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时练习)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课时系列(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课时练习)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课时系列(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9 05: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一、单选题
1.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乙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2 B.2:1 C.2:9 D.9:2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和速度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
A.min、km/h B.min、m/s C.s、m/s D.h、km/h
3.普通列车的速度为108km/h,高速路上的小轿车速度为33m/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普通列车每小时行驶108000米
B.小轿车每分钟行驶1980米
C.普通列车的速度大于小轿车的速度
D.上述情况下,相同时间内小轿车运动的路程比列车多
4.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2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用去了150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
A.2.5m/s B.1.5m/s C.1.6m/s D.2m/s
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车速度相同
B.乙车做加速运动
C.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
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东运动
6.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右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2-4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4-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左运动
7.小侨参加100米赛跑,以10m/s的速度通过前半程,接着又以6m/s的速度通过后半程,求小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7.5m/s B.8m/s C.6.25m/s D.3.75m/s
8.两人从甲地到乙地,甲前路程以的速度行走,后的路程以的速度跑步前进,最终用时,乙前时间以的速度行走,后时间以的速度跑步前进,最终用时,(其中:和的大小不相等),则他们二人用时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
9.下列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直径大约为40mm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60m/s
D.天安门升国旗共用时间大约是127s
10.某双休日,小明随父母驾车外出游玩,在行驶的过程中,小明某时刻看到汽车的速度表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汽车匀速行驶了一段路程后,速度表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m/s
B.汽车通过的路程为4.0km
C.行驶该路程需要的时间为0.5h
D.若以该速度继续行驶15min,通过的路程为40km
1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
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3.学习物理时经常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
A.初二男生的身高约是1.6m B.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mm
C.脉搏跳动约60次/min D.人正常步行速度为10m/s
14.如图是某物体在5s内沿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3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C.在1~3s内,该物体静止
D.在3~5s内,该物体速度为
15.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往东运动 D.经过8s,甲、乙相距0.8m
1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在t=6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2m处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
三、填空题
17.小明同学在学习光学知识的时候知道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通过查资料又知道了从太阳发出的光大约需要经500s才能传播到地球上,据此可以计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   km。
18.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   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   km/h。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里程/km
北京南 06:43 06:43 0
济南西 08:37 08:41 406
曲阜东 09:13 09:15 535
19.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36km。一小汽车刚行驶到桥面时,速度表的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汽车以此速度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以行驶的小汽车为参照物,桥两边的路灯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0.小明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50m,以8s的好成绩跑完全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测试过程中,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21.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岸边游人认为船是运动的,而诗人认为船是静止的,他是以   为参照物,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
(2)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妥的。你认为不妥之处在于(说出一点原因即可):   。按照媒体说法,若甲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从武汉开往鄂州“车程”为1小时,而乙车以40km/h的平均速度从武汉开往鄂州“车程”为   小时。
22.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时相对地球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运行速度约为7.8   (选填“km/s”、“km/min”或“km/h”)。
23.如图所示,公交车甲和公交车乙从同一车站同时同向匀速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甲车速度为   km/h,若运行5min,则乙车行驶的路程是   。
四、计算题
24.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速度给很多人带来了便捷惬意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如表所示是G4809次列车运行时刻表:求:
站名 上饶 鹰潭北 抚州东 南昌西
里程/km 0 113 156 253
到站时间 始发站 21:03 21:19 21:47
发车时间 20:38 21:05 21:21 21:50
(1)G4809次列车从上饶开往南昌西的运行时间;
(2)G4809次列车从上饶到南昌西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5.周末红红开车经过双碑隧道时,右前方同一直线上有一辆大巴车,当两者相距0.66km时,红红按了下喇叭,大巴车司机听到后方的喇叭声继续保持10m/s匀速前进。一段时间后红红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超过了大巴车司机,超车后经过35s,红红又按了下喇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不计车长,两车均匀速行驶)。求:
(1)以大巴车为参照物红红的速度为多少m/s;
(2)听到后方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多少m?
(3)当大巴车司机听到前方传来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多少m?
五、作图题
26.小岗同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如图中分别作出小明同学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像和路程-时间图像。
27.如图所示,这是一物体在0~12s运动的v﹣t图像,请在图中画出其运动的s-t图像。
六、实验探究题
28.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   cm,木块在A、B间滑行的时间为   s,滑行的平均速度为   cm/s。
29.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二列中。
(1)完成表格中“摆动周期”一栏中空格的填写。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你认为甲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从中得出此结论,理由是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   和   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的大小无关。
(4)丙同学分析实验序号7、8、9,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本实验中,该小组同学利用三个不同质量的摆球,做了多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选填“多次实验求平均值”或“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七、综合题
30.国庆节假期,小明选择乘坐高铁去上海,他通过12306网站查询到G7003次列车的时刻表如图所示,则:
G7003时刻表
站序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停车时长
1 南京 — 08:00 —
2 常州 08:39 08:42 2分钟
3 无锡 08:55 08:57 2分钟
4 苏州 09:12 09:14 2分钟
5 上海 10:00 — —
(1)本次列车从常州到苏州运行的时间为   min;
(2)南京到上海全程约300km,列车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已知列车的长度为400m,若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长为2km的红旗大桥时,则列车完全通过该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秒;坐在列车上的小红完全通过该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答】由题意可知, ,可得到

所以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路程比值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的比值大小。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解答】一半路程为s′ 300m,行驶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 250s,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150s,总时间t=t1+t2=250s+150s=400s,则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v 1.5m/s,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5.【答案】C
【解答】AB.在s-t图象中,甲、乙的运动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则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甲、乙的速度为:,
在v-t图象中,丙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丙=4m/s,故AB错误;
C.根据小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丙>v乙,且同时同地向西运动,根据s=vt,经过4s甲车运动在最前面,故C正确;
D.由于v丙>v乙,同时向西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快,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根据,计算速度;根据s=vt,计算速度大小;以运动慢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快的物体向前运动。
6.【答案】D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0-2s内甲通过的距离小于乙通过的距离。根据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2-4s时乙的路程保持不变,即乙的速度为零。而甲的速度不为零,那么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B错误;
C.4s时甲的速度不为零,而乙的速度为零,则二者速度不同,故C错误;
D.4-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左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即乙向左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结合速度公式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A,B
10.【答案】A,B,D
11.【答案】B,C,D
12.【答案】A,B,C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4s~8s内,两同学同时出发,甲和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符合题意;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v甲= =1.25m/s;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v乙= =0.625m/s.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A、横轴表示出发的时间,纵轴表示通过的路程,从图上找出各自出发的时间,再做比较;
B、通过图像可知,4s~8s内,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由图像可知,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
D、根据图像提供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两人的速度,再比较;
13.【答案】A,B,C
【解答】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A符合题意;
B.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2.0mm,手指甲的厚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1.0mm左右,B符合题意;
C.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60次,C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4.【答案】A,C,D
15.【答案】A,D
16.【答案】A,C
【解答】A.已知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可知: ; ; 。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A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在t=6s时,s甲=1.8m,s乙=0.8m,甲车在乙车前面s= s甲-s乙=1.8m-0.8m=1.0m,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C符合题意。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结合选项逐一分析计算。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17.【答案】1.5×108
【解答】根据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结合光速计算路程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
【分析】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18.【答案】129;214
19.【答案】0.45;运动
20.【答案】6.25;运动
【解答】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与小明同学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终点计时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6.25;运动.
【分析】利用v=求得平均速度;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1.【答案】自己;相对的;不知道车辆的速度不能直接判断所需的时间;1.5
22.【答案】运动;km/s
23.【答案】36;1500m
24.【答案】(1)1.15h;(2)220km/h
25.【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两车均匀速行驶,大巴车的速度为10m/s,红红的速度为
则以大巴车为参照物红红的速度为30m/s-10m/s=20m/s
答:以大巴车为参照物红红的速度为20m/s
(2)解:当两者相距0.66km时,红红按了下喇叭,大巴车司机保持10m/s匀速前进,设经过t秒声音追及上大巴车,则有

解得t=2s。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
答:听到后方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620m;
(3)解:红红超过了大巴车后经过35s,又按了下喇叭,此时两者距离为
设时间为t时,大巴车听到声音,则

解得t=2s,此时两车相距
答:当大巴车司机听到前方传来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740m。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速度可求以大巴车为参照物红红的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经过t秒声音追及上大巴车,分析题意列出方程可求。
(3)根据相对路程列方程可求当大巴车司机听到前方传来的喇叭声时两车相距的距离。
26.【答案】
27.【答案】
28.【答案】4.30;2;2.15
29.【答案】(1)2;2;2;2;2;2;1.8;2;2.2
(2)不能;变量不唯一
(3)4、5、6;单摆的摆长;摆球质量
(4)单摆的摆长越长,单摆的周期越大
(5)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解答】(1)根据题意知道,摆动周期等于摆动30次的时间除以30,所以表格中摆动周期,从实验序号1-9分别是:2;2;2;2;2;2;1.8;2;2.2
;(2)由表格中实验序号为l、2、3的实验数据知道,摆长相等,而摆球的质量与摆动角度θ都不同,单摆的周期相同,由于变量有多个,即变量不唯一,所以不能得出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3)要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摆线长度相同、摆球质量相同,需要只有摆球的摆动角度不同,所以选择实验4、5、6符合题意,这样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动角度无关;(4)由表格中实验序号为7、8、9的实验数据知道,摆球质量和摆动角度均相同,摆长越长,其摆动周期越大,故所得结论是:单摆的摆长越长,单摆的周期越大。(5)本实验中利用三个不同质量的摆球,做了多组实验,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分析】(1)根据摆动的次数和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计算摆动一次用的时间;
(2)探究摆动周期的影响因素时,探究某个因素,要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即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3)探究摆动周期和摆球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摆长一定;
(4)当只改变摆长时进行实验,则探究摆动周期和摆长的关系;
(5)各种规律的归纳都要多次实验,探究规律的普遍性。
30.【答案】(1)30
(2)150
(3)60;50
【解答】1)09:12-08:42=30min
2)南京大上海全程2h,全程300km所以速度为150km/h
3)全长2.4km,根据速度公式t=s/v可知,t=2400m/40m/s=60s,小红的速度为40m/s,长度为2000m,根据速度公式t=2000m/40m/s=50s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s=vt计算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