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7:55:22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济南市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2025.6.29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小题。
黄河自青藏高原起程,跨越山麓,驰骋丘陵,尽管路途迂回,却摆脱束缚和枷琐,时而形成巨大漩涡,时而掀起万丈狂澜,总是勇往直前。①它在苍穹之下,滋养千里良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黄河情怀,是生生不息、敬畏自然的智者之魂。②从大禹治水的古老传说,到今日小浪底水利枢纽的现代壮举,黄河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一声号召,是对黄河情怀的最好诠释。黄河情怀,是包容并蓄、携手共进的团结之魂。黄河,被尊称为“江河之宗”。③这里是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点,中原与草原文化的汇流处。④我们震撼于黄河那如风云变幻、雷鸣震耳的壮观景象,这是黄河力量的直接展现。在这条漫长的征途上,无论沧海桑田,我们初心不改,共同书写黄河新篇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驰骋 迂回(yú) B.枷琐 漩涡(xuán)
C.枢纽 苍穹(qiú) D.诠释 束缚(fù)
2.文中四个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包容并蓄 B.风云变幻 C.生生不息 D.沧海桑田
3.文中四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4~5题。4.“和而不同”,意思是“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请仿照画线句,写出你对“和而不同”的见解。(3分)
“和而不同”就是和睦相处,坚持不同,求和守真;“和而不同”就是平衡和谐,承认不同,宽厚待人;“和而不同”就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
5.你所在班级开展了“‘和’是否一定为贵”的辩论会,如果你是反方辩手,如何反驳正方观点?(4分)正方观点: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原则,是儒家的经典主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凡事讲和,矛盾两边站,干戈化玉帛。“和”是融化坚冰的暖阳,“和”是治愈顽疾的良药。家“和”事事美,国“和”处处丽。反方观点:______________
二、(36分)
(一)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 ~ 11题。(21分)【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景公问晏子曰:“莅①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 官能以敕民, 则其道也。”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②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③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莅:治理,下文的“临”“敕”与此同义。②庸:怎么,哪里。③靡曼:指言辞华丽。④荣:通“营”,迷惑。6.【甲】【乙】两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 同“饲”, 喂。
C.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 道:道路
D.虽有贤能,吾庸知乎 贤能:贤德有才能的人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两个“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B.【甲】文“马之千里者”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之”作代词用。
C.【甲】文作者是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甲】文《马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发出了作者的不平之鸣。
B.【甲】文第三段结尾处运用设问句式,发出了世上既无伯乐,也无千里马的感叹。
C.【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议的治国方法是任用贤德且有才能的人,给予他们官职。
D.【乙】文中晏子认为判断人才,可以通过观察他的交游者来了解其性格,也可以通过观察他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的选择来了解其品行。
9.【乙】文中画横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如此[A]则不为[B]行以扬声[C]不掩欲[D]以荣君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11.【甲】【乙】两文中景公与“食马者”在对待“贤能”的做法有什么不同?(3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 ~ 13题。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①。
白云依静渚②,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淡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震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处指足迹,②渚:水中的小洲。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山路静谧,路上莓苔遍布,可见常道士隐居之处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
B.颈联诗人并没写出雨后松林的具体颜色,反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C.尾联有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痕迹,诗人陶醉于美景物我两忘。
D.全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寻找常道士未能如愿而失落、惆怅、遗憾、苦闷的心情。
13.根据本诗内容,填写表格。(4分)
词句 画面描绘 情感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山路静谧,路上莓苔遍布。 ②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①
(三)名句名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8分)
痛苦,往往是生命的常态,生活的烦恼,无处不在。“悠哉悠哉,①________”这是《关雎》中深情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痛;“②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这是卖炭翁充满矛盾的生存之痛;“③________,端居耻圣明”这是孟浩然心有热血却报国无门的失落之痛;“④凄神寒骨,________”这是柳宗元忧伤凄苦的被贬之痛。而生命最可贵之处就是,在这些沉郁顿挫的苦痛中,依然坚守希望、保持达观:“⑤________,________”这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面对分别一扫千古愁云、豁达洒脱的最佳诠释;“⑥________,________”这是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屡遭排斥依然坚贞不屈的真实写照。
三、(7分)
15.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班级开展“信仰的力量,成长的奥秘”专题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1)依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把保尔的成长历程补充完整。(2分)
(2)用上“考验”“成长”这两个词语,写一段简洁的话,表达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感受。(3分)(3)读书时可以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你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采用了其中的哪种方法?请说说你这样做的原因。(2分)
四、(3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 18题。(共12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自人类发现了南极洲之后约半个世纪,开展一些初期的科学考察活动,因此南极科考站由此建立。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设备、建筑都较简易的夏季考察站,仅供考察队在南极夏季宿营和工作,在严寒的冬季就关闭;另一种考察站称为常年科学考察站或叫永久性考察站,是为了长期开展南极综合性多学科考察而建立的。站址选择要求高。建设和维持费用大,站上备有各种功能建筑用房。如通讯室、发电站、科学实验室、队员健身房、车库等。从1984年派出首支南极考察队算起,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南半球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相比,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对于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洲而言,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异常复杂多样,只有建立更多科考站,并以此为依托形成更加丰富的研究数据,才能进一步大幅增进对其认识。
(整理自360百科网站)
材料二:
2023年4月6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本次科考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不仅有“双龙探极”合力破冰,我国首个南极雪橇式冰雪跑道机场也完成了建造和试运行。此次南极考察,由16名南极科考队员组成了内陆队伍,他们在南极昆仑站开展了冰川、气象、测绘和天文等考察;在南极泰山站开展了测绘、大气、高空环境观测;在格罗夫山执行了冰川、气象、测绘以及保护区调查等任务。
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导致南极现场作业的不确定性极大。科考队员们抓紧一切能工作的时间,日夜奋战。在内陆科考中,内陆队队员每天清晨6点多起床,白天在茫茫雪原上驾驶重型雪地车10多个小时,晚上12点才能睡觉。南极中山站冰雪机场建设,需要2到3个连续晴朗、风小的好天气持续施工,才能保证高质量完工。从2022年10月24日作业团队一直等到11月4日,当出现作业窗口时,连续作业3天,最终完成了机场建设。
(整理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计划于2024年4月返,历时5个多月。本次考察将重点实施3船(“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5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宇航员海、南极半岛临近海域、普里兹湾海域)、5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区域的新科考站)考察。本次考察的最大亮点就是建设我国新的南极科考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区域新科考站。
我国罗斯海新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计划用于开展大气、海洋、冰川、生物生态等多学科的观测和科研工作。据介绍,新科考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定向。除了新科考站的建设工作,此次南极考察重点任务还包括:首先,将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本次考察还将充分发挥国家平台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和国产自主化装备试验工作,开展极地保障装备现场试验。
(整理自《人民日报》)
16.下面对南极科考认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南极科考站,主要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可分为夏季考察站和常年考察站。
B.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来南极实地考察,建立科学考察站。
C.南极洲地形和气候复杂,只有建立更多科考站,才能解决全球气候问题。
D.常年科学考察站,站址选择要求高。建设和维持费用大,有各种功能室。
17.下面对南极科考材料所做的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南极科考从20世纪50年代启动,尽管起步较晚,但却发展迅速。
B.如果不能建设更多科考站,那么人类对于南极洲的认识将受到局限。
C.在过去的39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我国已经先后建立了5个科考站。
D.新建的罗斯海新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是我国重要的夏季考察站。
18.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3年的南极季,中国前往南极旅行的人数超赶美国,成为前往南极旅行的第一大客源国。假如你是导游,请结合材料,阐述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6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 22题。(共19分)
淬火
薛培政
①冬夜,冷风飕飕,山野寂静。夜幕下,茹雪岩沿着崎岖的山道,向山坳间的哨位走去。
②突然,一声怪叫划破夜空,猫头鹰在路边树上憋足劲叫开了。望着黑黢黢的荒野,初来乍到的茹雪岩,顿觉毛骨悚然,不由得加快步子。冷不防,一只受惊的野兔“嗖”地从脚下窜过,他惊叫着跳起来。随同查哨的战士小廖安慰道:“茹干事,受惊了吧 这是常有的事,慢慢适应就好了。”意识到失态后,茹雪岩脸上一热。
③在团机关任宣传干事的茹雪岩,下连代职锻炼,去向是驻山区的连队。
④硕士毕业入伍的茹雪岩;早盼着能有“回炉”的机会。他虽说学历不低,笔杆子不赖,却总被人说没兵味儿。他不服:“我军装都穿几年了,还没兵味儿 ”渐渐地,他就觉得与当过战士的“老机关”比,自己身上确实少了某种东西。
⑤代职前,他听说这个执勤点上的兵“战味儿”足,训练不含糊,大小比武没遇过对手。
⑥次日晨,哨声响过,当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室外时,隐约看见五公里武装越野的队伍,已消失在山路尽头。见其边跑边系扣子,留下来等他的战士小于忙接过水壶和挎包,一同朝前追去。刚跑过半程,到达终点的队伍已返回了。“茹干事,这次越野比上次又提前了30秒——”迎上前来的班长曹峰兴奋地报告道。他赞许地点点头后,脸红了。
⑦几天下来,紧张有序的日常生活,高强度体能训练,让茹雪岩感觉浑身像散了架。被汗渍浸透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上汗味儿也重了,可训练成绩仍差一大截。
⑧“一个干部有没有兵味儿,一看军姿,二摸老茧,三闻汗味儿。如果没这三样,那就不像个兵!”当初,团领导在台上讲,茹雪岩在下面小嘀咕:“这还不容易吗 ”现在碰了硬茬后,他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坚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⑨相处久了,他发现那些兵在训练中都有绝活。“取经之路在身边,何必西天万里遥 就拜他们为师!”
⑩哪知兵们推来推去,都不愿收他做“徒弟”。
他急了,干脆说:“这里没有硕士、干事,只有战士!”
兵们见他没架子,便没了距离感,帮教就开始了。长跑冠军小张,陪练五公里跑;体操大王小李成了单双杠教练;俯卧撑达人小刘教他增强臂力……
几周后,他训练跟得上趟了。
其实在执勤点上,茹雪岩最难忍受的还是孤独。傍晚过后,营区就成了孤岛,周围死寂一片,让他感到寂寞发慌。走进排房后,茹雪岩却丝毫看不出孤寂:喜欢收藏的小张摆弄着从河床捡来的鹅卵石,爱好绘画的小吴素描群山峭峰,报考军校的小刘抱着书本看得入迷,足球迷小谢和小胡在侃世界杯……班长曹峰看透了他的心思,打趣道:“茹干事,想家了吧,要不明天释放一下 ”望着满面疑惑的他,曹班长抿嘴一笑。
次日一早,留下值守,队伍上山了。站在顶峰举目远眺,战士们像出山的猛虎,对着山谷狂吼:“哟吼——吼——吼——嘿!”“哟吼——吼——吼——嘿!”吼声在空旷的山间回荡。受到感染的茹雪岩,内心变得豪壮起来。
曹班长告诉他:“执勤点生活单调,人不能蔫,上山吼过瘾,就添了坚守的勇气和力量。”后又说,“在点上当兵,就要敢打敢拼,能吼能叫,有一种虎虎生风的兵味儿!”茹雪岩不禁朝这位年龄相仿的军士班长投去敬佩的目光。
寒风呼啸,夜色朦胧。“茹雪岩,上哨!”值班员叫哨。来执勤点后,班长照顾他上营区自卫哨。两周下来,他已熟悉了周围环境,坚持要上目标哨。班长曹峰也不再劝阻,副班长梁小虎却要陪他上第一班哨。望着岗楼外漆黑的山峦,听着呼呼的寒风,梁小虎问:“茹干事,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老班长打狼的故事,你想听吗 ”不待茹雪岩回答,梁小虎便开讲了:“有年冬夜,老班长刘虎臣下哨归来,猛然听到营区旁边露天猪圈里的猪在嚎叫,借着月光走近一看,原是两条狼在猪圈边上。刘班长大喊一声,拎起木棍就追了过去,吓得狼朝后山窜去。他一气追出几百米,狼钻进灌木丛不见了。往后,刘班长打狼的事就载入了咱执勤点的历史。”听他绘声绘色讲完后,茹雪岩问:“你见过刘班长吗 ”“没有,这都是老兵带俺上第一班哨时讲的故事。”在明白其用意后,茹雪岩会意地笑了。
一晃两月余,代职结束。茹雪岩望着送别的战士难分难舍,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觉得身上有了跟他们相近的“兵味”。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茹雪岩被人说没兵味儿,来到驻山区的连队代职锻炼,主要是因为他学历高,而且担任宣传干事。
B.文章开头写茹雪岩因野兔受惊与后文他完成目标哨任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茹雪岩的成长变化。
C.副班长梁小虎陪茹雪岩上第一班哨的晚上,给他讲了老班长打狼的故事,主要用意是为茹雪岩壮胆。
D.“淬火”是冶炼工艺,这里象征茹雪岩在艰苦环境中经过努力训练、锤炼自我、让自己成长的过程。
20.请简要概括茹雪岩在执勤点经历了哪几重磨炼。(4分)
21.两处画线句子都描写了营区冬天的夜色,请说说其作用的异同。(6分)
①冬夜,冷风飕飕,山野寂静。②寒风呼啸,夜色朦胧。22.“兵味儿”是点出全文主旨的关键词,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兵味儿”的内涵。(6分)
五、(60分)
2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何为捷径?
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
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半步,跨一脚),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济南市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025.6.29
1.D 2.B 3.A
4.示例:虚怀若谷,接受不同,相互促进
5.我不完全赞同正方观点,我认为有底线的和,有原则的和,才为贵。凡事都讲和,有时恰恰是对“恶”的纵容,会让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家“和”未必事事美,对深陷不良啫好的孩子一味求“和”,是一份无原则的妥协,是一种牺牲孩子未来的溺爱。国“和”亦未必处处丽,对犯罪分子的“和”,是助长不良风气的根,是滋养罪恶温床的源。
6.C 7.A 8.B 9.AC
10.(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干里呢
(2)凭着(按照)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11.(1)景公:作为君主,有求贤的主观愿望,并向晏子虚心求教。
(2)食马者:不识才和不恰当的做法,导致人才被埋没。
12.D
13.①白云悠悠,山门前芳草芊芋。
②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无比向往,对山间美景的欣赏以及自身悠然自得之情。
14.辗转反侧 心忧炭贱愿天寒 欲济无舟楫 悄怆幽邃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15.(1)②参军④写作
(2)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充满成长和考验的故事。主人公坚韧、有毅力,书中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奋斗和成长的经历。每一次考验都是对他的磨砺,每一次成长都是他前进的动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坚持和努力是走出困境的关键。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这本书激起了我对人生意义和奋斗精神的深思,读完之后,我被故事深深地触动,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了目标和动力。
(3)示例:我采用了摘抄的读书方法。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我们只有把相关内容摘抄下来,在阅读中慢慢体会,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
16.C 17.B
18.①南极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依托中国科考站的建立,可以更加丰富的研究数据,才能进一步大幅增进对其的认识。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査,可以为全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探求新的发展空间,提供科学依
据。
③科考队员们抓紧一切能工作的时间,日夜奋战。在一代代科考队员们远赴险地的奋战中,人类正实现从“认识南极”到“保护南极、利用南极”的跨越。
④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褔人类的崇高事业。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为此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正是我国南极科考人一次次奔赴地球之巅的初心和使命。
⑤中国开展南极科考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贡献。南极已成为关乎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的窗口,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
19.A
20.①经历高强度的体能训练;②经历孤独的考验(参加吼山活动,战胜孤独);③完成目标哨的执勤任务。
21.同:都表现了营区冬天夜晚的沉寂、冷清和营区条件的艰苦,渲染寂寥的气氛。
异:①句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茹雪岩初到连队的恐惧
②句的环境描写反衬了茹雪岩上目标哨时内心的无惧与坚定。
22.①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体能。②能吃苦,无惧困难。③能忍受寂寞,具有坚守自我的勇气和力量。④敢于迎难而上,有过人的胆鬼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