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
命题角度 3年考题分布 考情预测
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考查物质的性质、应用、分类 2024·山东卷T1;2024·广东卷T1;2024·河北卷T1;2023·湖南卷T1;2023·新课标卷T7 预计2025年高考题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艺流程或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化学基本概念等进行考查。
结合生产、生活、最新科研成果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2024·甘肃卷T3;2024·广东卷T7;2024·安徽卷T3;2023·辽宁卷T1;2023·全国甲卷T7;2022·广东卷T2;2022·湖南卷T1;2022·海南卷T1
化学用语规范表达 2024·湖南卷T2;2024·北京卷T2;2024·黑吉辽卷T2;2023·辽宁卷T2;2023·湖南卷T2;2023·湖北卷T5;2022·浙江6月卷T5
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考查物质的性质、应用、分类
高考真题 构建解题模型
(2024·山东卷T1)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 B.松木→油烟→徽墨 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 D.端石→端砚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文本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转化为现代化学学科真实考查的知识,其思维过程如下: A.湖笔,以竹管为笔杆,以动物尾毫为笔头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松木中的C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徽墨主要为C单质,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C.宣纸,以楮树皮为原料,得到纸浆纤维,从而制作宣纸,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端砚以端石为原料经过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步骤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 B
结合生产、生活、最新科研成果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高考真题 构建解题模型
(2024·黑吉辽卷T5)家务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 B.酿米酒需晾凉米饭后加酒曲:乙醇受热易挥发 C.用柠檬酸去除水垢: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 D.用碱液清洗厨房油污:油脂可碱性水解 仔细读题,明确考查内容分析选项,紧扣基础知识联系知识,确定答案。 A.过碳酸钠中有两个O为-1价,易得到电子变成-2价O,因此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A正确;B.酒曲中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分泌多种酶将谷物中的淀粉等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因此,米饭需晾凉,米饭过热会使微生物失活,B错误;C.柠檬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将水垢中的碳酸钙分解为可溶性的钙离子,用于去除水垢,C正确;D.油脂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脂肪酸盐,碱液可用于清洗油污,D正确;故答案选B。 B
化学用语规范表达
高考真题 构建解题模型
(2024·湖南卷T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 A.NaOH的电子式: B.异丙基的结构简式: C.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D.Cl2分子中σ键的形成: 仔细读题,明确具体要求是哪种表示方法分析选项,注意化学用语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规范。 A.NaOH由Na+和OH-构成,电子式为 ,故A正确;B.异丙基的结构简式为,故B正确;C.Na+离子半径比Cl-小,水分子电荷情况如图,Cl-带负电荷,水分子在Cl-周围时,呈正电性的H朝向Cl-,水分子在Na+周围时,呈负电性的O朝向Na+,且Cl-半径大于Na+,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应为、,故C错误;D.Cl2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p p σ键,形成过程为,故D正确;故选C。 C
化学与STSE的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化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题目,渗透着德育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民族自信等核心价值落到实处。此种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覆盖面广,但难度不大,应注意知识的积累与灵活应用,尤其是与古诗词结合的题目,应排除对陌生信息的畏惧,明确问题的实际考查内容,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解题。
读题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词;排除干扰信息,找出有效要素。联想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联想分析本题考查目的——何处知识板块,知识体系建构。析题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课本、再现平时学习。答题在注意题干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选项基础上,根据掌握的知识,迅速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