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课件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4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课件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47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20: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十三章 内 能
课时学习目标
3.知道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扩散现象。
2.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并且知道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大致历程,了解物质世界的大致尺度 。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学习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描绘了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的情境。你知道花香是怎么传播到远处的吗
绽放的梅花
新课学习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
万物都是由极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组成的,人可以闻到不同的气味是因为这些气味的“原子”飘到了人的鼻子里。
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新课学习
知识点一 物质的构成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在研究与热学有关的问题时,这些微观粒子可以不必区分,都看作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非常小,质量小、体积小。
把分子看成球体,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约10-10m(0.1nm)。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尺度大小。
1cm3空气中分子数大约有2.7×1019个
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计算100亿(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需要多长时间?
数完需要80年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一 物质的构成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表面原子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用肉眼、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分子、原子。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紧挨在一起,分子间存在间隙。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例题1】把分子看成小球,将它们一个挨一个地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 这个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
【解析】正方形面积S=a2=(1cm)2=1cm2=10-4m2;
分子直径10-10m,
一个分子所占面积S1=d2=(10-10m)2=10-20m2;
n = = =1×1016
S
S1
1×10﹣4 m2
1×10﹣20 m2
正方形中约有分子个数
知识点一 物质的构成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相互之间有没有作用力
虽然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它们的分子的情况。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春暖花开,满园飘香。
糖块放入水中,整杯水变甜。
煤炭堆在石灰墙角,石灰墙变黑。
【事例】
推测: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转换法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气体的扩散
将一个空玻璃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当抽去玻璃板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下方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空气瓶中.
现象:两瓶中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二、分子热运动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气体的扩散现象
闻到香水味
桂花飘香
炒菜时闻到菜味
扩散现象
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液体的扩散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因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的大,会沉在下部)。
液体扩散实验
界面清晰
界面变得模糊不清
水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扩散现象
实验表明:液体可以发生扩散
液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液体间扩散的例子
被污水污染的河流
调酒师调酒
酱油与醋混合为调料
固体的扩散
实验表明: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
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课堂导入
固体间扩散的例子
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该过程固体发生了扩散。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堆放煤炭的墙角,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会变黑,表明煤炭分子发生了扩散。
渗碳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下列现象是扩散现象吗?
尘土飞扬
雪花飘飘
桂花飘香
想一想
分子用肉眼是分辨不出来的,尘土、雪花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微小物体,它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扩散现象。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例题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有用,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的,它有时又有害,如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解答】
扩散对人们有用的实例:
①在室内喷洒空气清新剂净化空气;
②花香四溢;
③酒香不怕巷子深等。
扩散对人们有害的实例:
① 在公共场所吸烟;
②煤气泄漏;
③ 臭气熏天等。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墨水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在两个烧杯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冷水,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
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影响物质扩散快慢、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温度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叫作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例题3】(2025年四川自贡中考题)以下诗句描绘的情境不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
A.菡萏香清画舸浮
B.满架蔷薇一院香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醒茶摇香叶初醒
【解析】“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的是白鹭相对地面所做的机械运动,不涉及组成物质的分子的热运动。
菡萏香清、蔷薇一院香、醒茶摇香等都是物质扩散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C
【例题4】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解答】热水杯中的水更甜。
热水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糖块在水中溶解(扩散)快 。
知识点二 分子热运动
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通常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铅柱间的作用力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观察现象。
两铅柱底面削平
现象:两个铅柱会结合起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两个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在铅柱下面吊起一个重物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题5】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解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从微观角度分析:玻璃板下表面上的玻璃分子受到水面上的水分子的吸引力;
从宏观角度分析:玻璃板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吸引力。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从扩散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在间隙。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也很难再被压缩呢 这是因为分子之间除了存在引力外,还存在斥力。
在注射器的针筒内加入一些水(或空气),用手指封住口,另一支手用力压缩活塞时,体验所用力的大小。
现象:用力压缩时,活塞内的水会对活塞产生很大的“抵抗”力。
原因: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即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题6】在图甲中的注射器里封有空气, 图乙中的注射器里封有相同体积的水。用手推动活塞可以压缩空气,但很难压缩水,说说为什么。
【解答】用手推动活塞可以压缩空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很难压缩水,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固体分子间距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斥力小于引力,作用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当固体即没有被压缩,也没有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10-10m),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为零)对外表现为没有相互作用力。
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流动。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r=r0时,引力 等于 斥力(r0=10-10m)
r>r0时, 引力大于 斥力
rr>10r0 时, 作用力很小,可认为没有力作用
f
f '
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f
f '
当rr > 10r0
当r>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r0
f1
f1'
f2
f2'
f1和f1'为分子间引力, f2和f2'为分子间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受到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
f1'(引力)
f2'(斥力)
f1'
f2'
f1'(引力)
f2'(斥力)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气体分子间距
当分子间距离很大(r >10r0 )时,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
因为破镜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平衡距离(r>10r0),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很小,所以不能把破碎的镜子重新结合在一起。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解析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液体分子间距
通常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液体不容易被压缩,具有一定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排列及作用力情况对比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很难被压缩,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间没有力的作用,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固体的大,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固态模型 液态模型 气态模型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间距离(r)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f),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宏观性质。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通过以上分析及相关研究发现: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这就是人们用来解释热现象的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例题7】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很小






很小
知识点三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时知识总结
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
C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天树叶纷纷落下
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
C.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
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解析】A.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树叶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物体,树叶纷纷落下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闻到煮粽子的香味是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所致,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解析】因为玻璃和水面接触,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对玻璃板的拉力)将变大。
变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
3.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___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解析】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
课堂练习
扩散
剧烈
引力
课堂练习
【解析】挤出两个正对的吸盘内的空气后很难拉开,是因为吸盘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该实验可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用注射器取水后封住前端,用力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4.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挤出两个正对的吸盘内的空气,很难拉开它们,可体验到 __________ 的存在。用注射器取水后封住前端,用力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大气压
斥力
练习与应用: 1、2、3、4、5、6题
布置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