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4页,第Ⅱ卷
5~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写清楚。所有试题答
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迎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的清理工作吸引了大量群众自发参与,甚至需要抽签
分配劳动名额。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A.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拥护
B.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锅
C.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确立
D.新中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
2.下图歌曲创作于建国初期,演唱该歌曲时的情绪应为
111年953.2192-3超3555,互132-
使纠纠,气昂昂,路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
是保家乡。
A.慷慨悲凉
B.激昂豪迈
C.轻松舒缓
D.甜蜜喜悦
3。右图为安徽省某时期农村人均土地占单位/亩
25
有情况对比图。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
20
19.25
主要原因是
15
细
A.抗美援朝的胜利
6.08
3.853.54
B.土地改革的实施
圈24o4
22.7
C,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0年
1952年
口地主图富农
中农
圈贫农■雇农
D.中共八大的召开
4.1953年,我国高校按照国家统一分配政策,将大量理工科毕业生集中分配到重工
业、国防工业等关键领域。这一政策主要服务于
A.民主政治建设
B.“一五”计划
C.边疆地区发展
D,高等教育改革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右图为1954年12月30日国家邮电部发行的纪念邮票,画面为工人、依民代表怀抱
宪法展望未来。该邮票体现了
A.政协代表参政议政的热情
B.工人开展工业建设的扬景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生产关系变革带来的变化
6、右侧为某地社员和个体生产者的平均产值对比表,该数据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效果明显
时间
社员
个体生产者
B.大跃进忽视了经济规律
1954年
1024元
861元
C.八字方针取得初步成效
1955年
1437元
975元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7、1960年,苏联停止供应大型轧辊后,鞍钢工人王崇伦带领技术团队自力更生,突破
十几项技术难题。材料主要体现的时代精神为
A,国际协作爱国奉献
B.公而忘私乐于助人
C.艰苦创业自主创新
D.万众一心追求真理
8.学者马丁·雅克说:“中国的1978年,开启了一个长达1/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
的经济增长率的年代。”这源于1978年我国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开展真理标准讨论
C.推进冤假错案平反
D.提出祖国统一方针
9.下表中《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共同反映了
日期
标题
1979年1月1日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79年1月7日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1979年1月9日
《切实抓好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和学习》
1979年1月14日
《建立严格责任制促进农业大增产》
A.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B.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完成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新闻行业市场化改革启动
10.1992年邓小平阐发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
的迷雾。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步走”战略部署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期末检测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ABBBC 6-10 ACACC 11-15 CDADA 16-20 BCABD 21-25 ADDC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
(1)从集体生产转变为家庭承包;劳动观念转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多劳多得。(任意3点即可,6分)
(2)影响:推动深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任意2点即可,4分)
(3)事件:1992年:南方谈话或中共十四大召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分)
27.(18分)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分)
成就:中苏建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万隆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任意两点即可,4分)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6分)
(3)转变:从文化引进者转变为文化输出者和传播者。(2分)
意义: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任意两点即可,4分)
28.(16分)
(1)屠呦呦:20 世纪 70 年代成功提取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2015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邓稼先:1964 年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1967 年参与第一颗氢弹试验,为 “两弹一星” 事业作出关键贡献,被誉为 “两弹元勋”。
(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人物正确2分,两项成就4分,共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评分标准:准确定位人物(2分),指明所处时代及时代需求(2分),指出人物的主要成就(2分),并说明意义(2分),正确总结人物的精神内核。(2分)
答案示例(10分)
我追的 “星” 是:袁隆平。(2分)
时代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粮食产量低,国家迫切需要提高农业产量。(2分)
主要贡献:1973 年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2分)大幅提高中国粮食产量,也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2分)
精神价值: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科学家以民为本的责任担当,是我们青少年应该追崇的 “时代巨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