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新知1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常量(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2)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其中一个变量x在一定范围取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y也有唯一一个数值与其对应,那么通常把前一个变量x叫做自变量,后一个变量y叫做因变量.(3)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两者因为研究的侧重点或先后顺序不同可以互相转化. 比如路程一定时,时间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时,速度是自变量,时间是因变量. 而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时间是自变量,路程是因变量. 【例1】球的表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是S=4πR2. 对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球,请指出公式S=4πR2中常量是 ,变量是 ,其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解析 变量是指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常量是数值始终不变的量,根据定义即可确定.
解 4π S和R R S举一反三1. 在实验课上,小亮利用同一块木板测得小车从不同高度 (h) 与下滑的时间 (t) 的关系如下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当h=40 cm时,t约2.66 s
B. 随高度增加,下滑时间越来越短
C. 估计当h=80 cm时,t一定小于2.56 s
D. 高度每增加10 cm,时间就会减少0.24 sD2. 某市居民用电价格是0.53元/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x(千瓦时)与应付电费y(元)之间满足y=0.53x,则其中的常量为 ,变量为 .0.53 x,y3.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慢,小学入学儿童数量有所减少,下表中数据近似地呈现了某地儿童入学年份的变化趋势:则上表中的自变量是 (用字母表示).x新知2 用表格表示变量关系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因变量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像这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表格法.
(1) 用二维表格表示变量关系时,通常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每一列的两个数具有对应关系;
(2) 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归纳,弄清每行数据表示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2】某通信公司手机收费标准如下:前3 min (不够3 min按3 min计) 0.22元,3 min后每分钟 (不够1 min按1 min计) 加收0.11元.
(1) 请用表格表示话费与时间的关系:(2) 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各是什么?
(3) 试求出通话7.5 min时的费用.解析 (1) 读懂该通信公司收费标准“前3 min (不够3 min按3 min计) 0.22元,3 min后每分钟 (不够1 min按1 min计) 加收0.11元”可以填表;
(2) 电话费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通话时间是自变量,通话费用是因变量;
(3) 判断7.5 min大于3 min且不足1 min 按1 min计算,据此作答即可.解 (1)(2) 通话时间是自变量,通话费用是因变量;
(3) 7.5 min大于3 min,因为不够1 min按1 min计,所以7.5 min按8 min收费,所以费用为0.22+0.11×(8-3)=0.77 (元).举一反三1. 邓教师设计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当输入数据是正整数n时,输出的数据是 . 2. 某商店出售货物时,要在进价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利润,下表体现了其数量x (kg) 与售价y (元) 的对应关系,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求出当数量是6.5 kg时的售价是多少.解: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千克售价为
8+0.2=8.2 (元),
故6.5 kg时的售价是 6.5×8.2=53.3 (元).3. 一次试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砝码,下面是测得的弹簧长度y(cm)与其所挂砝码的质量x(g)的一组对应值:(1)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解:表中反映了弹簧长度与所挂砝码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所挂砝码质量是自变量,弹簧长度是因变量;(2)弹簧的原长是多少?当所挂砝码质量为3 g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3)砝码的质量每增加1 g,弹簧的长度增加 cm.解:因为不挂砝码时的弹簧长度即为弹簧的原长,所以弹簧的原长是18 cm;当所挂物体重量为3 g时,弹簧长24 cm;26. (3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y(米/秒)(简称音速)与气温x(℃)之间的关系如下:从表中可知音速y随温度x的升高而 . 在气温为20 ℃的一天召开运动会,某人看到发令枪的烟0.2秒后,听到了枪声,则由此可知,这个人距发令地点
米.变大 68.67. (6分)说出下列各个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106分钟,t分钟内卫星绕地球的周数为N,N= ;
(2)矩形的长为2 cm,它的面积为S(cm2)与宽a(cm)的关系式是S=2a.解:S和a是变量,2是常量.解:N和t是变量, 是常量;8. (6分)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铝用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解:易拉罐底面半径和用铝量的关系,易拉罐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4 cm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解:当底面半径为2.4 cm时,易拉罐的用铝量为5.6 cm3;解: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8 cm时比较合适,因为此时用铝较少,成本低;(4)粗略说一说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解: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1.6~2.8 cm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2.8~4.0 cm间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课件23张PPT。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新知 变化关系式(1) 变化关系式.
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2) 根据题意,求变化关系式.
求变化关系式,通常要结合具体情况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是结合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性质写出一个等式.
变量关系式不同于列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放在等号左边.【例1】如图3-2-2,梯形的上底为x,下底为8,高为4.(1) 求梯形的面积y与x的关系;
(2) 用表格表示当x从5到10时 (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
(3) 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
(4) 当y=50时,x为 ;
(5) 当x=0时,y等于什么?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解析 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得到y与x之间的关系式,再由表中数据分析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规律.
解 (1) 梯形的面积与上底长之间的关系是y=2x+16;(2) 当x从5到10时 (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为(3) 当x每增加1时,相应的y值依次增加2;
(4) 把y=50代入y=2x+16中,得到x=17;
(5) 当x=0时,y等于16. 此时所表示的是底边为8,高为4的三角形的面积. 点拨 (1) 利用基本图形 (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面积公式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2) 根据关系式可列出相应的表格,并能直观地发现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规律;
(3) 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梯形的上底为0时的图形为三角形.【例2】一辆加满汽油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 (L) 与行驶的时间t (h)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格,解答下列问题:
(1) 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 随着行驶的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的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3) 请直接写出Q与t的关系式,并求出这辆汽车在连续行驶6 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
(4) 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多能连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解析 (1) 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上表反映的是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 (L)与行驶时间t (h) 的关系,再根据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行驶的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的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
(3) 由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行驶1小时消耗油量为7.5 L. 然后根据此关系写出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 (L) 与行驶时间t (h) 的代数式;
(4) 根据图表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 L,油箱中原有汽油54 L,即可求出油箱中原有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多少小时.解 (1) 表中反映的是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 (L) 与行驶时间t (h) 的关系,时间t是自变量,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是因变量;
(2) 随着行驶的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在不断减少;
(3) 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 L,Q=54-7.5t;把t=6代入得Q=54-7.5×6=9 L;
(4) 由题意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 L,油箱中原有54 L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54÷7.5=7.2小时.举一反三1. 用一根长是20 cm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 (如图3-2-3),这个长方形的一边的长为x cm,它的面积为y cm2. (1) 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是自变量?它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内?
(2) 用表格表示当x从1变到9时 (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解: (1) x是自变量,它的值应在0~10之间 (不包括0和10);(3) 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规律?解;可以看出:①当x逐渐增大时,y的值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②y的值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变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反过来y的值在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变小的速度越来越快;③当x取距5等距离的两数时,得到的两个y值相等;(4) 猜想一下,怎样围法,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
(5) 估计一下,当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22 cm2时,x的值应介于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解: 从表中可以发现x=5时,y取到最大值25;解: 根据表格,当x=22时,x应介于3和4之间或者6和7之间.2. 某学校的复印任务由甲复印社承接,其收费y (元) 与复印页数x (页) 的关系如表:(1) 表格中反映的变量是 ,其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复印页数、收费 复印页数 收费(2) 随着复印页数x的逐渐增加,其收费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解:随着复印页数x的逐渐增加,其收费y页逐渐增加;(3) 复印页数x每增加100页,收费y怎样变化?
(4) 当复印页数为2000页时,其收费y是多少元?解:因为80-40=40(元),
所以复印页数x每增加100页,收费y增加40元;解: 40÷100=0.4(元),所以y=0.4x,
当x=2000时,y=0.4×2000=800
所以当复印页数为2000页时,其收费y是800元.3. (3分)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
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
A. v=2m-2 B. v=m2-1
C. v=3m-3 D. v=m+1B4. (3分)下表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
它表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时,下落高度y与弹跳高度x的关系,下列能表示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y=2x-10 B. y=x2
C. y=x+25 D. y=x+5A6. (3分)观察下表:则y与x的关系式为 .y=x3+17. (6分)中国联通在某地的资费标准为包月186元时,超出部分国内拨打0.36元/分,由于业务多,小明的爸爸打电话已超出了包月费.
下表是超出部分国内拨打的收费标准:(1)这个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解:国内拨打时间与电话费之间的关系,打电话时间是自变量、电话费是因变量;(2)如果用x表示超出时间,y表示超出部分的电话费,那么y与x的表达式是什么?解:由题意可得y=0.36x;(3)如果打电话超出25分钟,需付多少电话费?解:当x=25时,y=0.36×25=9(元),即如果打电话超出25分钟,需付186+9=195(元)的电话费;(4)某次打电话的费用超出部分是54元,那么小明的爸爸打电话超出几分钟?8. (6分)弹簧挂上适当的重物后会按一定的规律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此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解:反映了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2)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3)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1.5 kg时,求弹簧的长度.解: y=0.6x+15;解: 当x=11.5时,y=0.6×11.5+15=21.9.课件33张PPT。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新知1 图象法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图象是表示变量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性是直观性.
(1) 在用图象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 画变量关系图象:一般用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可以在平面上确定不同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例1】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请你根据图3-3-2的图象,讨论某地某天温度的变化情况:(1) 上午9时的温度是 ℃,12时的温度是 ℃;
(2) 这一天最高温度是 ℃,是在 时达到的;最低温度是 ℃,是在 时达到的;
(3) 这一天温度的变化范围是 ℃,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 小时;
(4) 温度上升的时间范围为 ,温度下降的时间范围为 ;
(5) 图中A点表示是 ,B点表示是 ;
(6) 你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是 .解析 上图表示温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时间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知道时间,就可以从图中找到相应的温度;反之,知道温度,也能查到对应的具体时间. 通过图象可以知道因变量是增大还是减小.
解 (1) 27 31
(2) 37 15 23 3
(3) 23~37 12
(4) 3时到15时 0时到3时及15时到24时
(5) 21时温度为31 ℃ 0时温度为26 ℃
(6) 24 ℃左右举一反三下面四幅图象表示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 请把图象的序号填在相应语句后的横线上. (1) 汽车起动速度越来越快 ;
(2) 汽车在行驶中遇到一坑地速度逐步降下来,越过坑地后速度加大 ;
(3) 行驶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 ;
(4) 汽车到达目的地,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 .ACBD2. 如图3-3-3所示的函数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书店看一会儿书,又去学校取封信后马上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 (单位:小时),y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 (单位:千米),则小明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63. 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起只打开进水管进水,经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出水管放水,至15分钟时,关停进水管,要打开进水管到关停进水管这段时间内,容器内的水量y (升) 与时间x (分钟) 之间的关系如图3-3-4所示,关停进水管后,经过 分钟,容器中的水恰好放完.新知2 分段图象(1) 对比“速度—时间”和“路程—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图3-3-5) 中: 线段a代表物体从0开始加速运动,线段b代表物体匀速运动,线段c代表物体减速运动到停止.“路程—时间”图象 (图3-3-6) 中:线段a代表物体匀速运动,线段b代表物体静止,线段c代表物体反向匀速运动至回到原地.(2)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注意:横轴、纵轴分别代表的变量是什么. 如路程—时间图象中,横轴常用来表示时间.
(3) 要区分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图形和物体运动的变量图象,并能相互“转化”.【例2】为了节能减排,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市将出台新的居民用电收费标准:
(1) 若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不超过100度,则按0.50元/度计算;
(2) 若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超过100度,则超过部分按0.80元/度计算(未超过部分仍按每度电0.50元计算).现假设某户居民某月用电量是x (单位:度),电费为y (单位: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 根据题意求出电费与用电量的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各分段内的函数图象即可得解. 根据题意,当0≤x≤100时,y=0.5x;
当x>100时,y=100×0.5+0.8(x-100)
=50+0.8x-80=0.8x-30.
所以,y与x的函数关系为
纵观各选项,只有C选项图形符合.
答案 C【例3】如图3-3-7所示的图象表示一辆摩托车从家里出发,离家的距离s随行驶的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 摩托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离家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2) 摩托车在哪一段时间内速度最快?最快速度是多少?
(3) 出发后20 min到30 min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 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摩托车的行驶情况.解析 本题反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从图象可知,OA,AB,BC,CD,DE各段分别表示匀速前进、休息、匀速前进、休息、再匀速返回的全部过程.解 (1)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摩托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80 min,离家最远的距离是40 km;
(2)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摩托车在第60 min到第80 min这段时间内速度最快,在这20 min时间内,摩托车行驶了40 km,所以速度为40÷(20÷60)=120 (km/h);
(3)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出发后20 min到30 min的时段内离家的距离保持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可能是停下休息;(4) 摩托车在开始20 min内行驶了10 km,然后休息了10 min,这之后,在20 min的时间内又行驶了30 km,再休息10 min,最后用20 min的时间赶回了家.
点拨 因为速度=路程÷时间,所以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越远,则速度越快,或行驶同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则速度越快,反映在图象上是图象与横轴所成的锐角越大,则速度越快.举一反三如图3-3-8,表示了一辆汽车在行驶途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解:A点表示匀速行驶,B点表示停止; (1) A,B两点分别表示汽车是什么状态?(2) 请你分段描写汽车在第0~19 min的行驶状况;解:0~3 min加速行驶,3~12 min匀速行驶,速度为90 km/h,12~15 min减速行驶,减到约30 km/h,后再匀速行驶,到第18 min开始减速行驶,第19 min汽车停止;(3) 司机休息5 min后继续上路,加速1 min后开始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5 min后减速,用了2 min汽车停止,请在图3-3-8中画出这段时间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图略2. 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所得稿费的纳税计算方法是:
①稿费不高于800元的不纳税;
②稿费高于800元,而低于4000元的应缴纳超过800元的那部分稿费的14%的税;
③稿费为4000元或高于4000元的应缴纳全部稿费的11%的税.试根据上述纳税的计算方法作答:
(1) 若王老师获得的稿费为2400元,则应纳税 元,若王老师获得的稿费为4000元,则应纳税 元;
(2) 若王老师获稿费后纳税420元,求这笔稿费是多少元?224440解:因为王老师纳税420元,所以由(1)可知王老师的这笔稿费高于800元,而低于4000元,
设王老师的这笔稿费为x元,根据题意得
14%(x-800)=420,x=3800元.
答:王老师的这笔稿费为3800元.1. (3分)如图KT3-3-1是某市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天15时的温度最高
B. 这天3时的温度最低
C. 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
温度的差是13 ℃
D. 这天21时的温度是30 ℃C2. (3分)夏天,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杯中水的温度T(℃)随时间t(min)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B 3. (3分)一根蜡烛长20 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 cm,下列各图象中,可以近似地表示燃烧时剩下的长度与燃烧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是( )B4. (3分)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3 km以内收费6元;3 km到10 km部分每千米加收1.3元;10 km以上的部分每千米加收1.9元,那么出租车收费y(元)与行驶的路程x(km)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为( )B5. (3分)甲、乙两人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 m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 m/s和6 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 m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象是( ) C6. (3分)某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的一位记者乘汽车赴360 km外的农村采访,全程的前一部分为高速公路,后一部分为乡村公路. 若汽车在高速公路和乡村公路上分别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驶的路程y(单位:km)与时间x(单位:h)之间的关系如图KT3-3-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100 km/h
B. 乡村公路总长为90 km
C. 汽车在乡村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60 km/h
D. 该记者在出发后4.5 h到达采访地C7. (6分)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如图KT3-3-3,则慢车比快车早出发 小时,快车追上慢车行驶了 千米,快车比慢车早 小时到达B地.2276 48. (6分)某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如果未超过20吨,按每吨2.5元收费.如果超过20吨,未超过的部分按每吨2.5元收费,超过的部分按每吨3.3元收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吨,应收水费为y元.
(1)分别写出每月用水量未超过20吨和超过20吨,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当x≤20时,y=2.5x,
当x>20时,y=3.3(x-20)+50=3.3x-16;解:因为该户4月份水费平均为每吨2.8元,
所以该户4月份用水超过20吨.
设该户4月份用水a吨,
得2.8a=3.3a-16,
解得a=32.(2)若该城市某户4月份水费平均为每吨2.8元,求该户4月份用水多少吨.课件12张PPT。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章中考真题演练1. (2015新疆)如图3-J-1,小红居住的小区内有一条笔直的小路,小路的正中间有一路灯,晚上小红由A处径直走到B处,她在灯光照射下的影长l与行走的路程s之间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出来,大致图象是( )C2. (2015黑龙江)如图3-J-2所示的容器内装满水,打开排水管,容器内的水匀速流出,则容器内液面的高度h随时间x变化的图象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3. (2015齐齐哈尔)如图3-J-3,匀速地向此容器内注水,直到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水面高度h随注水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B4. (2014常州)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 km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 图3-J-4中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km)随时间t(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小时;
③乙走了8 km后遇到甲;
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
其中正确的有( )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B5. (2015重庆)某星期下午,小强和同学小明相约在某公共汽车站一起乘车回学校,小强从家出发先步行到车站,等小明到了后两人一起乘公共汽车回到学校. 图3-J-5中折线表示小强离开家的路程y (公里) 和所用的时间x (分) 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强从家到公共汽车站步行
了2公里
B. 小强在公共汽车站等小明用
了10分钟
C. 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0公
里/小时
D. 小强乘公共汽车用了20分钟D6. (2015菏泽)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加快了骑车速度,下面是小明离家后他到学校剩下的路程s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 )D7. (2015自贡)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 )C8. (2015黄冈)货车和小汽车同时从甲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向乙地行驶,小汽车到达乙地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沿原路返回甲地,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货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小汽车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则下图中能分别反映出货车、小汽车离乙地的距离y (千米) 与各自行驶时间t (小时)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C9. (2012吉林)在如图3-J-6所示的三个函数图象中,有两个函数图象能近似地刻画如下a,b两个情境:
情境a:小芳离开家不久,发现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于是返回了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去学校;
情境b:小芳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程后,为了赶时间,以更快的速度前进.情境a,b所对应的函数图象分别是 、
(填写序号);
(2) 请你为剩下的函数图象写出一个适合的情境.③①解:情境是小芳离开家后,在外面玩了一会儿,又走回了家.10. (2012南京)请你编写一个故事,使故事情景中出现的一对变量x,y满足图示的函数关系,要求:(2)利用图中的数据说明这对变量变化过程中的实际意义,其中须涉及“速度”这个量.(1)指出变量x和y的含义.解:该函数图象表示小明骑车离开出发地的距离y(km)与所用时间x(min)的关系. (答案合理即可)解:小明以0.4 km/min的速度匀速骑了5 min,在原地休息了6 min,然后以0.5 km/min的速度匀速骑车回到了出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