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导入主题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本单元的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活动一:爱读书,了解国民阅读状况
1.仔细阅读“资料一”(教材P100、101),尝试用三段文字分别表述每个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注意用语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写好后,组内交流,修改完善,形成一份比较完善的文字稿,在班级展示。
活动指导
理解图表类型
条形图: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折线图: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
饼状图:显示各部分占整体的比例。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何分析图表数据
观察图表元素
标题:明确图表的主题。
轴标签:了解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数据。
图例:理解不同颜色或形状代表的类别。
数据点:直接从图表中获取的数据。
分析图表内容
数据趋势:观察数据随时间或类别的变化趋势。
数据分布: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数据关系: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
2.根据“资料二”(教材P101、102)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的图表,准确、直观地呈现资料中的文字信息。
2022年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4.2%,较2021年的83.9%提高了0.3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比2021年的10.93本增加了0.21本。
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来看,2022年0至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为73.5%,较2021年的72.1%提高了1.4个百分点;9至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为99.2%,较2021年的99.1%提高了0.1个百分点;14至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90.4%,较2021年的90.1%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来看,2022年我国14至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15本,高于2021年的13.10本;0至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56本,高于2021年的10.33本;9至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32本,高于2021年的10.21本。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2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探究示例]
1.图表信息
图表 信息
图1
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1.8%,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9.8%,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23.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7.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1%,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图表 信息
图2
图3
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纸质图书阅读与在手机上阅读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在成年国民中,有45.5%的人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32.3%的人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8.2%的人倾向于听书,8.1%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6.8%的人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2.8%的人倾向于视频讲书
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率小幅下降,其他类型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提升。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22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21.7%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设计图表
图表1 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
图表2: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单位:本) 0—8周岁 9—13周岁 14—17周岁 0—17周岁
10.56 10.32 13.15 11.14
3.阅读“资料一”“资料二”,你能从中看出规律或问题吗?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我的发现:
【示例】①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但纸质图书阅读仍很受欢迎;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②随着数字化阅读触角的不断深入,手机阅读成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主要方式。③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也让“听书”和“视频讲书”成为国民阅读的新选择。
有许多名家对于读书发表过精彩的论述。阅读“资料四”,并自主搜集其他有关阅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理解,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发,反思、改进自己的阅读。
搜集名家论述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名人读书经验
韩愈的“提要钩玄”读书法:
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谈到读书问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提纲挈领,抓住重点
陆游的有的放矢法:
“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杰出诗人陆游读书生活的自我写照。他终生酷爱读书,以书为伴,与书为伍。不过,他读书虽多,却多而不杂,多而不乱。他读书都是有的放矢的。
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全心投入,聚精会神
毛泽东的四多法: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
例如,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毛泽东先后读了十七八遍。在读《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及唐宋诗词的时候,常常要求自己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并且要精深了解,透彻领悟。每读一遍书,他习惯在封页上画上一个圈。从中南海故居保留下来的书籍中,可以看到许多书的封页上画有四五个圈,这说明毛泽东读了至少四五遍。有些书,页面上留有红、蓝、黑各色笔迹的圈画批注,这是毛泽东不同时期反复阅读留下的手迹。一些重要的马列著作、哲学和党史类著作,他更是反复研读。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社会学大纲》,他都读了10遍以上。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至少读过10种不同版本。他还跟人说,《红楼梦》要读过5遍以后才能有发言权。
华罗庚的“厚薄”法:“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细读慢品,提炼概括
基于以上活动,结合“资料夹”(教材P100—104)中的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400字。以下题目可供参考:
◎我的读书计划
◎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
◎怎样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
◎这种阅读习惯要不得
◎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几点建议
◎谈谈读书之乐
制定读书计划
制定一份自己未来一年的读书计划。
注意:包含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要素。
阅读量
1. 年度阅读总量:15本书
2. 每月阅读量:至少1本书
3. 每学期阅读量:至少7-8本书
阅读时间
1. 每天阅读时间:至少20分钟
2. 每周阅读时间:至少2.5小时
3. 每月阅读时间:至少10小时
阅读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5本,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2. 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3本,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资治通鉴》。
3. 科普读物:3本。如《昆虫记》等。
4. 成长励志书籍:2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 古诗文选读:1本,如《唐诗三百首》。
6. 其他:1本
阅读方式
1. 纸质书籍:主要阅读方式,保护视力,便于做笔记。
2. 电子书:辅助阅读,适合查找资料和阅读短篇文章。
3. 听书:在适当场合,如休息时,听一些有声读物。
实施策略
1. 制定每月阅读计划,明确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
2. 每本书阅读完成后,撰写简单的读后感或书评。
3. 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分享阅读体验,进行交流。
4. 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读书活动,拓展阅读视野。
5. 定期检查阅读进度,必要时调整阅读计划。
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件乐事,它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但怎样阅读才是最有益的呢?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圈点批注法。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批”指批语,主要是批写自己的看法、思想感悟和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我的认识
“注”指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生平、内容出处等加以解释或提示。
那么,如何圈点批注呢?
第一步是选定标记符号,设定标记符号的具体意义并将其固定统一。比如说用圆圈标出重点字词,用横线画出核心、重要的内容,用三角符号标注出你认为用得特别好、特别生动、特别传神的字、词、句等。
第二步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粗知作者思路、初识文章框架的前提下,把生字、生词、段落序号、段落中心句、精彩语句、过渡句段、中心段等标记圈点出来。要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圈点,围绕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圈点,围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等的句段进行圈点。这一步,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为深入阅读确定方向,为批注做准备。
第三步是围绕圈点的部分,写出自己的看法、感悟和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批注可从不同角度入手,比如:解释文中重点词句,赏析生动的字词、形象的描写、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批注自己的感悟,等等。
另外,还可以批注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以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已启动,中华大地书香飘溢。学校团委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研讨练习
1.【读书·调查】信息组搜集了202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次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调查统计表。请根据图表信息写一条结论。
【示例】2022年各年龄段未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较2021年都有所增加。
2.【读书·研讨】以下是社联组为“名著进校园”讲座拟写的一则邀请函,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为在我校师生中营造热爱经典、亲近经典、研读经典的氛围,校团委定于4月15日,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举办“《骆驼祥子》语言特色”专题讲座。您对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有基本研究,校团委特邀您为师生做本期专题讲座。期待您的莅临!
立德中学团委
2025年4月10日
(1)这则邀请函有一处传达的信息不明确,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这则邀请函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够得体,请写出修改意见。
在“4月15日”后面补充上“下午2点”。
将“有基本研究”改为“深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