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光现象(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光现象(新课预习 培优卷)(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8 21: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光现象(新课预习.培优卷)-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版(2024)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说山西好风光”,下列图片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五台山白塔的倒影
B.晋祠铁人的影子
C.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
D.透过云层的光束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雨后的夜晚,我们迎着月光走,地上水坑是暗的;背着月光走,地上水坑是亮的
B.镜面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时,只有部分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平面镜,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0°,则反射角增加10°
D.有的学生不能看清老师黑板上写的粉笔字,这是因为黑板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3.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4.如图所示,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5.如图所示,bc是一水池,地面ab、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是高为10m的电线杆,ab=4m,bc=2m,cd=2m。立在d点的观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距地面高为1.5m,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  )
A.4.5m B.6m C.3m D.1.5m
6.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7.《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A.月食 B.阳光下的树影
C.玻璃幕墙反光 D.手影游戏
8.把微小量放大以便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N是光屏,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二、填空题
9.小明身高1.7m,距离平面镜3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   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如图所示, 一块高1.5m 的平面镜竖直放置,小明身高1.6m,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高   m;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留下不少水坑,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的是   (填 “地面”或“积水”),此处发生的是   反射(填“镜面”或“漫”)。
12.一束光AO射向平面镜,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若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10°,则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   。
1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折叠的硬白纸板 ENF   立在平面镜上,以此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此时反射角的角度为   ,若将纸板 NOF 向后折叠,则反射光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三、作图题
14.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照到水平面镜上,AO是入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OB。
四、实验探究题
16.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如图所示,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该采取的是;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小明让光束与ON成30°角射向O点,记录光的径迹,测得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为30°,记录数据,他下一步操作应是   ,再多做几次实验;取下纸板,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中,   ;
次数 ∠i ∠r
1 30° 30°
2 45° 45°
3 70° 70°
(3)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将纸板B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
答案
1.A
2.C
3.C
4.A
5.C
6.C
7.C
8.C
9.1.7;不变
10.1.6;靠近;不变
11.地面;漫
12.65°;150°
13.垂直;40°;不会
14.
15.
16.(1)C
(2)改变入射角大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不能;在
(4)光路可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