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课件(26页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课件(26页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0 09:33:26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八年级
初中物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1.掌握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知道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区分凸透镜在这三种仪器上的成像特点。
照相机
知识点一
(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像距)。
1.照相机的主要构造
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1)平时我们看到照相机成的像都是正立的,这是因为为了取景方便,经过技术处理将第一次成的倒立的像转变成了正立的,照相机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拓展
(2) 像的“正立”与“倒立”:正立与倒立都是指像与物体的关系。像的“倒立”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颠倒,还要注意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时,像与物体的左右位置也是颠倒的。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镜头离胶片的距离,且景物离相机越远,拍摄的景物所成的像越小。 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要适当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直到在胶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3.照相机的使用
拍摄近景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拍摄远景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投影仪
知识点二
(1)镜头:凸透镜,起成像作用。
(2)投影片:投影片上有文字或图案,相当于用来成像的物体。
(3)螺纹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会聚光,用来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4)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屏幕:承接像。
1.投影仪的构造
2.投影仪的原理及特点
(1)投影仪成像的原理
原理: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
①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②图案(文字)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比投影片上的图案(文字)大。
③像和投影片在镜头的两侧。
④图案(文字)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
⑤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
(2)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2)使屏幕上的像变小的办法:增大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减小屏幕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3.投影仪的使用
(1)使屏幕上的像变大的办法:减小投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屏幕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1)幻灯机、放映机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使用时都要注意将幻灯片或投影片倒立放置,这样才能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2)现在会议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片可通过投影仪被放大后投影至屏幕上。
*拓展
放大镜
知识点三
1. 放大镜成像的原理
原理:放大镜实质就是一个凸透镜,把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物体上方, 适当调整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观察到放大的、正立的像。
(1)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个正立、放大的像。
(2)像和物体在放大镜的同侧。
(3)在一定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4)若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像便消失了。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1)使像变大一些: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些。
(2)使像变小一些: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些。
3.放大镜的使用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典例1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幻灯片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答案:C
实像和虚像
知识点四
1.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
凸透镜成的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成在光屏上,此时物、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且实像都是倒立的。
举例: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凸透镜成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来承接。人眼逆着入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2.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
举例:放大镜所成的像就是虚像。
项目 光屏能否成像 物和像的位置 正倒情况 应用举例




3.实像与虚像的比较

不能
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位于凸透镜同侧
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放大镜、平面镜
倒立
正立
A. 舞蹈艺术家利用平面镜纠正姿势
B.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C. 看到水中的鱼和云
D. 从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房屋
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的是( )
典例2

解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直接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可以直接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承接。 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放大镜中的像是物体经凸透镜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水中的云是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房屋是幻灯片经凸透镜形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D
课堂小结
凸透镜
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像和虚像
实像和虚像
A
随堂练习
1.校园内外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三棱镜
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④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④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⑤
A
3.如图所示,是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用相机拍照时,成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
倒立
缩小
远离
4.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参见图)的实践活动中,为了使屏幕上出现更大更清晰的画面,这时,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或“改变光路”)
增大
下课题 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成的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难点:1.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的成像规律。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模拟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的活动和独立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教学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2021年12月9日15点4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次授课中,三位太空教师带来了5个物理实验,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球透镜”实验。王亚平对实验做了一个小小的升级,通过透镜看到的竟然是“一正”“一倒”两个像,这是为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 照相机提出问题:照相机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排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大家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1.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2.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像是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想想做做:方案1: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方案2: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 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下图就是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示意图,物体通过透镜在底片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知识点二 投影仪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分组观察,教师指导。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知识点三 放大镜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观察有什么现象?放大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说明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不同,放大镜成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的。 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伸直胳膊拿着放大镜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缩小的。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知识点四 实像和虚像问题: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有的能用光屏来承接,有的不能,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下面请同学们从成像原理上分析、比较。 甲 乙分析:同学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a.是否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b.能否用光屏承接;c.能否用眼看到;d.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异同侧。归纳总结:(1)实像: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像、物在透镜异侧。照相机、投影仪成的是实像。(2)虚像: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像、物在透镜同侧。放大镜成的是虚像。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四、板书设计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二、投影仪: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四、虚像和实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呈现在光屏上的像。虚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我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发展以动态曲线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发展式评价和量表式评价相结合。在本节课中,把课本知识与实验以及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传统仪器能让学生理解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却不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其实是凸透镜连续的成像过程。本节课的实验创新将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结合到一起,从而突破难点。而且实验现象明显、直观,实验大都是创新的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让学生体验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过程,提高了学生动脑分析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