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草原 课内及课外类文阅读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草原 课内及课外类文阅读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6: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草原 课内及课外类文阅读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一、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__________________,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按照 的顺序描写了 、 、 、羊群、骏马等景物。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 ” “ ”等词语来描写草原的绿。
4.请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文中描写的画面:
5.用“ ”画出作者欣赏草原景色后内心的感受。从选文的内容想开去:假如你在这种境界里,你会做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草原》节选,回答问题。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②我们的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③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446字)
6.第①段画线句描写了草原 、天空晴朗、 的特点,表达了“我”初见草原的 心情。
7.“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8.第②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
9.体会第②段画线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0.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
二、课外阅读
草原即景
①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mào)得望不到边际,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②也许是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缘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也特别留心。在辽阔无边的蓝天上,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这时候,煤层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点。可是,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骤雨还没停,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③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我说“完整”,是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④不一会儿,风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来,云彩又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通向“天宫”的阶梯;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天里逍遥自在地飘浮。
⑤蓝天下面,公路就像一条叠成无数折的黄色带子。每逢汽车呜呜地向上爬行的时候,我们就好像是朝着一条通天的大道开去。不过爬到顶端,就又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
1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影影绰绰:
12.“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作者为什么说塔木钦草原像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13.“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说景象是奇丽的是因为: 。
14.“塔木钦草原即景”给你留下的印象:
《草原八月末》节选
①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zāng zàng】六腑也不复存在.
②A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mò méi】过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 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 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B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15.划去【 】中不恰当的读音。
16.语句“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 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 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中的“地毯”指的是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
17.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 和画波浪线的句子B,其中句子 (A B) 直接描写了草原的景色,句子 (A B) 写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是 。
18.阅读时可以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到“草并不深,刚可没过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句话时,你会想到什么? 请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夏日草原
①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②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③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内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地,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④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⑤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 )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⑥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⑦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⑧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 )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 )一开始往前走,每走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⑨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吧?
⑩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泓弯泉极尽曲折地流过。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吧?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关联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 就是 只有
B.无论 而是 只要
C.不管 而是 只有
D.无论 而且 既然
20.短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写夏日草原给人带来的欢畅快意的感受?   (多选)
A.视觉上的舒展 B.云影与天光 C.草的芳香 D.低飞的鹰
21.作者描写草原景色时,调动 觉、 觉和 觉,把草原写得令人神往。
22.短文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景物,请找出一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3.第⑨自然段中画“_____”的句子还可以这样表达: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
参考答案
1.那么清鲜 那么明朗 高歌一曲 满心的愉快 2. 从上到下 天空 草地 小丘 3.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4.草原风光图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种境界里,我想化身为马,在草原上奔跑,欣赏草原的无限风光。
【导语】这篇选自《草原》的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作者以精致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蓝天、清新的空气、翠绿的草地,以及其中活动的羊群和骏马,突出草原的广阔和宁静之美。文章描写顺序清晰,由天空、草地到羊群和骏马层层推进,使用“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绿,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草原的静谧与美好。作者的感叹和内心的愉悦也深深感染了读者。
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与理解。
书写时注意“鲜”“朗”“歌”“满”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课文写作顺序及文章内容理解。
选文按照 空间顺序 描写了 天空 、 小丘 、 平地、 羊群 、 骏马 等景物。
空间顺序 :选文从整体的草原景象开始,逐渐聚焦到具体的景物。首先描述的是头顶的天空,然后视线向下移动,依次描述了小丘、平地,最后聚焦到在草原上活动的羊群和骏马。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草原的广阔和景物的层次。
天空 :选文开头就提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通过对比突出了草原天空的特别之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丘 与 平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接着,选文描述了草原上的小丘和平地,它们都是绿色的,但小丘的线条更加柔美,像中国画一样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这样的描写使得草原的景色更加生动立体,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羊群 :羊群作为草原上的动态元素,被巧妙地融入了静态的景色中。“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草原的生机和活力,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骏马 和大牛:最后提到的骏马和大牛也是草原上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它们与羊群一起构成了草原上的动态景观,但相比之下更加高大、矫健。
综上所述,选文通过空间顺序的描写方式,将草原上的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骏马等景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草原画卷。
3.本题考查查找关键词语句子。
这段话中,作者用了 “一碧千里” 、 “翠色欲流” 等词语来描写草原的绿。
“一碧千里” :这个词语形容草原的广阔和绿意盎然,一眼望去,全是绿色,仿佛绿色的波浪一直延伸到千里之外。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强调了草原绿的广阔无垠和连绵不绝。
“翠色欲流” :这个词语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绿的浓郁和生动。它形容绿色仿佛要流淌出来一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和感受。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绿不仅浓郁,而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仿佛要溢出画面,流入读者的心中。
这两个词语共同构成了对草原绿的生动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草原的绿意盎然和生机勃勃。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首先,结合文中对草原绿色的生动描绘,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到“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都展现了草原的广阔无垠和绿意浓郁。可以概括为:草原绿意盎然。
其次,结合文中对草原动物的生动描绘,“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则概括了文中对草原上羊群、骏马和大牛等生灵的描写,它们或走动或静立,都显得那么自在和惬意,仿佛也在享受草原的美好。可以概括为:生灵悠然自得 。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就是:草原绿意盎然,生灵悠然自得 。整个小标题简洁明了,既符合文意,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5.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句、开放性作答及口语交际。
仔细阅读选文,能够表现作者欣赏草原景色后内心的感受的句子是:“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草原美景时的复杂情感。他感到惊叹,因为草原的广阔与美丽超乎想象;他感到舒服,因为这里的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让人心旷神怡;他既想久立四望,尽情欣赏这无边的美景,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诗,用文字来捕捉和表达这份美好。这种情感的交织,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从选文的内容想开去,假如我在这种境界里,可能会做以下几件事情:
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首先,我会深深地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让身心都沉浸在这份纯净与美好之中,感受大自然对我的馈赠;
拍照留念,记录美好瞬间 :我会拿出手机或相机,捕捉下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羊群、骏马等生灵的动态,留下珍贵的回忆;
静坐冥想,与自然对话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草原的声音,感受风拂过脸颊的温柔,与自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徒步探索,寻找更多美景 :我会穿上舒适的鞋子,沿着草原上的小径徒步探索,寻找更多未知的美景和惊喜;
与当地人交流,了解草原文化 :如果有机会,我会与当地的牧民或游客交流,了解草原的文化、历史和故事,让这次旅行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行为,我不仅能够深入地感受草原的美丽与魅力,还能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6. 空气清鲜 一碧千里 愉快 7.羊群 8.小鸟、河、牛羊、马群;视觉和听觉。 9.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民骑马飞奔速度之快,表达了他们迎接我们的热切心情。 10.动作描写,表达了草原人民(牧民)热情好客(的性格)。
【导语】这篇《草原》节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壮美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如“白色的大花”“翠色欲流”)和动态描写(如“襟飘带舞”“群马疾驰”),将草原的辽阔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章运用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由景及人,层层递进,从静态美景过渡到动态人文场景,最后以热闹的欢迎场面收尾,表达了作者对草原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情的深切感动。
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从文中“空气是那么清鲜”可得出空气清鲜的特点;“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得出一碧千里的特点;“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能看出“我”愉快的心情。
7.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意思。
文中第①段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那么相应地,白色的大花自然就是指羊群了,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草原上羊群与绿色草原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
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由“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这些语句可以明确看出描写的景物有:小鸟、河、牛羊、马群。
“远远地望见……”“看到了……”等表述属于视觉角度,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则是通过声音来描写,属于听觉角度,丰富了读者对草原场景的感知,从多个感官角度展现了草原的特色。
9.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修辞及作用。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把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的男女老少比作彩虹,所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彩虹色彩绚丽、给人美好的感觉,将蒙古族同胞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他们服饰色彩鲜艳的特点;“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表现出他们行动敏捷,急切地来迎接客人;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蒙古族同胞迎接远客时的热情好客,以及这种热烈欢快的氛围。
10.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情感分析。
“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这些都是对蒙古族同胞迎接客人时的动作描写。
通过这些动作,如拨转马头、欢呼、飞驰、引路等,生动地展现出蒙古族同胞对远客的热烈欢迎,体现出他们真诚的情谊和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
11.模模糊糊,不真切。文中用来形容云彩的形状模糊。 12.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得望不到边际,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13.雨还在下,天空却出现了一道完整的彩虹,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一样美丽 14.塔木钦草原非常辽阔而寂静,草原上的云彩变化多端,美丽无比。
【导语】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塔木钦草原的壮丽美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草原被赋予了如海般的宽广与宁静,在不同天气变化下展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象。云彩、雨虹、以及道路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草原的广袤、天空的低垂和自然现象的变幻多姿传达给读者,创造了一幅瑰丽的草原画卷。
1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句子“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可知,“影影绰绰”的意思是模模糊糊,看不真切。在文中用来形容云彩散成一座座“岛屿”时,上面的景象看起来模糊不清,好像能大概分辨出一些苍松古柏,但又不十分清晰的样子。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mào)得望不到边际,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可知,这句话写出了从天地相接的状态、整体的寂静氛围以及广阔程度这些方面来看,塔木钦草原与海有着相似的特点,所以作者觉得它像海。
故作者说他塔木钦草原像海的原因的句子: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广袤得望不到边际,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③段的句子“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雨时天空大多数是阴沉灰暗的,而此时雨还没有停,却能出现一道完整的彩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并且这道彩虹趁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仿佛一道彩色的巨门,色彩绚丽又壮观,视觉冲击力很强,本身就极具美丽,让人眼前一亮。
综上所述,因为一道完整的彩虹从地面拱起,与天空和草原融为一体,构成了如同彩色巨门般的奇特而美丽的景象。
1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通读全文,文章的景色壮美辽阔,草原像海一般,天地相接完整无缝,广袤的望不到边,营造出了一种大气磅礴之感。云彩变化莫测,时而如狂舞的雄狮,时而化作煤层,骤雨时太阳还能从云隙投下薄纱般亮光,彩虹完整的从地面拱起如同彩色巨门,雨停后云彩又化为各种奇妙形状自在漂浮,充满奇异色彩,文章动静结合展现出草原独特又迷人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意与神奇的自然世界之中。
塔木钦草原即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大自然的奇妙,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观如海般壮丽,天空的变化多端,雨后彩虹的出现都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15. zāng méi 16. 草原 广阔无垠、碧绿 17. A B 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草原景色的美丽与壮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仅看到了草原的景色,还能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8.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平展地铺在大地上。那无形的大手就像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艺术家,用它的魔力创造出如此完美的作品。站在这样的草地上,一定会让人心情舒畅,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平整的草地抚平了。
【解析】15.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脏”读zāng时,意思是有尘土、汗渍、污垢等;读zàng时,意思是指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
“五脏六腑”的意思是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此处应读zàng,故划去zāng。
“没”读méi时,意思是无、没有;读mò时,意思是漫过、高过。
“刚可没过脚脖子”意思是草的高度刚刚漫过脚脖子,此处应读mò,故划去méi。
1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的“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过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以及“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些句子可知,作者将草原比作地毯,并且通过描述草原的广阔、与天相接以及只有蓝天、云朵和草原上的牛羊,突出了草原的广阔无垠和碧绿的特点。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可知,A句中“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 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 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 但这地毯实在太大…… 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具体描写了草原的地形、草色、平整度以及广阔的景象。
B句“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 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写出了作者面对草原景色时内心的感受。
这样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是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草原景色的美丽与壮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仅看到了草原的景色,还能体会到作者在这片草原上的独特心境。因此可知句子A直接描写了草原的景色,句子B写了作者的感受。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第②段“草并不深,刚可没过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平整的草地比作用推剪剪过一般。可以从这个比喻出发,想象草地的平整程度、可能出现的场景或者引发的感受等方面来回答。
示例: 读到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园丁,手持推剪,精心地修剪着这片草地,使得草地如同一幅精美的绿色画卷,展现出无比的整齐与美丽。这种极致的平整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
19.B 20.ABC 21. 视 嗅 听 22.比喻句: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
效果:将草原的起伏比作海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草原辽阔而柔美的动态感,增强画面感染力。 23. 这里,就是天堂啊 对草原夏日宁静美景的极致赞美与陶醉之情
【导语】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草原的壮美与灵动。作者通过多感官描写(视觉、嗅觉、触觉)展现草原的辽阔(“广大的圆周”)、光影变幻(“忽明忽暗”)和芳香馥郁(“如药酒又如甘泉”)。比喻手法精妙,如将丘陵比作“微微动荡的海浪”,河流喻为“灰紫色的缎带”,赋予草原动态美感。结尾以“天堂”的设问升华情感,既表达了对游牧祖先的追怀,又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全文流淌着诗意的生命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
19.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文章第⑤自然段中提到“也就是说,( )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句子表达的意思是“无论走多少步,仍然是中心点”,强调不受步数影响。 “无论”和“不管”都可以表示条件关系,但“无论”更正式,更符合散文风格,故选“无论”。
文章第⑧自然段提到,“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 )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不只是……( )……”是典型的“不是……而是……”结构,表示补充说明。“而是”最合适,“就是”也可以,但“而且”和“既然”不符合。故选“而是”。
文章第⑧自然段提到,“不过,( )一开始往前走,每走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一开始往前走”是条件,后文“马上”表示结果,需要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只要”表示充分条件,符合语境。“只有”表示唯一条件,语气过强,不合适。“既然”表示因果,不符合。故选“只要”。
因此,三个空依次是“无论”、“而是”、“只要”。
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第②自然段提到,“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后文围绕视觉上的舒展来描写,选项A正确。文章第⑥自然段提到,“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后文围绕云影与天光展开描述,选项B正确。文章第⑦自然段提到,“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后文围绕芳香来写,选项C正确。
故选ABC。
21.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式。
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到“望到无穷远”“优美的起伏”等,第⑦自然段提到“草原忽明忽暗”“草色变化”等,都是看到的景象,即视觉上的描写。第⑦自然段提到“难以形容的芳香”,第⑧自然段提到“草原的清香”等,都是闻到的味道,即嗅觉上的描写。第⑨自然段提到“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鸣叫”,这是听到的声音,即听觉上的描写。
因此,作者描写草原景色时,调动视觉、嗅觉、听觉,把草原写得令人神往。
22.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文章多处出现比喻句,比如第③自然段:“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第⑦自然段:“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第⑩自然段:“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选择一句抄写即可,再分析句子的效果。分析比喻句时,先分析本体和喻体,作用是让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特点,感受到作者情感。
示例:比喻句: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
效果:把逆光处背后的丘陵比作镶上了发亮的边线,生动形象地写出在阳光照射下,丘陵呈现出金光闪闪的画面,表达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
2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和文章情感。
第⑨自然段中划线句采用疑问的语气,强调出这里的景色美丽。改写时,可以改成陈述句、反问句或感叹句的语气。
例如:这里,不就是天堂吗?作者将草原美景比作天堂,表达对草原美景的极致赞美。通过“轻柔的风声”营造宁静氛围,体现作者的沉醉与享受。因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夏日宁静美景的极致赞美、惊叹与沉醉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