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 春
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难点)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如画。多少作家的笔下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春》。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朗润( ) 涨起来( ) 嫩绿( )
宛转( ) 应和( ) 撑伞( )
酝酿( ) 窠巢( ) 披蓑( )
戴笠( ) 抖擞( ) 黄晕( )
rùn
yùn niànɡ
hè
yùn
sǒu
wǎn
zhǎnɡ
suō
lì
kē cháo
nèn
chēnɡ
三、基础知识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赶趟儿:时间赶得上,文中形容争先恐后的样子。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四、整体感知
盼春
绘春
赞春
第一部分(1)
总写
第二部分(2-7)
具体写
第三部分(8-10)
总写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喜春的感情。
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江南春景图
第2段:
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3~7段:
春草图——小草报春
春风图——微风吟春
春花图——百花争春
春雨图——细雨润春
迎春图——勤人迎春
五、课文精读
春草图
在第③段里,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描写春草?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挤劲和生命力。“嫩嫩的”写小草的质地。“绿绿的”写小草的色泽,两词放在句末,更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满是的”,写出小草长势旺盛。
春花图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中,文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绘写春花,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拟人: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情态。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写出了 蜂喧蝶舞的场面,不仅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还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进一步表现果树开花的繁荣景象。
比喻、排比: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以形象比喻色彩,使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手法描绘花色的鲜艳、缤纷。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
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
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
触觉
嗅觉
听觉
春风图
在描绘春风时,作者调用了多种感官去感受春风,请找出来品读。
春雨图
江南春雨的妙处在哪里?试结合文章第6段说明。
春雨图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比喻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侧面描写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在雨里静默着。
——环境描写
迎春图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诵读第三部分: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他是新生的,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她是娇美的,突出春天艳丽的容颜。
比喻、拟人: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他有无穷的活力,突出他健壮的身姿。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情感。
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把握春光、努力学习工作、奋发向上。
七、延伸拓展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