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21:3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新课预习.培优卷)-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2.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按图所示位置放置,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 D.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3.如图1和2,是一束光分别经过甲、乙两个透镜后的光路图,图中虚线表示透镜的主光轴。图3是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  )
A.甲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凹透镜
B.乙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C.矫正远视眼的镜片和甲对光的偏折作用相同
D.矫正远视眼的镜片和乙对光的偏折作用相同
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烛焰的成像特点相同
C.图乙中的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图乙中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
6.近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自拍时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
B.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
C.减小物距,减小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
D.减小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
7.刷脸支付是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3D传感、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新型支付方式,在刷脸支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摄像头进行拍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B.人到镜头距离小于镜头两倍焦距
C.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
D.当人往镜头靠近时,成的像变小
8.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
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
C.如果看远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晰,再看近处景物时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D.为了粗测该凸透镜的焦距,早上太阳出来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此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二、填空题
9.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10.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   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1.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或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12.来到湖边,小科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若湖中的水深2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m。湖中景物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
13.如图所示为一束光射向空气与水分界面后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由图可知,入射角是   度,折射角是   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三、作图题
14. 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5.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如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让凸透镜正对平行光,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实验时,应首先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3)改变烛焰在透镜前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图乙位置时,正好成最清晰的像   、   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4)如图乙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到   cm刻度线处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当他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再将光屏靠近透镜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6)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若此时有一只虫子停在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   。
A.上半部分有虫子的像
B.下半部分有虫子的像
C.烛焰的像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且变暗
答案
1.D
2.D
3.C
4.B
5.C
6.A
7.C
8.C
9.A、B、D;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C、E;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凹
11.左;凸
12.大于;折射
13.60;30;左
14.
15.
16.10.0;主光轴;倒立;放大;投影仪;75;远视;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