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8 15: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对外开放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对外开放时间、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和加入世贸组织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掌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 认识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培养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让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改革开放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知识点一:原因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根据材料,概括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学生行为】逐一分析材料,寻找关键词思考答案并概括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①经济落后,自身建设的需要。②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③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知识点二:开始
【教师提问】:1980年我国兴办了哪些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1980年 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特区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知识拓展——经济特区到底“特”在哪里?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阅读材料和课本42页,找一找经济特区到底“特”在哪里?
【学生回答】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强调】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棒!经济特区的“特”指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而非政治上的特殊。
知识点三:代表——深圳经济特区
(出示历史图片)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被大家称作“一夜崛起之城”,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知识点四:意义
【教师提问】(出示历史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请完成【学习任务二】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43,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学生回答】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①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②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过渡】: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说明改革开放试点成功,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教师解释】解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①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②多层次: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③宽领域: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知识拓展】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前提不同:
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
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教师过渡】:对外开放只是引进国外资金等资源吗?对外开放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两部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走出去。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中国代表签署加入WTO议定书
2.教师讲述: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提示: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发展,永不停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