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
上
1.5 透镜和视觉
第1章
“第3课时”
对环境的察觉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科学思维:能根据不同仪器的成像原理进行合理调节使用;
探究实践: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认识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
态度责任:提升学习的兴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知导入
利用照相机拍照,可以让景色留存为永久的记忆;利用投影仪可以看到放大的图像;利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如洋葱表皮细胞;利用望远 镜可以观察遥远的物体,如月球上的环形山。
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都是光学仪器,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部件?其工作原理有什么异同之处?
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改变放大镜到书本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说一说你方法和发现。
探究活动:
现象:
放大镜置于书本的上方,从靠近书本开始逐渐离开书本,调整放大镜与书本的距离,可观察到字被放大,且字是正立的。但当放大镜离开书本一定距离后,图像又变模糊。
操作方式 像的变化
远离物体 像是逐渐变大的
靠近物体 像是逐渐变小的
探究新知
一、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2、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利用 u<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
3、放大镜使用:
使用放大镜时,放大镜位于被观察物体的上
方,使物体位于 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并通过调
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
视频:
用放大镜观察鱼
(点击图片播放)
探究新知
二、投影仪
1、投影仪: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把物体 (投影片)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并距投影仪镜头比较近的位置时,来自物体(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放大、倒立的物体的像。
探究新知
2、投影仪可与电脑相连:
会议室、教室里常用的投影仪,它与电脑相连接,电脑上的图文或视频通过投影仪放大。
视频投影仪
电影投影机
视频:
投影仪工作原理
(点击图片播放)
探究新知
三、照相机:
1、照相机:
(1)照相机:
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
(2)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外合适位置时,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缩小、倒立的物体的实像。
讨论交流
1)使用照相机拍照片时,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一些,应该怎么调节?
2)拍完特写以后在拍全身照,应该怎么动相机?
把相机向物体靠远些(增大物距),把相机镜头向后缩(减少像距)
应该将照相机的镜头往前调,使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探究新知
2、数码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将景物放在离数码照相机镜头(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探究新知
3、数码照相机成像原理:
当按下照相机的快门后,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聚集到影像传感器上,影像传感器会将这些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器处理,形成特定的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器中。这样,一张数码相片就拍摄完成了。
实践活动
1)用硬纸板做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1.5-12。
2)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这样就做成了照相机模型。
3)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
4)如果把薄膜换成感光胶片,就可以得到照相底片了。
观察时,薄膜上的景物是不是倒立的?
倒立、缩小的实像
薄膜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科学拓展
科学·技术
·工程
讨论交流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哪些用处。
①聚光镜;②放大镜;③人的眼球;④照相机;⑤老花眼镜;⑥幻灯机、投影仪与电影放映机;⑦显微镜;⑧望远镜;⑨LED手电筒,等。
课堂练习
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摄影“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C
课堂练习
2、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D
课堂练习
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 )
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
C. 向上并且向左移 D. 向上并且向右移
B
课堂练习
4、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 是用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摄的。
D
B
A
C
课堂练习
5、如图甲为支付宝推出的扫脸支付装置,顾客站摄像头FA在装置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即可在感光器上成像,进行顾客身份识别。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
(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相当于图乙中的 。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的方向为图甲中的 (填字母)
光屏
倒立缩小
F3
课堂总结
1.5 透镜和视觉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1、放大镜:
原理:u<f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把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物体的上方,使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并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
2、投影仪:
原理: 2f>u>f时,能在屏幕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使用:连接电脑等设备,电脑中的视频或图文通过投影仪放大;
3、数码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 影像传感器→光屏;
原理:u>f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拍摄:按下快门,来自景物的光线→影像传感器处理(光信号转→电信号→数字信号→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器。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预习“眼睛”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8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1.5透镜和视觉教学设计
课题 1.5 透镜和视觉(3)…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八上第1章第5节《透镜和视觉》的第3课时内容。教材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安排进一步延伸学习规律的应用。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不但有趣还有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透镜的学习,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本课时既是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延伸和进一步应用,更是后续学习眼球折光系统、视力缺陷的矫正等内容的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科学思维:能根据不同仪器的成像原理进行合理调节使用;探究实践: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认识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态度责任:提升学习的兴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照相机拍照,可以让景色留存为永久的记忆;利用投影仪可以看到放大的图像;利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如洋葱表皮细胞;利用望远 镜可以观察遥远的物体,如月球上的环形山。 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都是光学仪器,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部件?其工作原理有什么异同之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改变放大镜到书本的距离,观察字的放大情况。说一说你方法和发现。现象: 放大镜置于书本的上方,从靠近书本开始逐渐离开书本,调整放大镜与书本的距离,可观察到字被放大,且字是正立的。但当放大镜离开书本一定距离后,图像又变模糊。一、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2、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放大镜利用 u<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 3、放大镜使用: 使用放大镜时,放大镜位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使物体位于 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并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 视频:用放大镜观察鱼二、投影仪 1、投影仪: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把物体 (投影片)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并距投影仪镜头比较近的位置时,来自物体(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放大、倒立的物体的像。 2、投影仪可与电脑相连: 会议室、教室里常用的投影仪,它与电脑相连接,电脑上的图文或视频通过投影仪放大。视频:投影仪工作原理 三、照相机: 1、照相机: (1)照相机: 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 (2)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外合适位置时,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缩小、倒立的物体的实像。2、数码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将景物放在离数码照相机镜头(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3、数码照相机成像原理: 当按下照相机的快门后,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聚集到影像传感器上,影像传感器会将这些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器处理,形成特定的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器中。这样,一张数码相片就拍摄完成了。 实践活动: 1)用硬纸板做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1.5-12。 2)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这样就做成了照相机模型。 3)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 4)如果把薄膜换成感光胶片,就可以得到照相底片了。 观察时,薄膜上的景物是不是倒立的? 现象: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科学拓展:望远镜和显微镜科学、技术、工程:光学仪器的发展讨论交流: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哪些用处。 参考:①聚光镜;②放大镜;③人的眼球;④照相机;⑤老花眼镜;⑥幻灯机、投影仪与电影放映机;⑦显微镜;⑧望远镜;⑨LED手电筒,等。 通过活动“使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字”来认识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提升兴趣,增加动手机会,促进动脑意识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学生相对陌生通过图片等讲解。促进理解照相机原理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之一,数码相机相对复杂,但成人像原理还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照相机成像原理的理解归纳、比较是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及时归纳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课堂练习 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摄影“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C ) A.手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光的反射 C.投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2、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INCLUDEPICTURE "http://img.zuoyebang.cc//zyb_9b9f7ed776923f493edc1c5ef5ead2f3.jpg"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http://img.zuoyebang.cc//zyb_9b9f7ed776923f493edc1c5ef5ead2f3.jpg" \* MERGEFORMAT (例题2图) (例题3图)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 B )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 C. 向上并且向左移 D. 向上并且向右移4、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我们可以判定:照片 是用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摄的。参考:D B A C5、如图甲为支付宝推出的扫脸支付装置,顾客站摄像头FA在装置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即可在感光器上成像,进行顾客身份识别。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相当于图乙中的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的方向为图甲中的 (填字母)参考:(1)光屏 (2)倒立、缩小 (3)F3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1.5 透镜和视觉(3)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4、根据不同光学仪器的原理进行成像要求的合理调节。
一、知识点梳理:
1、放大镜是一种 较小的 透镜;它是利用 特点而制成的;
2、使用放大镜时,放大镜位于被观察物体的 方,使物体位于 ,并调节放镜与物体间的距离来改变 。
3、投影仪的镜头是 镜,使用投影仪时物体应放在 处,所成的像特点是 ;
4、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相当于 ,使用数码照相机时,物体应位于 处,所成的像特点是 ;
5、使用数码相机时,按下相机快门后,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到 上,影像传感器会奖这些光信号转化为 ,然后将电信号转变成 ,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器处理,形成特定的 ,保存在存储器中,从而完成了拍摄。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摄影“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光的反射 C.投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
例题2、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INCLUDEPICTURE "http://img.zuoyebang.cc//zyb_9b9f7ed776923f493edc1c5ef5ead2f3.jpg"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http://img.zuoyebang.cc//zyb_9b9f7ed776923f493edc1c5ef5ead2f3.jpg" \* MERGEFORMAT
(例题2图) (例题3图)
例题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 )
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
C. 向上并且向左移 D. 向上并且向右移
例题4、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 是用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摄的。
例题5、如图甲为支付宝推出的扫脸支付装置,顾客站摄像头FA在装置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即可在感光器上成像,进行顾客身份识别。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
(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相当于图乙中的 。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的方向为图甲中的 (填字母)。
三、课后练习:
1、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
A. 缩小的 B. 等大的 C. 放大的 D. 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3、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 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4、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 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 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D. 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6、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
B. 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
C. 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
D. 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7、毕业时,老师给同学们拍照片,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的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现在应该( )
A. 将镜头拉长,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B. 将镜头缩短,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C. 将镜头拉长,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D. 将镜头缩短,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8、如图所示为商场地面上广告投影灯的投影,若镜头焦距为f,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为a,地面到镜头的距离为b。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a<f B.a<b C.镜头是凹透镜 D.投影是放大的虚像
(第8题图) (第9题图)
9、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 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10、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12、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13、课外拓展课上,小明用一个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小昆虫,当他发现看不太清楚小昆虫时,正确的做法是 (填“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或“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近一点”)。由于小明不小心将放大镜掉在地上摔掉了一小块,他用此放大镜 (填“能”或“不能”)成一个完整的小昆虫的像。
14、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 厘米;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焦距 凸 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2、上 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放大倍数
3、凸透 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倒立、放大的实像
4、凸透镜 光屏 2倍焦距外 倒立缩小的实像
5、影像传感器 电信号 数字信号 图像文件,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错误。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属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正确。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A、观众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
B、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银幕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拍摄时,为了产生立体视觉.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故C正确;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故D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图甲显示像在毛玻璃的左侧上方,说明卡通人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右侧下方,要使像如图乙所示,必须调节卡通人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所以镜头应该向右侧下方移动,故B符合题意。
例题4、 D B A C
解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如图从甲→丙→丁→乙,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例题5、(1)光屏 (2)倒立缩小(3)F3
解析:(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是用来成像的,相当于图乙中的光屏;(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和屏幕的重力相互平衡,即它们的方向相反。因为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用力是竖直向上的,即F3。
三、课后练习:
1、C 2、A 3、B 4、C 5、C 6、B 7、B 8、B
9、D 10、A 11、C 12、D
13、将放大镜离小昆虫稍远一点;能
14、 照相机;缩小;2f;近
15、(1)20.0 (2)下 (3)C;投影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