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8 17:4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4 龙江县模拟)近代史上,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2024 郁南县二模)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
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B.清廷统治基础动摇
C.保守势力力量强大 D.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3.(2024 花山区二模)“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这反映出(  )
A.《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B.戊戌变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基本国情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D.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增强
4.(2024 永寿县模拟)“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5.(2024 银川二模)观察下面两首诗,相关事件(  )
碧海沉沉岛屿环, 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 千古伤心是马关。 ——康有为1899 明知此是伤心地, 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 春帆楼下晚涛哀。 ——梁启超1911
A.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使制度近代化探索起步
C.规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使列强染指长江下游地区
6.(2024 长春期末)如图是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入
7.(2024 菏泽)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8.(2024 河东区一模)小明同学搜集清朝爱国官兵的事迹进行自主学习。请为他选择合适的主题(  )
林则徐 1839年禁烟运动
左宗棠 1878年收复新疆
刘铭传 1894年率部击退法军对台北的侵犯
邓世昌 1895年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A.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B.治理边疆危机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9.(2024 博罗县一模)如如表,说明(  )
时间 史事
1895年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1896年 清廷派遣13名留学生赴日
1901年 东渡日本的留学生猛增到1300余人
1905年 留日学生上升至8000余人
A.民族危机助推赴日留学浪潮的出现
B.赴日留学生人数占比居全国首位
C.中日两国政府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D.留日学生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
10.(2024 西山区二模)《时局图》是近代爱国人士谢缵泰所绘,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图出现的时期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11.(2024春 大冶市期末)《马关条约》的赔款,约为1842年及1860年对英、法赔款的七倍,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由此可见,《马关条约》使(  )
A.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
B.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中国军事危机进一步加重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2.(2024 兴庆区模拟)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对“新起点”正确理解的是(  )
A.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
B.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3.(2024 东营三模)战争之前,西方列强尚不敢轻率地伸出瓜分中国的魔掌。然而清帝国在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材料中“战争”使(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4.(2024 曲阜市二模)在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报刊曾刊载日本军方的文章,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都是黄种人,又是近邻,而中国正面临着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应联合日本,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欧美白人的侵略,也就是救亡中国。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B.准确阐释了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
C.彰显中日国民对欧美白人的仇恨
D.试图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
15.(2024 阿荣旗二模)1895年,清末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了“救亡”一词,“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材料描述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洋务运动的失败大大刺激了国民心理
B.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
16.(2024 榆次区二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自从日本企业在苏州、杭州开办工厂后,美丽的“人间天堂”遭受了帝国主义的蹂躏与掠夺。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7.(2024 泰州三模)“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8.(2024 涡阳县校级月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但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
【屈辱的见证】
材料一:
(1)图①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制造图②惨景的强盗是哪两个国家?图③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材料二: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2)根据材料二,追根溯源钓鱼岛问题源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所涉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什么?
【顽强的抗争】
材料四:
(3)如图④、⑤两位历史人物都是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为收复国土,命人抬棺上阵,最终成功收复了哪里?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4)请你就上述材料的探究拟定一个主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4 龙江县模拟)近代史上,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2024 郁南县二模)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
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B.清廷统治基础动摇
C.保守势力力量强大 D.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甲午战败后,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地反对议和,人们纷纷上书朝廷反对赔款、议和,可见战争的失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民族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唤醒,A项正确;人们表达意愿的途径是上书朝廷,并没有提出推翻清朝,不能说明清廷统治基础动摇,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连保守派官员也反对议和,没有体现保守势力力量强大,排除C项;甲午战败和列强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3.(2024 花山区二模)“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这反映出(  )
A.《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B.戊戌变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基本国情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D.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增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一方面说明日本通过全面向西方学习而走向强大,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谋求全面变革并不能挽救危机,因此甲午中日战争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热潮,C项正确;《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戊戌变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基本国情,排除B项;材料不是主要强调明治维新对日本的作用,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2024 永寿县模拟)“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东沟海战…致远…”所说的是黄海大战时邓世昌率致远舰英勇作战的情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战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5.(2024 银川二模)观察下面两首诗,相关事件(  )
碧海沉沉岛屿环, 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 千古伤心是马关。 ——康有为1899 明知此是伤心地, 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 春帆楼下晚涛哀。 ——梁启超1911
A.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使制度近代化探索起步
C.规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使列强染指长江下游地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马关”可得出与《马关条约》有关;“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并结合1911年的时间,可得出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A项正确;
使制度近代化探索起步是戊戌变法,时间是1898年,排除B项;
C项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
D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2024 长春期末)如图是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列强的侵略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解答】五口通商后列强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排除A项;
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图1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通商口岸均分布于东南沿海,图2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已经深入中国内地,这说明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B项正确;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经济上侵略中国的方式由商品输入改为资本输入,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列强的侵略的特点。
7.(2024 菏泽)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文化常识,掌握史实和史论的不同。
【解答】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B项是对鸦片战争历史地位和影响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历史史实,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2024 河东区一模)小明同学搜集清朝爱国官兵的事迹进行自主学习。请为他选择合适的主题(  )
林则徐 1839年禁烟运动
左宗棠 1878年收复新疆
刘铭传 1894年率部击退法军对台北的侵犯
邓世昌 1895年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A.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B.治理边疆危机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据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我国领土完整;刘铭传率部击退法军对台北的侵犯,是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率致远舰英勇抗击日军,最终壮烈殉国,体现了坚决反侵略的态度,所以题干表格所列史实均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主题,符合题意。
B.林则徐虎门销烟与治理边疆危机无关,排除。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知识,与题干所列史实无关,排除。
D.题干所列史实均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未体现反抗封建专制统治,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林则徐虎门销烟、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2024 博罗县一模)如如表,说明(  )
时间 史事
1895年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1896年 清廷派遣13名留学生赴日
1901年 东渡日本的留学生猛增到1300余人
1905年 留日学生上升至8000余人
A.民族危机助推赴日留学浪潮的出现
B.赴日留学生人数占比居全国首位
C.中日两国政府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D.留日学生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民族危机加深;1896年清廷派遣13名留学生赴日,揭开了留日的序幕;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民族危机,东渡日本的留学生猛增到1300余人,符合题意。
B.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国家留学人数的比较,排除。
C.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此C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
D.材料只是强调留日学生人数的变化,未涉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0.(2024 西山区二模)《时局图》是近代爱国人士谢缵泰所绘,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图出现的时期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与题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不符,排除。
C.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符合题意。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之前,列强已经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
故选:C。
【点评】记忆《马关条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1.(2024春 大冶市期末)《马关条约》的赔款,约为1842年及1860年对英、法赔款的七倍,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由此可见,《马关条约》使(  )
A.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
B.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中国军事危机进一步加重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给日本,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这使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符合题意。
B.大量赔款与“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无关,排除。
C.大量赔款与“中国军事危机进一步加重”无关,排除。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
故选:A。
【点评】记忆《马关条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2024 兴庆区模拟)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对“新起点”正确理解的是(  )
A.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
B.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但不符合题干中“新起点”的要求,排除。
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符合题意。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排除。
D.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不符合题干中“新起点”的要求,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2024 东营三模)战争之前,西方列强尚不敢轻率地伸出瓜分中国的魔掌。然而清帝国在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材料中“战争”使(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根据材料“清帝国在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与虚弱,从此西方列强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及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项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个时候中国几乎被瓜分完毕,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2024 曲阜市二模)在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报刊曾刊载日本军方的文章,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都是黄种人,又是近邻,而中国正面临着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应联合日本,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欧美白人的侵略,也就是救亡中国。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B.准确阐释了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
C.彰显中日国民对欧美白人的仇恨
D.试图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题干未提及战争爆发的原因,而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歪曲,排除。
B.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日本试图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没有说明中日两国基本国情的内容,排除。
C.题干材料彰显中日国民对欧美白人的仇恨是表面现象,不是题干材料的实质,排除。
D.根据题干“在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报刊曾刊载日本军方的文章,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都是黄种人,又是近邻,而中国正面临着西方列强的瓜分,中国应联合日本,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欧美白人的侵略,也就是救亡中国。”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国内舆论把甲午中日战争宣扬成中日联合对抗欧美侵略的战争,其目的是掩盖战争的侵略本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5.(2024 阿荣旗二模)1895年,清末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了“救亡”一词,“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材料描述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洋务运动的失败大大刺激了国民心理
B.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材料突出的是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洋务运动的失败的标志是1895年威海卫战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符合题意。
C.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新文化运动发起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6.(2024 榆次区二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自从日本企业在苏州、杭州开办工厂后,美丽的“人间天堂”遭受了帝国主义的蹂躏与掠夺。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从此美丽的“人间天堂”遭受了帝国主义的蹂躏与掠夺。
故选:D。
【点评】识记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7.(2024 泰州三模)“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可以看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内容,排除A项;题目没有涉及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B项;题目没有涉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材料题(共1小题)
18.(2024 涡阳县校级月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但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
【屈辱的见证】
材料一:
(1)图①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制造图②惨景的强盗是哪两个国家?图③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材料二: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2)根据材料二,追根溯源钓鱼岛问题源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所涉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什么?
【顽强的抗争】
材料四:
(3)如图④、⑤两位历史人物都是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为收复国土,命人抬棺上阵,最终成功收复了哪里?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4)请你就上述材料的探究拟定一个主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1)图①中列强从海上“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发动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结合所学知识,火烧圆明园的是英国、法国。根据“1900年美军抢劫的白银”可知,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口登陆,入侵中国。
(2)根据材料“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及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潮列岛给日本。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所涉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牺牲体现了英勇无畏、爱国精神等。
(4)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但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概括得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英国、法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新疆;英勇无畏、爱国精神等。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