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4 10:1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这一运河网络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今北京附近地区连成一体,从而使隋朝能够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宏大的都城长安、洛阳,并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体现了大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
C.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 D.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
2.下表为唐朝一位历史人物年谱节选,对这位历史人物评述正确的是( )
公元626年 公元627年 公元629年 公元630年
发动玄武门之变 命高官议事必须由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任用房玄龄为左相、杜如晦为右相 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A.建立唐朝,消灭割据势力 B.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
C 创立殿试,大力选拔人才 D.注重文教,迎来开元盛世
3.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 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
4.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
A.岳飞和文天祥 B.文天祥和寇准 C.文天祥和秦桧 D.岳飞和寇准
5.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情况。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不断 B.科举制度的实施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阶层的发展
6.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7.“宋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频繁,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回回形成 B.鉴真东渡 C.金瓶掣签 D.文成公主入藏
8.下列图片体现了宋元时期的共同主题是( )
A.戏剧种类多样 B.都市生活丰富 C.制陶技术先进 D.体育运动盛行
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0.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
11.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C.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 D.符合了闭关锁国的要求
12.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人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下列诗歌属于描写宋代百姓欢度元旦(今春节)场景的是( )
A.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3.【科举制的发展】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材料三 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四书”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其考试内容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为主,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这是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在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的范围内。……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选官制度的标准有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带来的影响。
14.【古代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宋朝很重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在北宋都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政府在这些城市都设立了市舶司。市舶岁入多达约110万缗。中国出口的物品有丝、绢、锦等纺织品以及陶瓷、金银产品等,输入的物品有珍宝、象牙、犀角、钻石等。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摘自刘炜等主编《中国文明传真·第三卷》
材料二 清廷深感疑虑,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历史证明,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不可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难免陷入更加落后的被动的境地,向现有秩序挑战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没有自主的编制和社会创新,现有世界体系不可能为有众多人口的中国提供现代化的空间。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及其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中所得到的启示。
15.【经济与人口】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隋唐两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物资的调运。到开元时期出现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景象,人口滋生,经济发展,一片繁荣。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据统计,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人口为0.1943亿,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人口增至3.13亿。人口激增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势必造成地价上升和粮食供应紧张。当时的统治者就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矛盾。到乾隆时期,除推广种植甘薯、玉米,还规定对泰国商船运米来交易,万石以上的免船货税银十分之五。
——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盛唐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中期人口增长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概括清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6.【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一
名称 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大致时间
水排、独轮车、弓餐、造纸、制瓷 1000多年
铸铁、胸带式马具 800-900年
火药、印刷术 500-600年
提花机、磁罗盘 约400年
——整理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术大约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提取上述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自拟论题,综合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12: CBCAC DABDB AD
13(1)标准变化:从重门第到重才学。
(2)原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统治者重视科举考试;科举制的改革。(任答两点即可)
(3)积极影响:推动科举制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消极影响:脱离实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科学文化的进步。(任答一点即可)
14(1)特点:海外贸易港口众多;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商品种类丰富;海外贸易收益很大;贸易国家众多。(任答两点即可)
(2)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消极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启示:交流开放促进国家发展,闭关自守导致国运衰落。
15(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尤其是新农具的发明和改善。(任答两点即可)
(2)社会问题:人地矛盾尖锐,地价上涨,粮食短缺。
措施: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推广种植甘薯、玉米;对泰国商船运米来交易的船货减税。(任答一点即可)
16观点:宋代的科技成就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鼎盛时期,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指南针的改进与传播促进了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印刷术和火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宋代的科技成就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