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四章.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四章.tif"
\
MERGEFORMATINET
学案1 走进原子核
学案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2.知道原子核的组成,会正确书写原子核符号.3.知道原子核的衰变及两种衰变的规律,能熟练写出衰变方程.4.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储备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储备区.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链接.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链接.TIF"
\
MERGEFORMATINET
1.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
m,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_m.
2.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将做类平抛运动,电场力的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
3.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将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判定.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新知呈现.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新知呈现.tif"
\
MERGEFORMATINET
4.放射性的发现
(1)放射性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贝克勒尔发现,铀及含铀的矿物都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物质放射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
(2)放射性元素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3)天然放射性元素
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天然放射性元素.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等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4)放射性发现的意义
放射性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
5.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的质量相近,人们把这种粒子命名为质子.并由此可以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言核内应该还存在着质量跟质子差不多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卢瑟福把他预言的这种粒子称为中子.后来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在研究用射线轰击铍而产生的一种能量较高、贯穿能力很强的中性粒子时,证实了这就是卢瑟福所预言的中子.
(3)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一个质量数为A、电荷数为Z的原子核包含Z个质子和A-Z个中子.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常用符号为X表示,其中X为元素符号.
6.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
一种元素经放射过程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中的守恒定律
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总是守恒的.
7.半衰期
(1)原子核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半衰期,记为T1/2.
(2)衰变规律
如果用m0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前的质量,经过t时间后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则衰变规律可以写为:m=m0().
(3)平均寿命
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存活时间称为平均寿命,记为τ,半衰期与平均寿命之间的关系为:T1/2=0.693τ.
(4)影响因素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学习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学习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探究.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探究.TIF"
\
MERGEFORMATINET
一、原子核的组成
[问题设计]
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还可以再分,那么原子核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
答案 见[要点提炼]
[要点提炼]
1.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的粒子,测定了它的电荷和质量,确定它是氢原子核,叫做质子,用p或H表示,其质量为mp=1.67×10-27kg,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1)卢瑟福的预言: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名字叫“中子”.
(2)查德威克的发现:实验证明了中子的存在,用n表示,中子的质量非常接近于质子的质量,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3.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2)原子核中的三个数字
①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
②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③质量数(A):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3)原子核表示符号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74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74A.TIF"
\
MERGEFORMATINET
二、三种射线的特性
[问题设计]
1.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Y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Y15.TIF"
\
MERGEFORMATINET
图1
如图1所示,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铅块上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其放出的射线在磁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a、b、c三条射线哪个是α射线、哪个是β射线、哪个是γ射线?
答案 由左手定则知a带负电,应为β射线;c带正电,应为α射线;b不偏转,说明不带电,应为γ射线.
2.如图2所示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则a、b、c三束中哪个是α射线、哪个是β射线、哪个是γ射线?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Y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Y16.TIF"
\
MERGEFORMATINET
图2
答案 a带负电,应为β射线;c带正电,应为α射线;b不带电,应为γ射线.
[要点提炼]
三种射线及其特征
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组成
①高速氦核流
②高速电子流
③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带电量
④2e
⑤-e
⑥0
质量
⑦4mpmp=1.67×10-27
kg
静止质量为零
速度
0.1c
0.99c
⑧c
在电场或磁场中
偏转
与α射线反向偏转
不偏转
三、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α衰变:X→Y+He
原子核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α衰变的实质: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
3.β衰变:X→__AZ+1Y+e
原子核进行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核电荷数增加1,但β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其转化方程为:n→H+e.
4.衰变规律:
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5.γ射线是在发生α或β衰变过程中伴随而生的,且γ粒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因此γ射线并不影响原子核的核电荷数,故γ射线不会改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6.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
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衰变方程为
X→Y+n
He+m 0-1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四、半衰期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是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
2.对于衰变及半衰期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于同一种元素,其半衰期是一定的,无论是加温、加压,或是处于单质、化合物状态均不影响元素的半衰期,但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差别很大.
(2)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对于大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才具有实际意义,而对于少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该统计规律不再适用.
3.半衰期公式
N=N0(),m=m0().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典例精析.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典例精析.TIF"
\
MERGEFORMATINET
一、三种射线的性质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X18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X188.TIF"
\
MERGEFORMATINET
图3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
例1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
图3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发射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
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电场线方向向右,α射线带正电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一致,故α射线向右偏转,即c为α射线.β射线带负电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相反,故β射线向左偏转,即a为β射线.γ射线不带电不发生偏转,即b为γ射线.故选项B、C正确.
答案 BC
二、原子核的组成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
例2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
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3)若镭原子呈现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4)88Ra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88Ra和88Ra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它们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是多少?
解析 因为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可得:
(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与质子数Z之差,即N=A-Z=226-88=138.
(2)镭核所带电荷量
Q=Ze=88×1.6×10-19
C≈1.41×10-17
C.
(3)镭原子呈中性,则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88.
(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洛伦兹力,故有Bqv=m,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质量数不同,故==.
答案 (1)88 138 (2)1.41×10-17
C (3)88
(4)113∶114
三、对衰变的理解
例3
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Pb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Pb与U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解析 (1)设U衰变为Pb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238=206+4x①
92=82+2x-y②
联立①②解得x=8,y=6
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而质子数增加1,故Pb较U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
(3)衰变方程为U→Pb+8He+6e
答案 (1)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10 22
(3)U→Pb+8He+6e
四、对半衰期的理解及有关计算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
例4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________辐射.已知A、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τ1和τ2,经过t=τ1·τ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A:mB=________.
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即伴随γ辐射;根据半衰期的定义,A、B两种放射性元素经过t=τ1·τ2时间后剩下的质量相等,则=,故mA:mB=2τ2:2τ1.
答案 γ 2τ2:2τ1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要点小结17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要点小结17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我检测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我检测区.TIF"
\
MERGEFORMATINET
1.(2014·福建·30(1))如图4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H8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H85.TIF"
\
MERGEFORMATINET
图4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三种射线的偏转轨迹可知①⑥表示β射线,②⑤表示γ射线,③④表示α射线.选项C正确.
2.(单选)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此β粒子是( )
A.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
B.原子核外的电子跃迁时放出的光子
C.原子核内存在着电子
D.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
答案 D
解析 因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内并不含电子,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中子可以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负电子,一个质子可以转化成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其转化可用下式表示:n→H+e,H→n+01e.
由上式可看出β粒子(负电子)是由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而来,正电子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而来.
3.(双选)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和137Cs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X1→137
56Ba+n
B.X2→131
54Xe+e
C.X3→137
56Ba+e
D.X4→131
54Xe+p
答案 BC
解析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B、C正确.
4.某放射性元素原为8
g,经6天时间已有6
g发生了衰变,此后它再衰变1
g,还需几天?
答案 3天
解析 8
g放射性元素已衰变了6
g,还有2
g没有衰变,现在要求在2
g的基础上再衰变1
g,即再衰变一半,故找出元素衰变的半衰期就可得出结论.
由半衰期公式m=m0()
得8-6=8×()
=2
即放射性元素从8
g衰变了6
g余下2
g时需要2个半衰期.
因为t=6天,所以T1/2==3天,即半衰期是3天.
而余下的2
g衰变1
g需1个半衰期T1/2=3天.
所以此后它再衰变1
g,还需3天.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40分钟课时作业.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40分钟课时作业.TIF"
\
MERGEFORMATINET
[概念规律题组]
1.(单选)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
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
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
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
答案 D
解析 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得较紧密,有时作为一个整体放出,这就是α粒子的来源.说到底它仍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能据此认为它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里是没有电子的,但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并向核外释放一个电子,这就是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处于高能级,在回到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以γ粒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形成γ射线.故原子核里也没有γ粒子.
2.(单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天然放射性的原子核由于不稳定放出射线
B.放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释放出的看不见的射线
C.放射线中有带负电的粒子,表示原子核内有负电荷
D.放射线中带正电的粒子实质是氦原子核
答案 C
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射线而变成新核,A正确;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看不见的,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探测,B正确;放射线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它是由原子核内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原子核中并没有负电荷,C错误;放射线中带正电的粒子是α粒子,根据α粒子的性质可知D正确.
3.(单选)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B、C三束,如图1所示,其中( )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7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78.TIF"
\
MERGEFORMATINET
图1
A.C为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
B.B为比X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
C.B为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
D.A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
答案 C
解析 根据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A射线向电场线方向偏转,应为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射线,所以是α射线;B射线在电场中不偏转,所以是γ射线;C射线在电场中受到与电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应为带负电的粒子,所以是β射线.
4.(单选)关于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放射的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射线一定同时产生
B.三种射线的速度都等于光速
C.γ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发射的
D.原子核衰变不能同时放射α射线和γ射线
答案 C
5.(单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
B.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
D.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后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答案 C
解析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无关,与其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只取决于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故A、B错;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对于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C对,D错.
6.(单选)下列有关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表明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衰变速度越快
B.放射性元素的样品不断衰变,随着剩下未衰变的原子核的减少,元素的半衰期也变短
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
D.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让该元素与其他物质形成化合物,均可减缓衰变的速度
答案 A
解析 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的,与处于单质状态还是化合物状态无关,与外部物理条件也无关.
7.(单选)新发现的一种放射性元素X,它的氧化物X2O半衰期为8天,X2O与F2能发生如下反应:2X2O+2F2===4XF+O2,XF的半衰期为( )
A.2天
B.4天
C.8天
D.16天
答案 C
解析 根据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而跟其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所以X2O、XF、X的半衰期相同,均为8天.正确选项为C.
[方法技巧题组]
8.(单选)氪90(Kr)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Zr),这些衰变是( )
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
B.4次β衰变
C.2次α衰变
D.2次α衰变,2次β衰变
答案 B
解析 解法一 推理计算法
根据衰变规律,β衰变不影响核的质量数,发生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Kr衰变为Zr,质量数不变,故未发生α衰变;核电荷数增加4,一定是发生了4次β衰变.
解法二 列方程求解
设Kr衰变为Zr,经过了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则有
Kr→Zr+xHe+y 0-1e
由质量数守恒得90=90+4x
由电荷数守恒得36=40+2x-y
解得x=0,y=4,即只经过了4次β衰变,
选项B正确.
9.(单选)“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这种钚239可由铀239(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 )
A.2
B.239
C.145
D.92
答案 A
解析 β衰变规律是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Pu比U质子数增加2,所以发生2次β衰变,A对.
10.(单选)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 )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8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8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8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85.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 C
解析 由公式m=m0()可知14C的衰变图象应为C.
11.(单选)原子核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 A
解析 92U
90Th,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说明①为α衰变.90Th
91Pa,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91Pa
92U,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12.放射性同位素Na的样品经过6小时后还剩下没有衰变,求它的半衰期.
答案 2
h
解析 每经1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的质量都减半,则经过n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m=m0()n.
设6小时经过的半衰期个数为n,则()n=,所以n=3.
则Na的半衰期为T==2
h.
13.如图2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
mm厚的铝板,那么是三种射线中的_______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N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________一些.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67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67A.TIF"
\
MERGEFORMATINET
图2
答案 β 大
解析 α射线不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γ射线又很容易穿过3
mm厚的铝板,基本不受铝板厚度的影响,而β射线刚好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因此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β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应是β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若超过标准值,说明铝板太薄了,应该将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大一些.
[创新应用题组]
14.(单选)静止在匀强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8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杨营\\2014\\同步\\幻灯片\\物理\\粤教3-5\\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186.TIF"
\
MERGEFORMATINET
图3
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3所示(图中半径没有按比例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是90
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是88
D.α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之比为1∶88
答案 D
解析 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由于原来的原子核是静止的,初动量为零,则末动量也为零,即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A正确.由于释放的α粒子和反冲核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且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vB=m,得R=.
若原来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Q,则对α粒子
R1=.
对反冲核R2=.
因p1=p2,=.
故联立解得Q=90.
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因质量关系未知,故不能求α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之比.所以B、C正确,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