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8 18:1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沭县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2025.07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 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 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27分)
本学期即将结束,学校开展以“青春如歌,奋斗如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小 文同学写了一篇演讲稿(节选),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问题。
人生,是一段长途跋涉的旅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我们的初中生活已悄 然走过三分之一。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huì 中,我们成长了许多。①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 的教导,我们要聆听并接受。
语文的种种美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意味悠长。②在课文中,我们看到各种鲜活的 人物形象,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课堂上,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的情感体验。③ 不仅如此,在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中,使我们还感受到家国情怀。语文,让曾经对任何事都 无动于衷的我们,变得血肉丰满。
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何惧日月长。④在初中这一段美好年华里,我们应心怀锐不可当 的志气。即使筋疲力竭,也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切忌轻薄浮 zào, 整天无所事事,只知 道贪图享受。努力学习,我们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日薄西山之际,我们定能创造辉煌。
1. 小文有两个字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qiāo 诲 juan 躁 B.qiǎo 诲 juān 躁
C.qiāo 悔 juàn 燥 D.qiǎo 悔 juàn 燥
2. 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长途跋涉 B. 无动于衷 C. 披荆斩棘 D. 日薄西山
3. 文段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作为宣传委员的小文搜集了下面的材料,请你阅读,完成4—5题。(6分)
材料一 青春的底色是爱国,青春的支点是奋斗。不管是吮吸知识、拔节抽穗的青年 学子,夙兴夜寐铸就大国重器的青年专家,还是在脱贫一线挥洒汗水的年轻“第一书记”, 守卫万家祥和的人民子弟兵、消防队员,只要有一颗爱国红心、一腔报国热血,总能在与国 家梦、人民梦的同频共振中收获精彩人生。
材料二 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走进黄沙漫天、草木难生的荒原时,平均不到24岁; 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26岁;手执教鞭二十余年“愿做一轮明月,照 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的张玉滚,走进大山时21岁;追问宇宙的中国“天眼”科研团 队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材料三
“奋斗如我,自强不息”讲座活动安排
讲座嘉宾 杨昆(老党员) 讲座主题 奋斗如我,自强不息
讲座时间 6月8日下午2:00 讲座地点 学校“道德讲堂”
注意事项 做好笔记
4.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思考中国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5. 请你用准确、简洁、得体的文字向小语转述材料三中的信息,以便他更好地为此次活动 拟写通知。(4分)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是泰山的 别称。
B.《 孙权劝学》选自欧阳修编写的《资治通鉴》,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木兰诗》选 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展示了保家卫国的女英雄形象。
C. 沈括,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庆历”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D. 杜牧和李商隐都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和赵师秀都是南宋诗人。
7. 班级围绕《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 以下任务。(7分)
(1)结合小说内容,根据表格提示,分析主人公的命运。(4分)
(
个人的命运是个人意志和外部环境的博弈
个人意志
外部环境
祥子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

上美好的生活,目标明确、吃苦耐劳,
但性格狭隘、老实、软弱、经不起一
再的打击
保尔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力和顽强的
生命力,对共产主义理想忠诚,有自
我献身的精神
结局
祥子理想破灭,
最后成为

个人
主义的末路鬼


在内战和变革中
历练,受朱赫来影
响,四度险中求生
《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
《骆驼祥子》
篇目
)
(2)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 方向,就没有生活。”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作品的内容和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3分)
A. 祥子(《骆驼祥子》) B.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可以引发思考,请你补全下列空缺的内容。(6分)
读杜甫的《望岳》,①“ ”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 读周敦颐的《爱莲说》,②“ _”提醒我们要像莲花一样保持清白 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③“ ” 让 我 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读王维的《竹里馆》,④ , ”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其宁静淡泊的心境令 人羡慕;读韩愈的《晚春》,⑤“ ”借花草树木对春天的留恋之 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情怀;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⑥ “ _”传递了诗人令人动容的爱国热忱。让我们在诵读经典诗文中遇 见更好的自己!
二 、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 — 10题(5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首句烟、水、月、沙四个意象用两个“笼”字和谐融合,绘成一幅朦胧的水边夜色图。
B. “夜泊秦淮近酒家”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C. 结尾两句运用典故,由《玉树后庭花》引发诗人历史兴衰之感。
D. 此诗情景交融,比喻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
10. 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中两个“笼”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 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①,口吃 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②为,少耆③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 十金,乏无儋石①之储,晏如⑤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汉书 ·扬雄传》
[ 注 ]①佚荡:宽和。②亡:同“无”。③耆:同“嗜”,嗜好。④儋 (dān) 石:指数 少。⑤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1.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绿”“青”二字色彩清丽,突出了陋室环境的清 新、优雅。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上”“入”二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陋 室环境的生机盎然。
C.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中的“好”是“优秀”之意,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好” 意思不同。
D. “晏如也”中的“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扬雄淡泊安然的品性。
1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 无丝竹之乱耳
B.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C. 无案牍之劳形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以比、兴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 陋室做铺垫。
B.【甲】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陋室主人超尘脱俗的胸襟和对官场 的厌弃。
C.【 乙】文中的扬雄年少好学、学识渊博、淡泊名利,所以【甲】文中说子云亭不陋。
D.【 乙】文中扬雄不做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性格太古板、固执。
1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1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非 圣 哲 之 书 不 好 也 非 其 意 虽 富 贵 不 事 也
16. 通过[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刘禹锡和扬雄有着怎样共同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
( 2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 19题。(10分)
材料 一 每有聚餐,主人总是很客气地让客人点菜,可是客人大多不好意思,总会说 “随便”。这可难住了酒店的服务员,因为所有的酒店均没有“随便”这道菜。其实,这只 是交际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反映了主客之间的谦逊而已。
但是在酒桌之外,在人生的舞台上,请不要轻易说出“随便”这两个字。如果你“随便” 了,所有的机遇、前途、命运也都跟你“随便”了。
“随便”的人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他没有多少主见,甚至有些盲从,这样的人总会被轻视。
在单位“随便”,肯定不会得到领导的重用;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随便”,势必会被朋友疏远; 搞艺术的“随便”,恐怕一辈子也创作不出经典的作品。“随便”是“平庸”的代名词,是“无 用”的好兄弟。
人生没有“随便”这道菜,“佳肴”只能用奋斗、勤恳、耐心、执着来烹制。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只饥饿的狐狸路过果林,看见架子上挂 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它垂涎欲滴,想摘却又摘不到。“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狐狸把葡萄说成是酸的,以此冲淡内心欲望,心理学中把类似现象称为“酸葡萄心理”。
现实中,当我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败感时,同样可能产生“酸葡萄心理”。 但有的时候,吃颗“酸葡萄”也不无裨益。从维护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适当的自我安慰是 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对于某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与其钻牛角尖,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倒不如坦然面对挫折、失败,吃颗“酸葡萄”来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内心紧张,改善心理环 境,避免产生冲动行为。当情绪稳定后,再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重新选择目标或改 进努力方式,从而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心态。
当然,“酸葡萄”吃多了也会有副作用。因为“酸葡萄”带来的效果是短暂的,问题并 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果长期、过分地回避客观现实,只会使我们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差, 面对挫折、失败时总是为自己开脱,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进取斗志、拼搏意志,陷入恶性循 环无法自拔。
面对挫折和失败,既不能一味逃避现实,也不能让自己陷入痛苦失意的阴霾中。正确的 做法是积极、全面、理性地面对自身的缺点和问题,摆正心态,振奋精神,努力完善提高自 己,不断追求卓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2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 调查。
内容 你认为现在的孩子应对困 难挫折的能力如何 你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吗
选项 比较强 不好说 比较弱 没有必要 不太有必要 比较有必要 非常有必要
比例 23.3% 9.0% 67.7% 0.3% 3.1% 33.4% 63.2%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主人让客人点菜,客人说“随便”,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行为。
B. “随便”的人往往是没有主见甚至盲从的人,容易被人轻视。
C. 心理学中的“酸葡萄心理”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心理。
D. “酸葡萄”吃多了也会有副作用,长期吃会使人丧失斗志。
18. 下列关于材料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现在孩子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比较弱。
B.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C. 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孩子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比较强。
D. 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19.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4分)
暗 号
①又是好几天没见到爸爸了,子琪缠着妈妈去见爸爸。妈妈瞄了一眼手机,说:“还有 一个小时你爸才到,等会再去吧。”
②子琪说:“妈妈,还是早点去吧。爸爸开的火车太快,我怕他跑喽。”
③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跑成昆铁路这条线。打子琪记事起,爸爸一直就是这条线路, 从没换过。子琪曾问过爸爸。爸爸如数家珍地告诉子琪:“成昆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条电 气化铁路,全长一千公里多一点,有991座桥梁,427座隧道,是世界上桥梁、隧道最多的 铁路。”爸爸上班不在家,子琪想他的时候,妈妈掐算好时间,就带上子琪来到成昆铁路旁 边的公路上,等候爸爸开的那趟火车。
④妈妈看了看窗外,为难地说:“子琪,下雨了,天有点凉,不去吧 ”
⑤“不,就要去,就要去。”子琪撅着小嘴,倔强地说。
⑥没办法,妈妈便跟子琪穿上外罩,然后开车来到和爸爸经常“见面”的那个地方。妈 妈说火车还没来,让子琪在车里待着。子琪不愿意,下车打着伞,盯着前方不远处两条冰冷 的铁轨。
⑦妈妈只好钻出车,陪着子琪。小雨淅淅沥沥,打在伞上“嘭嘭”作响。虽是春天,因 为下雨,凉意仍未过去。妈妈把子琪揽在自己的身体前,两人合打一把伞。
⑧子琪说:“妈妈,这一次爸爸好长时间没回来了。”
⑨妈妈迟疑了一下,说:“因为,因为这次是清明。”
⑩“这个节是干什么的啊 学校也都放假了。”子琪歪着头,皱着眉头,满脸的问号。
妈妈说:“清明节是咱们国家古老的节日,扫墓祭祖的,就是纪念逝世——死去的亲 人的。”
“怎么纪念啊 ”
“这个吗,在过去,是烧香磕头、贡饷,现在好多是送鲜花或者网上祭奠。”
子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妈妈,您不是说我的爷爷早去世了,怎么我们不去纪 念啊 ”
这一刻,妈妈才觉得子琪长大了,该给子琪讲讲爷爷的故事了。
妈妈说:“你的爷爷是一名铁道兵,参加了成昆铁路的建设。当时没有机械,全靠工
人的一双手。有的桥墩高达一二十层楼那么高,仅开挖的地基就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打隧 道的时候,每个人手里拿一把风枪打,从早上打到黄昏。下班以后,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脸 上全是泥浆。最多的时候48个小时没有睡过觉,趁放炮的那点时间眯瞪一会儿,有的站着 就睡着了…… ”
“大象就是站着睡觉的……快说我爷爷。”子琪打断妈妈的话,着急地问道。
“在一次浇筑桥墩的时候,你的爷爷陷进了混凝土中,再没出来。”妈妈哽咽着说不 下去了。
子琪惊讶地张大嘴巴,好半天都合不拢。他想了想,小声说道:“妈妈,我爷爷是不 是变成了桥墩 ”
妈妈怔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你爸爸,每次经过那座桥墩的时候,都会鸣喇叭 向你爷爷致敬。今天是清明,他更不会放过跑这一趟的机会。”
②子琪仰着小脸问道:“爸爸鸣喇叭,爷爷能听见吗 ”
②“能!”妈妈轻轻拍了拍子琪的肩膀。
2妈妈说:“修建眼前这条铁路,花了十年时间,有2100名铁道兵跟你爷爷一样,付出 了生命。”
4子琪捂住了嘴巴,好像害怕自己吃惊的声音发出来。
5随着“鸣、呜”的火车鸣笛, 一列火车过来了。子琪挣脱妈妈,双手挥舞,大声叫道: “爸爸!爸爸!”
6火车的“哐当”声淹没了子琪的呼叫。
②一个男人从车头的窗口深出头,露出一个笑脸,挥了挥手——那是爸爸跟子琪约定的 暗号。
28火车眨眼即逝,子琪“哇”地一声哭了,呜嗬呜嗬,伤心极了。
没过多少天,爸爸就在成昆铁路复线上开起了动车。
③①那天爸爸休班在家,子琪问道:“爸爸,不经过那座桥墩了,爷爷会伤心吗 ” 爸爸说:“孩子,爷爷如果有在天之灵,他不会伤心,他应该高兴才是。”
③“为什么 ”
33“因为这条铁路级别远高于老线,全是机械化建设的,属于快速铁路,昆明至成都的
时间,将由原来的20多个小时,缩短至6个多小时。”
③子琪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
35有一天,子琪放学回来,他神秘地对妈妈说:“妈妈,爸爸没法给爷爷鸣笛发暗号了, 我却有办法。”
36妈妈一时给说糊涂了。
③子琪从书包掏出叠着的一张纸。
⑧妈妈展开一看,脸上笑出了泪花——那是一幅美术课上的手工作品,上面画着手机、 充电器之类的图案。
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标题“暗号”既指爸爸开火车经过时向等在那里的子琪挥手,也指爸爸开火车经过 爷爷牺牲的那座桥墩时鸣笛向爷爷致敬。
B. 子琪明白了成昆铁路开通动车是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体现,爷爷若得知自己的儿子 在这条复线上开动车,会感到骄傲与高兴。
C. 妈妈为爸爸不再经过那座桥墩,无法向爷爷鸣笛发“暗号”而感到惋惜,为爸爸跑 新线路高兴,妈妈的脸上笑出了泪花。
D. 本文语言采用对话体,既贴近日常生活,又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话,得知爷爷的 故事和爸爸鸣喇叭的“暗号”背后的含义。
21. 文章围绕“子琪见爸爸”行文,请梳理并概括文中的几个主要事件。(4分)
①爸爸作为一名火车司机,一直跑成昆铁路线;


22.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小语认为这篇文章个别字词用得非常妙,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提示, 回答问题。(4分)
(1)爸爸如数家珍地告诉子琪:“成昆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条电气化铁路,全长一千公里 多一点,有991座桥梁,427座隧道,是世界上桥梁、隧道最多的铁路。”(解释“如数 家珍”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2分)
(2)子琪捂住了嘴巴,好像害怕自己吃惊的声音发出来。(“捂”字的妙处)(2分)
23.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铁路建设者的赞美。你赞同哪种 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三、写作(5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 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 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 一 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一颗 _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积极向上;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④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2 分)B
2.(2 分)D
3.(2 分)C
4.(2 分)
5.(4 分)
6.(2 分)B
7.(7 分)
(1)(4 分)
答案:
人物 命运轨迹 根本原因
祥子 从勤劳正直、渴望买车的青年,沦为好吃懒做、自暴自弃的 “行尸走肉”。 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如军阀混战、特务敲诈、车厂主剥削等),个人奋斗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不堪一击。
保尔 从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意志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即使身体残疾仍以文学创作继续贡献力量。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如在战争中英勇作战、在建设中克服困难、在病榻上坚持创作),以及革命环境的磨砺和自身的顽强意志。
(2)(3 分)
示例一(祥子):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这是他奋斗的方向。起初他为理想努力拉车,充满希望;但在经历被抢车、被骗钱、爱人死亡等打击后,他逐渐失去理想,最终堕落。这说明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如同祥子失去目标后变得麻木潦倒,印证了托尔斯泰的话。
示例二(保尔):保尔的理想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即使在战场上受伤、筑路时患病、双目失明瘫痪,他都未放弃理想,而是以文学创作继续战斗。正是理想为他指明方向,让他在困境中保持坚定,活出生命的价值,充分体现了理想作为 “指路明灯” 的意义。
8.(6 分)
答案: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⑤百般红紫斗芳菲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需注意准确书写。如 “凌”“淤”“濯”“怆”“菲”“作” 等字易写错,需结合诗句含义记忆,避免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5 分)
9.(2 分)D
10.(3 分)
(二)(14 分)
11.(2 分)C
12.(2 分)B
13.(2 分)D
14.(4 分)
答案:
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扬雄年少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没有不看的。
解析:翻译需注意关键词:①“丝竹” 指音乐,“乱”“劳” 为使动用法;②“好学” 指喜欢学习,“博览” 指广泛阅读,“无所不见” 译为 “没有不看的”。
15.(2 分)
答案: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 非其意 / 虽富贵不事也
16.(2 分)
答案:两人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情操,喜爱圣贤之学,不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精神修养。
(三)(10 分)
17.(2 分)A
18.(2 分)D
19.(6 分)
答案:材料一告诉我们:人生不能 “随便”,缺乏主见会被轻视,机遇与成功需要靠奋斗、勤恳等品质去争取。材料二告诉我们:面对挫折时,适当的 “酸葡萄心理” 能缓解压力,但不能长期逃避现实,应理性面对问题,积极完善自己。
(四)(14 分)
20.(2 分)C
21.(4 分)
答案:
②子琪雨天坚持去铁路旁等爸爸,妈妈讲述爷爷作为铁道兵牺牲在成昆铁路建设中的故事。
③火车经过时,爸爸从车窗挥手(发暗号),子琪看到后大哭;后来爸爸在复线上开动车,子琪用手工作品纪念爷爷。
22.(4 分)
(1)(2 分)
答案:“如数家珍” 指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熟悉,这里形容爸爸对成昆铁路的长度、桥梁隧道数量等数据脱口而出,表现出爸爸对铁路的深厚感情和作为火车司机的自豪感。
(2)(2 分)
答案:“捂” 是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子琪得知爷爷牺牲真相时的震惊与悲痛,表现出他对爷爷的崇敬和对生命逝去的敬畏,细节描写细腻传神。
23.(4 分)
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文章以子琪对爸爸的思念为主线,通过 “等爸爸”“与爸爸互动” 等情节,展现了父子间的牵挂;妈妈耐心给子琪讲述爷爷的故事,体现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与情感传承,全文洋溢着温暖的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铁路建设者的赞美):爷爷作为铁道兵为成昆铁路牺牲,2100 名建设者付出生命,文章通过爷爷的故事和爸爸对爷爷的致敬(鸣笛),歌颂了铁路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成昆铁路从老线到复线的发展,也体现了对建设者功绩的铭记与传承。
三、写作(50 分)
24.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