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了解电容器
[目标定位] 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的主要构造.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和决定式.3.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并能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一、识别电容器
1.电容器:两个相互靠近、彼此绝缘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作用:用来存储电荷.
二、电容器的充放电
1.充电: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叫充电.如图1甲所示.充电后极板间存在电场,具有电场能.
2.放电:使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的过程叫放电.如图1乙所示.放电过程中电场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图1
想一想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为两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吗?
答案 不是,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是指其中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三、电容器的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它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
2.定义式:C=.
3.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常用单位还有微法(μF)和皮法(pF),换算关系:1
F=106
μF=1012
pF.
想一想 能不能根据C=就认为,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正比,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反比.
答案 不能.
解析 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一种属性,大小由电容器自身的构成情况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多少电荷量均无关.
四、决定电容的因素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平行极板正对面积S成正比,与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离d成反比.
2.表达式:C=εrC0=.
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一、对电容器的电容的理解
1.C=与C=的比较
C=是电容的定义式,对某一电容器来说,Q∝U,但C=不变,反映容纳电荷的本领;
C=是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εr,C(∝),反映了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
2.通过Q-U图象理解,如图2所示,Q-U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电容大小.因而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C=,即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或减小)1
V所增加(或减小)的电荷量.
图2
例1 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简称电容
B.电容器A的电容比B的大,说明A的带电荷量比B多
C.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需要带的电荷量
D.由公式C=知,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答案 C
解析 电容器和电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A错;电容器A的电容比B的大,只能说明电容器A容纳电荷的本领比B强,与是否带电及带电量多少无关,B错;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和它所带的电荷量、两极板间的电压等均无关,D错.通过本题,我们对公式C=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电容器的电容只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借题发挥 C=为比值定义法.C的大小与Q、U无关,只跟电容器本身有关,当Q=0时,U=0,而C并不为零.
二、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典型问题
1.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时,电势差U不变.
当d、S、εr变化时,由C=∝可知C随d、S、εr的变化情况.再由Q=UC=U·确定Q的变化情况.然后由E=可知,E仅随d的变化情况.
2.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时,电量Q保持不变.
当d、S、εr变化时,由C=可知C随d、S、εr的变化情况,再由U==确定U随d、S、εr的变化情况.然后由E===∝可知E随S、εr的变化情况.
例2 (双选)如图3所示,电路中A、B为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C是一只静电计,开关S合上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做法可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的是( )
图3
A.使A、B两板靠近一些
B.使A、B两板正对面积减小一些
C.断开S后,使B板向右平移一些
D.断开S后,使A、B正对面积减小一些
答案 CD
解析 静电计显示的是A、B两极板间的电压,指针张角越大,表示两板间的电压越高.当合上S后,A、B两板与电源两极相连,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当断开S后,板间距离增大,正对面积减小,都将使A、B两板间的电容变小,而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不变,由C=可知,板间电压U增大,从而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借题发挥 (1)平行板电容器动态分析的基本思路:①在判断与电容器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时,首先要弄清哪些量是不变的,然后根据不变量和相关公式推断其他待分析量的变化情况.②若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带电荷量Q不变;若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压U不变.③分析电容器物理量变化常用的公式有:C=、C=和E=.(2)静电计是测量电势差的仪器,不能用于测直流电路中两点的电压.静电计张角大,说明极板间电势差大.
针对训练 如图4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这时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为Q,P是电容器内一点,电容器的上板与大地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若将电容器的上板左移一点,则两板间场强减小
B.若将电容器的下板上移一点,则P点的电势升高
C.若将电容器的下板上移一点,则两板间电势差增大
D.若将电容器的下板上移一点,则两板间电势差减小
答案 D
解析 由E=、U=、C=,可知E=,对A选项S减小,E增大,A错误;对B选项,由E=可知E不变,φP不变;U=E·d,d减小,U减小,D正确.
电容概念的理解
1.关于已充上电的某个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板上一定带异种电荷
B.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一定相等
C.充上的电荷量越大,其电容就越大
D.充上的电荷量越大,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越大
答案 C
解析 给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两极板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A、B正确;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取决于它的结构,与所带电荷量的多少无关,C错误;根据U=,电容器的电荷量越大,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越大,D正确.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问题
2.(双选)连接在电源两极上的平行板电容器,当两极板间距离减小时( )
A.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
B.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变大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变大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变大
答案 BD
解析 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减小,由C∝得其电容变大,A错误;因为电容器连在电源上,所以两极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C错误;由Q=CU得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大,B正确;由E=知,两极板间的场强变大,D正确.
平行板电容器与力学综合
3.如图5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
图5
A.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P点的电势将降低
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小
D.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荷量增大
答案 B
解析 上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板间电压不变,仍为U,故电场强度将减小,油滴所受电场力减小,故油滴将向下运动,A错;P点的电势大于0,且P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所以P点电势减小,B对;油滴向下运动时电场力做负功,油滴的电势能应增加,C错;电容器的电容C=,由于d增大,电容C应减小,极板带电荷量Q=CU将减小,D错.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 对电容器与电容的理解
1.(双选)关于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
B.用电源对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两极板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C.某一电容器带电荷量越大,它的电容就越大
D.某一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越高,它的电容就越大
答案 AB
解析 电容器是盛电的容器,电容是描述电容器盛电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电容的大小与电容器带电多少及两极板间电压大小都无关.
2.(双选)下列四个选项是描述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电荷量Q、电压U、电容C之间相互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有( )
答案 CD
解析 电容器的电容C与Q、U无关,A、B错,D正确;由Q=CU知,Q与U成正比,所以C正确.
3.如图1所示实验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平行极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答案 A
解析 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相连而带正电,A对,B错;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放电,放电结束后上、下极板均不带电,C、D错.
4.如图2所示,为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荷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若将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对电容器来说正确的是( )
图2
A.是充电过程
B.是放电过程
C.该电容器的电容为5.0×10-2
F
D.该电容器的电荷量变化量为0.2
C
答案 B
解析 由Q=CU知,U降低,Q减小,故为放电过程,A错,B对;由C==
F=5×10-3
F,C错;ΔQ=CΔU=5×10-3×4
C=0.02
C,D错.
5.有两个平行板电容器,它们的电容之比为5∶4,它们的带电荷量之比为5∶1,两极板间距离之比为4∶3,则两极板间电压之比和电场强度之比分别为( )
A.4∶1 1∶3
B.1∶4 3∶1
C.4∶1 3∶1
D.4∶1 4∶3
答案 C
解析 由U=得:===,
又由E==得:===,
所以选项C正确.
题组二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问题的判断
6.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其电容C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变化情况是( )
A.C和U均增大
B.C增大,U减小
C.C减小,U增大
D.C和U均减小
答案 B
解析 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知,当插入电介质后,εr变大,则在S、d不变的情况下C增大;由电容定义式C=得U=,又电荷量Q不变,故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减小,选项B正确.
7.(双选)如图3所示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A板与静电计的指针带的是异种电荷
B.甲图中将B板上移,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增大
C.乙图中将B板左移,静电计的指针偏角不变
D.丙图中将电介质插入两板之间,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减小
答案 BD
解析 静电计指针与A板连为一个导体,带电性质相同,A错误;根据C=,C=,B板上移,S减小,C减小,Q不变,U增大,B正确;B板左移,d增大,C减小,U增大,C错误;插入电介质,εr增大,电容C增大,U减小,D正确.
8.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现将其中一块金属板沿远离另一极板的方向平移一小段距离.下图表示此过程中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E随两极板间距离d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平行板电容器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理解.由于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两极板间电场强度E===,E随两极板间距离d的增大保持不变,C正确,A、B、D错误.
9.(双选)如图4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与电池两极相连,一带正电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充电完毕后悬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 )
图4
A.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B.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C.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D.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答案 AD
解析 保持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带正电的A板向B板靠近,极板间距离减小,电场强度E增大,小球所受的电场力变大,θ增大;故A正确,B错误;断开开关S,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不变,C=,E===.知d变化,E不变,电场力不变,θ不变.故C错误,D正确.
题组三 综合应用
10.如图5所示,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板正对着水平放置,构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将两金属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在两板间有一带电液滴P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5
A.保持开关S闭合,减小两极间的距离,液滴向上运动
B.保持开关S闭合,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下运动
C.断开开关S,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上运动
D.断开开关S,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下运动
答案 A
解析 由液滴静止得mg=Eq,保持开关S闭合,E=,U一定,减小d,合力向上,故A正确,B错误;断开开关S,E===,Q一定,减小d,E不变,合力仍为零,故C、D错误.
11.如图6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荷.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l,连线AB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所做的功等于( )
图6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根据U=,E=可得E=,所以,A→B电场力做功,W=qElsin
30°=.
12.如图7所示,已知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d=4
mm,充电后两极板电势差为120
V.A板带正电,若它的电容为3
μF,且P到A板距离为1
mm.求:
图7
(1)每一板的带电荷量大小;
(2)一个电子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
(3)一个电子从B板出发到A板获得的动能;
(4)两板间的电场强度.
答案 (1)3.6×10-4
C (2)-90
eV (3)120
eV
(4)3×104
N/C
解析 (1)由Q=UC,得Q=120×3×10-6
C=3.6×10-4
C.
(2)Ep=-eφP=-edPB=-90
eV.
(3)因为电子从B板出发到A板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所以由动能定理得Ek-0=-eUBA,Ek=120
eV.
(4)E==3×104
N/C.
13.如图8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跟一电源相接,当S闭合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A、B间的一带电液滴恰好静止.
图8
(1)若将两板间距离增大为原来的两倍,那么液滴的运动状态如何变化;
(2)若先将S断开,再将两板间距离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液滴的运动状态又将如何变化.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带电液滴静止时,所受的电场力和重力平衡,液滴带负电,由于液滴所受重力不变,液滴运动状态随电场力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电场力F=Eq,因此,只要分析出场强E的变化情况即可.
(1)S闭合时,U不变,d↑,E↓,即E′===.
合外力F=mg-Eq=mg=ma,
所以a=,方向向下.
液滴将向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S断开,电容器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当d′=2d时,由公式E=,C=,C=知E∝,E不变,E′=E.
因此,液滴受力情况不变,仍处于静止状态.
14.如图3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A、B分别接在电压为60
V的恒压电源上,两极板间距为3
cm,电容器带电荷量为6×10-8
C,A极板接地.求:
图3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
(3)距B板2
cm的M点处的电势.
答案 (1)1×10-9
F (2)2×103
V/m,方向竖直向下
(3)-20
V
解析 (1)由电容定义式C==
F=1×10-9
F
(2)两板之间为匀强电场E==V/m=2×103
V/m,方向竖直向下.
(3)M点距A板的距离为dAM=d-dBM=1
cm
A与M间电势差UAM=EdAM=20
V
又UAM=φA-φM,φA=0可得φM=-2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