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9 12:10:22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
7,导致下面图表中户口统计数垂变化
唐朝户口统计表
的主要原因是()
历史试题
时间
户数(单位:万户)
A隋未农民起义
天宝十三救(754)
961.93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透出最
B.安史之乱
C.五代十国的削据分裂
广德二年(764)
29331
符合趣日要求的一项)
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
D.李自成起义
8.下图为中国古代历史时序示意图(局部),其中①处应为(
三国→两督→南北朝①]②五代+国→北宋
前朝
唐胡
两宋
元朝
A.诸茯争霸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581618
907979
12712761368+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紫莱与开放的时代
2.有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
A.魏晋南北朝B.五代十国
C.明朝
D,清朝
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9.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防止了武将殿扈,有稳固政权的作用,但也导致了军队战斗力减弱,政
A,都江堰
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下降,财政支出增加等问题。对以上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世宫制
贵族子弟
B,灵渠
A全面分析了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
(夏商周)·
乐宫
C,大运河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质是轻视武备
九品中正制+
看中门第和
C,对粜文抑武政策持完全肯定态度
D,长城
(魏晋南北朝》·
不才能
D.说明了崇文种武政策的具体措施
3.右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10.右图为宜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
A.分封制度
汗年才学学
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
B.察举剃度
(桶一一清)
考试选咨
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C.刺史制度
A,农业生产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
D.科举制度
第八章“求球与的读
C,民族矛盾的缀和
D,民族文化的交融
4,右侧是一位皇帝传记的目录(部分),
第一节恐人不言,导之使谦
11.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朱金之间的和议,两者的相同影响是(
这位皇帝是
1.戴勋极言规碌
A.促进了北宋经济的发展
B.造成了南宋偏安于江南
A.隋文帝
2,直谦者首推魏征
C.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
B.隋畅帝
第二节兼听则明,编信则陆
12.下面材料是两位政治人物的治国理念,他们的治国理念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C.唐太宗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D.唐玄宗
《商鞅书·更法》
《宋史王安石传》
5.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
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天下为公
B,尊蔡儒术
C.废旧立新
D.天下大同
13.《东京梦华录》记魏:“大抵诺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鲁,白昼通夜,骈闻如此。”以上材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料表现了()
C.唐朝民族关系和陵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6.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学习历史的承要技能。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年代计算和纪年
A.唐朝开放的杜会风气
B.宋代丰富的市民生活
C.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
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D.元朝发达的中外交通
14.中国古代担任书箱抄写工作的人叫做“佣书人”,又称“书手”。抄书业产生于两汉时期,繁
A.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了六国
B,天宝二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荣于隋唐,袭落于宋元。导致该职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C.隋朝于公元5世纪末统一全国
D,民国十年是公元1919年
A。印刷技术的普及B。书法艺术的进步C.商品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度的完善
【七年级历史试题共8页】第1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共8页】第2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合德城区2024 ~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
1-5DCDCD 6-10 BBBAD 11-15 CCBAB 16-20ABADD 21-25DBDD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7分)
(1)方式:和亲。(符合题意即可,2分)
(2)序号:A③ B② C① ( 3分)
D看法: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加重人民的负担,是耻辱的条约,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分,符合提议即可)
(3)变化:疆域范围扩大,民族成分增加。(4分,符合题意即可)
(4)内容:西北设置伊犁将军,东北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西南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东南设置台湾府。(也可以填序号,4分)
共同作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
(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写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写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写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3)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写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写出任意一项即可,2分)
28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7分)
(1)历史信息:①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②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2分,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例子: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②玄奘西行到天竺取经。(任意一个即可,2分)
(2) A①③ B②④(4分)
(3)符合题意即可(6分,目的1分,困难1分,条件2分,意义2分)
(4)符合题意即可(3分)
示例一:材料一、二、三、四(1分)
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的对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示例二:材料二、三(1分)
宋朝和明朝的对外交往有什么不同?(2分)
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