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石城山记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西山道径北(北面)
②、土断而川分(河水)
③、良久乃已(消失)
④、环之而上(盘绕攀登)
⑤、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优美)
⑥、类智者所施设也(像)
⑦、又怪其不为之中州(感到奇怪)
⑧、而列是夷狄(指永州)
A.①②③④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各句中“为”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形成,动词)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创造,动词)
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成为,动词)
,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一、二个“为”:是,表判断;第三个“为”:呢,语气助词。)
3、下列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投以小石
B.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C.以啮人,无御之者
D.以沛公言报项王
4、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
益奇而坚
C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
是故劳而无用
二、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黄茅岭而下
逾:越过
B.其一少北而东
北:北面
C.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
D.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中州:中原
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益奇而坚
③良久乃已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④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7、下列不属于描写小石城奇貌的一句是
A.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
B.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B.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C.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此文第1段文字主要写了小石城山的荒凉景象。
D.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
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10、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
沟:沟通、修通
B.逸其人,因其地
逸:使……舒适
C.视其蓄,则溶漾纡馀
蓄:积蓄
D.已乃延客入观
延:邀请
11、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石焉,翳于奥草
②效伎于堂庑之下
③咸无得焉
④有石焉翳于奥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通过韦公整治后的永州新貌一项是(
)
①奇势迭出,清浊辨质
②积之丘如,蠲之浏如
③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④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⑤视其蓄,则溶漾纡馀
⑥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13、联系全文,对本文内容与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即小见大,化无为有,以新堂为媒介,借事明理,托物言理,言从新堂而起,意却在新堂之外,把题旨确立在如何为政上,内容充实,立意颇高。
B.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叙发端,经叙而议,议后再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会贯通,做到景情事理的和谐统一。
C.文章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散中有整,参差多变,音节徐疾相济,形成一种行文流畅,顿挫有节的艺术风格。
D.从整体上看,文章结构以翻腾开合,跌宕多姿取胜,且在直起直落中饶有映衬、对比之美。
1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断句: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2)翻译:
参
考
答
案
1、B项(北:往北;夷狄:指偏远的永州)。
2、C项。应是孕育,创造的意思,作动词。
3、A、D项,均作介词,把、将的意思。B项,介词,用来;C项,连词,如果。
4、C项,怪:感到奇怪。
5、B项,北,向北,名词活用为动词。
6、D项。而: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却。乃:③才,副词;④你,代词。
7、D项,此句是写小石城的方位。
8、C项,荒凉的景象错,应是奇观景物。
9、①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②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途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面。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垛墙望楼和栋梁的形状,它旁边又耸出一座天然的堡垒,还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更加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结果就成了这个样子了。有人说:“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是都不相信的。
10、C(蓄:蓄水)。
11、C(①表被动的介词;②介词,在。③④助词,无义)。
12、B项。
13、B
“以议发端,经议而叙,叙后再议”。
14、(1)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2)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
参考译文: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
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出没的地方。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一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
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出来了。清与浊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动漾,曲折环绕。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一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一体,有的隐晦不清,有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
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一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 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 韦公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 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是想抚慰百姓吗 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
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典范。