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时练习)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课时系列(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时练习)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课时系列(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09 05: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声音的特性
一、单选题
1.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应运而生。当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则可听到钢尺发出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为了不影响他人,我们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说话尽量轻言细语。这里“轻言细语”是指声音的(  )
A.音调低 B.音色美 C.响度小 D.频率低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条件下,声速大小关系:v铅>v海水>v空气
B.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C.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管距离声源远近,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是不变的
B.在地球的我们,可以听到太空中星球爆炸的声音
C.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D.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声音也立刻消失了
7.如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甲、乙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
C.甲、丙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二、多选题
9.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C.甲音叉发出的声音比乙音叉发出的声音在同温度空气中的速度大
D.两个音叉的音色相同
10.下列现象中,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余音绕梁”是回声的现象
B.骨传导耳机通过骨头传声,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C.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分别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
D.“一闻其声,便知其人”依据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12.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高度不同,先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再用竹棒敲击玻璃瓶,发出的声音不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吹气时,音调最低的是C
B.敲击玻璃瓶时,音调最高的是A
C.吹奏和敲击产生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瓶子,声音的响度不同
13.如图是课本中四个实验配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②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
C.图③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图④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固定于桌面的尺子,尺子发声的音调会发生变化
14.如图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三者的音调相同 B.甲、乙、丁三者的响度相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D.甲、乙、丙三者的响度相同
15.物理虽然在振动,但我们却听不到声音,原因可能是(  )
A.在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B.声源振动的频率高于 或低于
C.物体在做无规则振动产生噪声
D.传入人耳的声音太小,其声音强弱等级小于
三、填空题
16.2023河南春晚创意节目《祥瑞福远》,利用AI智能动画特效,打造虚拟的“祥瑞”空间,在这里,二胡、古筝、笛子、琵琶等传统乐器与舞者同频演绎,共同传递新春的吉祥与祝福。如图是演员正在吹奏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观众就算闭眼聆听也能辨别出是笛子演奏而非是其他乐器,这是由于不同乐器的   不同。
17.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18.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模仿的口技声是通过   传到听众耳中的。
19.如图所示,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演奏过程中他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优美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台下听众的耳中,在离舞台越远的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1.如图所示为人和大象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人类能听到的声的频率范围是   ,某种蝴蝶飞行时在1min内翅膀振动480次,这种翅膀振动的频率是否在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选填“是”或者“否”)。这个频率的声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者“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真空中   (选填“能够”或者“不能”)传播。
22.目前手机已是非常普及的通讯工具,当手机铃声响起后,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   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我们接听电话后,虽不能看到对方,但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知道对方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进行判断的。
四、实验探究题
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管乐器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实验室借来一台能测声音频率的仪器,以及选用了两只横截面积不同的注射器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们将两支注射器的顶部截掉,做成哨子,然后边吹哨子边拉动活塞,并记录下声音的频率,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注射器名称 空气柱长度/cm 声音的频率/Hz
1 甲 2 300
2 甲 1 488
3 乙 1 562
(1)他们吹哨子时,发出声音的物体是    (选填“注射器”或“注射器内的空气柱”);
(2)比较实验序号1、2,可初步得出,当注射器的横截面积相同时,注射器内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    ;
(3)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到,当注射器内空气柱长度相同时,注射器的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
24.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    越大;
(4)如图丙,李雪将上面置有轻质小球的发声体放在玻璃罩内,通过抽气口,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看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然在剧烈地跳动。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声音传播
   介质,而光的传播
   介质。(均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五、计算题
25.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其下潜的速度为20m/s,下潜过程中需使用声呐系统测量距离海底的距离。““奋斗者”号”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在51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3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
(1)收到信息时潜水器距海面的距离s1;
(2)潜水器发出的超声波在水下所走的路程s2;
(3)海底的深度H。
26.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所示。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快,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21个音符“La”的频率为,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六、作图题
27.如图,3个相同的玻璃杯A,B,C里,盛有不同质量的水。现向瓶口吹气,若想发出的声音音调依次从高到低,请画出A,C图中的水平液面。
七、综合题
28.
(1)如图甲所示, 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若使音叉发出更大的 声音,泡沫塑料球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 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   弹起(会/不会)。
2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则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是: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m。
(3)通过计算,在图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   (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   m/s.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答】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狗的听觉范围是15Hz~50000Hz,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而在狗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
2.【答案】B
【解答】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等。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3.【答案】C
4.【答案】A
【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铅>v海水>v空气.A符合题意;
B、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B不符合题意;
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不是次声波,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5.【答案】D
【解答】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兹.解决此类问题考查的是声学中的综合知识点,难度不大,比较基础,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6.【答案】C
【解答】A.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由于太空中星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太空中星球发生爆炸,地球上的人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
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故C正确;
D.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若振动停止,物体便不再发出声音,但已经产生的声音已经通过介质传播出去,没有消失,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答案】B
【解答】AB.甲和乙的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但是波形不同,因此音色不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乙和丙的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但是相同时间内乙振动次数多,即频率不同,因此音调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甲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但是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8.【答案】A
9.【答案】A,D
【解答】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A符合题意;
B、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它们的响度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甲音叉发出的声音和乙音叉发出的声音在同温度空气中的速度相等,C不符合题意;
D、两个波形图形状相同,两个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利用声波图反应声音的特点时,频率的大小反应音调高低,声波图的形状反应声音的特色。
10.【答案】A,C
【解答】A.“余音绕梁”是声音的反射现象,是回声的现象,A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B不符合题意;
C.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改变了发声部分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指声音的大小,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声音在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现象;固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快;发声体的长度改变,音调改变;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11.【答案】A,C,D
【解答】A.我们平时说声音很“尖”,指的是音调高,“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A符合题意;
B.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C符合题意;
D.不同的人说活音色不同,“一闻其声,便知其人”依据了声音的音色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12.【答案】B,C
13.【答案】B,C
14.【答案】A,D
【解答】A.由图知道,三幅图中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A符合题意;
B.甲、乙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因此响度相同,丁图偏离原位置较小,振幅也较小,因此响度较小,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丙三者的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所以,响度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由图知道,甲、乙、丁三幅图中振动的快慢相同,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甲、乙、丙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也相同,所以,响度相同。
15.【答案】A,B,D
【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声源与人耳之间没有介质,则声音无法传播,那么便听不到声音,A符合题意;
B.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是20Hz到20000Hz,当声源振动的频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人耳便听不到了,B符合题意;
C.物体在做无则振动的噪声,只要其振动频率在可听声范围,人都可以听到,C不符合题意;
D.当传入人耳的声音的强弱小于0dB时,这个声音强度太小了,人耳便听不到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很多,如:响度足够大,频率在人耳听声范围,需要有介质传播等。
16.【答案】音调;音色
17.【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解答】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观众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导致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18.【答案】音色;空气
19.【答案】音调;空气;越小
【解答】演奏过程中他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来改变声音的音调。台下听众能听到优美音乐声,是音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了。声音的响度除了跟振幅有关外,还与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即离发声体的距离越远,听到声音响度越小;故观众离舞台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分析】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20.【答案】振动;音调
【解答】拨动尺子时,尺子会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调也不相同。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质量有关,发声体的质量不同,发声体的质量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21.【答案】20~20000Hz;是;次声波;不能
【解答】人类能听到的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蝴蝶飞行时在1min内翅膀振动480次,频率为8Hz,在大象听觉范围内,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分析】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答案】空气;音色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手机铃声响起后,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我们接听电话后,虽不能看到对方,但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知道对方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3.【答案】注射器内的空气柱;高;2、3;低
24.【答案】(1)振动;放大作用
(2)空气;不能
(3)响度
(4)需要;不需要
【解答】解:(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乒乓球被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造成的,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造成的,乒乓球起到放大的作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两个音叉之间是空气,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传声介质,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4)将上面置有轻质小球的发声体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抽掉罩里的空气,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声音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看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然在剧烈地跳动,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乒乓球被弹起,可以将发声体微小的振动放大;
(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发声体的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是传播不需要介质。
25.【答案】(1)1280m;(2)19500m;(3)10900m
26.【答案】
27.【答案】
28.【答案】(1)振动;声波;振幅;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能量;不会
【解答】(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若使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音叉振动的幅度将变大,泡沫塑料球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此实验说明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即响度与振幅有关。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如图乙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振动发声,悬挂在线上紧靠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因月球上为真空,左边泡沫塑料球不会被弹起,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分析】(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9.【答案】(1)不能;反射能力强
(2)68
(3);51;60
【解答】(1)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反射能力强等特点。
(2)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3)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
跑车在这段路程内行驶的时间:;
跑车行驶的速度:。
【分析】(1)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根据超声波的特点解答。
(2)静止时,汽车到测距仪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根据计算即可;
(3)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超声波与跑车相遇时的距离,然后二者相减就是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根据描述计算出这段距离内跑车行驶的时间,最后根据公式计算速度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