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7课 百家争鸣(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7课 百家争鸣(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8 16:3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4 东海县一模)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2.(2024 宿迁)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3.(2024 锦州期末)赵一同学为孔子设计了如表人物名片,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著作 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主要思想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A.仁者爱人 B.顺应自然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4.(2024 齐齐哈尔一模)如表中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墨子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A.以法治国 B.无为而治 C.关注民生 D.崇尚节俭
5.(2024 利辛县校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以下言论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2024 盐城三模)“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
7.(2024 洪洞县一模)孔子受到世人的敬仰。小华同学整理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称谓的变化,制作了表格。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是(  )
朝代名称 对孔子的称谓
两晋 “先师”
宋朝 “至圣文宣王”
清朝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A.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建立法治社会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孔子的学说促进古代文化的发展
D.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8.(2024 河西区一模)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符合上述观点的思想流派是(  )
A.墨家 B.兵家 C.儒家 D.法家
9.(2024 费县二模)2024年是著名思想家孟子诞辰2395周年。下列属于孟子主张的是(  )
A.“以德治国” B.“民贵君轻”
C.顺应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10.(2024 民权县期末)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辩证思想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11.(2024 龙岗区期末)某同学在整理笔记时写下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祸福相依”这几个关键词,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2024 含山县三模)《礼记 哀公问》载:“古之为政,爱人为大”。这体现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3.(2024 聊城一模)戴逸《简明清史》中记载: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衰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满族统治者“尊孔”的目的是(  )
A.独尊儒家思想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实行文化专制
14.(2024 城阳区一模)下列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
老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孔子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A.以民为本 B.无为而治 C.以农为本 D.儒道一家
15.(2024 临江市期末)“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如果要详细了解这种哲学思想,你应该阅读(  )
A.《论语》 B.《韩非子》 C.《墨子》 D.《道德经》
16.(2024 澄海区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人类应该邀履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事物自由发展。这一学派是(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17.(2024 深圳模拟)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  )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18.(2024 夏邑县校级模拟)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由此可知,孔子的理政思想核心是(  )
A.仁 B.道 C.法 D.俭
19.(2024 秦安县三模)钱穆先生说:“因为有了孔子,遂开出战国思想之繁花,结成战国思想之美果。”对这句话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孔子是战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B.孔子思想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C.孔子思想是当时唯一的思想
D.孔子思想为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基础
20.(2024 凉州区期末)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容
B.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C.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D.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1.(2024 邳州市一模)下面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部分)。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老子主张与世无争
B.孔子主张“兼爱”“非攻”
C.墨子主张民贵君轻
D.荀子主张以“法”治国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2.(2024 蓬溪县期中)“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哪一条体现了教育公平?
(3)我们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哪部书?
(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思想家。
“兼爱”“非攻”的思想﹣﹣﹣   ;“法治”的思想﹣﹣﹣   。
新课预习衔接 百家争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4 东海县一模)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抓住“墨子”这个关键词进行解答。
【解答】A.“为政以德”,是儒家孔子的主张。
B.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
C.“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
D.“改革”“法治”,是法家的主张。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墨子的思想主张。
2.(2024 宿迁)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并结合所学可知,仲尼是孔子的号。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故B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与“万世师表”无关,排除A;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倡兼爱、非攻,排除C;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孔子。
3.(2024 锦州期末)赵一同学为孔子设计了如表人物名片,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著作 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
主要思想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A.仁者爱人 B.顺应自然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故A符合题意;顺应自然是老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以法治国是韩非的思想主张,排除C;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
4.(2024 齐齐哈尔一模)如表中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人物 主张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墨子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A.以法治国 B.无为而治 C.关注民生 D.崇尚节俭
【分析】本题考查墨子、孟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孟子要求统治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墨子主张“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这都体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对民生的关心。故C符合题意;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题干反映的是关注民生,排除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题干反映的是关注民生,排除B;崇尚节俭是墨子的主张,与孟子无关,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墨子、孟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墨子、孟子都关注民生。
5.(2024 利辛县校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以下言论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分析】考查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解答】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排除A项。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兵家最光辉的军事思想,排除B项。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意思是福祸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结合所学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面能相互转化,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掌握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代表及思想。
6.(2024 盐城三模)“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
【分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
【解答】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老子的学说记载在《道德经》里。
故选:C。
【点评】掌握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各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7.(2024 洪洞县一模)孔子受到世人的敬仰。小华同学整理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称谓的变化,制作了表格。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是(  )
朝代名称 对孔子的称谓
两晋 “先师”
宋朝 “至圣文宣王”
清朝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A.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建立法治社会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孔子的学说促进古代文化的发展
D.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从根本目的的角度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题干中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称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此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B项正确;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孔子思想有利于法治社会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孔子的学说促进古代文化的发展与题干所给历朝统治者抬高孔子地位的目的不符,排除C项;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并不是历代统治者抬高孔子的原因,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代统治者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8.(2024 河西区一模)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符合上述观点的思想流派是(  )
A.墨家 B.兵家 C.儒家 D.法家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主张德治,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注重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符合材料“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的描述。故C符合题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并没有“德”的相关主张,排除A;兵家重点强调战争和策略问题,也没有关于“德”的主张,排除B;法家主张法治而非德治,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
9.(2024 费县二模)2024年是著名思想家孟子诞辰2395周年。下列属于孟子主张的是(  )
A.“以德治国” B.“民贵君轻”
C.顺应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孟子的思想,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A.“以德治国”是孔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故B项正确;
C.战国时期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孟子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2024 民权县期末)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辩证思想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朴”可知,这一无为的思想符合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故A正确;题意中未体现辩证法的思想,排除B;儒家提出以德治国,排除C;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11.(2024 龙岗区期末)某同学在整理笔记时写下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祸福相依”这几个关键词,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故B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老子的思想主张。
12.(2024 含山县三模)《礼记 哀公问》载:“古之为政,爱人为大”。这体现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B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儒家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2024 聊城一模)戴逸《简明清史》中记载: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衰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满族统治者“尊孔”的目的是(  )
A.独尊儒家思想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实行文化专制
【分析】本题以“戴逸《简明清史》中记载: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衰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满族统治者“尊孔”的目的是”为切入点,考查“尊孔”的目的。
【解答】根据材料“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衰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尊孔”的目的是实行文化专制,加强统治。
故选:D。
【点评】考查“尊孔”的目的,注意根据材料找到答案。
14.(2024 城阳区一模)下列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
老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孔子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A.以民为本 B.无为而治 C.以农为本 D.儒道一家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百姓心为心”“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都体现了人民的重要性,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A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与孔子无关,排除B;以农为本反映重视农业,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共同点是以民为本,不是儒道一家,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共同点是以民为本。
15.(2024 临江市期末)“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如果要详细了解这种哲学思想,你应该阅读(  )
A.《论语》 B.《韩非子》 C.《墨子》 D.《道德经》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自《道德经》,反映了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6.(2024 澄海区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人类应该邀履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事物自由发展。这一学派是(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分析】考查道家的思想。
【解答】A.根据材料“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人类应该邀履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事物自由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事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事物自由发展,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A项正确。
B.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排除B项。
C.墨子是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
D.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17.(2024 深圳模拟)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  )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重点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社会特征、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各派的治国思想。
【解答】据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学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专制主义”是法家学派的思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主张的不同。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去判断。
18.(2024 夏邑县校级模拟)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由此可知,孔子的理政思想核心是(  )
A.仁 B.道 C.法 D.俭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治理政事不能杀戮,要行善,即实行仁政,核心是“仁”,A项正确;“道”是老子的思想核心,排除B;“法”是法家思想,排除C;“俭”是墨家墨子的思想,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2024 秦安县三模)钱穆先生说:“因为有了孔子,遂开出战国思想之繁花,结成战国思想之美果。”对这句话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孔子是战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B.孔子思想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C.孔子思想是当时唯一的思想
D.孔子思想为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知道孔子思想为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基础。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因为有了孔子,遂开出战国思想之繁花,结成战国思想之美果”解读最合理的是孔子思想为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基础。ABC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0.(2024 凉州区期末)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容
B.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C.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D.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D正确;各家学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排除A;百家争鸣的“百家”是表明有很多学派,不是“一百位思想家”,排除B;社会的动荡不安是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之一,不是结果,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1.(2024 邳州市一模)下面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部分)。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老子主张与世无争
B.孔子主张“兼爱”“非攻”
C.墨子主张民贵君轻
D.荀子主张以“法”治国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与世无争,A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排除C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老子的思想主张。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2.(2024 蓬溪县期中)“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哪一条体现了教育公平?
(3)我们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哪部书?
(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在横线上填出相应的思想家。
“兼爱”“非攻”的思想﹣﹣﹣ 墨子 ;“法治”的思想﹣﹣﹣ 韩非子 。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可知,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民间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创办私学,“他”的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
(3)我们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论语》。
(4)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故答案为:
(1)仁。
(2)有教无类。
(3)《论语》。
(4)墨子;韩非子。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