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培优 微写作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4 海淀区期中)为丰富同学们的劳动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学校新开辟了一块园地,准备种植瓜果蔬菜。现校学生会面向全体同学征集园名。请你为该园地拟写一个名字,并阐释以此命名的理由。要求:园名有特色,有意蕴;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2.(2019秋 丰台区期中)园林工人、中国女排、袁隆平院士……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要求: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3.(2020 北京模拟)微写作,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以“根”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写抒情文字,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4.《怜悯是人的天性》中采用了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边破边立。而卢梭的这篇文章与《修辞立其诚》又都旁征博引,大量运用引证法。请分别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引证法各写一段文字,每段200字左右。
5.《荷花淀》的语言具有相得益彰之美,读罢全文,我们会禁不住心驰神往地进入美丽的荷花淀。请用“芦苇”“微风”这两个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意连贯,不少于40字。
6.学习了本单元的戏剧和四首诗歌,你有哪些收获?选择本单元中的一篇作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学短评。提示:可从思想意蕴、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方面人手。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表述简洁、有条理,300字左右。
7.请以“目光”为中心,写一段文字,要求:使用细节描写,200个字左右。
8.(2022 南京模拟)《复活》中,小说开头的聂赫留朵夫更像是一具傀儡,浮奢、空洞的生活已经让这个人毫无灵气可言,而之后觉醒的他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请写出他眼前的这个全新的世界。要求:运用第一人称,符合情理,不超过180个字。
9.(2022 丰台区二模)星辉学校在《论语》自主阅读活动中,计划开设“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君子之风”“为学修身”“教育思想”等学习专题,请你代为其中一个专题拟写一则学习提示。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10.(2020春 西城区校级期中)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无数仁人志士置生死于不顾,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经历此次疫情,你是否对《论语》中的“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请结合疫情中仁人志士的光荣事迹,谈一谈你对《论语》中“士”的认识以及对你的启发。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参考语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公》)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子罕》
11.(2020春 常德期中)根据下面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老人与海》《家》《平凡的世界》中,请选择一位“敢于抗争”的人,为他写一段评语。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字~200字。
12.(2019秋 西城区期中)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下列三句都出自《论语》,请任选其一,结合《左忠毅公逸事》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要求:阐释准确,依据合理,150字左右。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
③君子固穷。(《论语 卫灵公》)
13.(2019秋 西城区期中)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放弃,往往是一种无奈、消极的选择,但有些人的“放弃”,却让我们看到了超乎寻常的意义。请从宝玉、天保、孙少安中任选一位,叙述有关情节,并简要点评其放弃的意义。要求:依据原著,阐释合理,150字左右。
14.(2019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人的交流。其中,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这次交流过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15.(2019秋 大连期中)强烈的感彩是《陈情表》的一大特色。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讲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百善孝为先,请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亲情的认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少于150字
期中专项培优 微写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作文(共15小题)
1.(2024 海淀区期中)为丰富同学们的劳动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学校新开辟了一块园地,准备种植瓜果蔬菜。现校学生会面向全体同学征集园名。请你为该园地拟写一个名字,并阐释以此命名的理由。要求:园名有特色,有意蕴;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清题目的基本意思。题干是要求为园地取名,注意“园地”种植瓜果蔬菜的用途,所以取名要和这一点有关联不可随意,要有意蕴。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拟定一个名字;②介绍名字的由来,尤其是需要与园地特色相结合;③命名力求新颖,不落俗套,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解答】命名:绿之源
理由:“绿之源”意为绿的源泉。同学们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是绿色无公害、健康生态的,这体现了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师生生态环保意识、呼唤更广大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目的。同时,绿本身就给人一种生机,有活力的感觉,象征着同学们的青春活力。源,有源头的意思,指水果蔬菜源自天然,给人美好的遐想。同时,“源”和“园”谐音,“绿之源”也可理解为绿色的园地。
【点评】“赏析类”微写作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作品、某篇文章、某部著作等加以赏析。“赏析”就是欣赏和分析。微写作中适合赏析的文学艺术形式一般都篇幅短小,内容相对完整,如微小说、春联、楹联、广告词、歌词、短信等。每一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此类微作文注重议论性和思想性,需要考生对所赏析的事物表达出观点。
2.(2019秋 丰台区期中)园林工人、中国女排、袁隆平院士……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要求: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此外,要求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所以学生要选取其中自己最拿手的来写,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本题给了三个画面:袁隆平察看禾苗、女排拼搏奋战、园林工人保护树苗。无论选择哪一幅画面作答,都要以人物为中心,体现人物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的精神风貌。此题侧重描写,注意描写手法和描写顺序。
【解答】袁隆平蹲下身子,仔细察看着眼前的禾苗。为了获得一些数据,袁隆平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这片青葱翠绿的水稻,可不是普通的晚稻,而是近几年由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发研究并取得基本成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禾苗们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他的眼前嬉笑着,他挑出一枝剑叶又长又壮的穗子,小心翼翼地拔出来,他拿着穗子,左看右看,又摸又闻,爱不释手。
【点评】微写作虽然是作文,但本质上仍然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下考查学生的思想情怀。从其100字的篇幅限制和鲜明的语境设定上看,微写作较之大作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更高。微写作的分值虽然不高,却可从中看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深度。
3.(2020 北京模拟)微写作,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以“根”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写抒情文字,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立意又准又高;二内容上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晰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写作时,微写作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本题要求:以“根”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写现代诗,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写抒情文字,用间接抒情的方法,不超过150字。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彩。
【解答】
根
落叶归根,心力憔悴的它仍念着那一片炽热的土地;
鲑鱼洄游,弱小单薄的它仍挂念着那一方散发故乡味的水域;
乌鸟私情不也是寻求乡情的举动吗?
根,就是心底的那份执着的追求与信念,
所以李白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根,
屈原有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根,
陶渊明有了“采菊东篱”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根,
艾青有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根……
他们是不败的勇士,他们或追求名山大川的飘逸,或归宿汩罗的英魂,或纵情山水的隐逸,或深藏祖国的眷念。
他们的根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永远是盛开在祖国大地上的鲜花。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4.《怜悯是人的天性》中采用了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边破边立。而卢梭的这篇文章与《修辞立其诚》又都旁征博引,大量运用引证法。请分别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引证法各写一段文字,每段20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作答本题,考生要弄清楚什么是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什么是引证法。再举具体事例,运用这些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古人说“开卷有益”,我们可以批驳这种观点,列举街头书摊上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甚至是不堪入目的淫秽书刊并非对人有益,这就是“破”。同时,我们可以“立”一种正确的观点:开有益之卷,开卷方能有益。有了“破”,又树立了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就是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答案示例:俗话说:“皇帝开金口。”宋太宗的“开卷有益”就自然成了读书人的座右铭。但开卷果真都有益乎?答曰:非也。《诗经》《史记》《资本论》可称为“卷”,希特勒的《我之奋斗》,可预测前程的《八卦全书》也可称为“卷”,可这些“卷”读了都会对读者有益吗?特别是现在,街头书摊上摆的是清一色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甚至是不堪入目的淫秽书刊。一些青少年整天捧着言情小说掉泪,丧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有的成了奇招怪术的试验品;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于是不由得引出人们的阵阵感:“这种‘卷’开不得啊!”由此可见,开有益之卷,开卷方能有益。“开卷”未必都“有益”。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有益”之“卷”,让“卷”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这段文字运用引证法,引用“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力批驳了死读书的危害。答案示例: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汩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屠刀,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解答】答案:
示例1:俗话说:“皇帝开金口。”宋太宗的“开卷有益”就自然成了读书人的座右铭。但开卷果真都有益乎?答曰:非也。《诗经》《史记》《资本论》可称为“卷”,希特勒的《我之奋斗》,可预测前程的《八卦全书》也可称为“卷”,可这些“卷”读了都会对读者有益吗?特别是现在,街头书摊上摆的是清一色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甚至是不堪入目的淫秽书刊。一些青少年整天捧着言情小说掉泪,丧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有的成了奇招怪术的试验品;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于是不由得引出人们的阵阵感:“这种‘卷’开不得啊!”由此可见,开有益之卷,开卷方能有益。“开卷”未必都“有益”。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有益”之“卷”,让“卷”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示例2: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汩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屠刀,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点评】“立”,是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正确,而“破”则是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所谓“破立结合”,是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要注意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这就是边破边立,先破后立,破立结合。所谓引证法,全称为引用论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约定成俗的市井言论、生活常识等作为论证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引证法的作用是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5.《荷花淀》的语言具有相得益彰之美,读罢全文,我们会禁不住心驰神往地进入美丽的荷花淀。请用“芦苇”“微风”这两个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意连贯,不少于4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解答时要注意发挥合理的想象,以“芦苇”“微风”为中心,联系相关环境,进行合理描写,注意描写等角度。注意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手法,拟人手法等。语言要生动形象。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清爽碧绿的芦苇,一棵棵挺拔而立,微风吹来时,发出唰唰的声音,使河岸越发显得清幽。倘若这时恰好有芦苇鸟啼唱,轻灵灵的声音带着水韵,连那洁白如雪的芦苇花,都高兴得伸开紧缩的身躯,随风自由地飘飞起来。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6.学习了本单元的戏剧和四首诗歌,你有哪些收获?选择本单元中的一篇作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学短评。提示:可从思想意蕴、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方面人手。要求:标题自拟,角度自选,表述简洁、有条理,300字左右。
【答案】《致大海》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情与明志的诗歌。诗人立足现在,借大海之镜,审视自己的过去,展望自己的未来。诗人这样起笔:“大海啊,我又一次/来到你的奇异的岸边……”面对大海,诗人不断回忆自己的人生,也情不自禁地作着人生的反思。《致大海》是雄厚的,并不只是单纯地描绘着一个形象,而在形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象符号。诗中大海的形象非常丰满,蕴含寄寓着丰富的思想。因此,诗人笔下的大海,就不仅仅只是波涛汹涌、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自然之海,更是心灵之海、思想之海。自我审视和追问是一个哲学命题,全诗内容浑厚,思想丰富而深刻,是与诗中的哲理意味分不开的。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进行渲染和铺陈,讲究节奏和声韵,使全诗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分析】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文本内容,深入赏析文本。
【解答】故答案为:
《致大海》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情与明志的诗歌。诗人立足现在,借大海之镜,审视自己的过去,展望自己的未来。诗人这样起笔:“大海啊,我又一次/来到你的奇异的岸边……”面对大海,诗人不断回忆自己的人生,也情不自禁地作着人生的反思。《致大海》是雄厚的,并不只是单纯地描绘着一个形象,而在形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象符号。诗中大海的形象非常丰满,蕴含寄寓着丰富的思想。因此,诗人笔下的大海,就不仅仅只是波涛汹涌、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自然之海,更是心灵之海、思想之海。自我审视和追问是一个哲学命题,全诗内容浑厚,思想丰富而深刻,是与诗中的哲理意味分不开的。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进行渲染和铺陈,讲究节奏和声韵,使全诗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点评】“评论类”微写作也就是微评论。是用简约精炼的语言对某一社会事件、文艺作品等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的写作。微,从形式上给出限制,篇幅短小,在高考中一般要求150字左右;评,重在评价、评论,要摆出观点,说明理由,阐述道理。微评论属于议论文写作的范畴,写法上与之相似。所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从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上看,多为文学类与时事类。
7.请以“目光”为中心,写一段文字,要求:使用细节描写,200个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描写类微写作通常要求学生描写人物心理,或者描摹人或物的外观,或者描写一些动作和场景等,所以需要考生平常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有助于考生在面对此类微作文时可以游刃有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题目要求以“目光”为中心,写一段文字。写作时抓住中心,可以写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目光”对人的影响。回答时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每当看到妈妈的眼睛。就有种莫名的好感。妈妈的眼睛深遂而美丽、温馨而有神。她的眼睛很特别,与众不同的是我妈妈的眼睛能表达一切。妈妈常常不用言语,她的眼睛就能代替语言。作为她的女儿,我能读懂她内心的心声,读懂她内心深处的落寞。也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母女一直关系不错。每当我进步时,妈妈的目光充满自豪与欣慰;当我犯错误时,妈妈的目光充满了包容与关爱,也会激励我改正错误,勇往直前。妈妈的目光就是我最温暖的港湾。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8.(2022 南京模拟)《复活》中,小说开头的聂赫留朵夫更像是一具傀儡,浮奢、空洞的生活已经让这个人毫无灵气可言,而之后觉醒的他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请写出他眼前的这个全新的世界。要求:运用第一人称,符合情理,不超过180个字。
【答案】眼前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好,事实上除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之外,人与人之间还可以如此真诚无芥蒂的交往。沙皇特意下令为马斯洛娃改判,从苦役改为流放,她能够与她心爱的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真好!如今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今后我要更加积极地参加救灾工作,争取让更多的人“复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属于记叙类微写作。
题干要求“写出他眼前的这个全新的世界”“运用第一人称”,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
解答本题思路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关键是做题前要了解《复活》的内容,深刻理解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形象,关注他都做了哪些事,尤其要注意整个故事背景。答题时要运用第一人称,注意字数限制。
【解答】眼前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好,事实上除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之外,人与人之间还可以如此真诚无芥蒂的交往。沙皇特意下令为马斯洛娃改判,从苦役改为流放,她能够与她心爱的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真好!如今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今后我要更加积极地参加救灾工作,争取让更多的人“复活”。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9.(2022 丰台区二模)星辉学校在《论语》自主阅读活动中,计划开设“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君子之风”“为学修身”“教育思想”等学习专题,请你代为其中一个专题拟写一则学习提示。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活动说明类微写作。
写作要求:题干设置具体情境,即学校在《论语》自主阅读活动中,计划开设“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君子之风”“为学修身”“教育思想”等学习专题,要求考生为其中一个专题拟写学习提示。首先要明确“学习提示”的概念,“学习提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所以提示中要承载学习任务,要有学习步骤,有学习方法,有完成任务的策略;然后要结合《论语》把握“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君子之风”“为学修身”“教育思想”等相关的内容,明确这些专题学习的方法、重点以及在当下的意义,如“为政以德”,可以联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思考“德”的具体内容,明确“为政以德”的方法。
写作思路:可以先从备选的专题中选择一个,然后结合学习的任务、学习的步骤、学习的方法拟写具体的提示,如先布置学生搜集《论语》中与这些专题相关的语录,然后指导学生如何理解这些语录,如何完成专题学习任务。最后还要注意写作字数的限制。
【解答】答案示例:
“为学修身”专题学习提示:首先搜集《论语》中“为学修身”的相关语句,理解其内涵;然后把握“为学修身”的方法,如“学以致用”“学思结合”“把‘仁’作为修身之本”“把‘省’作为修身之道”“把‘志学’作为修身之要”;接着要明确“为学修身”的境界,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仁,修己以安百姓”;最后思考“为学修身”在当下的价值。
【点评】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10.(2020春 西城区校级期中)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无数仁人志士置生死于不顾,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经历此次疫情,你是否对《论语》中的“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请结合疫情中仁人志士的光荣事迹,谈一谈你对《论语》中“士”的认识以及对你的启发。要求: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参考语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公》)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子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作答本题,考生首先要理解参考语句中所给三句话的含意。第一句是曾子说的,意思是:“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这段话可以看出曾子对士的要求:立志,要开阔光大;践行,要坚毅果敢。第二句是孔子说的,意思是:“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志士仁人”提出了最高的要求,认为“志士仁人”要有献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第三句也是孔子讲的,意思是:“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三个重要的范畴,也是仁之精神境界的不同体现,更是士的基本品质。综合参考语句给出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论语》中对“士”的要求,既要立志与践行,也要有舍身成仁的品格,还要智、仁、勇全面具备。了解这些后,然后考生思考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仁人志士,明确谁是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然后结合疫情中他的光荣事迹,写出自己对“士”的认识以及对你的启发。譬如,考生可以选择写钟南山院士,84岁的钟南山为了百姓安危,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寻找战胜病毒的抗体,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了人民的主心骨,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担当,他就是我们最敬佩的人,也是《论语》中“士”的形象,宁可舍身,也要成仁,大智大勇,永远践行着自己的伟志,从不退缩!作答时,注意写出自己的认识以及启发;还要注意条理和逻辑。
【解答】答案:面对汹汹疫情,84岁的钟南山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他不畏风险,逆向而行!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种称谓叫“士”,用来形容那些德才兼备、以身许国之人。此刻,我们庆幸,也自豪,国士仍在!钟老是当之无愧的“士”,因为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担当。我们努力学习文化,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士人,当祖国召唤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挺身而出,不畏不惧!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11.(2020春 常德期中)根据下面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老人与海》《家》《平凡的世界》中,请选择一位“敢于抗争”的人,为他写一段评语。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字~20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要求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能写简短的应用性语段。通过微写作考查名著经典阅读,也是常见的做法。本题首先要明确关键词“敢于抗争”的意思,然后结合作品从抗争的主体、对象、原因、方式、结果、意义等角度进行思考。如答案示例《家》中的“觉慧”就是典型的“敢于反抗”的人,可以从他在社会和家中的不同反抗来谈,反抗的对象是封建制度的统治者和封建家庭的大家长,他帮助兄长,和下人恋爱,追求民主思想,追求爱情自由,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另外也可以选择《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不服输、大无畏的抗争精神或者《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在苦难的生活中敢于抗争的精神作答。给人物写评语时要注意结合具体事例,运用议论性语言,要体现人物的特征,语言简洁,符合字数要求。
【解答】巴金《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他在社会上以反抗旧制度为主要任务,投入社会革命活动,参加学生的反军阀请愿,追求民主;在家庭中,他敢于和封建家长高老太爷抗争,不做高老太爷期望的绅士,也不做忍受者,反抗高老太爷的旨意,与鸣凤相爱,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为追求自由,毅然从家中出走,成为了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
【点评】解答微写作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进行解读,然后再结合相关作品按要求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写作,注意表达方式、字数的要求。
12.(2019秋 西城区期中)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下列三句都出自《论语》,请任选其一,结合《左忠毅公逸事》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要求:阐释准确,依据合理,150字左右。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
③君子固穷。(《论语 卫灵公》)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从题目中给的三个名句中任选一句并结合《左忠毅公逸事》中的相关内容,谈谈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要求:阐释准确,依据合理,150字左右。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左忠毅公逸事》的相关内容,和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泰伯》)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③君子固穷。(《论语 卫灵公》)这三句的意思,然后谈谈理解。《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③君子固穷。意思是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
《论语 泰伯》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这段写出了左光斗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13.(2019秋 西城区期中)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放弃,往往是一种无奈、消极的选择,但有些人的“放弃”,却让我们看到了超乎寻常的意义。请从宝玉、天保、孙少安中任选一位,叙述有关情节,并简要点评其放弃的意义。要求:依据原著,阐释合理,150字左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从宝玉、天保、孙少安中任选一位,叙述有关情节,并简要点评其放弃的意义。要求:依据原著,阐释合理,150字左右。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放弃,往往是一种无奈、消极的选择,但有些人的“放弃”,却让我们看到了超乎寻常的意义。例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对于田润叶感情的放弃,就是具有超乎寻常的意义。一对相爱的青年人,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情感,是何等的无奈与痛苦。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里的要素,找出“放弃”的意义。
【解答】答案:
《平凡的世界》中润叶深爱着少安,一直在努力争取中,一直没有放弃过,因为她坚信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她与少安在东拉河边菜地的约定!少安也一直爱着润叶,当然这种爱难免有些许的卑微,但也足够坚定!孙少安之所以主动选择放弃和润叶的感情,是因二人家境的悬殊。少安的突然主动放弃,是万般无奈下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感情有很多时候,不得不为现实让路,少安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让本来已经很艰难的家庭现状,因为这些事,让这个烂包的家显的更举步维艰,这是少安主动选择放弃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从此少安和润叶的爱只能止步于现实……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14.(2019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人的交流。其中,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这次交流过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人的交流。其中,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题目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描述孔子与弟子的交流过程。例如:颜回,是孔子最为欣赏的弟子之一。一天,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他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个月,也就到头了。”“颜回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颜回都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呢。”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颜回执着、坚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开朗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15.(2019秋 大连期中)强烈的感彩是《陈情表》的一大特色。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讲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百善孝为先,请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亲情的认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少于150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百善孝为先”题目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角度,谈谈对亲情的认识。强烈的感彩是《陈情表》的一大特色。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讲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通过学生对所学的《陈情表》的回顾,谈对亲情的认识。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
中国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美德:那就是尊敬父母。“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是最经典的一句话了!孝心其实是一种爱心,这种爱充满了亲情。作为学生,更应怀有感恩之心,懂得关心他人,特别是自己的父母等长辈。用感恩之心关爱父母、关爱社会,世界才会多一份阳光,少一点冷漠。不让这种爱心受到忽视和冷落,正是教育的内容和责任。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