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光的衍射和偏振 作业
1.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解析: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的频率依次增大,选项B错误;同一介质对频率大的光有大的折射率,选项A错误;在同一介质中,频率大的光的波长都小,蓝光的波长最短,选项C正确;频率大,光子能量大,选项D错误.答案:C
2.某同学使用激光器作光源,在不透光的挡板上开一条缝宽为0.05 mm的窄缝,进行光的衍射实验,如图42-1所示,则他在光屏上看到的条纹是图中的( )
解析:激光照射到单缝发生衍射,单缝衍射条纹的特点是条纹明暗相间,中央条纹宽,两侧的条纹窄,单缝衍射条纹与单缝平行,选项D正确.
3.理论联系实际是物理学科特点之一.以下给出的几组表述中,实际应用与相应的物理理论相符合的是( )
①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应用了光双缝干涉原理 ②伦琴射线管应用了光电效应原理 ③光纤通信应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④光谱分析应用了原子光谱理论 ⑤立体电影应用了光的偏振理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应用了光的薄膜干涉原理,伦琴射线管应用了高速电子撞击固体产生X射线原理,光纤通信应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①②③与相应的物理理论不相符合;④⑤与相应的物理理论相符合,选项D正确.
4.在一次讨论中,老师问道:“假如水中相同深度处有a、b、c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点光源,有人在水面上方同等条件下观测发现,b在水下的像最深,c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的大.关于这三种光在水中的性质,同学们能做出什么判断?”有同学回答如下:
①c光的频率最大
②a光的传播速度最小
③b光的折射率最大
④a光的波长比b光的短
根据老师的假定,以上回答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在水下的像最深,说明b光偏折得最小,b的折射率最小;c光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的大,说明c的临界角比a的大,由sinC=知,c光的折射率比a小,即a光的折射率最大,故a光的频率最大;因n=,故在水中a光的传播速度最小,又c=λf,知a光的波长最短,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5.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解析:由太阳光第一次进入水珠时的色散即可作出判断,把水珠看作三棱镜,向下偏折程度最大的光线一定是紫光,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从图上可看出,a是紫光,d是红光,则b是蓝光,c是黄光,所以选项B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B.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光的衍射的应用
C.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D.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是光的色散,选项A错误;用光导纤维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选项B错误;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选项C错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以消除水面的反射光,使景像清晰,选项D正确.
7.光热转换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其他物质内能的过程,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一种光热转换装置,它的主要转换器件是真空玻璃管,这些玻璃管将太阳能转换成水的内能.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上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使尽可能多的太阳能转换成内能,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依据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粒子性
C.光的干涉 D.光的衍射
解析:真空玻璃管上镀膜技术是利用薄膜干涉原理来增强透射光的,这种镀膜技术的物理依据是使薄膜厚度等于光在薄膜介质中波长的,入射光经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发生光的干涉,选项C正确.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块红色滤光片,在另一缝前放一块绿色滤光片(只能分别透过红光和绿光),这时( )
A.屏上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屏上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
C.屏上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解析:红色滤光片只允许红光通过,绿光滤光片只允许绿光通过.通过一缝的光是红光,通过另一缝的光是绿光,而红光和绿光不能发生干涉,屏上无干涉条纹,但有光到达,选项C正确.
9.(多选题)在用单色平行光照射单缝观察衍射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显著
B.缝越宽,衍射现象越显著
C.照射光的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显著
D.照射光的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显著
解析:缝的宽度越接近光波的波长,衍射越显著,因缝越窄,越接近光的波长,故选项B错误,选项A正确;光波的波长越长,越接近缝的宽度,衍射越显著,选项C正确;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小,衍射越不显著,选项D错误.答案:AC
10.如图所示,让灯光通过偏振片P,在偏振片P的后面再放置另一个偏振片Q,转动Q观察通过两块偏振片的透射光.当透射的光线最强时,记录P、Q放置的位置关系,如果在这一位置处将P转动90°,在Q的另一侧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射出光线的强度保持不变
B.有光线射出,强度变弱
C.有光线射出,强度变强
D.无光线射出
解析:当P、Q的透光方向相同时,透过的光线最强,当P、Q的透光方向垂直时,光线不能透过两个偏振片.透射光最强时,P、Q的透光方向相同,P转动90°,P、Q的透光方向垂直,无光线透过偏振片Q,选项D正确.
11.下面列出一些医疗器械的名称和这些器械运用的物理现象.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运用这种现象的医疗器械后面的空格上.
(1)X光机________.
(2)紫外线灯________.
(3)理疗医用“神灯”照射伤口,可使伤口愈合得较好.这里的“神灯”是利用________.
A.光的全反射
B.紫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
C.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X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力
E.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F.红外线波长较长,易发生衍射
解析:(1)X光机是用来透视人的体内器官的,因此需要具有较强穿透力的电磁波,但又不能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因此采用了穿透能力比较强又不会给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的X射线,选择D.
(2)紫外线灯主要是用来杀菌的,因此它应用的是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而非荧光作用,因此选择C.
(3)“神灯”又称红外线灯,主要是用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它利用的是红外线的热效应,选择E.
12.(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光是纵波
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0 nm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出现第一条亮纹中心(即P1到S1、S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源照射单缝,则________.
A.P和P1仍为亮点 B.P为亮点,P1为暗点
C.P为暗点,P1为亮点 D.P、P1均为暗点
(3)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O点由空气射入厚度均匀的介质,经下表面反射后,从上表面的A点射出.已知入射角为i,A与O相距l,介质的折射率为n,试求介质的厚度d.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激光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光是横波,选项A错;激光在介质中的波长为λ=,不同介质n不同,所以波长不同,选项B错;产生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选项C错;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选项D正确.
(2)从单缝S射出的光波被S1、S2两缝分成的两束光为相干光,由题意,屏中央P点到S1、S2距离相等,即由S1、S2分别射出的光到P点的路程差为零,因此是亮纹中心.因而,无论入射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波长多大,P点都是中央亮纹中心.而P1点到S1、S2的路程差刚好是橙光的一个波长,即|P1S1-P1S2|=600 nm=λ橙,则两列光波到达P1点振动情况完全一致,振动得到加强,因此出现亮纹.光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时,|P1S1-P1S2|=600 nm=,则两列光波到达P1点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即由S1、S2射出的光波到达P1点就相互削弱,因此出现暗条纹.综上所述,B正确.
(3)设折射角为r,则=n,由几何关系得l =2dtanr,
解得d=l.
13.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司机照射得睁不开眼睛,影响行车安全.若将汽车前灯玻璃和汽车前窗玻璃都改用偏振玻璃,使双方司机都看不见对方炫目的灯光,但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应该是( )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和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解析:对A选项,尽管使双方司机都看不见对方炫目的灯光,但也看不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对C选项,双方司机恰能看见对方炫目的灯光,而看不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B选项依然能看到对方炫目的灯光;只有D满足要求.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