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张PPT)
1.古代化学的实践和应用
火种的获取和保存、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和炼丹等。
2.近代化学的里程碑
(1)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现称
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知识点 1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5)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
论体系。
3.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创造
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以及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等。
4.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就
(1)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
成。
(2)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对新一代抗疟药——青蒿素的全合成研究。2015年,我
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科学家对树脂糖苷的全合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化学科学的含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
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知识点 2 化学科学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注意事项 (1)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是原子核
发生了改变的反应,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生成了新物质,但没有新元素产
生。
2.化学科学的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
创造物质。
(1)创造性:利用化学方法,人们不仅从矿物和动植物体中发现了很多有用的物质,并把它们提
取出来或利用已有的物质为原料制造它们,而且通过对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与研究,
根据需要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
(2)实验与理论并重:一方面,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如波谱、
色谱、X射线衍射、飞秒化学、原子示踪等,成为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理论
计算辅以计算机模拟来研究物质的结构、预测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反应的微观过程等,成
为现代化学研究的热点。
1.微观领域:化学科学将在微观领域的探索中取得更大进展。化学家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
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资源和能源方面:人类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和能源。
3.材料科学方面: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成为可能,进
一步丰富物质世界。
4.环境方面:化学科学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环境监
测和治理手段更加快速、灵敏,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科学防治。
5.生命科学方面:化学科学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帮助人们从分子层次上了解生
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使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
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
知识点3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6.信息科学方面:指导人们研制功能各异的信息材料,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1.化学是科学家研究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 ( )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药物、化纤、塑料、电池、计算机芯片等,
都与化学相关。
2.在科学史上中国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火药的发明与使用不涉及
化学反应,这种说法正确吗 ( )
火药在使用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利用化学反应不仅能制造分子,还能制造新原子,这种说法正确吗 ( )
制造新原子不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
提示
提示
提示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
石粉末和氯化钠,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这种说法正确吗 (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5.屠呦呦用有机溶剂提取的方法,从青蒿中得到的青蒿素纯度更高,该提取方法中发生了物理
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种说法正确吗 ( )
该提取方法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利用化学反应将水变成石油,可以解决能源危机,这种说法正确吗 ( )
石油中含有碳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不可能变成石油。
√
√
提示
提示
提示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时期,在现代化学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D.制陶技术的成熟
2.化学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不对应的是( )
A.英国科学家波义尔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原子论
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D.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题组二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与探索空间
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B.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
C.制陶、酿酒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现代化学已经成为实验与理论并重的科学
4.下列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的覆盖膜为先进的ETFE充气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
B.两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核,释放出巨大能量,可用于发电
C.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并利用结构预测其化学性质
D.研究物质性质,合成可以杀灭病毒的物质
题组三 化学知识与生活
5.下列诗词隐藏化学变化的是( )
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B.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C.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D.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6.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采用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之一——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通过施加高压并在一定温度下制得临界状态的流体二氧化碳,利用流体二氧化碳低温特性实现制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B.CO2由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
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基础过关练
1.D 古代人类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制陶工艺,制陶技术的成熟不属于20世纪后重大化学成就,故选D。
2.B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故B错误。
3.B 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和设备制造出新的分子,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故B不正确。
4.B ETFE充气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属于化学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两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核,原子种类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符合题意;在微观层面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并利用结构预测其化学性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不符合题意;研究物质性质,合成可以杀灭病毒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5.A “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B、C、D项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归纳总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特征 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不变,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微粒
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
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 物理变化发生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但通常化学变化发生的过程中有物理变化
6.C 钢材是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CO2由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故B正确;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没有生成污染物,符合“绿色奥运”理念,故D正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