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8 16: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红古区期末)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  )
A.财富多少 B.品德才能 C.年龄大小 D.地位高低
2.(2024 二道区二模)“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3.(2024 重庆模拟)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秩序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4.(2024 郓城县期末)漂漂亮亮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这是新学期许多学校里的一项主要工作。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隶首
5.(2024 平谷区二模)关于尧舜禹的传说在晋南广泛流传,晋南地区陶寺遗址的发掘为这些传说增添了可信度和可靠性。这说明(  )
①传说和史实都是真实的历史
②传说中包含着可靠的历史信息
③考古发现为传说提供了证据
④传说和史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2024 邓州市二模)“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宣传语作为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的主题语深入人心。“老家河南”在海外华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梦回牵绕的向往。这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  )
A.寻根敬祖的传统 B.敬畏天命的意识
C.家族观念的浓厚 D.爱国精神的延续
7.(2024 霍邱县模拟)《山海经 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哪场战役?(  )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涿鹿之战
8.(2024 射阳县期中)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请你根据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
提示一: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谷物和蔬菜。
提示二: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A.炎帝、黄帝 B.炎帝、盘古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
9.(2024 瓦房店市期末)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继承发展 B.多元一体 C.民族认同 D.休戚与共
10.(2024 来宾期末)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盘古和女娲 B.后羿和夸父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11.(2024 信阳一模)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 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
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12.(2024 中原区期末)后世对黄帝十分尊敬和推崇,很多地方修建了黄帝陵、黄帝庙等纪念场所。这是因为黄帝(  )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C.推行了禅让制
D.主持治水有功
13.(2024 宜阳县期末)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D.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14.(2024 涉县期末)传说在远古时期的一场战役中,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随后炎黄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并逐渐形成华夏族,这场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15.(2024 防城区期末)《礼记 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分析材料,你认为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6.(2024 东海县一模)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7.(2024 李沧区期末)“中国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更替是禅让制,即在位的部落联盟首领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那个更贤能的人管理部落事务。”据此分析,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是(  )
A.个人才能 B.经济实力 C.血缘关系 D.社会地位
18.(2024 长安区校级期末)我们中国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称“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9.(2024 通州区期末)《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遂禽杀蚩尤。”文中“禽杀蚩尤”的事件表述的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桂陵之战 D.阪泉之战
20.(2024 东海县期中)远古传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该诗句体现了(  )
A.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B.先民抗争洪水的历史
C.华夏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
D.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1.(2024 桑珠孜区期中)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结合材料回答,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请分别列举炎帝、黄帝时代传说中的两个重大发明分别有哪些?
新课预习衔接 中华文明的起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红古区期末)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  )
A.财富多少 B.品德才能 C.年龄大小 D.地位高低
【分析】本题考查了尧舜禹的“禅让”。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叫做禅让制,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B是正确的选项;财富多少不是禅让制的标准,排除A;年龄大小不是禅让制的标准,排除B;地位高低不是禅让制的标准,排除D。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尧舜禹的“禅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2024 二道区二模)“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材料信息解读。
【解答】据“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3.(2024 重庆模拟)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秩序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分析】本题以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为切入点,考查炎帝、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播种五谷、养蚕缫丝都属于农耕文明。中华文明诞生在大河流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因此A正确。和谐秩序在材料中没体现,因此B与题无关。神话传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方式之一,但不是文明内核,因此C错误。游牧文明以草原文明为主,与题意相反,因此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炎帝、黄帝的相关史实。
4.(2024 郓城县期末)漂漂亮亮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这是新学期许多学校里的一项主要工作。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仓颉 B.嫘祖 C.黄帝 D.隶首
【分析】本题以在我国,汉字的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仓颉的相关知识。仓颉创造了文字。
【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仓颉的相关知识。
5.(2024 平谷区二模)关于尧舜禹的传说在晋南广泛流传,晋南地区陶寺遗址的发掘为这些传说增添了可信度和可靠性。这说明(  )
①传说和史实都是真实的历史
②传说中包含着可靠的历史信息
③考古发现为传说提供了证据
④传说和史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传说。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传说不等同于历史的真实,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事实,只是还没有经过考古验证,因此传说中包含着可靠的历史信息,②说法正确;通过存留的遗址和文物来印证、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因此考古发现为传说提供了证据,③说法正确;传说与史实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经过考古验证,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因此传说与史实之间有联系的,④说法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理解传说和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6.(2024 邓州市二模)“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宣传语作为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的主题语深入人心。“老家河南”在海外华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梦回牵绕的向往。这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  )
A.寻根敬祖的传统 B.敬畏天命的意识
C.家族观念的浓厚 D.爱国精神的延续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老家”是指故乡或原籍。寻根敬祖的意思是,追寻自己的祖宗、家族起源地、自己的故乡。“老家河南”的宣传语,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能牵动每一个海外游子思乡归乡的心,激发人们寻根溯源的内心情感,凝聚起回乡创业、支持河南的强大力量。据此可知,题干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寻根敬祖的传统,符合题意。
B.“敬畏天命”本质上是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遵循规律,是对天地人生态和谐的善意提醒,是中国传统文化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标志,与题干“老家(故乡)”不符,排除。
C.家庭观念是一种对家庭的归属感、责任感,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与题干“老家(故乡)”不符,排除。
D.爱国精神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积极支持态度,而非“河南”一地,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贡献,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2024 霍邱县模拟)《山海经 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哪场战役?(  )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涿鹿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
【解答】依据材料“蚩尤作兵伐黄帝……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可知,这是反映的传说中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的故事。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涿鹿之战。
故选:D。
【点评】掌握涿鹿之战的过程和影响。
8.(2024 射阳县期中)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请你根据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
提示一: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谷物和蔬菜。
提示二: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A.炎帝、黄帝 B.炎帝、盘古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黄帝的相关知识点。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解答】炎帝神农氏,他教人们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故称姬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妻子嫘祖擅长纺织,会缫丝,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炎帝、黄帝的相关史实。
9.(2024 瓦房店市期末)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继承发展 B.多元一体 C.民族认同 D.休戚与共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帝和炎帝。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流交往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B是正确的选项;继承发展、民族认同、休戚与共,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黄帝和炎帝,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0.(2024 来宾期末)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盘古和女娲 B.后羿和夸父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4 信阳一模)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 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
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解答】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大禹治水的事迹几千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由此可以看到大禹的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大禹治水,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2.(2024 中原区期末)后世对黄帝十分尊敬和推崇,很多地方修建了黄帝陵、黄帝庙等纪念场所。这是因为黄帝(  )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C.推行了禅让制
D.主持治水有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黄帝还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A项正确;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排除B项;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黄帝无关,排除C项;大禹主持治水有功,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帝的贡献,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24 宜阳县期末)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D.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分析】本题以“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为切入点,考查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的知识。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因而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故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
14.(2024 涉县期末)传说在远古时期的一场战役中,炎黄联盟打败蚩尤,随后炎黄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并逐渐形成华夏族,这场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炎帝和黄帝。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随后炎黄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并逐渐形成华夏族,B是正确的选项;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排除A;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在长垣西北部进行的一次截击战,排除C;马陵之战是战国时齐国大败魏国的战役,排除D。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炎帝和黄帝,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5.(2024 防城区期末)《礼记 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分析材料,你认为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解答】据材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禅让制,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都是。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禅让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6.(2024 东海县一模)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相关史实。
【解答】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题目给出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前时期的史实。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17.(2024 李沧区期末)“中国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更替是禅让制,即在位的部落联盟首领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那个更贤能的人管理部落事务。”据此分析,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是(  )
A.个人才能 B.经济实力 C.血缘关系 D.社会地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禅让制实行的主要依据等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禹。所以他们是通过民主选举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办法被称为禅让制,所以“禅让”主要是依据个人才能,A项正确;经济实力、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不是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重点掌握禅让制实行的主要依据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2024 长安区校级期末)我们中国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称“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分析】本题以我们中国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炎黄子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东方的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和炎帝的相关知识点。
19.(2024 通州区期末)《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遂禽杀蚩尤。”文中“禽杀蚩尤”的事件表述的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桂陵之战 D.阪泉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文中“禽杀蚩尤”的事件表述的是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A是正确的选项;BCD与“禽杀蚩尤”无关。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炎帝、黄帝,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20.(2024 东海县期中)远古传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该诗句体现了(  )
A.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B.先民抗争洪水的历史
C.华夏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
D.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分析】本题考查了炎帝和黄帝。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该诗句歌颂了黄帝的功绩。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C符合题意;夏启导致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排除A;大禹时期是先民抗争洪水的历史,排除B;该诗句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但是不是主要体现的内容,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二.材料题(共1小题)
21.(2024 桑珠孜区期中)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结合材料回答,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请分别列举炎帝、黄帝时代传说中的两个重大发明分别有哪些?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要求学生结合“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史实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炎帝、黄帝时代传说中的两个重大发明,要求学生结合炎帝制作生产工具、黄帝制作衣裳等史实来分析。
【解答】(1)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故答案为:
(1)黄帝和炎帝结成炎黄部落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中他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相传在黄帝时期已经能够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炎帝和黄帝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