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培优 微写作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4 河北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作家王开岭在散文《乡下人哪儿去了》中记述了70年代,沂蒙山区一个公社赊小鸡的现象。文中说:“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收钱,实在没钱就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请你结合《乡土本色》相关章节的理论来解答材料中的疑惑。不超过100字。
2.(2024 温州期末)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谈论如何阅读《乡土中国》时曾说,《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著作,阅读有一定难度,宜先“粗读”,再“细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段文字,谈谈对,“粗读”和“细读”的理解。要求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3.(2024 朝阳区校级期中)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现在一些中小学纷纷组建话剧社团,排演各种剧本,举办话剧节,兴起了一股热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看法。
4.(2024 乌苏市校级月考)小练笔
我国的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景与情的关系,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 长沙》也不例外,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那么,这首词情与景的交融体现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交融”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150字左右。
5.(2024 苏州模拟)请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从炼字的角度写一段文学短评,300字左右。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2024 苏州模拟)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然后就其诗的“善用白描”这一特点,写一段文学短评,300字左右。
7.(2024 海门市开学)阅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思考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逐渐在缩小,乡土性也逐渐淡化了,“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片段。
8.(2024 西城区校级期末)年级很多同学在初读《乡土中国》这一学术著作时,抱怨“没意思”者有之,苦恼“怎么读”者有之,困惑“读这个有什么用”者亦有之……请你针对以上提及的某一个阅读问题,写一段话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要求:结合书中内容,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9.(2024 赤壁市模拟)微写作。
他舞得起刀剑,玩得起文艺小清新,“疯”起来上战场杀敌,让敌人胆寒。他就是,词人剑客﹣﹣辛弃疾。
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要求:语意连贯,200字左右。
10.(2024 雁塔区校级期中)参照下面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的雕塑,结合你对毛泽东的了解,描写你心目中毛泽东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心理描写;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超过120字。
11.(2024 麻城市期中)下面语段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的细节,请试着从“我”的角度来写。
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12.(2024 海淀区校级月考)请以“忍不住再次回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13.(2024 延庆区期末)学校将举办“水文化探源”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择水而居,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如“淇水汤汤”“曲水流觞”“酾酒临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说“水无常形”,它总是因时、因势而变;人们又说“上善若水”,因为水无欲无争,又成人之美……请以“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认识、抒发情感。150字左右。
14.(2020 北京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
15.(2020秋 裕安区校级期中)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段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营建良好的环境氛围。150字左右。
期中专项培优 微写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4 河北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作家王开岭在散文《乡下人哪儿去了》中记述了70年代,沂蒙山区一个公社赊小鸡的现象。文中说:“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收钱,实在没钱就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请你结合《乡土本色》相关章节的理论来解答材料中的疑惑。不超过10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费孝通的《乡土本色》从人地关系角度,把“乡土本色”概括为“乡土性”。乡土社会最大的两个特点是“土气”和“聚居”。土地是不流动的,靠土地谋生的人也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人们聚村而居,“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由于人们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与斯,所以主要社会特征呈现出不流动性和地方性,这也就促成人们的“熟悉”和“信任”。因此,基于这两点,文中的卖家就不怕把小鸡赊出去了。
【解答】费孝通的《乡土本色》中提到,由于人们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与斯,所以主要社会特征呈现出不流动性和地方性,这也就促成人们的“熟悉”和“信任”。因此,基于这两点,文中的卖家就不怕把小鸡赊出去了。
【点评】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1.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2.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练。
2.(2024 温州期末)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谈论如何阅读《乡土中国》时曾说,《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著作,阅读有一定难度,宜先“粗读”,再“细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段文字,谈谈对,“粗读”和“细读”的理解。要求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50个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粗读”,就是要整体把握:先阅读序言和后记,可以了解费孝通写作《乡土中国》的背景、经历和目的:再看看全书的目录,了解全书的章节内容。“细读”,就是要深入理解;先抓住重要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再梳理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作者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解答】张铭期中考试数学比我高。他吃午饭时在我面前炫耀,我斜了他一眼,说“走着瞧吧”,转身就离开了。晚上回家,发现宠物狗还是进食不多,我说送去宠物医院看看,爸爸正忙着修改报告,随意说了一句“走着瞧吧”,头也不回。“走着瞧吧”前后意义不同:前者为不服气,过段时间再下结论:后者为等一等,再看看情况吧。
【点评】“评论类”微写作也就是微评论。是用简约精炼的语言对某一社会事件、文艺作品等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的写作。微,从形式上给出限制,篇幅短小,在高考中一般要求150字左右;评,重在评价、评论,要摆出观点,说明理由,阐述道理。微评论属于议论文写作的范畴,写法上与之相似。所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从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上看,多为文学类与时事类。
3.(2024 朝阳区校级期中)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现在一些中小学纷纷组建话剧社团,排演各种剧本,举办话剧节,兴起了一股热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看法。
【答案】话剧表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排演剧本的过程中,会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剖析,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揣摩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学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将剧本演绎出来,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这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是值得推崇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选择题目,选择自己擅长的有积累的内容写。
【解答】本题属于议论类文体写作题,可从利弊两个方面作答。利:话剧表演多有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文学经典,丰富情感体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和协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缓解压力……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会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属于寓教于乐的极好方式。弊:学生学习时间有限,难以拿出大段时间参加排练,会耽误正常的学习;学生不是专业的演员,对剧本角色的理解要有一段时间的学习,表演没有经过训练,演出的观赏性欠缺。
答案:
话剧表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排演剧本的过程中,会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剖析,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揣摩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学生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将剧本演绎出来,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这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是值得推崇的。
【点评】本文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论证,层次清晰,理由充分,详略得当,语言简洁。
4.(2024 乌苏市校级月考)小练笔
我国的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景与情的关系,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 长沙》也不例外,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那么,这首词情与景的交融体现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交融”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150字左右。
【答案】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抒情,充分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诗人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诗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情,自然地带出下片的直接抒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或议论,或抒情。这个微写作要求以议论的笔调,写一写自己对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
【解答】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借景抒情,融情入理,情景交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其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寥廓高远的深秋境界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答案: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抒情,充分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诗人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诗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情,自然地带出下片的直接抒情。
【点评】议论类的微写作,重点在于把握住议论对象,选择自己的立论角度,然后选择相应的材料,用相应的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5.(2024 苏州模拟)请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从炼字的角度写一段文学短评,300字左右。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要求以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从炼字的角度写一段文学短评。注意题目已经给出了点评角度——炼字。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作于作者贬官闲居江西之时,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从炼字角度可赏析“别”字。开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句中的一个“别”字,让很多研究古诗词的学者佩服辛弃疾的炼字本领。按照正常意思,“别”字有离开的意思,也有其他的意思。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月影婆娑风吹树动,月光离开了树枝,惊起了树上的乌鹊;明月夜,其他的树枝还有乌鹊。前者是动宾关系,后者是名词并列关系。词中的“别”字还有第三种解释——挑选的意思。无论是哪种解释,这个“别”对于词中描写的画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个字,表现出月夜的静谧与月影变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这就是诗词创作中炼字的魅力。
在写这则文学短评的时候,可先概括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从词中举例说明,要写具体诗句,分析炼字手法的好处。最后再上升到词人的思想情感。总之,写作时应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解答】《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情绪。读前半阕,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中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树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词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词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词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点评】本则短评首先抓住了“明月别枝惊鹊”句中的“别”字,讲其意义所在,即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树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然后重点突出和强调了“别”字的妙处,说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选点小而精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写文学评论的能力。
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也被人称为鉴赏短文。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文学短评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
6.(2024 苏州模拟)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然后就其诗的“善用白描”这一特点,写一段文学短评,30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短评的能力。题目要求就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白描”手法写一段文学短评。
首先鉴赏《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白描”手法。“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诗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为下文运用白描手法做了铺垫,接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自己的房子周围有十多亩地,还有小屋八九间,但仅仅有这些,还不足以突出田园生活的美好,所以“余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原来房子周围还不仅有田地和小茅草屋,还被榆树和柳树遮蔽着后檐,罗列堂前的,还有几排桃树和李树。这样房子周围就不缺什么了,让人亲切地感受到了居住环境的美好、恬淡,更深一层的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但远处有没有什么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原来远处还有一个小村子,村子的炊烟依稀可见,使人不禁内心充满了祥和、安宁。村落中总要有几只阿猫阿狗吧?别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在深巷中叫着,鸡在桑树顶端鸣叫,这是村落间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虽然写的是动景,但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之美。这样的寥寥数语,乡村田园生活就被勾画出来了,由近至远,由浅入深,动静相生。总之,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图,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再看如何写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也被人称为鉴赏短文。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文学短评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因此,在写这则文学短评的时候,可先概括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如陶渊明善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创造出高远的意境。然后从《归园田居(其一)》中举例说明,要写具体诗句,分析白描手法的好处。最后再上升到陶渊明的思想情感,还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来赞扬陶渊明的“白描”功力。总之,写作时应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解答】陶渊明的诗是情、景、理的统一,既富有意境,又有情趣、理趣。他的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诗句,他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创作时,他善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并注意意象的整体把握和构图的和谐统一,因而能够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高远意境。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以下八句是写景,前四句写近景,后四句写远景:近景用“桃李”略加点染,便使整个景色跃然纸上,灵动起来;远景乃一幅静态画面,用“狗吠”“鸡鸣”点缀,使整个画面充溢勃勃生机。而从全诗看,田园景象如此幽静而美好,与“尘网”般的世俗、“樊笼”般的官场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后的喜悦。梁启超说:“《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这个评论可谓一语中的。陶诗的许多写景名篇都具有类似特点,表现了诗人的非凡功力。
【点评】本段短评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模式,先点明陶诗善用白描这一特点,然后从诗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评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写文学评论的能力。
7.(2024 海门市开学)阅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思考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逐渐在缩小,乡土性也逐渐淡化了,“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对名著《乡土中国》的阅读和理解。需要平时要多看多记多理解,对于《乡土中国》各个章节的内容有系统的梳理,才能对题目有更好的定位和作答。
【解答】如何看待“‘乡土”观念日渐式微’”这个问题,答案是开放性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一体化进程会带来农村的发展,这对乡村振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年轻人追求理想来带大城市,可以实现梦想,让生活变得更好,这与“热爱家乡”也并不冲突,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发展与乡土性逐渐淡化的关系
参考示例:
城市的繁华对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的确很有吸引力,因为年轻,视野不够开阔,经历也不够丰富,为了生活、梦想,为了心中那一份向往来到了城市,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机遇。远离家乡,可逼迫自己实践理想的职业规划,激发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远离家乡与“记住乡愁”并不矛盾,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这个矛盾,乡土城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
【点评】阅读和学习《乡土中国》,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①了解费孝通及其撰写《乡土中国》的背景,掌握书中主要内容。
②要理解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特征,真正理解书中的概念。
③对《乡土中国》进行整本书有系统的理解。
8.(2024 西城区校级期末)年级很多同学在初读《乡土中国》这一学术著作时,抱怨“没意思”者有之,苦恼“怎么读”者有之,困惑“读这个有什么用”者亦有之……请你针对以上提及的某一个阅读问题,写一段话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要求:结合书中内容,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读此书,宜“粗读”与“细读”相结合,先“粗”后“细”。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其次是读书的目录,再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如“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
示例二: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可以找一些反映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来阅读。其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可以通过网上查阅等方式获知其确切所指。如“群己界限”“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时可以选取其中一个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作答。
【解答】《乡土中国》是一本学术著作。阅读社会科学论著时,可以“粗读”与“细读”相结合,先“粗”后“细”。先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全书的主旨。可以看序跋,看出版介绍及相关评论,大致清楚作者和写作背景,看他为何要做这项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提了哪些基本观点。这是粗读的“预备”,除了看出版介绍、读序跋,还应当看看目录。社科类著作的目录,一般都比较清晰,主要的观点往往出现在章节的标题或目录中。社科类论著的阅读要有些计划和步骤,多动脑筋,多一些理性思考。“细读”时最要紧的是抓“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把某些现象或事物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说法”(往往是某一个词),这就是概念。比如,《乡土中国》中就有“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细读”时要作为重点去“抓”。抓住了概念才能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学术创见,理解其研究价值。
答案:
示例一:读此书,宜“粗读”与“细读”相结合,先“粗”后“细”。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其次是读书的目录,再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如“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等概念。
示例二:首先应该对作者写作本书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可以找一些反映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来阅读。其次,要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有所了解,可以通过网上查阅等方式获知其确切所指。如“群己界限”“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
【点评】“评论类”微写作也就是微评论。是用简约精炼的语言对某一社会事件、文艺作品等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的写作。微,从形式上给出限制,篇幅短小,在高考中一般要求150字左右;评,重在评价、评论,要摆出观点,说明理由,阐述道理。微评论属于议论文写作的范畴,写法上与之相似。所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从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上看,多为文学类与时事类。
9.(2024 赤壁市模拟)微写作。
他舞得起刀剑,玩得起文艺小清新,“疯”起来上战场杀敌,让敌人胆寒。他就是,词人剑客﹣﹣辛弃疾。
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要求:语意连贯,20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以辛弃疾的剑为具体物象,写一段的文字,表现他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作答时,第一要选定描写的对象:辛弃疾的剑,所写文字要围绕“辛弃疾的剑”展开;第二要明确必须表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在组织答案时,注意用语要符合所选定的表达对象的特点。
【解答】醉里挑灯,剑光泛着幽兰;慷慨悲歌,剑气充斥云天。这的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疾奔南下,匡扶宋室,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亲率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张安国,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但现在你说它沉寂了,再也举不起来了。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回音的失望,磨损了剑光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的叹息,蚀钝了剑气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愤慨,折断了剑身吗?你不语,剑也不语!
【点评】描写类微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对人对事的观察力。因为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
2.牢记经典描写段落。考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学到一些课文,其中有一些在描写方面十分精彩,而老师也通常会要求同学背下来。因此考生们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微作文更出彩。
3.经常积累好词好句。有时候一些好词好句会成为微作文的制胜法宝,考生在写描写类微作文时可以联想一些精彩词语、诗词或名句,这样可以让你写出的微作文更有文化底蕴。
10.(2024 雁塔区校级期中)参照下面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的雕塑,结合你对毛泽东的了解,描写你心目中毛泽东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心理描写;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超过12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写作前仔细阅读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学生照下面青年毛泽东的雕塑,描写心中的毛泽东形象。表达时,注意观察雕塑,加强描写。同时要联想学过的有关毛泽东的知识。如他曾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注意手法、人称和字数的要求。
【解答】你﹣﹣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头发飘起,额头宽阔,眉头舒展,双目远眺,下颌微翘,面部轻松,表情从容。你的思绪在翻滚:你在思索如何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你在思忖“农村包围城市”的蓝图。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盏明亮的航灯!
【点评】描写类微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对人对事的观察力。因为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
2.牢记经典描写段落。考生在日常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学到一些课文,其中有一些在描写方面十分精彩,而老师也通常会要求同学背下来。因此考生们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可以让自己的微作文更出彩。
3.经常积累好词好句。有时候一些好词好句会成为微作文的制胜法宝,考生在写描写类微作文时可以联想一些精彩词语、诗词或名句,这样可以让你写出的微作文更有文化底蕴。
11.(2024 麻城市期中)下面语段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的细节,请试着从“我”的角度来写。
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好细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抓住特征。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开展区别性思维,“求小同而存大异”,大题小做,小处见大,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的“闪光点”来。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我们在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解答】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点评】“描写类”微写作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
12.(2024 海淀区校级月考)请以“忍不住再次回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题目要求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性文字,这就意味着要以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忍不住再次回头”,核心词语是“回头”,可以引申出“回忆”“回首”,可以是具体的回头看,也可以是回顾反思曾经来抒发感受,或者对看到的人事因为难忘而进行讴歌赞美,可以是从梦中醒来后的回想,也可以是从某种不好的状态中回过味来总结经验教训或者抒发遗憾、感恩等情感;“忍不住”可见诱惑、感染力、难忘性,这是“回头”的原因,“再次”强调不仅一次,突出“忍不住”,写作时一定要显现出来。可以描写从以往浑浑噩噩中醒来,明白青春不能虚度;可以描写从对父母的不耐烦中明白道理,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表达感恩之情;可以描写人类在灾难面前再回首的感悟,明白了应该善待大自然、团结、友爱等等。要描写“忍不住再次回头”的具体感受和讴歌赞美的具体内容,用细节描写来写心理活动,体现彻悟的状态;要描写对过去的反思甚至痛悔,交代出“忍不住”“再次”的原因。如果写诗歌,还要注意押韵、节奏、格式等;如果写抒情文字,要用排比、反问等修辞辅助抒发情感,使得情感更有感染力。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
忍不住再次回头
想对你说:慢点,兄弟
城市的大街小巷
总见你来回穿梭
病毒将众多人堵在家
你却选择在外面奔忙
读书十二年的我
就为这一次高考
而你,每天
每时每刻都在赶考
把一件件快递
准确送往千家万户
对着你前冲的背影
我的心中百感交集
擦身而过只在瞬间
却是一路的忍不住
想再次回头
我只想对你说
慢点,兄弟,保重
因为家中也有疼你的爹娘
或者爱你的妻儿
【点评】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
13.(2024 延庆区期末)学校将举办“水文化探源”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择水而居,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如“淇水汤汤”“曲水流觞”“酾酒临江”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说“水无常形”,它总是因时、因势而变;人们又说“上善若水”,因为水无欲无争,又成人之美……请以“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认识、抒发情感。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题干要求“请以‘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认识、抒发情感”,因此表达方式应该选择描写、议论或抒情。如果抒情,则要抒发真挚的情感;如果议论,则要观点明确。关键词和写作对象:本次微写作的写作对象是“水”,关键词是“水”“抒情”“议论”。写作时,应先确定是写一首诗还是写一段抒情文字。如选择“写一段抒情文字”,应该先确定抒情基调,如喜、哀、愁等;然后就“水”进行描写,以抒发感情。如写“多少人因不爱护环境,到处乱扔垃圾而导致优美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有些地方干旱少雨,人们不能品尝到甘甜的自来水。而有许多沿海城市,是那么浪费水资源,刚接的水马上就放掉,什么垃圾都往水里扔”,然后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如“水在哭泣,人也在哭泣”“当想到人类尝着自己不爱护水资源所造成的苦果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解答】
水
水在哭泣,人也在哭泣。多少人因不爱护环境,到处乱扔垃圾而导致优美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有些地方干旱少雨,人们不能品尝到甘甜的自来水。而有许多沿海城市,是那么浪费水资源,刚接的水马上就放掉,什么垃圾都往水里扔。他们是没尝到久逢甘霖的滋味啊!当想到人类尝着自己不爱护水资源所造成的苦果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点评】“描写类”微写作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
14.(2020 北京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节气的特点,然后选择一个进行描述即可。例如:惊蛰。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前是雨水,后是春分。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15.(2020秋 裕安区校级期中)某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段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营建良好的环境氛围。150字左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开场白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常考点。开场白的写作要注意语句的流畅,要有气势,还要紧扣朗诵比赛的主题。写开场白时应注意语句要流畅、有气势,还要紧扣朗诵比赛的主题。解答本题,可以从毛泽东的身份、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名人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以及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入手,最后用具有鼓动性的话语引入朗诵比赛即可。答题时注意:开场白的中心是“有关毛泽东诗词朗诵”,语言表达应在紧扣中心的前提下,做到“渲染气氛,营造环境氛围,调动听众的兴趣”,可以恰当引用、化用毛泽东的诗词名句。
【解答】答案: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尽折腰”的无限感慨。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永世流芳的经典名篇!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