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项培优】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高频易错必刷卷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专项培优】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高频易错必刷卷统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9 15: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培优 名篇名句默写
一.默写(共15小题)
1.(2024 合肥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雍也》中,孔子认为“   ,   ”,继而得出了处理好朴实与华美的关系才能成为君子的结论。
(2)古人常以动物入诗来表达情感,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两句就以此来表现相思无法传递的愁情。
(3)李白在《将进酒》中以“   ,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不屑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
2.(2024 舒城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   ,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   ,   ”,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   ,   。”荀子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2024 五家渠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的效果。
(2)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 大学》,该文通过“   ,   ”两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
(3)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   ,   ”。
4.(2024 井冈山市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   ,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   ,   ”,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自我的诗句是:“   ,   ”。
5.(2024 泗洪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6.(2023春 岳阳县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   ,   ”,就是说一旦约束自我,按照礼的要求去实践,天下人都会称赞你具有仁德。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在老子看来,“知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更加重要,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
7.(2024 武清区校级期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
(2)   ,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
(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5)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而整治好家庭的前提是提高自身修养。《大学之道》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   。
8.(2024 米东区校级期中)名句名篇默写。
(1)《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刚强且有毅力的一句是:   ,   。
(3)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六十四章给出建议,   ,   ,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
9.(2024 重庆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李白《将进酒》中,“   ,   ”两句抒写万古寂寞之愁,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3)苏轼《江城子》中,“   ,   ”两句既是词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
10.(2024 雁塔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   。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由悲而乐的转折,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宜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   。
(3)《师说》中“   ,   ”两句,表明了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从师之道。
11.(2023 广东模拟)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表达时光飞逝意重,屈原在《离骚》中直接指出“   ”而李白则在《将进酒》中用“   ”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达。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   ,   ”,描写自己园中散步、院门常团的宁静生活。
(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因,从而指出“   ,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2.(2024 塔城市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   。”
(2)《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作出痛苦假设的句子是:“   ,   ,   。”
13.(2020 贵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现出当时的人们一味投机取巧,践踏社会规则。
(3)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   。
14.(2024 濮阳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
(3)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   ”“   ”三句,将战士们磨刀擦枪、慷慨赴敌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借春江花月的夜景抒发思乡之情,其中“   ,   ”两句渗透了人事变幻无穷、江月依旧永恒的哲理。
(3)李白在《将进酒》中强调不要轻易被困难打倒,面对失败决不轻易屈服的句子是“   ,   ”,体现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描写苏轼在梦中与妻子相见时的情景,二人四目相对,早已泪眼朦胧。
期中专项培优 名篇名句默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默写(共15小题)
1.(2024 合肥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雍也》中,孔子认为“ 质胜文则野 , 文胜质则史 ”,继而得出了处理好朴实与华美的关系才能成为君子的结论。
(2)古人常以动物入诗来表达情感,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两句就以此来表现相思无法传递的愁情。
(3)李白在《将进酒》中以“ 钟鼓馔玉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愿醒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不屑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
【答案】(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解答】故答案为:
(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重点字:野)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潜)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重点字:馔)
【点评】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
2.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3.区分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在这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
4.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2.(2024 舒城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荀子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答案】(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在明明德 在亲民
(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解答】故答案为: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重点字:施)
(2)在明明德 在亲民(重点字:亲)
(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重点字:始)
【点评】《论语》理解性默写填空: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024 五家渠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克己复礼为仁 ”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天下归仁焉 ”的效果。
(2)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提出的“格物致知”理论来自学《礼记 大学》,该文通过“ 物格而后知至 , 知至而后意诚 ”两句,揭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意念真诚。
(3)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 为之于未有 , 治之于未乱 ”。
【答案】(1)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2)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3)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重点字:己)
(2)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重点字:至)
(3)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重点字:未)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4.(2024 井冈山市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 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自我的诗句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答案】(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在明明德 在亲民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重点字:施)
(2)在明明德 在亲民(重点字:德)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
【点评】《将进酒》名句辑录: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3.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4.《将进酒》气势惊人,以时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5.(2024 泗洪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 朝闻道 , 夕死可矣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答案】(1)朝闻道 夕死可矣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解答】故答案为:
(1)朝闻道 夕死可矣(重点字:夕)
(2)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重点字:喻)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焉)
【点评】《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023春 岳阳县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 一日克己复礼 , 天下归仁焉 ”,就是说一旦约束自我,按照礼的要求去实践,天下人都会称赞你具有仁德。
(2)《大学之道》中用“ 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3)在老子看来,“知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更加重要,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2)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3)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重点字:复)
(2)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重点字:末)
(3)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重点字:智)
【点评】《论语》名句辑录: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2024 武清区校级期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2) 物格而后知至 ,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5)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而整治好家庭的前提是提高自身修养。《大学之道》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 国治而后天下平 。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4)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重点字:慎)
(2)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重点字:诚)
(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重点字:始)
(4)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焉)
(5)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重点字:修)
【点评】《论语》中的名句辑录: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2024 米东区校级期中)名句名篇默写。
(1)《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刚强且有毅力的一句是: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3)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六十四章给出建议, 慎终如始 , 则无败事 ,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
【答案】(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解答】故答案为: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
(3)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重点字:慎)
【点评】《陋室铭》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2024 重庆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李白《将进酒》中,“ 古来圣贤皆寂寞 , 惟有饮者留其名 ”两句抒写万古寂寞之愁,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3)苏轼《江城子》中,“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两句既是词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故答案为:
(1)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重点字:滟)
(2)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重点字:寞)
(3)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重点字:凄)
【点评】《春江花月夜》名句积累: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0.(2024 雁塔区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由悲而乐的转折,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宜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3)《师说》中“ 吾师道也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两句,表明了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从师之道。
【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3)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重点字:已)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重点字:樽)
(3)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重点字:庸)
【点评】《将进酒》中的名句辑录: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11.(2023 广东模拟)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表达时光飞逝意重,屈原在《离骚》中直接指出“ 日月忽其不淹兮 ”而李白则在《将进酒》中用“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达。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 园日涉以成趣 , 门虽设而常关 ”,描写自己园中散步、院门常团的宁静生活。
(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因,从而指出“ 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朝如青丝暮成雪(重点字:)
(2)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重点字:涉、趣)
(3)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重点字:臆、断)
【点评】《离骚》名句辑录: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2.(2024 塔城市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2)《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作出痛苦假设的句子是:“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答案】(1)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2)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重点字:惟)
(2)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重点字:鬓)
【点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名句辑录: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是说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2.“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说人虽亡故,而过去美好的情景一 直记挂,不能消除。
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是说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我凄凉孤独无处诉说,此语格外沉痛。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假设见面的情形,相爱的人,十年不见,一朝相逢,自己已是饱经风霜,两鬓斑白,妻子该要认不出来自己了。
5.“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才开始真正“记梦”,呼应标题。
13.(2020 贵阳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2)屈原《离骚》中“ 固时俗之工巧兮 , 偭规矩而改错 ”两句表现出当时的人们一味投机取巧,践踏社会规则。
(3)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重点字:誉、沮)
(2)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重点字:偭)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雳、弦)
【点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4.(2024 濮阳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3)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
【答案】(1)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2)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3)钟鼓馔玉不足贵 惟有饮者留其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解答】故答案为:
(1)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重点字:暮)
(2)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樽)
(3)钟鼓馔玉不足贵 惟有饮者留其名(重点字:馔、惟)
【点评】《将进酒》名句辑录:
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3.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4.《将进酒》气势惊人,以时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诗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这首诗的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主要表现在“ 修我戈矛 ”“ 修我矛戟 ”“ 修我甲兵 ”三句,将战士们磨刀擦枪、慷慨赴敌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借春江花月的夜景抒发思乡之情,其中“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两句渗透了人事变幻无穷、江月依旧永恒的哲理。
(3)李白在《将进酒》中强调不要轻易被困难打倒,面对失败决不轻易屈服的句子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体现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两句,描写苏轼在梦中与妻子相见时的情景,二人四目相对,早已泪眼朦胧。
【答案】(1)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
(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书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重点字:戟)
(2)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重点字:已)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
(4)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
【点评】高考默写答题时要关注四点:
1.理解题干的情境特征。
2.把握词语语句的指向。
3.体会涉及词句的暗示。
4.细致分析各种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