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同步测试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纳米铜”是一种具有奇特性质的新型材料,它在常温下能被拉长50倍,这说明“纳米铜”具有良好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2.2012年5月,国际空间站17米长机械臂成功抓“龙”飞船,已知机械臂是由一种含铍(一种金属)3%的铜合金制成的.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是化合物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D.合金只能由金属与金属熔合而成
3.下列物品可用铝及铝合金制造的是( )
①炒菜用锅
②电线、电缆
③枪弹、炮弹
④汽车、飞机
⑤建筑门窗.
A.只有③
B.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4.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下图所示.下列物质的用途除了的性质外,还要考虑资源和物质的价格的是( )
A.锤子用铁制成不用铅制成
B.用铜做导线而不用银做导线
C.保险丝不能用铁丝来代替
D.炊具用铁制品而不用铝制品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水银
6.制造焊锡时,把铅加入锡的重要原因是( )
A.增加强度
B.降低熔点
C.增加硬度
D.增强抗腐蚀能力
7.根据下表所给的数据,判断不能制得合金的是( )
金属
Na
K
Al
Cu
Fe
熔点(℃)
97.8
93.6
660
1083
1536
沸点(℃)
883
774
2200
2595
2750
A.K﹣Fe合金
B.K﹣Na合金
C.Na﹣Al合金
D.Fe﹣Cu合金
8.如表为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从性能上看,该合金不适合用作( )
熔点/℃
密度/(g/cm3)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异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耐腐蚀性
某合金
2500
3.00
7.4
2.3
耐腐蚀
铁
1535
7.86
4.5
17
不耐腐蚀
A.机械零件
B.门窗
C.保险丝
D.飞机外壳
9.下列关于“合金”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特性⑥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熔点高⑦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A.④⑥
B.①②③
C.③④⑤⑦
D.③④⑥⑦
10.飞机的制造材料主要是铝合金,一架普通的飞机,差不多要用50万个铝合金做的铆钉,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螺旋桨、引擎的许多部件也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铝合金导电性较差,使飞机不容易被闪电击中
B.铝的密度比较小,大量使用铝材能减小飞机质量,有利于飞行
C.铝的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容易生锈
D.飞机材料采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的主要原因,是纯铝比较软而铝合金比较硬
11.下列单质中,通常用来制造半导体材料的是( )
A.铝
B.铁
C.晶体硅
D.金刚石
12.家用铁锅中的铁指的是( )
A.铁单质
B.铁元素
C.铁离子
D.合金
13.下面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是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铁等金属能转换出酸中的氢气
B.能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铁丝质量增加
D.可用盐酸除去镁粉中的铁粉
15.将Na、Mg、Al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
(提示:钠跟水反应产生氢气)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放入的Na、Mg、Al的质量比为23:12:9,盐酸足量
C.盐酸的质量关系为mNa<mMg=mAl,相对于盐酸,三种金属过量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16.有人用铜、铁合金制成假金元宝,某同学用三种简便的化学实验揭穿了他,该同学一定不会用到的试剂( )
A.盐酸
B.稀硫酸
C.AgNO3溶液
D.NaCl溶液
17.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金属可能是( )
A.铁和铜
B.铜和银
C.银和铁
D.铜
18.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的两种组成混合物,将10g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g氢气,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铁
C.铝
D.镁
19.新使用的铝壶或铝锅,其表面会变黑,说明在水中存在( )
A.钠离子
B.镁离子
C.钙离子
D.亚铁离子
20.金属钠在空气中长久放置,最终生成物是( )
A.Na2O2B.Na2O
C.Na2CO3D.NaOH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铁和铝合两种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如表.根据下表,请你列举生活事例回答问题:
性质
铁
铝
熔点/℃
1535
660
密度/(g cm﹣3)
7.86
2.70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4~5
2~2.9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17
31
(1)适合用铁而不适合用铝:如做机床底座,原因是 ;
(2)适合用铝而不适合用铁,如 ,原因是 .
2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根据物质的性质写出相应的用途,填写(1)和(2)中的空格,并以此为例,完成(3)和(4)中的空格.
(1)铝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
(2)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
(3)
(4) .
23.(1)薄铁板、细铁丝稍用力弯成各种形状,这一现象说明铁具有 性.
(2)油罐车后面常有一条拖地铁链,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是应用了铁的 性.
(3)铁锅可用来烧水、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 性.
(4)铁块可变成很细的铁丝,也可以变成很薄的铁片,这说明铁有 性.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盛有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1)若向固体甲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甲中一定含有哪些物质?
(2)若溶液乙为无色溶液,请写出溶液乙中含有的溶质 (填化学式).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2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和Cu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溶液,回答些列问题: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 (填“有”或“没有”)气泡.
②滤渣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
③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精心整理】沪教新版九年上册同步测试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纳米铜”是一种具有奇特性质的新型材料,它在常温下能被拉长50倍,这说明“纳米铜”具有良好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分析】可以根据文中叙述来判断纳米铜的性质.
【解答】解: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说明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观察选择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紧紧围绕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012年5月,国际空间站17米长机械臂成功抓“龙”飞船,已知机械臂是由一种含铍(一种金属)3%的铜合金制成的.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是化合物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D.合金只能由金属与金属熔合而成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合金的性质,要牢固把握合金的性质: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硬度都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熔点都低.还要记忆合金的三个特点: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存在的.
【解答】解:A、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了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因此合金是混合物,故A错误;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故B正确;
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故C正确;
D、合金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比如生铁就是铁与碳的合金,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因此有关合金的考查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金属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3.下列物品可用铝及铝合金制造的是( )
①炒菜用锅
②电线、电缆
③枪弹、炮弹
④汽车、飞机
⑤建筑门窗.
A.只有③
B.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铝常用作制造电线和电缆,应用于航空制造业等.
【解答】解:①铝元素会损伤大脑细胞,对人体不利,不能用于制作炒菜用锅;
②铝有较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电缆;
③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
④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飞机
⑤铝合金硬度大,耐腐蚀,可用作建筑门窗.
故选:B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铝的金属性质,解此类问题关键是识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4.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下图所示.下列物质的用途除了的性质外,还要考虑资源和物质的价格的是( )
A.锤子用铁制成不用铅制成
B.用铜做导线而不用银做导线
C.保险丝不能用铁丝来代替
D.炊具用铁制品而不用铝制品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要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
【解答】解:A、因为铁硬度比铅大,且铅有毒,所以锤子用铁制而不用铅制;故A不符合题意.
B、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不用银制而用铜制,这是因为银的价格比铜的价格高.故B符合题意.
C、因为铁丝的电阻小、熔点高,在电流过大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达到熔点,因此不会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铝元素摄入量过多易患老年痴呆症;铁元素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通常不易出现摄入量过高的负面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但要考虑物质的性质,还要考虑其它方面的影响.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水银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硬铝是铝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B、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C、钢铁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故选项错误.
D、水银属于纯金属,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制造焊锡时,把铅加入锡的重要原因是( )
A.增加强度
B.降低熔点
C.增加硬度
D.增强抗腐蚀能力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以及抗腐蚀能力增强,熔点降低,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铅中加入锡制成了合金,得到的就是焊锡,焊锡要求熔点降低,观察选项,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金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根据下表所给的数据,判断不能制得合金的是( )
金属
Na
K
Al
Cu
Fe
熔点(℃)
97.8
93.6
660
1083
1536
沸点(℃)
883
774
2200
2595
2750
A.K﹣Fe合金
B.K﹣Na合金
C.Na﹣Al合金
D.Fe﹣Cu合金
【分析】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在合金中一种金属的熔点应低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才能使两种金属熔合在一起.
【解答】解:由表中的各金属的熔点、沸点可知B、C、D组的两种金属均可制得合金,A选项中铁的熔点(1
535℃)比钾的沸点(774℃)还高,所以当铁熔化时,钾已经汽化,无法熔合,因此D选项中铁和钾不能制得合金.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只要熟记和理解合金的定义,然后根据题给信息就可作答.
8.如表为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从性能上看,该合金不适合用作( )
熔点/℃
密度/(g/cm3)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异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耐腐蚀性
某合金
2500
3.00
7.4
2.3
耐腐蚀
铁
1535
7.86
4.5
17
不耐腐蚀
A.机械零件
B.门窗
C.保险丝
D.飞机外壳
【分析】根据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表,可看出该合金的熔点高、密度小、硬度大、导电性差、耐腐蚀性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合金的硬度大、耐腐蚀性强,可用作机械零件,故选项错误.
B、该合金的硬度大、密度小,可用作门窗框,故选项错误.
C、该合金的熔点高,不能用作保险丝,故选项正确.
D、该合金的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可用作飞机外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金属、合金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合金”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特性⑥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熔点高⑦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A.④⑥
B.①②③
C.③④⑤⑦
D.③④⑥⑦
【分析】根据合金的定义与特点进行解答.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
①一定是混合物;
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
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解答】解: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
①一定是混合物;
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
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所以①②说法错误,⑥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低,故⑥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合金的定义与特点可正确解答本题.
10.飞机的制造材料主要是铝合金,一架普通的飞机,差不多要用50万个铝合金做的铆钉,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螺旋桨、引擎的许多部件也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铝合金导电性较差,使飞机不容易被闪电击中
B.铝的密度比较小,大量使用铝材能减小飞机质量,有利于飞行
C.铝的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容易生锈
D.飞机材料采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的主要原因,是纯铝比较软而铝合金比较硬
【分析】A、根据铝合金导电性较好解答;
B、根据铝的密度解答;
C、根据铝的自我保护作用解答;
D、根据合金与金属的性质差异解答.
【解答】解:A、铝合金导电性较好,故A错误;
B、铝的密度比较小,大量使用铝材能减小飞机质量,故B正确;
C、铝的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容易生锈,故C正确;
D、铝合金的硬度较大,可以做飞机的材料,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铝和铝合金的物理性质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铝的性质进行.
11.下列单质中,通常用来制造半导体材料的是( )
A.铝
B.铁
C.晶体硅
D.金刚石
【分析】运用制造半导体材料的是晶体硅解答.
【解答】解:金属铝、铁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和常用的金属,用途广泛;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之一常用作钻探机的钻头;晶体硅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故答案选C.
【点评】考查金属铁和铝、金刚石、晶体硅的用途,需熟练记忆这类知识.
12.家用铁锅中的铁指的是( )
A.铁单质
B.铁元素
C.铁离子
D.合金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
故选B.
【点评】烹调过程中,铁锅中有微量铁元素进入食物,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加入的食醋能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能被人体吸收,补铁效果更好.
13.下面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是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分析】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二位;
C、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解答】解:
A、光导纤维不是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故选项错误;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二位.故选项错误;
C、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选项错误;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铁等金属能转换出酸中的氢气
B.能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铁丝质量增加
D.可用盐酸除去镁粉中的铁粉
【分析】A、锌铁等金属能转换出酸中的氢元素,而非氢气;
B、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特点;
C、掌握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和原理;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
【解答】解:A、锌铁等金属能转换出酸中的氢元素,而非氢气,故错误;
B、置换反应的特点:“单+化=单+化”,而“能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为“能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但它为分解反应,故错误;
C、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附着在铁丝表面,故质量增加,说法正确;
D、镁、铁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可用盐酸除去镁粉中的铁粉.
故选:C.
【点评】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会利用它处理问题.
15.将Na、Mg、Al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反应完成后,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其可能原因是( )
(提示:钠跟水反应产生氢气)
A.放入的三种金属质量相同,盐酸足量
B.放入的Na、Mg、Al的质量比为23:12:9,盐酸足量
C.盐酸的质量关系为mNa<mMg=mAl,相对于盐酸,三种金属过量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
【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金属的质量,二是酸的质量.
【解答】解:A、放入三种金属的质量相同,盐酸足量,则铝产生的氢气质量最多,其次是镁,最少的是钠,产生氢气质量不同,故A错误;
B、盐酸足量,假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g.
则设镁的质量为x,铝的质量为y,钠的质量为z.则有:
Mg+2HCl═MgCl2+H2↑
24
2
x
1g
则,解得x=12g
设9g铝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2Al+6HCl═2AlCl3+3H2↑
54
6
y
1g
则,解得y=9g
设32.5g锌产生氢气的质量为z
2Na+2HCl═2NaCl+H2↑
46
2
z
1g
则,解得z=23g,故放入的Na、Mg、Al的质量比为23:12:9.
故B正确;
C、若放出的氢气质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相同,因为相同质量的盐酸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同,故C错误;
D、放入的盐酸质量比为3:2:1,反应后无盐酸剩余,则盐酸全部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不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
16.有人用铜、铁合金制成假金元宝,某同学用三种简便的化学实验揭穿了他,该同学一定不会用到的试剂( )
A.盐酸
B.稀硫酸
C.AgNO3溶液
D.NaCl溶液
【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利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结合题意进行判断.
【解答】解:A、铜和铁的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黄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是为铜铁合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铜和铁的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黄金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是为铜铁合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和铁的合金中的铁、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而黄金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的为铜铁合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铜、锌、金均排在钠的后面,铜锌合金与黄金都不与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均无明显变化,无法鉴别,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金属可能是( )
A.铁和铜
B.铜和银
C.银和铁
D.铜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关系.根据滤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判断滤液的组成,并依据滤液中的金属离子判断析出金属.
【解答】解: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溶液;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被完全置换后,铁粉开始与硝酸铜进行置换反应,所以,析出的金属一定有银,可能有铜;而不可能是铁和铜、银和铁,如果有铁,则一定含有铜;.由以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金属与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置换反应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先后反应,首先把溶液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18.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的两种组成混合物,将10g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g氢气,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铁
C.铝
D.镁
【分析】可以用极限法和平均值法计算,用极限值计算时,需要分别计算生成1g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用平均值计算,需要计算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解: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g,需要锌32.5g,铁28g,镁12g,铝9g,结合平均值思想,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需要量分别小于和大于10g,而小于10g的金属只有铝,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铝.
故选:C.
【点评】不同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平均值法的使用.
19.新使用的铝壶或铝锅,其表面会变黑,说明在水中存在( )
A.钠离子
B.镁离子
C.钙离子
D.亚铁离子
【分析】利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铝的位置在钠的后面,铝不能与含钠离子的化合物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铝的位置在镁的后面,铝不能与含镁离子的化合物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铝的位置在钙的后面,铝不能与含钙离子的化合物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铝的位置在铁的前面,铝能与含亚铁离子的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铁,从而使水浸的地方变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金属钠在空气中长久放置,最终生成物是( )
A.Na2O2B.Na2O
C.Na2CO3D.NaOH
【分析】根据Na、Na2O、NaOH以及Na2CO3等物质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Na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a2O,Na2O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 10H2O,Na2CO3 10H2O风化脱水生成Na2CO3,即:
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 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 10H2O、Na2CO3 10H2O=Na2CO3+10H2O.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钠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解释发生的现象.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铁和铝合两种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如表.根据下表,请你列举生活事例回答问题:
性质
铁
铝
熔点/℃
1535
660
密度/(g cm﹣3)
7.86
2.70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4~5
2~2.9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17
31
(1)适合用铁而不适合用铝:如做机床底座,原因是 铁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 ;
(2)适合用铝而不适合用铁,如 作导线 ,原因是 铝的导电性强于铁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1)做机床底座,要求金属具有硬度大的性质,铁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故使用铁而不使用铝,故填:铁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
(2)铝的导电性比铁强,故作为导线时使用铝而不使用铁,故填:作导线,铝的导电性强于铁.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根据物质的性质写出相应的用途,填写(1)和(2)中的空格,并以此为例,完成(3)和(4)中的空格.
(1)铝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 导线
(2)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 燃料
(3) 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4)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
【分析】(1)运用铝具有导电性,可以做导线解答.
(2)运用氢气可以燃烧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解答.
(3)(4)运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其用途解答即可.
【解答】解:(1)铝具有导电性,可以做导线;故(1)答案:导线;
(2)氢气可以燃烧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故氢气可用作燃料,故(2)答案:燃料;
(3)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故固体氢氧化钠可做干燥剂,故(3)答案: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气体和有色物质,故(4)答案: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给分).
【点评】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前两个小题是根据性质考查物质的用途,后两个是开放性的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明白性质决定用途,平时掌握知识一定要全面系统.
23.(1)薄铁板、细铁丝稍用力弯成各种形状,这一现象说明铁具有 可塑 性.
(2)油罐车后面常有一条拖地铁链,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是应用了铁的 导电 性.
(3)铁锅可用来烧水、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 导热 性.
(4)铁块可变成很细的铁丝,也可以变成很薄的铁片,这说明铁有 延展 性.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薄铁板、细铁丝稍用力弯成各种形状,这一现象说明铁具有可塑性.
(2)油罐车需要将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以防事故发生,避雷针也是如此,油罐车后面常有一条拖地铁链,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是应用了铁的导电性.
(3)铁锅可用来烧水、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4)铁块可变成很细的铁丝,也可以变成很薄的铁片,这说明铁有延展性.
故答案为:(1)可塑;(2)导电;(3)导热;(4)延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盛有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
(1)若向固体甲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甲中一定含有哪些物质?
(2)若溶液乙为无色溶液,请写出溶液乙中含有的溶质 Zn(NO3)2 (填化学式).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H>Cu>Ag,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H>Cu>Ag,向盛有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
(1)若向固体甲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甲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
(2)若溶液乙为无色溶液,说明了硝酸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溶液乙中含有的溶质是Zn(NO3)2;
(3)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Zn+2AgNO3=Zn(NO3)2+2Ag;Zn+Cu(NO3)2=Zn(NO3)2+Cu.Zn+Fe(NO3)2=Zn(NO3)2+Fe.
故答案为:(1)铁;(2)Zn(NO3)2;(3)Zn+2AgNO3=Zn(NO3)2+2Ag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题目的信息分析滤液和滤渣的成分.
2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和Cu的混合物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溶液,回答些列问题: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 没有 (填“有”或“没有”)气泡.
②滤渣中一定有 Ag (填化学式,下同).
③滤渣中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Mg2+ .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氢>铜>银,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Cu的混合粉末,Mg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若Mg不足,铜再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有铜离子,有铜离子就说明铝完全参加了反应且没有剩余,因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滤液中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Mg离子和铜离子,硝酸银可能完全参加反应,也肯没有.
①因为得到蓝色滤液,说明滤渣中一定无镁,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
②滤渣中一定有Ag.
③滤液中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Mg2+.
故答案为:
①没有;②Ag.③Mg2+.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