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龙里格龙》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音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龙里格龙》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音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7-08 22: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8课
课题 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活泼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龙里格龙》,表现出该歌曲独特的京剧韵味。 感受戏歌(京歌)融合京剧韵味与歌曲特点的独特美感。(审美感知) 2.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二声部合唱,尝试结合京剧“做”的表演形式,生动演绎歌曲。(艺术表现) 3.在学唱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处理或简单动作表现歌曲,体验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创意实践) 4.了解京剧音乐中“衬词”的作用,认识戏歌这一艺术形式与传统京剧的联系,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文化理解)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龙里格龙》的旋律及二声部合唱,把握歌曲的京剧韵味。
教学难点 1.二声部合唱的协调配合,尤其是低声部进入时间的准确性。 2.演唱时融入京剧的韵味,结合“做”的动作增强表现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 体 备 课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1.老师用京剧唱腔向学生问好(“同学们好啊——”),引导学生模仿用同样腔调回应(“老师好啊——”),营造京剧氛围。 2.复习旧知:师提问“上节课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时,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呢?”,引导学生回忆京剧唱腔、行当、板眼、常用打击乐器等内容。 3.过渡:“同学们对‘国粹’京剧已经有了不少认识,今天我们来接触一类带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们被称为戏歌(或京歌),一起感受这种特别的音乐魅力吧。” 二、新授课程。 (一)聆听铺垫,引出课题。 1.播放歌曲《流水恋歌》片段,提问“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它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京剧元素)。 2.师:“这首戏歌很动听,但完整学习有难度,今天我们先来学唱其中的经典选段——《龙里格龙》。”(出示课题) (二)初听歌曲,感知特点。 1.播放《龙里格龙》,提问“歌曲的歌词主要唱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只有“龙里格龙咚,龙格里格龙”)。 2.引导思考:“这几句歌词有实际意义吗?” 讲解:这是京剧音乐中常用的衬词,没有具体含义,但能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京剧韵味,让旋律更生动。 (三)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1.分析旋律,分段学唱。 学唱主旋律: 教师范唱主旋律,学生跟唱;分男女声交替演唱旋律,熟悉后加入歌词演唱。 注意有顿音记号,要唱的轻巧、有弹性。 学唱第二段旋律: 播放第二段旋律,提问“这段旋律和主旋律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发现音高更高、加入八分休止符和儿化音)。因音高特点,建议由女生演唱,教师带领女生重点练习休止符处的节奏。 2.学习二声部合唱。 师:“歌曲听起来丰富饱满,是因为采用了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歌谱,发现低声部与主旋律的联系(旋律相似,两处为八分休止符,重复演唱三遍)。 讨论声部分配:“结合男女生声线特点,怎样分声部更合适?”(确定女生唱高声部,男生唱低声部)。 分声部练习:先各自练唱自己声部,再合练,重点提醒男生低声部空两拍,在第三拍准确进入,确保声部协调。 (四)演绎歌曲,丰富表现。 1.师:“京剧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我们可以加入哪一种来让歌曲更有味道呢?”(引导学生选择“做”)。 2.教师示范几个简单的生角、旦角动作(如兰花指、云手等),学生模仿学习,自由选择动作融入歌曲演唱中。 3.完整演绎:全体学生结合动作,分声部合唱歌曲,感受戏歌的独特魅力。 三、小结,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戏歌《龙里格龙》,感受到了衬词在京剧音乐中的作用,还尝试了二声部合唱和京剧动作表演,体会到了传统京剧与现代歌曲结合的美妙。 戏歌是传统戏曲文化在现代的创新发展,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关注这类作品,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板书设计: 《龙里格龙》 戏歌 二声部合唱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