转,所以当我们看这件作品时不难发现他在长短、粗细、收放之间的转换,几乎都是因情而起,为情所收,字里行间全然是情感的涌动与流露。
线条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切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
颜真卿《祭侄文稿》
徐渭《墨葡萄图》
作品鉴赏与评析
林椿《葡萄图》
徐渭《墨葡萄图》
讨论:徐渭的葡萄与前人画葡萄有什么不同?
主要从用笔特点、色彩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画家为什么这样画?他到底想表现什么?
林椿《葡萄图》 徐渭《墨葡萄》
画法特点 细腻、写实 狂放、写意
用色特点 色彩真实 墨色为主
徐渭《墨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卖处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 他在现实中的焦虑与苦痛里借笔墨而游乎艺术境界。
这画中景物即是徐渭对怀才不遇的自我所进行的悲痛呼喊与人生独白
课堂练习
观察作品,分析其中的书法用笔意味;体会作品是怎样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的?(课本p26)
《鱼石图》(局部) 中国画 纸本 清 朱耷
拓展
八大山人是一支笔,这只笔下的鹰,白眼朝天,桀骜不驯
这只笔下的鸟,单足独立,势不两立
这只笔下的荷,高根飘零,身世孤凄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升华,从而成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所以我们在欣赏作品时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结合背景材料以及画面上的相关信息来分析其中的思想含义,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END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