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实践 曹冲称象的故事(教案)2025-2026学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8 16: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1~35页内容。
内容简析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背景,让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原理,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自己动手称“大象”,体验“曹冲称象”的过程。了解常用的秤和使用特点,进而学习不同的质量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含义和关系。感受1克、1千克、1吨的质量大小,建立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
教学目标
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根据“曹冲称象”的方法完成称“大象”的实验,并记录完整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秤,并知道它们的使用特点,结合各种各样的秤知道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知道“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根据称一称的活动感知1克、1千克和1吨质量的大小,并能够估计一下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数学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完成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曹冲称象”的原理。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对常见的物品能合理的估计质量,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质量的表象,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法与学法
模仿“曹冲称象”的故事开展实验,完成实验过程并记录。根据生活中的调查发现各种各样的秤和它们使用的质量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感知质量的大小。
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完成实验、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数一数等活动完成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完整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古代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情况下,曹冲是怎样秤出了大象的体重的?
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
提问:为什么曹冲这样做就能秤出大象的体重?曹冲称象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播放让学生生动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动画片的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也来称“大象”
谈话:通过观看“曹冲称象”,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石头称出大象的体重,我们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吧,用一袋大米或一袋沙子代表一头大象,通过实验称出质量。
实验提示: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怎样开展实验?怎样得到“大象”的体重?
学生交流讨论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完成实验。
交流后汇报:学情预设
生1:准备一些代表大象的大米或沙子,还有替代“大象”的石块。一台能称出这些石块的秤。
生2:准备一个较大的盆表示“小河”,一个较小的盆盛放“大象”还要准备一个记号笔。
生3:先把“大象”放入小盆,再把小盆放入盛水的大盆里,在大盆沉入水里的位置做好标记;然后把“大象”拿出来,放入石块直到水沉到做标记的位置,最后称出石块的质量即可。
分小组活动,各小组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记录:
展示各小组学生的实验记录,说一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组讨论:
为什么石块质量的和等于“大象”的质量?
在实验中称了多少次石块的质量?是怎样求出“大象”质量的?
称出的结果准确吗?要使得到的结果更准确,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后找学生汇报,学情预设:
生1:把“大象”和石块分别放在小盆里,让小盆下沉到相同的位置。
生2:将每次称出的石块质量相加,和就是“大象”的质量。
生3:保持小盆的平衡,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在古代虽然没有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但是他们依然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问:在古代为什么很难称出大象的体重?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现在可以怎样做?
学情预设:古代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现在有专门称大质量的地磅,大象站上去就能称出质量,还有很多高科技的方法都能得出大象的质量。
教师谈话:称量物体的轻重需要使用秤,根据物体质量的大小可以使用不同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哪些称?它们分别适合称哪些物体的质量?分别使用什么质量单位?课后开展调查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曹冲称象”的方法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在活动中感受曹冲称象的原理,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感受古人的称重的智慧,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二:常见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称不同的物品会用到不同的秤,你知道哪些不同的秤,它们的使用特点各是什么?
学情预设:
生1:实验室里用天平称物体的轻重。生2:商店和菜场大多使用电子秤。生3:我家有一个体重秤,主要用来称人的体重。生4:有一些卖菜的爷爷奶奶还在使用杆秤,称大宗物品的称叫地磅……
小结:不同的秤有不同的使用特点,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合理的选择合适的称来称物品的质量。
提问:你知道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吗?不同质量单位分别适合称哪些物体的质量?
学生交流后汇报:学情预设
生1:菜场里用盘秤称蔬菜的质量,以千克作单位。
生2:用体重秤称体重,也以千克作单位。
生3:称比较轻的物体可以用电子秤,以克作单位。
生4:称汽车的总质量可以用电子地磅秤,以吨作单位。
小结: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克(g)和吨(t)。
实践活动
找一些身边的物体,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并记录得到的结果。
物体名称 称出的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称重的结果。
提问:在用秤称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后指名回答。
不同质量单位表示的实际轻重各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开展研究、记录结果、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调查认识生活中常用的秤和它们的使用特点,并根据秤的使用发现不同的质量单位,初步了解不同质量单位的含义。】
活动三:不同质量单位的含义和关系
提问:通过研究,你对千克、克和吨有了哪些认识?
交流后汇报:学情预设
生1:称一般物体的轻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叫公斤。例如:1包红枣的净含量是1千克,1袋大米的净含量是五千克。
生2: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作单位。例如一枚1分的硬币,大约重一克,一枚一元的硬币,大约重六克。
生3: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体,常用吨作单位。两头牛大约重1吨,一头大象大约重4吨。
追问: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跟同学分享。
分享后再指名说一说,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
你知道千克、克和吨这些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明确: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3吨=( )千克 5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 4000千克=( )吨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算法。
实践活动,分小组选择一项活动,并记录得到的结果。
分别称出1千克苹果、1千克橘子、1千克小番茄,先掂一掂,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填写下表。
1千克苹果 1千克橘子 1千克小番茄
大约( )个 大约( )个 大约( )个
先称出10克黄豆,数一数有多少粒?再想一想: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掂一掂1克黄豆的轻重和同学说说你的感觉。
分别称出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再把得到的结果相加,估一估:多少个三年级同学的体重大约一共是1吨?
各小组完成后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中分享称重结果。
教师收集各小组的实践结果,在班里展示,让学生感受1千克、1克和1吨的大小。
课后调查:收集用不同单位表示的物体质量,记录结果,并想办法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单位换算。通过实践活动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算一算感受1千克、1克和1吨的大小,感知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四:大家都来称一称
实践活动:找一些身边的物体,先估计大约有多重,再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称一称。比较估计与实际称出的结果,互相评一评。
根据称出的物体质量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这样的物体质量是1千克或1吨。
物体名称 单个质量 多少个这样的物体重1千克或1吨
完成后在班级里分享自己小组的称重和计算结果。
教师收集学生完成的表格在班级里展示。
根据已经称出质量的物体作标准,估一估、称一称其他物体的轻重。
此活动可以集体进行,教师根据学生表格里的称重物体,再合理选择一些身边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称一称,检验学生估计的准不准。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物体称重的有趣知识,做成数学小报,和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锻炼学生估计的能力,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今后在生活中可以灵活估计物体的质量。】
全课总结,融会贯通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指名回答,让多个学生说一说。
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物体称重的方法,认识了质量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能够估计一些其他物体的质量,增加生活经验,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待改进之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估计物体的质量相差会比较大,可以多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称出质量让学生掂一掂多感受实际质量的轻重。布置课外作业,去超市里找一找、看一看多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
我的反思:
我的板书:
曹冲称象的故事
石头的质量=“大象”的质量
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感知质量大小:1千克 1克 1吨
学习:根据“曹冲称象”的方法完成实验,了解各种各样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学会估计物体的质量。
延学:了解更多关于称重的有趣知识。
复习:“曹冲称象”的故事说一说对故事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