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幂的乘方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2 幂的乘方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0 12: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1.1.2 幂的乘方
第11章 整式的乘除
【2025新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10 章 数的开方章末复习方案
一、知识框架梳理
(一)平方根相关知识
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pm\sqrt{a}\) ,其中\(\sqrt{a}\)是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性质: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 。
计算方法:通过平方运算的逆运算来求平方根,例如求\(25\)的平方根,因为\((\pm5)^{2}=25\),所以\(25\)的平方根是\(\pm5\)。
(二)立方根相关知识
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用\(\sqrt[3]{a}\)表示。
性质:任何实数都有唯一的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计算方法:同样基于立方运算的逆运算,如求\(27\)的立方根,由于\(3^{3}=27\),所以\(\sqrt[3]{27}=3\)。
(三)实数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分类
按定义分类: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进一步分为整数和分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按正负性分类:实数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正实数包含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负实数包含负有理数和负无理数。
(四)实数的运算
运算规则: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其规则与有理数运算规则类似。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可转化为加法,除法可转化为乘法 。
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律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可用于简化运算。
(五)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直观比较实数的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重点知识精讲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个数不同: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而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但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表示方法不同:平方根用\(\pm\sqrt{a}\)表示,立方根用\(\sqrt[3]{a}\)表示。
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不同:平方根中被开方数\(a\geq0\),立方根中被开方数\(a\)为任意实数。
联系:二者都是开方运算,是乘方运算的逆运算;\(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
(二)实数的分类与判断
无理数的判断:关键看是否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常见的无理数形式有开方开不尽的数(如\(\sqrt{2}\)、\(\sqrt[3]{3}\) )、含\(\pi\)的数(如\(2\pi\))、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如\(0.1010010001\cdots\) )。
实数分类的要点:分类时要明确标准,按定义或正负性进行准确分类,注意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避免混淆。
(三)实数的运算技巧
根式化简:对于平方根和立方根,要将能开得尽方的数或式子进行化简,如\(\sqrt{18}=\sqrt{9\times2}=3\sqrt{2}\) ,\(\sqrt[3]{24}=\sqrt[3]{8\times3}=2\sqrt[3]{3}\)。
运算律的运用:在实数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简化计算过程,例如计算\((\sqrt{3}+1)\times2=\sqrt{3}\times2 + 1\times2=2\sqrt{3}+2\)。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混淆:误将平方根当成算术平方根,忽略平方根的正负性。例如,求\(9\)的平方根,错误地只得出\(3\),而正确答案是\(\pm3\);求\(9\)的算术平方根才是\(3\)。
对无理数概念理解不清:认为带根号的数就是无理数,实际上只有开方开不尽的数才是无理数,如\(\sqrt{4}=2\)是有理数,\(\sqrt{2}\)是无理数 。
实数运算中的符号错误:在实数混合运算中,尤其是涉及负数的乘方、开方运算时,容易出现符号错误。例如,计算\((-2)^{2}=4\),而不是\(-4\);\(\sqrt[3]{-8}=-2\) 。
运算顺序错误:在实数混合运算中,不按照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顺序进行计算,导致结果错误。
四、综合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的平方根是\(2\)
B. \(-8\)的立方根是\(-2\)
C. \(\sqrt{16}\)的算术平方根是\(4\)
D. \(0\)没有平方根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frac{1}{3}\)
B. \(\sqrt{4}\)
C. \(\pi\)
D. \(0.121212\cdots\)
计算\(\sqrt{5}\times\sqrt{10}\)的结果是( )
A. \(5\sqrt{2}\)
B. \(10\sqrt{5}\)
C. \(2\sqrt{5}\)
D. \(5\sqrt{10}\)
(二)填空题
\(\sqrt{25}\)的平方根是______。
比较大小:\(\sqrt{7}\)______\(3\)(填 “\(>\)”“\(<\)” 或 “\(=\)”)。
若\(x^{2}=16\),则\(x =\);若\(x^{3}=-27\),则\(x =\)。
(三)解答题
计算:
\(\sqrt{12}-\sqrt{3}+\sqrt{\frac{1}{3}}\)
\((\sqrt{5}+2)(\sqrt{5}-2)\)
\(\sqrt[3]{-8}+\sqrt{0}-\sqrt{\frac{1}{4}}\)
已知\(x + 1\)的平方根是\(\pm2\),\(2x + y - 2\)的立方根是\(2\),求\(x^{2}+y^{2}\)的值。
五、总结提升
通过本章复习,学生应全面掌握数的开方相关知识,包括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性质与计算,实数的分类、运算以及与数轴的关系。针对易混易错点加强理解和练习,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对概念的辨析能力。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善于将数的开方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提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份复习方案涵盖第 10 章数的开方核心内容。你可对知识梳理详略、练习题难度等方面提出看法,我们共同完善,让复习更高效。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能准确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会判断一个命题及它的逆命题的真假性,掌握证明命题真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命题、逆命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探究互逆定理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及命题真假的判断。
能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性,理解原命题为真,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简单的命题,如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 a=b,那么 a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提问:能否交换这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新的命题?新命题是否成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互逆命题
给出互逆命题的定义: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举例说明:如原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的逆命题是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互逆命题的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写出 3 - 5 个命题,并交换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对于真命题,需要通过推理证明;对于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以刚才的命题为例,分析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如 “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 是假命题,因为两个相等的角不一定是直角,还可能是锐角或钝角等。
让学生自己判断之前小组讨论中写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性,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逆定理
给出互逆定理的定义: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举例说明:如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互逆定理。
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只有当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才有逆定理。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如果 a = 0,那么 ab = 0。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分析:
(1)逆命题为 “如果 ab = 0,那么 a = 0”,这是假命题,因为当 b = 0 时,ab = 0,a 不一定为 0。
(2)逆命题为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是假命题,因为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可能是相似三角形。
(3)逆命题为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真命题,它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 2:证明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是真命题。
分析: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在△ABC 中,∠B =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交 BC 于点 D。
因为 AD 平分∠BAC,所以∠BAD = ∠CAD。
在△ABD 和△ACD 中,
∠B = ∠C,
∠BAD = ∠CAD,
AD = AD(公共边),
所以△ABD≌△ACD(AAS)。
所以 AB = AC。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真假。
(1)如果 x = 2,那么 x = 4。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对顶角相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2)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3)真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4)假命题的逆命题一定是假命题。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命题的真假。
强调: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
(六)布置作业(5 分钟)
课本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解题过程,判断命题真假时要说明理由。
拓展作业:收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至少两个互逆命题,并分析它们的真假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在判断命题真假和写逆命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1.理解并掌握幂的乘方的概念与意义;
2.熟练运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温故知新
am·an=am+n(m、n为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同底数幂的乘法
公式:
文字描述:
 
解:设地球的半径为1,则木星的半径就是10.
大家知道太阳、木星和月亮的体积的大致比例吗?我可以告诉你,木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倍,太阳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2倍,假如地球的半径为r,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和木星的体积是多少?
(球的体积公式为 )
因此,木星的体积为V木星=
太阳的体积为V太阳=
知识点一 幂的乘方运算法则
(1)(a3)2
=a3·a3
(4)请同学们猜想并通过以上方法验证:
am·am·am am
n个am

· ·

= am+m+ +m
n个m
=am·am
(2)(am)2
=amn
(am)n=
=a3+3
=a6
=am+m
= a2m
(m是正整数)
(3)请你观察上述结果的底数与指数有何变化?
自主探究
试一试
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填空:
(1)(23)2
=23×23
=2×2×2×2×2×2
=26
2个23
am·an=am+n(m、n为正整数)
=3×2
(2)(52)3
(3)(a3)4
=52×52×52
=5×5×5×5×5×5
=56
3个52
=2×3
=a3·a3·a3·a3
4个a3
=a3×4
=a12
(am)n
=am+…+m+m
=amn
可得
n个am
=am·am·…·am
幂的乘方法则
符号语言:(am)n= amn (m,n都是正整数)
文字语言:幂的乘方,底数__,指数__.
不变
相乘
归纳总结
典例精析
【例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an)2=an+2 B.(-a3)4=(-a4)3
C.(a4)4=a4·a4 D.(a4)4=(a2)8
【详解】解:A、(-an)2=a2n≠an+2,故计算错误;
B、(-a3)4=a12,(-a4)3=-a12 , ∴(-a3)4≠(-a4)3,故计算错误;
C、(a4)4=a4·a4·a4·a4=a16≠a4·a4,故计算错误;
D、(a4)4=a16,(a2)8=a16,∴(a4)4=(a2)8,故计算正确.
故选:D.
【例2】若ax=4,ay=3,则ax+2y的值为 .
【详解】解:∵ax=4,ay=3,
∴ax+2y=ax·(ay)2=4×32=36,
故答案为36.
练一练
1.已知3m=4,3n=,分别求:
(1)3m+n.
(2)32m+3n.
【详解】(1)解:∵3m=4,3n= ,
∴3m+n=3m×3n=4×=2;
(2)解:∵3m=4,3n= ,
∴32m+3n=32m×33n=(3m)2×(3n)3
=16×()3=2.
1.若am=2,an=3.则a2m+3n的值为( )
A.13 B.31 C.100 D.108
【详解】解:∵am=2,an=3,
∴a2m+3n=(am)2(an)3=23×33=4×27=108.
故选:D.
1. 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2. 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等于 的是( )
A. B. C. D.
3. [2025石家庄新华区月考]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 ,
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返回
4. 下列算式:
; ;
;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②③

【点拨】 ,则原算式错误;
,则原算式正确;
,则原算式正确;
,则原算式错误.综上,正确的是
②③.
返回
5.若,,则 ____.
6.若,则 的值为____.
40
27
返回
7.计算.
(1) ;
【解】原式 .
(2) ;
原式 .
(3) ;
原式 .
(4) .
原式
.
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一定不要将幂的乘
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混淆,在幂的乘方中,底数可以是单项
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返回
8.若且,,是正整数,则 .利
用此结论解决下列问题:
(1)若,求 的值;
【解】 .
, ,解得
.
(2)若,求 的值.
.
,,解得 .
返回
9. 若,,则 等于( )
A. B. C. D.
【点拨】 ,
,,, .
设,则 ,
.

返回
10. [2025上海普陀区期中], 为正整数,若
成立,则( )
A. ,必同为奇数 B. , 必同为偶数
C. 必为奇数 D. 必为奇数
11. 已知,,则 的值是
( )
A. 19 B. 18 C. 9 D. 7


返回
幂的乘方
法则
(am)n=amn (m,n都是正整数)
注意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区别:(am)n=amn;am ﹒an=am+n
幂的乘方法则的逆用:
amn=(am)n=(an)m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