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认识千米(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3 认识千米(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6: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5~56页内容。
内容简析
教材通过一幅高速公路情景图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想要知道1千米有多长,先到操场测量100米的距离有多少步,需要多长时间。以此推算出走1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从而感知1千米的大小。
教学目标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生活中会合理地应用千米作单位。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推理能力以及估测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实践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与学法
在情景中让学生知道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用千米作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践操作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走一走、数一数、测一测得出100米的相关数据,再根据100米的数据推算出1千米的相关数据。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知道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你能用手比画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吗?
指名让学生比画这几个长度。
下面的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教室的长度。
测量铅笔的长度。
测量课桌的高度。
测量硬币的厚度。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对前面学习的长度单位知识进行巩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各长度单位之间都有关系,为继续学习“千米”打好基础。】
实践活动,感知千米
出示教材情景图,找找身边的“千米”。
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你认为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千米作单位?
交流后汇报:学情预设:
生1:高速公路的路牌上、介绍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公路铁路的长度、河流的长度……都会用千米。
生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的时候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明确: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又叫公里。
探究1千米的相关数据。
(1)提问: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我们可以先测出100米的距离,看一看、走一走、数一数,记录走100米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完成实践活动,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步数 时间
( )步 ( )分( )秒
提醒:有的同学可能走的步子大,有的同学可能走的步子小,有的同学可能走得较快,有的同学走得较慢,有不一样的结果是正常的。
(2)追问:10个100米是多少?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明确:1千米=1000米
根据100米的测量数据,推算1千米的步数和时间。
谈话:刚刚我们实地数了走100米的步数和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走100米步数和时间推算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多少步?大约要走多少分钟?
想一想:100米和1000米之间的数据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后汇报:学情预设
生1:10个100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走100米的步数和时间乘10就是走1千米的步数和时间。
生2:我走100米走了200步,用了2分钟。10个200步是2000步,10个2分钟是20分钟。所以我走1千米大约2000步,大约需要20分钟。
根据方法计算出自己走1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和同学比较得到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计算完成交流计算结果,互相比较。
学情预设:走路步子较大的走1千米步数就少一些,走路步子较小的走1千米步数就多一些。走路比较快的走1千米时间少一些,走路比较慢的走1千米时间多一些。
推理、估计建立1千米的表象。
谈话:根据我们的推算大多数同学走1千米在2000步左右,走1千米大约用时20分钟左右。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绕学校的操场走一走,看看1千米大约是几圈。
活动:先绕操场走一圈,数出步数,根据刚刚推算出的走1千米的步数,再推算出1千米大约是几圈。
完成后教师指名让学生分享自己走的结果和推算的结果。
追问: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教师提前可以出从校门口出发1千米的位置大约是哪里。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测,放学后跟家长一起再验证,实地体会1千米的距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使数学充满真实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距离和时间的长短。在丰富的活动中更加真实地建立起对1千米的感受,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通过亲身实践对1千米的理解印象会更加深刻。】
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对于学生不清楚的标志教师适当解释,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经验。
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让学生适当说一说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让学生说一说单位换算的过程。
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
先计算出几条路程的距离,再进行比较。
完成想想做做第五题
根据给出的路程和数据估测其余的路程,可以有偏差,学生估测完成后要出示准确的数据进行比较,看看估测和实际距离相差如何。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推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相信通过学习会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同学们可以做个小调查,除了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呢?
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学习认识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单位相比米、分米、厘米、毫米更加难以理解,它用手势是表示不出来的。想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就只能通过实践活动,亲自体会在测量和推算过程中建立起对1千米的感受。注意课后的实践活动也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放学路上多体会1千米的长度,更深刻的感受1千米。
有待改进之处:实践活动走100米多少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注意提醒学生以平常的步子和速度进行测量,不要刻意的过大过小,过快过慢。否则推算出的结果与正常结果相差太大。
我的反思:
我的板书:
认识千米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
通常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1000米
走1千米大约2000步 大约20分钟
延学:课下调查了解除了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之外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学习:认识千米,推算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通过实践活动感知1千米的大小。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