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3运动的快慢课件(22页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3运动的快慢课件(22页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0 09:42:18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
初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道速度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重点)
学习目标
观察思考
判断谁快谁慢
问题1:在百米比赛中,观众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
问题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又是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的?
问题3:观众与裁判的判断快慢的方法一样吗?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知识点一
1.观众: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经过路程的大小。
2.裁判: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的就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就快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高速路上的小轿车10min行驶了18km,雨燕5min飞行了12km,小轿车和雨燕相比,他俩谁运动得快?
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每秒钟行驶了18000÷600=30(米);
雨燕:每秒钟飞行了12000÷300=40(米)
40米>30米,雨燕更快。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也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试试看。
速度
知识点二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公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v─速度,s─路程,t─时间
比值定义法
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
路程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米每秒(m/s 或m·s-1 )  
速度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叫组合单位。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典例1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8km”指———————————————————————;
“40”指—————————————————————————。
(2)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 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_h。
此处离西大桥还有8 km
汽车最大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0.2
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三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图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


甲:速度不变
乙:速度改变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②做直线运动,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即在任何时间 段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v-t图像:
①与时间轴平行。
②与纵轴的交点为速度的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
s-t图像:
①过原点的直线,说明s与t成正比。
②图像的斜率(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v甲 v乙。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
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根据公式用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而不要去求各种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典例2
某地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 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 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 126 km/h B. 70 km/h
C. 52.5 km/h D. 30 km/h
D
停车抢修的时间也要算入运动总时间内。
典例3
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 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h
A
相同时间,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
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运动的
快慢
比较运动快慢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课堂小结
所有的物理量均应了解这5方面: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公式(计算)、测量
1.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
随堂练习
2. 在火车站,经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的某次列车时刻表(见下表)可知,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h _____ min,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km/h(结果取整数)。
4
100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 18:00 0
蚌埠 22:07 22:15 484
济南 03:04 03:12 966
49
3.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 –t 图可知,乙车速度为_______km/h;t =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_______s。
72
40课题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及其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全面具体地探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知识点二 速度概念: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速度。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s/t。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3.6km/h。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定格。概念: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计算:(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虽然不固定,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平均速度。公式v=s/t,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v就是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四、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三、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v=s/t。3.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教学设计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非常深远了。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