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11课《这个世界的音乐》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11课《这个世界的音乐》 (共4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03:0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导入新课
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托马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去聆听自然的声音。
这个世界的音乐
知识目标: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坚信动物世界同样存在音乐。
2.了解动物的发音方式和效果。
能力目标:
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生、依存、合作的观念。
2.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重点:
筛选信息,品味语言。
难点:
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国文人笔下的 “音乐”世界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该书收文二十九篇,,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代表作《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有音乐吗 如果有的话,是怎样的音乐呢,是否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为我们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
让我们随着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托马斯·刘易斯写的《这个世界的音乐》,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这篇科学小品语言生动形象,文笔幽默风趣,体现了科学小品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众多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可亲、可爱,它们传递信息的方法是那么的各不相同,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动听。作者好象不只是让我们了解有关的知识,还要让我们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不只是人的世界,也是其他所有生物的世界,人类只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员。每一种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作品,包藏着大自然的秘密。
我们要对所有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去感受它,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神奇的美。如夜莺,只有公鸟才唱歌,一是向公鸟示威,不许它们飞越自己的领地,二是向雌鸟示意,表示新房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成家了。
过去人类把自己看作万物的灵长,世界的主宰,自尊自大,做了许多对不起自然的事情,现在该是清醒的时候了。我们要把所有动物都看作自己的朋友,理解和保持它们。托马斯·刘易斯引导我们去聆听动物的声音,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提升了我们的境界。
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随笔大多是泛泛而谈,率意而为,并不刻意追求结构的“完整”,这就是他特有的“托马斯方式”。
携带
慰藉
上颚
嘟哝
剔除
咔嗒
蝙蝠
骷髅
戛然
蟾蜍
蚊蚋

湮没
混沌
混水摸鱼
模型
xié
jiè
è
dū nong

kā dā
biān fú
kū lóu
jiá
chán chú
ruì

yān
hùn dùn
hún

快速阅读文章,探究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和说明方法,与大家共享、交流。
5
举例子、比拟
动物的各种发音器官及音乐
8
分类别、举例子
动物的各种发音器官及音乐
7
举例子、比拟
蝙蝠声音既有捕食需要,也有交流、休息娱乐
6
作比较<类比>
这种特别声音未必有具体意义
举例子、列数字
描述白蚁发出声音的景象
4
举例子、打比方
总有音乐潜在于其它信号下
3
作比较<类比>
动物与人类声音存在类似问题:大量声音没有具体意义
2
音乐使我们没有灭顶:点题
1
说明方法
主要内容
段落
假说这个世界上的音乐的物理成因
15
作比较<类比>
说明音乐并不具有特定的意义
举例子
分析说明自己相信这些曲调是真正的音乐
13
举例、打比方
描绘说明动物的合奏交响曲
12
作比较<类比>
说明动物发出的声音中必有超功利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
11
举例子
列数字
举例说明动物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10
举例子
打比方、比拟
动物在许多事物性声音之外,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
9
说明方法
主要内容
段落
14
举例子: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 作引用:增强文学色彩,充实文章的内容 打比方: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更加生动 列数字:使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 下定义: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物的本质
划分结构层次
1 点题——音乐使我们没有灭顶
2-6 动物的大多数声音没有具体
实际的意义
7-8 动物的各种发音器官及音乐
9-14 动物和人类一样,音乐是
其基本活动之一
15 动物创造音乐的驱动力
第一部分
说明动物和人类一样存在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
第二部分
现象——本质
阅读课文第五段,回答问题:
“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在生物声学领域,人们往往企图把动物的一些特殊声音赋予以某种具体的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使用了那一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类比说明。是为了说明同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解释为“警告的叫唤”“求偶的信号”或“领地占有的宣言”牵强可笑一样,人类企图赋予动物的某种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是有风险的,是不可行的。
阅读课文第十一段,回答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原始人的创作歌曲与洞穴岩画一样,唱歌同说话一样,都是一种生物性本能需要。由此类推说明动物发出的声音中,也必然含有超功利的、纯粹娱乐或审美的音乐。
这段文字使用了类比说明,是什么和什么类比?
将生物的音乐和人类的音乐做类比。
阅读课文第十四段,回答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什么?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又一次用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说明音乐并不是具有某种功利目的特定的声音(如表明“贝多芬在此”“巴尔托克在此”)。
这段文字使用了类比说明,是什么和什么类比?
将外星人听人类音乐的误会来类比人类听动物音乐的误解。
阅读课文第十五段,回答问题:
作者关于动物声音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动物同人类一样具有非具体实际意义的音乐;
2.制造某种音乐的驱动力如同我们其他基本生物功能一样,也我们作为生物的特点。
作者是如何说明动物发出音乐的原因的?
那有节奏的声音是一种最最古老记忆的重现,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成违反几率的、有条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1.题目中说的“这个世界的音乐”是否指的就是动
物们发出的声音?如果不是,那是指什么?
“这个世界的音乐”指的不是动物发出的所有声音,而是指不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纯粹自娱自乐,抒发情感的声音。
2.讨论:作者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一种生物性本能。
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它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太阳能量流到地球,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作者在这里揭示了这个世界“音乐”产生的理论根源。
这篇小品文那些段落写得生动、精彩,找出来一起品味其语言特色。
学生分组朗读第九、十二自然段,思考: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
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即起着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作用的鸣叫。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
第九自然段
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第十二自然段
1.上下文指什么?
明确:指众多动物一齐鸣叫的声音环境。
2.“使我们飘然欲飞”怎么理解?
明确:动物们的音乐合奏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们感动,陶醉。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拟人、比喻、排比。
如何理解第二段后面“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这句话?
理解:大自然声音很多,而大部分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第五段: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头脑糊涂的外层空间来客,对人类发生兴趣,在月球表面上通过摄谱仪听到了那个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而试图把它解释为发出警告的叫唤(不大可能)、求偶的信号(没那回事),或者解释为领土占有的宣言(这倒可能)。
理解:“有风险”是说难以办到。本段语言生动幽默,用类比法说明人类不理解动物的音乐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尔夫球声一样。
这篇科学小品语言生动形象,文笔幽默风趣,体现了科学小品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众多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可亲、可爱,它们传递信息的方法是那么的各不相同,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悦耳动听。作者好象不只是让我们了解有关的知识,还要让我们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不只是人的世界,也是其他所有生物的世界,人类只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员。每一种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作品,包藏着大自然的秘密。我们要对所有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去感受它,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神奇的美。
如夜莺,只有公鸟才唱歌,一是向公鸟示威,不许它们飞越自己的领地,二是向雌鸟示意,表示新房已经准备好了,可以成家了。
过去,人类把自己看作万物的灵长,世界的主宰,自尊自大,做了许多对不起自然的事情,现在该是清醒的时候了。我们要把所有动物都看作自己的朋友,理解和保持它们。托马斯·刘易斯引导我们去聆听动物的声音,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境界。
声 乐 大 师 琴 鸟

歌唱高手葵花鹦鹉
聆听一段大自然与人类的美妙和声: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之情景》
扩展:达尔文和托马斯·刘易斯的观点,你同意谁的?为什么?
比较达尔文和托马斯·刘易斯不同的自然观、生命观:
达尔文的 “适者生存”理论,曾被人们广泛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理论也受到了许多质疑。他把生物分为低等和高等,过分强调种的独特性,过分强调生存竞争。特别是他的学说被有些人利用,变成了种族扩张、种族灭绝、弱肉强食恶性竞争的理论依据。
托马斯·刘易斯认为任何生物都是由复杂程度不同的较低级生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物种间相互依存共生,人类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普通环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然分开。这一理论批判地超越了19世纪以来一直统治生物学界的“进化论”,是一种全新的现代自然观。
3.根据课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2题理解作者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
依据作者的观点,音乐并不负载某种特定信息,人类创作音乐,是出于某种生物性本能,是因为人作为一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说,象其它动物一样,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又将太阳能在地球上辐射开去,势必要把物质重新安排成对称形式、使之违反几率,反抗熵的增加,从而出现一种偶然的有序状态(文见课文最后一段)。
小结课文:作者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笔调,用音乐把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等同起来,揭示了音乐得本质特征,虽是一家之言,但表达了先进的生命观、生态观和社会观,在科学和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对于存在傲慢与麻木、自私和短视,面临拥挤和污染的人类社会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生活中,你一定接触过许多动物,静下心来,试着仔细观察,倾听来自它们的“音乐”,并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